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山作文篇1

谁都知道,黄山风光美丽。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还是想亲眼看一看。今年春节,爸爸妈妈终于答应带我去黄山一游。真是名不虚传呀!

在黄山,我看见了波涛汹涌的云海,欣赏了奇形怪状的山石,攀登了直插云霄的山峰,体验了美妙舒适的温泉,品尝了清香四溢的特级黄山毛峰……然而,我却对奇特的黄山松和令人陶醉的黄山日出情有独钟。

坐在缆车上,透过玻璃窗往下看,陡峭的岩壁上黄山松千姿百态,郁郁葱葱。黄山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山石中看不见一点土,怎么看都没有黄山松生根的地方,但是它们却硬是倔强地在山石上开枝展叶,撑开一把把骄傲的绿伞,在陡峭的悬崖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屈不挠地生存下来。

这些松树有的'已长成参天大树,它们早就是黄山的主人,舒展开友好的手臂迎接着四方来客。人民大会堂里巨幅画卷中的那棵“迎客松”就屹立在黄山风景区玉屏楼的青狮石旁,据说它已有上千年的树龄了。

到了黄山,如果不一睹美丽的黄山日出,那可是要遗憾终生的。导游说在黄山可不是每天都能看到日出的,因为黄山天气变幻莫测,能看到日出的概率只有40%,有的游客来黄山四五次了还是没有机会欣赏到壮观的黄山日出。我们可真幸运,第一次来黄山就看到了日出。

记得那天凌晨两点半我们就起床了,准备就绪,三点乘汽车出发前往黄山北大门,然后乘缆车前往光明顶—黄山日出的最佳观景点。到了光明顶,还是皓月当空;四周寂静无声,偶尔不知从何处传来涂涂的流水声;游人一声尖哨,山鸣谷应。由于山上与山下的温差很大,尽管爸爸妈妈为我准备了一些厚衣服,但还是抵不过山上的寒风。

我被冻得瑟瑟发抖,直嚷着要下山去,不看日出了。正闹着,我看到了近旁一棵小小的黄山松,被寒风吹得左右摇晃着。啊,那参天的迎客松就是这样,迎着寒风,屹立在绝壁,一点点长成的呀!我不禁感到有些羞魄,不再嚷着要回去了。

大约是早上五点五十五分的样子,东方逐渐亮了起来,那天与山的相接处变成了橘红色,而且颜色越来越红,越来越亮,我的心激动起来。“太阳快出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中立刻有些骚动。大人们都将相机举在手上,调好焦距,我更是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一点点地,太阳现出金红的影子。似乎只在眨眼间,一个小红球跳了出来。啊,太阳出来了!它红红的,把万道耀眼的金光洒向一座座秀美的山峰、一棵棵挺拔的黄山松……爸爸、妈妈和我也与其他的游客一起沐浴在黄山的灿烂的阳光之中。

黄山之美,名不虚传。我们真是不虚此行!

游黄山作文篇2

“旅客朋友们注意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目的地了!”导游清爽的嗓音从客车的喇叭中传来,怀着激动难耐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安徽省的黄山景区。

偌大的山中,一条条盘山公路如卧龙般静静坐落,它时而平稳,时而陡峭,平和而沧桑欣赏着这份独属于山间的宜人景色,也欢迎着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

晨间的黄山是温柔而神秘的。朦胧的云雾轻轻地遮住山峰,似一位带着白色面纱,来自远古的少女。漫山遍野的野草肆意生长,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零星的白花点缀着,放眼望去,分外好看。

下了车,正值正午时分,红日高悬,散发出的阵阵光芒给远处的山峰镶上一道金边。兴许是因为山间空气清新,阳光晒下身上并不觉得炽热,反而暖洋洋,热乎乎的,引得游人面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跟着导游的步伐,我们领略了黄山景区的大好景色。

安徽四面环山,宛若一个婴儿被放在舒适的摇篮之中。嶙峋的山峰如刀削般浑然天成,鬼斧生工,他们浩渺高远,似伸出手便可触碰,却又远在天边,遥不可及,想是远山含黛便是如此。四周群山连绵,棵棵苍天大树拔地而起,装点着每个山头,那颜色,说绿吧,却又明媚艳丽,色彩鲜妍;说翠吧,却又端庄大气,生机勃勃。它像玉石,似翡翠。山间,林里,大片大片翠绿酝酿着,伴着鸟鸣,和着日光,构成一幅欢乐多姿的画面,真可谓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渐渐的.,依稀可见几户人家。这里的房子与大城市的高楼大厦截然不同,大都是白墙黑瓦的小屋,四个角的瓦片尖尖的,微微向上弯,有的人家门前还竖着一杆旗,白色的旗面上写着“破屋乎?境界哉”,像极了古诗时的水村酒旗,颇具古典韵味。导游说这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小小的一间屋子,像是承载了千古的底蕴,在风雨中飘摇,饱经风霜后回归平静,继而祥和。继续向前走便是一大片竹林,古时候这里可是避暑的圣地,高高瘦瘦的竹子看起来弱不禁风,实际却是勇敢无畏的勇士,世代守卫着黄山,给人们提供了一处阴凉,当微风拂过,便引起阵阵林涛……

不知不觉便到了傍晚,夕阳依靠在青山之上,而游览了半天的我们也都气喘吁吁,精神不振。忽然一个拐角,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了已让我们审美疲倦的绿色,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清澈明静的小溪,水底沙石许多都被磨平棱角,变得圆润可爱。鱼儿小小的,仅有孩童拇指的三分之一宽,五分之一长,若将手放入水中,鱼儿便会一惊,四散逃开,久而久之,熟悉了又会回到你的手边,温和的亲吻着你的手掌,柔柔的,十分舒服。

夕阳倾斜,仅露出一点点的边沿,怀着愉悦的心情,我不由得哼起了小调,踏上归途。

游黄山

黄山游黄山

游黄山作文

游黄山作文

游黄山作文

游黄山作文篇3

走进黄山入口,我就面临着拔山涉水的征途。我眺望远方,紫石峰、清潭峰、天都峰依次排列,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时现,半遮半露,就像融为一体一般。我们来到览车区,在览车上视下方,呈现的是万丈深渊,原来览车正在山谷里徘徊。它不断上升,与云雾擦肩而过。云雾腾飞,婀娜多姿地前来迎接远客。在天穹的怀抱中,像是在行色匆匆地赶路,又像在嬉戏,天空就像建立了一个游乐园,热闹得都要把天空给打翻了。缆车已经升到云端了,只见四面八方的远峰都笼罩在云雾之中,被遮得时隐时现,它的影子虚幻不定,山势莫辨。我向远眺,望见了黄山最陡峭的天都峰和第一高峰莲花峰,我想:它为什么叫莲花峰呢?我仔细观察山势,发现有几座小峰簇拥着一座高大巍峨的`大峰,呈众星拱月的姿态,像一朵初放的莲花,所以就管它叫莲花峰。

想着想着,就下了车,我向四周一看,才知道已经到了山谷顶了,现在,我们就准备绕过天都峰,向莲花峰前进。我们来到天都峰下,正像我预料一样,天都峰果然是“怪石区”,它怪石嶙峋,有猴子观海、童子拜仙、金鱼凿山、乌龟登崖等。那儿也是“奇松区”,最让我欣赏的是迎客松,它用翡翠般华丽的枝叶张开手臂,像是在打招呼,又似在指路。它那笔直的树身显得多么炯炯有神,多么栩栩如生,它那惟妙惟肖的姿态,让我浮想联翩。绕过天都峰,再走了一段路程,就是莲花峰下,爬了一阵,我抬头一看,山峦直插云天,我情不自禁地失口道“不愧是黄山第一高峰啊!”刹那间,一个念头在我心中悄悄地萌生了:爬上莲花峰山顶。我们一鼓作气,才爬到20%,我就累得四肢乏力、胸闷气短了。我向下一看,悬崖绝壁,许多峡谷分布在山脚的四面八方,吓得我上气不接下气。我们歇了一会儿,就继续踏上了征途。我们手脚并用,穿过石洞、绕过石壁,松树给我们鼓励,云朵为我们加油,它们赋予我振作的力量。我竟自告奋勇,克服苦累,一举征服了莲花峰。我看了看地图,才知道我们还要翻越三座山,穿越两道峡谷,到光明顶。

我们翻山越岭,四处寻觅指路标。一路上,我被松树吸引住了,我看得流连忘返:松树婀娜多姿,魅力无穷。它们非常引人注目:共有56根枝叉的团结松,就像中国56个民族,同心协力;黑虎松可吓人了,就像真有一只老虎,迎面扑来;探海松,像一个人,悠闲地仰望云海……。瞧,真是美丽得天衣无缝。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光明顶,跋山涉水的长征终于成功了!这时,我才明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真谛。

游黄山作文篇4

昨天导游告诉我们,早上六点时可能有日出。我们异常兴奋,黄山的日出可是很有名的,如果能看到,是非常宝贵的。但天有不测风云,看到日出的概率只有40%。

我们爬到了清凉台(看日出的地点)。虽然现在只有05:20分,天也很黑,这里却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我们足足等了半个小时,还是不见日出的踪影。日出没看成。

六点半,大家准备好行李后,就开始爬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我一步当先,走在队伍最前面,后面的人也鼓足了劲,开始往上爬。爬了十多分钟后,大家的体力微微有些下降,脚步也开始沉重了。我心里想:光明顶应该快到了吧?我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山上雾气已经很重,时不时会有几滴雾水滴下,这更使大家行动缓慢。我妈妈和外公外婆也开始掉队了。走了四十分钟后,大家都已气喘嘘嘘,几个人干脆在路边坐下。我问下来的人,光明顶是不是到了,没想到,他们笑了笑说:“还要走50多分钟呢!”我听后,大为吃惊,黄山的山峰竟然如此的高!后面有人开始想放弃,不爬了。队伍更加散漫了。劳累的我想起导游的话,不走回头路,于是我咬咬牙,硬是继续向前走。

终于,出现了一丝希望。我们看到导游让我们当作中转站的亭子。大家激动万分,认为光明顶就在眼前。岂料导游说:“出发,去光明顶!”大家都很疑惑,便问导游:“为什么?这里不就是光明顶吗?怎么还要爬?”导游哈哈大笑,说:“才到半山腰呢!”大家闻言,几乎要吓晕了,但为了看到黄山全景,还是决定用最后的力气继续爬。

当我的双脚麻木时,终于走到一块相对平坦的.土地,在那小歇一会儿后,又继续上路。我的体力已经不行了,心里默数:“1、2……”当我数到40的时候,我真的到了光明顶!我兴奋地叫了起来:“终于到了!”接着,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等着其他人。

吃完早饭后,我们就继续向前。这段路走得并不累,但这段路非常险。我连续三次差点滑倒,鞋跟也差点掉下。我们走到了鳌鱼峰。这座山峰为什么叫鳌鱼峰呢?原来,这座山峰就像一只大鳌鱼望着蓝天。这鳌鱼峰下面有个鳌鱼洞,洞里窄得只能一次走一个人。

又经过漫长的台阶和石坡,我们终于走到了目的地——黄山迎客松。一路上我们经过了莲花峰、百步云梯、莲蕊峰和几块巧石。我们都很高兴,虽然一路上很累,但我们看到了黄山著名的迎客松,也值得了。坐完玉屏索道,走到温泉汽车站台后,我们就下山回杭州了。

坐在车上,我想:“这一次来黄山,我真正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

游黄山作文篇5

大年初三,我和舅舅,表弟,表姐,舅母,彭彭哥哥还有姨妈一起踏上了去黄山的路程。

在一望无际的高速公路上,我们在车上期待着这8小时的消逝,终于,车经过了若干个大桥和n个隧道,我们终于到了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但我们早已疲倦,且天又已黑,我们便在黄山附近找了个宾馆歇息,准备明天起早上山。

我们的旅游方向是北门入,南门出。凌晨4点,我们从芙蓉岭出发,徒步走到买票的地方,也就是松谷奄站,由于是凌晨,没多少人,所以我们顺利上了“太平索道”,坐索道可真不舒服,由于离地面二百多米,大多数人都有耳鸣的症状,不过还算幸运,我们一会儿就下了缆车,来到了丹霞站。

俗话说的好,来黄山一看日出,二看奇石,三看云海,四看怪松。于是我们来到了第一站——松林峰看日出。由于山峰陡峭,石面光滑,十分难爬,但这并阻止不了我们对日出的喜爱,花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了上去,期待着太阳的出现。6:45:36,天边出现了太阳的.半边脸,顿时,相机,手机瞬间出现,拍着那灿烂的笑脸,我们也不例外,你跟我拍,我跟他拍,争着要和太阳合影,看完日出,山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之后我们长途跋涉,来到了丹霞峰。

当我们登上丹霞峰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好美丽的景色,向下远眺,那原本一朵一朵的白云相融在一起,变成了黄山奇景——云海,那云海如烟雾般笼罩在一座有一座山峰之间。这还没有完,当我们走到飞来石时,那里被称为黄山最好的摄影点,这里的海拔3099米,向下望,真可谓人间仙境云海随着风的吹动,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波动不停。而飞来石更是享誉黄山,他高立在山峰之上,有如挺立的巨人,仔细品味,又如亭亭玉立的女子。

之后我们过丹霞峰,石鼓峰,走了约有10公里,来到了光明顶,这座建筑十分的奇怪,在楼顶有一个形似足球,体积似大型热气球的东西,就如钻石镶在上面。

在气象台吃过午饭之后,我们就直奔迎客松,但好景不长,由于是节假日,人比较多,这短短5公里,我们走了6小时,一路上是走走停停。

终于来到了迎客松,只见那松如沧桑的老人孤立在悬崖边上,由于这松年代悠远,现在已经用一根根竹竿搭了起来,以防它不慎落下悬崖。

看完迎客松,我们便坐玉屏索道来到慈光阁站,之后我们坐巴士来到南大门我们一天的路程也就算结束了,之后我们便去旅馆睡觉了。

黄山值得一玩,来吧,伙伴们!

游黄山作文篇6

寒假,我和妈妈在黄山待了两天。在那里,我平生第一次和冰雪亲密接触,留下了许多快乐的记忆。

第一天早上,妈妈在旅馆里对我说:“今天要穿多一点,外面很冷的。”我穿了好几件,还戴上了围巾、手套。要出去的时候,胖得差点连背包都背不上了。走出旅馆,只见白皑皑的雪像毯子一样铺在地上,路边的松树都披上了美丽的银装。同一个团里的几个小朋友正在打雪仗呢!我正要加入他们,导游就催我们出发了。一路上,无论站在哪里,放眼所及,都是一副空灵的水墨画。我们贪婪地观赏,沉醉在冰清玉洁的美景中。

吃过午饭,我们四个小朋友终于有时间来一场雪中大战了。我和那个四年级的朋友一组。开始了,我躲到一个墙角里,前面正好有一棵树,这个地方积雪很多。我想,要不造个大雪球去攻击他们吧!于是,我做了两个大雪球,一个给队友。然后,我们主动出击,跑到他们跟前,一把扔了过去。他们猝不及防,匆忙抓起地上的雪向我们撒来。我们分头跑掉,他们紧追不舍。于是,雪地上的'一场“恶战”开始了。大家跑得气喘吁吁,浑身热乎乎的,头发上、肩膀上沾满了雪花,真开心!

第二天,我们去看云雾。那是一个很陡的山坡,阶梯时高时低。我四肢并用,终于爬上去了。站在山峰上,白云像棉花糖一样,看起来又香又软,一层一层的山峰立在云雾中,飘飘渺渺,宛如仙境,太美啦!

下山可比上来时难多了。那个五年级的男生说:“这儿有个斜坡,可以滑下去呀!”说着,他就带头滑了下去。眼看就要掉下悬崖,我想去拉他一把,可是够不着,心里很着急。没想到他一翻身就站到了平地上。真是有惊无险啊!那两个四年级和一年级的男生也相继滑下去了,剩下我一个。我拍拍胸口,给自己壮壮胆,坐在了雪地上。开始滑了,呀!我快掉进悬崖了!我头猛然晕了一下,不敢往下想。突然,我的身体戛然止住——低头一看,是一堆雪。这是刚才他们下去以后堆的,谢天谢地!

接下来,我们去看“妙笔生花”和“飞来石”。“飞来石”立在一个平台上,仿佛风一吹就会倒掉。“妙笔生花”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长了一棵松树,看起来像是一个人五指合拢举着一朵盛开的鲜花。现在,那一棵松树又变成一朵雪白的莲花了,真有趣!

冬天的黄山虽说没有夏天时的秀丽,可是别有一番情趣。难忘黄山的美景,还有那些快乐的小伙伴!

游黄山作文篇7

1月29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我向往已久的地方——黄山,那里仿佛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第一站是安徽省黄山境内的一个著名景点——花山迷窟,我们首先参观了35号石窟,接着又参观了2号石窟。

关于这石窟还有个传说呢!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砍柴的老翁上山砍柴,走到半路上一脚踏空了,掉到了一个貌似墓室的地方。这位砍柴老翁费了好大的劲才爬了上来,他认为这儿可能是座古墓,有研究价值,就把这件事情汇报给了当地的政府。结果呢,政府也派人去了,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现。就在那里修建了一级级台阶,可方便行走。

言归正传,这石窟里简直就像个偌大的迷宫,如果你不仔细跟着导游走的话,有可能迷路哟。因为里面地形复杂,一环扣着一环。石窟里里面有很多石洞,石洞里很多小湖,从远处看就像一面面小镜子似的。

第二天,我们前往了这次旅游的“核心景点”——黄山。

早闻黄山久负盛名,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坐在缆车里:刚开始我有些害怕,甚至浑身发抖,过了一会,才慢慢适应了。我开始欣赏窗外的景色了:山很美,很美,远看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山间云雾缭绕,山上有岩石间生长着许多高大的青松,一切那么美好,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从缆车下来,我们又随导游来到了一个著名的景点观看迎客松。“哇,这颗树好高呀,好大呀!”我心里暗暗地赞叹道。爸爸看见很多人都趴在一块巨石身上拍迎客松,便对我们说:“我们不如去哪里拍几张照片吧!”我是个名副其实的胆小鬼,一听说要去那块石头上拍照,便连连摇头,说:“不行,我不要去,要去你去吧。”妈妈温柔地对我笑了笑,说:“我和爸爸去拍,你乖乖在这儿待着,好吗?”“好吧。”拍完了以后,妈妈挑选了几张照片,发到了朋友圈里,还附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看着眼前的.前年古松,我不禁联想到了一首赞美迎客松的诗句:“黄山迎客一青松,枯干仙身不老翁;穹石埋根摇日月,迎风傲雪耐霜冬。”

“集合了,集合了!我们要去光明顶啦!”听到了导游的声音,我们立刻就去集合了。在去光明顶的路上,我们还有幸欣赏到了难得一遇的千古奇观——云海。白色的云雾就像大海一样,把山峰、古松都淹没了,因此形成了一道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

因为人太多了,时间又比较晚了,所以没有能够一睹其他美景的“芳容”。光明顶嘛,在去的途中又折回来了,也没有能去欣赏,不过,我还会再来的哟。

带着这一点点的小遗憾,我们买了两根木棍步行下山,6。5公里的山路,把我们累得不要不要的。

黄山之行虽然很累,但却很快乐,让我难以忘怀!

游黄山作文篇8

五一,爸爸带我去游玩黄山。黄山坐落在安徽境内,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了黄山脚下。我们找了一家酒店住下来准备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才有精神爬山。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就出发了。坐了一会儿中巴车,就到了黄山的山脚下。爸爸说:“今天上山我们用步行吧,又能多看点风景,还能锻炼身体,不是两全其美吗?”听爸爸这么一说,大家都点头同意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步行,大概就快要接近黄山的主峰了吧。这时,周围的雾气也慢慢地多了起来。越来越浓,那雾气随风扑面而来,打在我的脸颊上。好像那雾中还夹着毛毛细雨,那似雨非雨,似雾非雾的感觉,仿佛自己融入了仙境之中......

我们接着往上爬,越爬越高,那雾也渐渐地散去。这时遥望着周围的石群山,发现那云雾把峰峦团团围住,仿佛浩瀚的大海一样。诺隐诺现的`山峰就像大海中的岛屿,一座座山峰千姿百态,有的像天真可爱的猴子,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嗬!黄山真得好神奇啊!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天都峰的脚下。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险峰,第三高峰。抬头望去,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插云霄。烟云把峰顶盖得严严实实,没留一丝缝隙。中间有一条80度垂直的石梯加上那弯曲的小路,见了真让人胆颤惊心。有些胆小的游客就知难而退了。

看到这种情景,大家正在商讨上还是不上的时候。我壮了壮胆子说:“我们还是上吧!”听我这么一说,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就出发吧!”爸爸一马当先,接着我也跟了上去。我小心翼翼地跟在爸爸后面,一步一步慢慢地爬上80度陡坡的台阶。抬头一看,爸爸的脚似乎就踏在我的头上。再看那些从上面下来的游客,个个都吓的脸上发白。但是丝毫没有动摇我放弃的念头。要登上1820米高的天都绝顶,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最险峻的地方就是“鲫鱼背”了,那是工人在峰顶旁凿开了一条三四米长得豁口,再用一条狭窄的石条当“天桥”,把两峰相连。桥面十分光滑,真得很像一条鲫鱼的脊梁,你一不小心就会滑下万丈深渊。可它又是通往天都峰的必经之路。我站在悬崖边往下瞥了一眼,只见脚下云雾缭绕,根本望不到底,只觉得头脑发晕,再也不敢向前走动了。爸爸看出了我的心事,马上走到我的前面,拉住我的手要带我过去。并对我说:“你的尽量不要往下看,抓做我的手,我们慢慢地走过去就是了。”按照爸爸的方法,我提着胆子跟在后面,就这样我终于走了过去。

登上了顶峰,我兴奋极了。上边还立了一块石碑,写着“登峰造极”四个大字赫然在目。站在山顶向四周眺望,群峰连绵不断,俯望山下,一片片奇云异石历历在目。啊!难怪来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有四奇,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确是名不虚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