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诚信的故事:

  蔡璘坚还亡友财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职责,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璘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貌,不肯理解,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并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蔡璘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璘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古人诚信的故事:

  韩信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齐,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十分厌恶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一天给他饭吃。应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必须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之后韩信成为着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以往给他帮忙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我的宫殿里,像对待自我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古人诚信的故事:

  华盛顿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十分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我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古人诚信的故事(4):

  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之后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www.xuexiting.Com

  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仅有坐以待毙。

  古人诚信的故事(5 ):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古人诚信的故事( 6 ):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是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做并州太守时,他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有功于民,所以百姓一向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到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景,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汲问道:孩子们为什么自我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十分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多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又查访民情,慰问贫苦,所至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他却一律不收。事办完了,准备要到下一县考察。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向送到了城郊外,并且问他:使君哪一天回到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了日程后,告诉了孩子们。

  由于郭汲在下一个县巡视的十分顺利,比原定日期提早一天回到。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就在野外的亭中露宿了一夜,直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对于重大的事情呢!正是这份言而有信的品德,所以而使他最终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后世更以郭汲待期做为重约守信之典范。

  古人诚信的故事( 7 ):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名叫尾生,一天这个小伙子遇到了一位姑娘并且喜欢尚了她,于是和这位姑娘约定第二天在长桥相会。第二天尾生如约到了长桥,但姑娘没来,于是尾生便在长桥尚徘徊着等待姑娘的出现,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很多个时辰过去了,姑娘都还没来,这是天上下起了暴雨,不一会桥底的水久漫

  过了桥墩,渐渐的淹没了尾生的身体,但尾生想到和那位姑娘有约,不能失信于人,最终没有跑走,最终他抱着桥柱被淹死了。这是我们中国很古老的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叫做桥下之盟。2从前有一个国王没有儿子,打算从民间遴选一个小孩做王子,于是给候选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种,看谁种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评比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捧着鲜艳漂亮的牡丹花相互争奇斗艳,仅有一个小孩捧着那棵种子悲痛落泪,他没有种出花来。可是,恰恰是他被选中了。原先,之前所有的花种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国王用此来试验他的继任者的品质。

  古人诚信的故事( 8 ):

  杨瞻诚信无私

  明朝名臣杨博的父亲杨瞻做过商人,以往在淮扬地方经商,当时有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一千金的钱寄放在杨家,请杨瞻暂时代为保管。不料那盐商离开以后,竟然一去不回,杨瞻不知如何才好,便将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头种植花卉,并派人到关中去寻找,之后找到了盐商家,不料那盐商已经去世了,家中仅有一个儿子。

  杨瞻得知消息后,便邀请那商人儿子到杨家来,指着花盆说:这是你父亲生前所寄托的金钱,此刻就交由你带回去吧!那商人的儿子感到十分惊奇,不敢收取。杨瞻说: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于是说出原由,那商人的儿子十分感动,于是叩谢携带那笔金钱回去。

  之后杨瞻生了儿子杨博,中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杨博的儿子杨俊民,也中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杨瞻受人之托,自始至终忠人之事,虽然托寄人发生变故,不来取回,可是杨瞻不为钱财所动,不但一介不苟贪,并且千里迢迢,寻访其人,并将财物交还遗孤,具有能够托孤寄命的人格操守。在中华五千年神传文化的奠定和传播过程中,上天要推崇和期望人们具有的就是这样的品格,因而上天对于能到达其要求的人,必然要给予肯定和奖励,所以杨瞻能够得到贤德的子孙,并世代贵显。足证天报厚德,丝毫不爽的道理。所以当我们跳出具体的事情去看问题,才能明白上天的旨意。

  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把诚信作为人修养道德最基本的资料,古语云: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仅有诚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而诚信一旦缺失,就失去立身之本,并且还会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反觀時下,它將五千年神傳文化破壞殆盡,推崇的是不講誠信,不講道德,致使如今全社會道德淪喪,人人為近敵,這必為天理所不容。

  古人诚信的故事( 9 ):

  宋濂谨守诚信

  宋濂是明初的文学家,官居学士,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提出做文章的风格要与道德内涵一致。他自幼守信好学,一生勤学不辍。

  他自我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我小的时候十分好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所以只能向有丰富藏书的人家借来看,借来以后,就赶快抄录下来,每一天拼命的赶时间,计算着到了时间好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为诚实守信,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时值隆冬腊月,北风狂呼,以至于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冰,家里穷,哪有火来取暖?宋濂手指冻的都无法屈伸,仍然坚持连夜抄书。抄完了书,一路跑着去还书给人家,决不超过约定的还书日期。

  应对贫困、饥饿、寒冷,宋濂不以为意,不以为苦,一心努力学习,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到了二十岁,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圣贤之道。但由于没有教师指点,遇有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找自我同乡中有成就的前辈请教。

  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前辈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准备上路时,他的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教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今日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教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他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一个人走在深山之中。当他到达教师家里时,四肢都冻僵了不能动弹,很长时间以后才有了知觉,教师赞叹地说: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正是因为宋濂能坚守承诺,甘愿忍受穷苦,把艰苦的生活当作一种磨炼,一种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以苦为乐,他才能成就事业。他说道:心中有足以使自我高兴的事,读书明理是最神圣的事情,所幸自我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这就是古人所追求和崇尚的君子的品德。

  古人诚信的故事(1 0):

  李勉诚实无欺

  李勉是唐代中期的名臣。李勉年少时很贫困,一次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不到十天,这个书生忽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李勉对他竭力照顾,他在临死前从布袋中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李勉说:我家住在江西南昌,想不到在那里得病将死。请您拿着它为我料理后事,剩余下来的就都送给您。李勉答应为他料理后事,后事办好后却把剩余的银子放在其墓穴中一齐埋下。隔了几年,李勉担任开封县尉。那死去的书生的兄弟来寻找这个书生,一路找到了商丘,打听出李勉以往为书生主持过丧事,就特地来拜访他。李勉陪同那个书生的兄弟前往商丘墓地祭奠,并当场挖出了剩余的银子全部交给了他。

  之后在唐德宗时,李勉任吏部尚书,他更是不畏权贵,遇事敢言。唐德宗当时十分宠幸奸臣卢杞。卢杞时任澧州刺史,遭到给事中袁高的弹劾,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然而唐德宗却不予罢免。一天,唐德宗对李勉说: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怎样不明白!卿知其状乎?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这是一句极佳的对答,流传天下,人们都佩服他的正直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