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职工代表大会提案:
加快县医院人才培养的提案
20xx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方针,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必须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问题。在县医院综合改革和本事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人才问题成为制约县医院改革和发展的瓶颈问题,县医院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的任务依然艰巨,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据中国医院协会对全国86所县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2012年,共有9392名医务人员离开县医院,平均每所县医院每年流失2030人,其中以临床医师流失为主,70%去了上级医院或者经济发达地区。上级医院的吸引力、县里人事制度僵化、薪酬待遇扭曲、执业环境恶化等,是县医院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县医院人员总体分为编制内和编制外两类,编制外人员包括人事代理、合同制、临时聘用等。编制直接关系工资、奖金、社保、购房、教育等多个方面。
相比于人员短缺,编制问题更加严重。一是人员编制与床位不匹配。二是编制核定标准落后于医院的发展。三是将县医院与当地其他事业单位一齐核定编制,造成县医院编制不合理。四是编制人员招聘程序、条件不科学,招录的人员与实际需求脱节,缺编、空编等情景同时存在。
人力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县医院的发展,难以实现医改提出的农村居民看病90%不出县的目标。一是现有人员工作负荷不断增加。多数县医院人员增幅低于床位增幅,工作负荷不断加大,成为导致医务人员离职的重要原因,也带来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二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调查发现,20082013年,县医院中、高级职称医师比例明显下降,执业助理医师比例上升,没有构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三是医师队伍老龄化。20082013年,调查省份县医院60岁以上医师的比例明显提高,与医师相比,护士年龄结构普遍降低,35岁以下的护士比例明显提高。四是引进和培养新进人员的进取性下降。县医院新入职的毕业生多无执业医师资格和临床工作经验,医院需要投入很多的人、财、物、时间用于培养。可是,由于存在抽血模式的人员流动状况,影响了县医院培养人才的进取性。
提议:
一、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议合理规划和控制各级公立医院规模,遏制城市公立医院规模过度扩张,构成分级诊疗的格局。改革县医院人事制度,赋予县医院人员招聘和用人自主权,落实医院院长的人事管理权和薪酬分配权,打破公立医院以编制为基础的职称晋升等人事管理制度。完善县医院补偿机制,减轻县医院的经营压力,增加县医院用于人员绩效工资分配的经费比例。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打破县医院工资限额管理限制,缩小不一样身份医务人员的收入差距,实行同工同酬,稳定县医院人员队伍。完善多点执业政策,将受援县医院作为三级医院医师多点执业必需的第二执业地点。www.xuexiting.Com
二、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定向委托培养制度,招收定向委托培养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原籍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服务,建立和完善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制度。建立以省为单位的卫生人才交流中心,负责全省卫生人员的档案保管、人事代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工作。完善社会化专业技术职称考核体系,对临床系列考核,取消外语和科研要求。推进评聘分开、以考代评、省内组织等人事管理制度。
三、加强县域内医疗资源共享。实现以区域为单元配置资源,经过区域内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病理中心、后勤保障平台等建设和共享,缓解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
四、进一步发挥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作用。由三级医院协助对口支援的县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鼓励县医院人员到三级医院进行超过半年的培训。
五、加强县医院院长培训。经过开展系列培训,推动县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进程,树立县医院科学管理理念,提升县医院经营和管理本事。
医院职工代表大会提案(三):
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的提案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囿于政府医疗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和民众传统的就医观念,民营医院生存和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一、难以纳入医保范围。民营医院申请纳入医保范围存在实际困难,尤其是营利性民营医院,几乎很少能被纳入到医保范围。即使进入医保定点,也存在比公立医院医保范围窄,报销比例低,报销品种少,核算费用低等问题。这使得医保报销问题成为民营医院的巨大劣势,成为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难以引进并留住人才。由于医生的人事关系属于所在医院,医生执业权属归医院管辖,因而医生基本不具有多点执业的可能;再加上大部分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定、学术研究方面存在障碍,这导致很难引进并留住中青年骨干力量。
三、专业领域待遇差别较大。在具体工作中,卫生行政部门较少研究到民营医院,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学术交流等方面时常被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术团体遗忘。民营医院经常无法了解并参与医学科研招标工作。
四、社会歧视严重。社会对民营医院异常是营利性民营医院有比较严重的歧视。在政府层面,政府对民营医院在机构、医院等级、医保定点、医生职称、建设用地、设备采购等行政审批方面有诸多的限制和约束。在社会民众层面,大众对民营医院的偏见根深蒂固,普遍认为公立医院是为大众服务的,而民营医院是要赚取高额利润的,对民营医院不认可、不信任。这些歧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民营医院的健康发展。
虽然在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规定了民营医院在诸多方面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可是《意见》中很多规定过于宏观而缺乏操作性细则,再加上地方政府、公立医院执行不到位,长期困扰民营医院发展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提议:
一、逐步扩大民营医院纳入医保的范围。提议相关部门出台细则,将医院申请纳入医保定点机构的条件定为是否为社会供给基本医疗服务,凡是供给的医疗服务属于基本医疗服务的,并在水平、质量和价格上,贴合医保政策规定或者标准的都应当纳入医保范围。
二、真正放开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在医疗人事管理方面,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切实推行医生多点执业政策,逐步推动医生向自由职业者方向转变,促进医生在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自由流动。还能够研究推行医生工作分时制,比如:每年50%的时间在公立医院工作,剩余的50%时间可自由选择执业地点。
三、依法确立民营医院的性质和地位。目前民营医院的发展在许多方面仍缺乏必要的保障,提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营医院的性质和地位。卫生事业是政府主导的社会公益事业,但民营医院也承担着必须的社会公益任务,所以民营医院也应属于公益性事业的范畴。提议法律、法规中充分明确民营医院这一特殊性质和地位,以有利于制定与其性质和地位相适应的方针政策。
四、优化民营医院发展环境。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民营医院发展的引导功能。大力引导民营医院做大、做强、做精、做久。制定培育民营医院发展的扶持政策,确保民营医院切实享受和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民营医院的推介功能。政府可成立医疗质量评估部门,对所有医院的服务水平、医疗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定期公布,可起到督促后进、宣传先进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民营医院整体素质的提升,也能逐步消除大众对民营医院的偏见,营造出社会认可民营医院的氛围。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民营医院的监督作用。大力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依法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医疗广告,切实维护患者和合法经营的民营医疗机构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