【百战百胜】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百战百胜

繁体

百戰百勝

拼音

bǎi zhàn bǎi shèng

近义词

百战不殆、每战必胜、战无不胜、所向无敌

反义词

屡战屡败、每战皆北、一败涂地、一败如水

【百战百胜】的意思和解释

【百战百胜】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语出《管子、七法》。典源#《管子、七法》1>故凡攻伐之为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计未定于内而兵出乎境,是则战之自胜,攻之自毁也。是故张军而不能战,围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实,三者见一焉,则可破毁也。故不明于敌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敌人之情,不可约也;不明于敌人之将,不先军也;不明于敌人之士,不先陈也。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2>击敺3>众白徒4>,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1) 典故或见于《孙子、谋攻》。(2) 教卒练士:训练精良之士卒。(3) 敺:音ㄑㄩ,同「驱」,驱逐、驱赶。(4) 白徒: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参考资料〕 《孙子、谋攻》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典故说明「百战百胜」意谓打一百次仗就胜一百次。指每战必胜,所向无敌。这个成语出自《管子、七法》。管仲是春秋时期闻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被奉为法家之祖。他主张国富兵强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卓着的建树。他辅佐齐桓公治国,完成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桓公尊为「仲父」。〈七法〉此篇以论兵为核心,是全书中一篇重要的军事论文,详述了有系统的军事思想。其中提到「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意思就是说:如果能用多数去进攻少数,用治国去进攻乱国,用富国去进攻穷国,用贤能的将帅去进攻无能的将帅,用训练有素的士兵去进攻未经训练的士卒,这样一定能够打十场仗就赢十次,打一百次仗就胜一百次。后来「百战百胜」被用来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在《孙子、谋攻》也可看到这个成语,内容则是叙述:孙子提出「谋攻」,以谋略方法作战,运用政治或外交的方法,来使敌人屈服,而不使用武力战。因为他认为,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如果能不必打战,就能使敌人降服,才是最高明的。书证01.《管子、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源)

02.《孙子、谋攻》:「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03.《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朱儁列传、皇甫嵩》:「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

04.《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朱桓》:「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

05.《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某非怯战,但恐不能必胜耳。」

06.《水浒传、第一一四回》:「哥哥在梁山泊,勳业到今,已经数十余载,更兼百战百胜。去破大辽时,不曾损折了一个弟兄。」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每战必胜。比喻善战。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外黄徐子谓太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吾与汝等,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险,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

【百战百胜】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每战必胜。比喻善战。《史记、卷四四、魏世家》:「外黄徐子谓太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吾与汝等,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险,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

【百战百胜】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每战必胜。 【造句】只要是他领军,必定百战百胜。

比喻所做的事都成功。 【造句】他在商场上百战百胜,终于成了大企业家。

【百战百胜】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1 1.出处

2 2.解释

3 3.故事内容

4 4.近义、反义词4.1 4.1近义词

4.2 4.2反义词

5 5.造句

1.出处

《管子·七法》

2.解释

百:形容多。

打一百次仗就胜一百次。指每战必胜,所向无敌。

3.故事内容

《管子·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人),

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4.近义、反义词

4.1近义词

所向无敌、所向披靡

4.2反义词

5.造句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