疠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lài, lì,
部首:疒
笔画:8
结构:左上包围
异体字:癘,㾐,
五笔:UDNV
仓颉:KMS
四角:00127
笔顺:捺横撇捺横横折撇
「疠」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疠(癘)lì(ㄌ一ˋ)
1、瘟疫:疠疫
2、www.
2、恶疮
3、杀
其他字义
疠(癘)lài(ㄌㄞˋ)
1、古同“癞”,癞病
UNICODE
疠字UNICODE编码U+75A0,10进制: 30112,UTF-32: 000075A0,UTF-8: E7 96 A0
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English
a sore, ulcer; pestilence
「疠」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疠
癘 lì
〈名〉
(1) 恶疮;麻风 [leprosy]
疠,恶疾也——《说文》
伯牛有疾,先儒以为疠也——《论语》
已大风挛踠瘘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如:疠风(麻风病);疠人(患染恶疾的人);疠痎(恶性疟疾)
(3) 疫病 [pestilence]
四时皆有疠疾——《周礼·疾医》
天有菑疠——《左传·哀公六年》
(4) 又如:疠疾(疠瘥疫病);疠气(能致疫病的恶气);疠疫(瘟疫);疠役(流行性传染病即瘟疫)
www.
康熙字典中的「疠」
癘【午集中】【疒部】
www.
《廣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例惡瘡疾也《禮·月令》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癘《史記·曹相國世家》時病癘歸國
又《玉篇》疫氣也與㾐同《左傳·昭四年》癘疾不降《註》癘,惡氣也《後漢·順帝紀》上干和氣,疫癘爲災
又《韻會》通作厲《史記·豫讓傳》桼身爲厲《註》人體著桼,多生瘡
又《嚴安傳》民不夭厲《註》病也
又《字彙補》借作勵《漢衡方》砥仁癘義《帝堯》癘我以仁
又《管子·五行篇》不癘雛轂《註》癘,殺也
又《管子·問篇》戈戟之緊,其癘何若《註》其淬癘可用如何
又《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義同今作癩
说文解字中的「疠」说文解字
癘【卷七】【疒部】
惡疾也从疒,蠆省聲洛帶切
说文解字注
(癘)惡疾也按古義謂惡病包內外言之今義別製癩字訓爲惡瘡訓癘爲癘疫古多借厲爲癘公羊傳作㾐何注云㾐者、民疾疫也大戴禮及公羊何注說七出皆云惡疾出何休曰惡疾棄者不可以奉宗廟也論語伯牛有疾苞氏曰牛有惡疾不欲見人故孔子從牖執其手也韓詩曰芣苢、傷夫有惡疾也薛君曰芣苢、澤瀉也臭惡之草詩人傷其君子有惡疾人道不通求己不得發憤而作以事興芣苢雖臭惡乎我猶采采而不巳者以興君子雖有惡疾我猶守而不離去也从省聲按大徐厲作蠆不誤洛帶切十五部
古汉语字典中的「疠」
lì
①恶疮;癞疮《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②瘟疫;疫气《捕蛇者说》:“呼嘘毒疠”
疠同音字:㟂, 䏗, 怳, 怂, 押, 矺,
疠同部首字:㟂, 䏗, 怳, 怂, 押, 矺,
疠同笔画字:㟂, 䏗, 怳, 怂, 押, 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