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瓢饮】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箪食瓢饮繁体
簞食瓢飲拼音
dān sì piáo yǐn【箪食瓢饮】的意思和解释
【箪食瓢饮】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只吃一碗饭,只喝一瓢水。形容生活简单、清苦。语本《论语、雍也》。△「陋巷箪瓢」典源《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1>也!一箪食2>,一瓢饮3>,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 回: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鲁人,孔子弟子。天资明睿,贫而好学,于弟子中最贤,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后世称为「复圣」,列于孔门德行科。亦作「颜子渊」、「颜渊」。(2) 一箪食:一碗饭。箪,竹器,用以盛饭。(3) 一瓢饮:一瓢水。瓢,饮器,以葫芦剖分而成。典故说明「箪食瓢饮」原作「一箪食,一瓢饮」。颜回名列孔门德行科,他的个性好学,不会迁怒到别人身上,不再犯同样的过错,在所有弟子中,最为孔子器重。颜回家贫,经常三餐不继,却没有动摇他行仁的信念。因此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称赞颜回,说:「贤德啊,颜回!只吃一碗饭,只喝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之中,别人都难以忍受这种愁苦,但颜回仍旧没有改变他的快乐。颜回真是贤德啊!」颜回英年早逝,对孔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孔子悲叹颜回之死「是上天要毁灭我啊」!由此可知孔子痛失英才那种深沉的惋惜与失落。「箪食瓢饮」这句成语,就从《论语》原文「一箪食,一瓢饮」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生活简单、清苦。出现「箪食瓢饮」的书证如三国魏、桓范〈荐管宁表〉:「以箪食瓢饮,过于颜子,漏屋蔽衣,踰于原宪。」书证01.《艺文类聚、卷三七、人部二零、隐逸下》引三国魏、桓范〈荐管宁表〉:「以箪食瓢饮,过于颜子,漏屋蔽衣,踰于原宪。」02.唐、韩愈〈与李翱书〉:「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03.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卷二、韦令公皋》:「妾辞家事君子,荒隅一间茅屋,亦君之居;炊菽羹藜,箪食瓢饮,亦君之食。」04.《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一件是个竹筐儿,便是颜子当日箪食瓢饮的那个箪。」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颜回生活虽然清苦,却依旧不改乐道的志趣。后用以比喻安贫乐道。汉书、卷九十一˙货殖传˙子赣传:颜渊箪食瓢饮,在于陋巷。唐˙韩愈˙与李翱书: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亦作箪瓢陋巷。【箪食瓢饮】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语本《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颜回生活虽然清苦,却依旧不改乐道的志趣。后用以比喻安贫乐道。《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子赣传》:「颜渊箪食瓢饮,在于陋巷。」唐、韩愈〈与李翶书〉:「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也作「箪瓢陋巷」。
【箪食瓢饮】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指颜回生活虽然清苦,却依旧不改乐道的志趣。后以比喻安贫乐道。语本《论语、雍也》。 【造句】我如今学作颜回,箪食瓢饮乐在其中。【箪食瓢饮】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1 释义2 出处3 翻译4 近义词5 反义词6 造句释义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盛水的容器。
比喻过着清苦的生活。
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
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每个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愁闷,他却不改他那自有的快乐。颜回真贤德!
近义词
粗茶淡饭 曲肱而枕
反义词
酒池肉林 食前方丈
造句
有志气的文人,宁可过着一直箪食瓢饮的生活,也不贪图那不应得的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