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拼音、部首、笔画
拼音:chēng, dāng,
部首:钅
笔画:11
结构:左右
异体字:鐺,
五笔:QIVG
仓颉:CFSM
四角:89777
笔顺:撇横横横折竖捺撇折横横
「铛」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铛(鐺)dāng(ㄉㄤ)
1、同“当”
其他字义
铛(鐺)chēng(ㄔㄥ)
1、烙饼或做菜用的平底浅锅:饼铛
2、
2、温器:酒铛茶铛
UNICODE
铛字UNICODE编码U+94DB,10进制: 38107,UTF-32: 000094DB,UTF-8: E9 93 9B
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钅、当声
English
frying pan; warming vessel
「铛」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铛
鐺 chēng
〈名〉
(1) 温器,似锅,三足 [heater]如:酒铛;茶铛;药铛
(2) 烙饼或做菜用的平底浅锅 [shallow,flat pan]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铛头(厨师)
(4) 另见 dāng
基本词义
◎ 铛
鐺 dāng
〈名〉
(1) 锒铛锁系囚人的铁索 [shackles]
铛,锒铛也从金,当声——《说文》按,锁曰锒铛
(2) 女子的耳饰 [ear-ornaments]
足履革屣,耳悬金铛——《北史》
词性变化
◎ 铛
鐺 dāng
(1) 钟鼓的声音 [clank;clang]
铛铛晓漏——徐陵《与杨仆射书》
(2) 又如:铛铛
(3) 另见 chēng
铛组词(常用词组)
铛铛
康熙字典中的「铛」
鐺【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說文》鋃鐺,鎖也互詳鋃字註
又《集韻》《韻會》他郞切,音湯與鏜同,鼓聲也《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䶀《註》鐺䶀,鼓音
又《廣韻》楚庚切《集韻》《韻會》楚耕切,音鎗屬《通俗文》鬴有足曰鐺《緯略》三足溫酒器也唐薛大鼎、賈敦頤、鄭德本,號鐺脚御史《宋史·太祖紀》雷德驤判大理寺,言趙普強市人第宅上怒叱曰:鼎鐺猶有耳,汝不聞普吾社稷臣乎
说文解字中的「铛」说文解字
鐺【卷十四】【金部】
鋃鏜也从金當聲都郎切
说文解字注
(鐺)鋃鐺也从金當聲都郎切十部今俗用爲酒鎗字楚庚切
古汉语字典中的「铛」
铛同音字:釱, 铪, 隆, 畦, 绮, 孰,
铛同部首字:釱, 铪, 隆, 畦, 绮, 孰,
铛同笔画字:釱, 铪, 隆, 畦, 绮, 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