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的故事:

  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之后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明白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终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供给。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十分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可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我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齐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最终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人自我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关于爱国的故事:

  夏明翰

  1928年2月9日,武汉市上空彤云密布,阴风凄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刑场上,共产党员夏明翰大义凛然,慷慨赋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之后人。

  夏明翰,1900年生于湖南衡阳。他少年时代,就疾恶如仇,立志报国。

  有一次,明翰跟着母亲从武汉乘船到九江。船上,耀武扬威的洋人动不动就对中国乘客强行无理。有个乘客因为没把行李放到床铺底下,洋人便气势汹汹地破口大骂,并一脚把行李踢出去老远。

  这是咱们中国的土地,怎样能容忍洋人横行霸道!明翰攥起小拳头,愤愤地望着母亲清癯的面孔。

  母亲的心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她鄙夷地瞥了身旁的洋人一眼,当即吟诵了一首抒发忧国之情的诗歌。吟完,又对明翰说:怒气憋在肚子里会生病的,你也来作一首吧!

  明翰伏在船栏杆上,默默地眺望着,沉思着。此时,滚滚的长江上,一幕杯具正在发生:一艘横冲直撞的外国轮船撞碎了中国渔民的小木船,负伤落水的渔民发出了凄厉的喊声明翰触景感怀,一首充满仇恨的小诗脱口而出:洋船水上漂,洋旗空中飘,洋人逞淫威,第四句还没说出来,母亲已经接上了:国耻恨难消。

  之后,夏明翰把这首诗工整地抄在了本子上,一向保存到就义前。

  关于爱国的故事:

  苏步青读书不忘救国

  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我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向十分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教师,听说这位教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教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www.xuexiting.Com

  走上讲台,杨教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日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教师骂了,所以今日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头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杨教师之后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职责。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我身上肩负的历史职责,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教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应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关于爱国的故事(4):

  民族尊严不可辱

  犹太人没有自我的国家,他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主要是在欧洲和美洲,虽然并没有自我的祖国,可是犹太人是一个凝聚力十分强的民族。

  德国大诗人海涅就是个犹太人。他写的诗充满爱国活力,可是有些人因为他是犹太人而对他抱有成见。有一段时间,他在公共场合常遭到一些无耻之徒的侮辱和攻击。

  有一天,在一个晚会上,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对他说:告诉你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发出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仅有你我一齐去那个岛上,才能弥补这个缺陷!

  关于爱国的故事(5 ):

  把心脏埋在祖国

  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诞生之际,正是俄国极力向外扩张、侵吞波兰之时。少年时代的肖邦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绪,他很小的时候就明白用琴声来宣泄他的情绪。

  1830年,法国爆发了革命,这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了起来。华沙动荡不安的局势,使得肖邦的家人、教师和朋友都敦促他尽早出国深造,为此,肖邦一向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而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也预感到:一旦这次离开华沙,他将再也不能回到家乡了。离开波兰时,友人用银杯盛满了祖国的泥土,送与这年轻的流亡者一生相伴。

  离开华沙后不久,肖邦在报纸上看到了华沙爆发了起义、波兰人民奋起反抗的消息,这让肖邦兴奋不已。肖邦急切地期望回国与波兰人民并肩作战,可是他的父亲和朋友劝阻他不要放弃自我的追求,还要求他经过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争得荣誉。他的作家朋友维特维茨基在一封信中写道:当祖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没有任何一个波兰人能坚持平静。亲爱的朋友,你还记得吗?你远赴他乡不是为了消沉,而是为了在艺术中完善自我,成为你家庭和国家的安慰与骄傲。肖邦反复思考之后还是留了下来。在巴黎浓郁的艺术气氛中,肖邦在音乐上大为长进,心胸和头脑也变得更为开阔,最终成了世界级的音乐大师。

  肖邦逝世后,他的遗体按照他的遗愿埋葬在巴黎拉雪兹墓地,紧挨在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贝利尼的墓旁。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盛满祖国的泥土,撒在了肖邦的棺木上,而他的心脏则被带回到他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上,这个举动十分贴合这位钢琴诗人的愿望,因为十九年如一日,他的心一向都与祖国在一齐。

  关于爱国的故事( 6 ):

  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仅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关于爱国的故事( 7 ):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爱国小故事。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关于爱国的故事( 8 ):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此刻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关于爱国的故事( 9 ):

  徐悲鸿的爱国故事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关于爱国的故事(1 0):

  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之后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我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必须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样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当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关于爱国的故事(1 1):

  拯救祖国的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民族英雄。

  1412年,贞德出生在法国一个小村庄。那时正好是英法百年战争时期,硝烟让法国民不聊生。

  善良的贞德为身边无辜百姓的命运叹息,可是身为一个弱女孩儿,她除了躲进教堂日夜祈祷又能做些什么呢?她祈祷不是为了自我的美丽,更不是为了财富,她反复念叨的仅有和平两个字!

  战火并没有因为善良少女的祈祷,延缓它的步伐。战火烧到了贞德的家乡。姐姐把贞德藏进了衣柜里,才让她幸免于难,可是不幸的是,善良美丽的姐姐惨死在英国人的枪下。贞德在衣柜中目睹了这一切,她咬住自我的手指,拼命不让自我哭出来,直到惨无人道的英国兵离开,她的手指已经咬得露出了白骨。

  贞德从此没有再流一滴眼泪。存活下来的村民们把这个可怜的姑娘送到她叔叔家,他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她将要做了一番让人目瞪口呆的大事来。

  祈祷不如拿起刀枪!贞德早已下定决心。她孤身前去见法国太子查理,并且请求查理给她一支军队,她必须能带领军队战胜英国,解放自我的国家!查理对眼前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姑娘丝毫不信任,可是法国当时已经面临绝境。查理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给了贞德一支人数不多的队伍。

  多数人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等待着贞德的战况传来,可是贞德为法国创造了奇迹!贞德带领着部队杀得英军节节败退,之后英军看见贞德的旗帜就望风而逃!

  贞德法兰西轰动了,人人都在歌颂这个英勇的英雄少女!

  关于爱国的故事( 12 ):

  吴玉章奋勇挂国旗

  吴玉章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他曾留学日本,他所在学校由于学生来自世界各个国家,所以构成了一个惯例:每逢元旦,就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庆贺。1904年元旦的那天,吴玉章也跟其他同学一样喜气洋洋地过节,可是来到学校里一看,竟然没有中国国旗。

  吴玉章这下可气急了。他立刻组织所有的中国学生,带领他们找到了校方负责人。吴玉章代表中国学生向校方提出了严正抗议:你们为什么不挂中国国旗?我们既然在那里上学,却没有我们的国旗飘扬,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元旦。所以,我们要求你们道歉并立刻纠正错误,挂上我们的国旗。要不然,我们就罢课,绝食抗议。校方的主任认出是吴玉章,就冷嘲热讽地说:平日我们对你那么好,明白你来自中国,家里没有钱,就从来不急着催你交学费。不仅仅如此,我们还发给你零花钱用,此刻你竟然因为这种小事情就来找学校的麻烦,你怎样能这样呢?吴玉章严肃地说:学校对我是很好,这一点我十分感激。可是你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今日的事情不是一件小事,挂不挂国旗是一件关系国家荣辱的大事。我宁可失去求学的机会,也不能坐视我们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所以,今日我是准备斗争到底的。校方迫于无奈,只好承认错误并悬挂上了中国的国旗。

  又过了十年,也就是1914年的元旦这一天,吴玉章正好乘坐日本人的船出国。船上挂起了万国旗庆贺,可就是没有中国的国旗。他毫不犹豫地带领船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提出了抗议,船长说:这么多年了,一向是这样呀!不对,绝不会永远这样的。今日你必须把中国国旗挂起来,中国绝不会永远是这样的!船长看到吴玉章激动的神情,只能屈服,挂起了中国的国旗!

  关于爱国的故事(二十五):

  朱自清饿死不食救济粮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订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构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上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了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激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齐,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我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十分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当逃避自我的职责。

  两个月后,朱自清困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