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篇1
大班社会活动
活动名称:《美丽的家乡》
大方县理化乡中心幼儿园—赵泽选
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变化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大方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典籍繁多,人文景观丰富,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同时拥有丰富的土特产资源,所以我根据了《指南》设计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了解家乡的丰富资源,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为家乡尽力的情感。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立志建设家乡的愿望;
2、使幼儿知道自己的家乡是贵州大方;
3、引导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大方的风景名胜和土特产。活动准备:
1、大方风景图片
2、(大方风景、土特产课件)
3、音乐《乌蒙磅礴》、《美丽大方》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导入)
1、听音乐《乌蒙磅礴》拍手进入活动室。
2、听音乐《美丽大方》教师带领幼儿说出大方。
3、(出示几幅大方的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4、介绍: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大方,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出示课件)
二、基本部分:
1、了解土特产:我们大方土特产很丰富,有好多的土特产,你们都知道哪些?(大方的豆干、大方阁丫黄粑、核桃工艺品、天麻、皱椒,农民画等。)简介:(逐一播放课件,结合课件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
(1)大方豆干:请幼儿谈一谈自己知道的豆干都有那些,什么味道?什么颜色以及形状?幼儿讨论后教师简单小结:大方豆干都有糍粑豆干丑豆干等很多种。颜色主要有白色,淡黄色。大方豆干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吃法多,形状也很有特色。(2)、大方阁丫黄粑:小朋友们都吃过黄粑吗?那黄粑是用什么做成的,是什么味道、什么颜色的呢?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大方阁丫黄粑是用粳米、糯米、大豆等磨成浆,经大火蒸、文火旱而做成的,阁丫黄粑很甜吃起来特别好吃,主要有杏黄色和樱桃色。
(3)、大方皱椒:又名鸡爪辣、线辣,是贵州大方县内传统特产,其中又以大方鸡场乡的鸡爪辣最为出名。鸡场乡大部分的土壤、土质均非常适合皱椒生产,而且农户有种植习惯和长期积累的经验,鸡爪辣维生素C含量高,颜色鲜红,体长多皱,肉质厚实,香味浓、辣味适度的优点,是佐餐调味的佳品,比较著名的贵阳老干妈品牌辣椒系列就是用大方鸡爪辣为原料的.东南亚各国都很喜欢。
(4)、大方漆器:是贵州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大方漆器的特点是,图案幽雅逼真,造型朴实,漆色光亮可照人影,色彩艳丽,很耐用,并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5)、大方农作物:在我们这儿都种什么农作物?(请小朋友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在我们这儿有农作物20多种,小麦、胡麻、土豆、玉米、蔬菜等等很适宜在我们这儿生长。在我们大方还有很多好吃的,(麻辣土豆片、大方圆珠半夏、豆鼓粑、八堡苗家水花酒等)。这些东西在我们大方都很出名,深受人们的喜欢。所以人们都称大方县为《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漆器之乡、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五乡”称号。》
2、向幼儿介绍大方的美景:大方县不仅物产丰富,风景更美:小朋友,你们都去过大方县的哪些美丽好玩的地方?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去过的地方。老师知道我们很多小朋友都想去这些美丽的地方玩耍了,让我们一起开着我们的小旅游车去旅行吧!(教师出示课件)结合课件教师先引导幼儿逐个观察各景点的特点,引导幼儿认识各风景点:
(1)、(开起小汽车、笛笛笛、笛笛笛)小朋友们请看,我们来到哪里了?(百里杜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有杜鹃花,有大草原,还有亭子)对了,是百里杜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百里杜鹃的面积有多大吗?待幼儿回答后教师简单的小结。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西北部黔西、大方两县交界处,总面积180平方公里,海拔为1000-3000米。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延绵50余公里,宽1—3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杜鹃林带。百里杜鹃被誉为“高原上的天然大花园。(2)、(开起小汽车、笛笛笛、笛笛笛)这是哪里?(奢香博物馆)请幼儿观察奢香博物馆里都有些什么。教师小结:奢香博物馆大门上是彝汉文合璧,馆内有6个陈列室,收藏了大量的彝文古籍,彝族社会传统文化、艺术、异俗等。奢香博物馆是保存彝族文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场所。
(3)、(开起小汽车、笛笛笛、笛笛笛)请小朋友一起欣赏(课件)。小朋友,我们现在到哪了?(水西湖):水西湖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黔西、织金、纳雍4县境内,拥有水库面积达80.54平方千米的宽阔湖面,水西湖库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是天然避暑胜地。
(4)(开起小汽车、笛笛笛、笛笛笛)(九洞天)这又是哪里呢?九洞天位于纳雍、大方两县交界处。六冲河自西向东流经两县,形成上游总溪河景区,下游九洞天景区。河水在此潜入地下,称瓜仲河伏流,长约7公里。伏流下游山脊上,有九个巨大天窗,天空时隐时现,九洞天由此得名。(5)、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都旅游了哪些景点?(课件总结)这么多景点,你最喜欢那个地方?小朋友都知道我们大方还有什么美丽的地方?(拓展一下幼儿的思维)(6)游戏:我当小导游
请幼儿互相讲一讲自己熟悉的景点;请个别幼儿上台介绍自己熟悉的风景点,(播放相应的课件)教幼儿怎样当小导游: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xxx,今天由我带大家游览,首先,游览xxx,介绍这个景点的特点。请讲得好的幼儿当小导游,到自己喜欢的景点,来给小朋友们讲解。其他幼儿当游客,游戏开始。
三、结束部分:
1、情感教育:小朋友们玩的高兴吗?你都到哪里去玩了?(„„)
我们大方好玩的地方多不多?我们大方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发展建设特别快,一座座高楼不断建成,一条条马路越来越宽敞,大大小小的广场到处都是,每一个地方都是一处风景,祖国各地游人不断,大家都在夸大方呢?小朋友,生活在大方高兴吗?你喜欢我们的家乡吗?现在咱们就来夸一夸我们美丽的大方(听音乐“美丽大方”)
2、结束活动:请幼儿跟着音乐《乌蒙磅礴》自由舞蹈。
第6篇2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1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用眼睛观察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等展开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学会用流畅的语言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书本的第2页。你们猜图上的老师带着这群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呢(回答:观察家乡。)对了,他们正在观察自己的家乡。从今天开始,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了。
二、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的课文——妞妞的日记,并回答,妞妞和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三、教师介绍广州。(虽然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来自广州,但广州算是这班学生的第二故乡。故选取广州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展示有关于广州的各种图片。并介绍以下内容:
1、广州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房子,景色,人们的生活等)
2、广州的特色食物。(白云猪手,早点等)
3、广州的名胜古迹。(陈家祠等)
五、大家开口说。
1、师说:大家现在已经对广州有一定的了解了,现在,你们也来说说自己原来的家乡,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
2、学生活动:四个人一个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家乡。(约8分钟)然后,学生发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1)、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重点让小明带领大家去看看他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件演示小明的家乡花都的变化)(课件上有广花公路、物流公司、白云国际机场„„)
(2)、师:同学们,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畅谈)
(3)、师:家乡的变化真大呀!让我们各展风采,一起来说说家乡的变化!(学生畅所欲言,谈变化)
(4)、交流讨论
(5)、师: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你可曾知道,我们的家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小结:同学们说的对,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象,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家庭作业:根据自己的观察,完成教科书第7页的观察记录,并布置下节课作画的准备。
用手描绘家乡
教学重点:通过作画(描绘自己的家乡),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阅读。请学生阅读教科书8至9页的内容,了解别人是怎样对家乡进行描绘的。
三、大家来做小画家。学生个人作画,教师巡视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同学之间亦可互相讨论作画的内容。
四、展示画得比较好的同学的画,并让他们讲讲画这幅画的含义和画这幅画时的心情。(画面展示了农村新貌、商机无限、翱翔天空„„)
五、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
1、表扬画得好的同学,对于一些不认真地同学进行不记名的简单批评。
2、同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六、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这两次课的学习内容。
2、向家长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3《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这节思品课的内容是“走进美丽的家乡”,上完这节课让我对思想品德课有了更深的认识:要让思品课成为学生们所关心的一门课。上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思品课上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促学生情,以情促行。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基本完成,学生能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互动,学生能够大胆积极的发言,因此,课堂气氛比较好。这节课重在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家乡的美、展示家乡的美,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交流中把自己家乡的美、自己家乡的特点表现出来,并能够站在讲台前介绍,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合作能力。“小画家”这一环节,作为这节课的亮点,得到了体现。学生在做“小画家”时还能够根据自己家乡的特点展示自己的家乡的优势,做到符合实际。同时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环节之间的过渡性语言没有锤炼好,因此语言比较贫乏,所以环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不是很好;学生评价语言方面,教师“非常好”的次数讲得比较多,没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评价,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方面,还要在教学语言上多多锤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力。
第4篇3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学校2014年下学年
“美丽的家乡”绘画比赛总结
我校“美丽的家乡”绘画大赛于2015年1月16日圆满落下帷幕。小朋友们以高昂的热情,用手中的七彩画笔,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家乡的画卷。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家乡美”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我们身边的环境,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欣赏之情。同时也在观察表现、反复的修改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美术的欣赏力。
此次活动得到了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各项流程有条不紊地展开,现场展览、网上展览更是吸引来无数同学、家长、老师前来参观,场面十分热闹。同学们呈现出来的作品色彩斑斓、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富有童真童趣,表现了每个人眼中不同的家乡。但略有遗憾的是,这次的参赛作品形式较为单一,大都为水彩笔画,还有几幅粘贴画,在黑白画、摄影、立体作品方面还是空白。我们将在平时的美术课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美术材料进行创作,使多元的美术材料的创作根植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本次比赛共有152名参赛者,我们共收到参赛作品152份。其中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获奖名单:
一等奖(1名):覃双纤(四年级)
二等奖(3名):张志成(六年级)、张慧怡(二年级)、李沛齐(四年级)
三等奖(6名):赵宇蕤(二年级)、罗弘力(六年级)、唐乔娜(一年级)、龚文祥(三年级)、郑缘(五年级)、肖清友(四年级)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学校艺体组
2015年1月16号
活动剪影
第3篇4
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家乡自然风景、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美。教学时抓住这一要点,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安康的自然景观比如小溪、河流、汉江、山川、香溪公园,人文景观比如金洲广场、安澜公园、汉江三桥等,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谈话,激励孩子夸自己的家乡,运用大量详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现在环境的优美、设施的完善。然后,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教师亲身经历的讲述以及孩子课前的调查汇报,通过比较以及安康秦楚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乡村规划绿化,人民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样,感受家乡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进而让学生深层次,全方位的认识了解家乡的美丽,为家乡骄傲,体会做家乡人的自豪。品德课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指导孩子更好地生活,我设计了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安康人,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利用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畅想未来的安康,鼓励孩子追求未来美好的生活。
今天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感到时代对品德教师的要求很高,孩子们的生活对教师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也要求很高。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我还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业务水平。
第7篇5
《走进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教学的思路主要是“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歌颂家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教学中我收集了家乡美丽的景区图片、宣传家乡的视频、歌颂家乡的歌曲,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说教学的内容就是课件内容了。
教学步骤分成三块:第一块是谈话导入,让学生观看家乡宣传视频(《激情山水广州从化》),初步认识感受家乡美,其次在地图上找找家乡,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第二块是了解家乡的民族风情,主要介绍汉族风情,其次介绍“美丽从化”,让学生了解家乡就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欣赏美丽的从化十八景)。然后从家乡的景美延伸谈到如何爱护家乡美景?如何让家乡变得越来越美?让学生交流,从“景美”升华到“人‘美’(文明美、爱护环境的行为美,遵纪守法美、劳动美)”。第三块和第二块紧紧相扣的,从了解家乡的景美到人美升华到热爱家乡歌颂家乡,主要是让学生听《从化之歌》,跟着唱,歌颂家乡美。
教学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中由于紧张导致语言衔接连贯不够自然大方,主要表现在组织学生交流后收场的总结部分。
2、时间把握不恰当,教学前两块花的时间稍长了些,导致最后歌颂家乡部分时间紧了些,学生还没到融入到歌颂家乡的情景里边,主要表现是歌曲还没有听到一半就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
总结本次教学心得:多学习多磨练!认真备教材,认真备学生!四个字就是“厚积薄发”。
第2篇6
《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了解达斡尔民族的相关知识。教学要求:
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进行的特点马及声部的和谐。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高准确、声音和谐。教学准备:
琴、多媒体设备、打击乐。教学意图:
通过学唱歌曲及相关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我国北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独特风格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法。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进行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难点: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二声部合唱时,音高要准确,声部要和谐。教材分析:
《美丽的家乡》选自歌剧《傲蕾·一兰》,丁毅、田川词,王云之、刘易民曲,作于1979年,主要内容是描写了达斡尔族姑娘傲蕾·一兰不畏强暴,誓死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动人故事,热情歌颂了她的爱国主义精神,歌曲为两段体,C大调,四二拍。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跟音乐走进教室,自由做动作。2.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美好的假期刚刚结束,新的学期又开始了,3.音乐旅行:
师: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做一次音乐旅行,请同学伴着老师的歌声一同出发吧。(播放伴奏音乐,第一首《乌苏里船歌》)
师:我们第一站到的是哪里?(乌苏里江)这里居住着哪个民族?(赫哲族)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点?(以打鱼为生)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生活的热爱等等)
师:我们继续旅行。(第二首《勇敢的鄂伦春》)我们又到了哪里?(兴安岭)这里居住哪个民族?(鄂伦春族)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勇敢,护林)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鄂伦春的赞美)师:我们继续旅行。(第三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们又到了哪里?(蒙古、草原)从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家乡草原的赞美)师:我们在刚才的旅行中来到了不同的少数民族,了解了他们不同的生活特点,聆听了他们用不同的旋律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你们知道吗,在我们黑龙江也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达斡尔,它是我们今天音乐旅行的最后一站,请听!(播放《美丽的家乡》歌曲)
师:听过这首《美丽的家乡》歌曲之后我想每个同学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那你想了解达斡尔族的哪些方面呢?谁来说一说?
二、节奏学习:
1.介绍达斡尔民族,再次聆听:
(师:达斡尔族的村庄具有独特风格,多依山傍水,院落整齐。高大的“介”字形草房都朝南。内壁和天棚多有装饰,房外围着用红柳条编织的各种花样的篱笆。
达斡尔族主食为加牛奶的稷子米饭和荞麦面、饼等,肉食的制作以晒肉和煮烤肉为主。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足踏“奇卡米”(皮靴);妇女穿长袍,以蓝色为主,夏日喜穿白袜、花鞋。他们最大的节日是春节,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物。)
了解过达斡尔民族,我们再次聆听歌曲,找出你对歌曲映像最深的一句。(播放歌曲)
师:你对歌曲中的哪一句记忆最深?“哪依耶,哪依耶,哪呀哪呀啦哪依耶,哪依耶哪依耶,哪呀哪呀啦哪依耶”。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唱后出示歌谱)﹥﹥
113·5|112·5|33232|112|哪依耶,哪依耶,哪呀哪呀啦哪依耶,﹥﹥113·5|112·5|33232|111‖
哪依耶,哪依耶,哪呀哪呀啦哪依耶。2.加打击乐:
师:在红颜色的地方加上打击乐,我们先来试一试。3.打击乐模仿:
师:老师打出一句节奏你们来模仿一下。
×××××|×–|×××××|×–|××××·×|×·×|×××××|×–‖方法:师打出一句,生模仿,后连起来仿打。4.加旋律演唱:(出示谱)
1=C53351|1–|21165|5–|花翎的喜鹊不停的歌唱,1116·6|6·1|53321|1–‖
赞美我达斡尔美丽的家乡。师:节奏和音符都有了一点变化,再来试一试。
1=C31123|3–|43321|7–|花翎的喜鹊不停的歌唱,1114·4|4–|31121|1–‖
赞美我达斡尔美丽的家乡。
师:把两段旋律合在一起唱一唱,一定要注意声部间的和谐,相互聆听。
三、新歌学习:1.范唱:
师:你们唱的这么好,老师也想唱一唱歌曲,能给我一点鼓励吗?(出示歌谱,师范唱歌曲)
方法:第二遍时师引导学生加打击乐和舞蹈伴舞。2.分乐句:
师:这首歌曲分几个乐句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在乐句的地方伸手来示意一下。(再次聆听歌曲)
师:歌听完了,一共分几个乐句呢?(六个乐句)
如果同学们乐句分的不清楚那就再听一遍歌曲,师带领同学们分乐句。(再听歌曲)3.读歌词:
请全体学生读歌词,老师在读歌词时弹琴跟。让学生再次熟悉旋律。4.学唱歌词:
师:师弹琴,同学们用“啦”模唱。⑴不出声唱歌词:
师:请同学们不出声唱歌词。⑵请同学们轻声跟音乐唱歌词。5.逐句解决歌曲唱不好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感觉歌曲中还有哪句唱的不好,咱们一同来解决。(生提出乐句,师引导学生一同学习)6.歌曲处理:
师:歌曲是几几拍子的(2/4拍),强弱规律是什么?(强弱)第一拍强,第二拍弱,把强弱规律的感觉演唱出来。
四、歌曲接龙:
师: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歌曲接龙。第一段老师唱每个乐句的前半句,同学们接唱后半句,声部的地方我们一起唱,第二段同学们唱每乐句的前半句,我接唱后半句,声部的地方还是一起。
五、巩固: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打击乐,带着我们对家乡的赞美,跳起优美的舞蹈,唱起我们心中的歌,献给在坐和电视机前的老师们。(跟音乐再次演唱歌曲)
六、小结:
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感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第8篇7
崔木镇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美丽宝鸡》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至六年级六个班的地方课程教学,根据地方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一、以生为本、共同成长
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以生为本,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读懂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成长的平台。学生在学习中既能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增长智慧,又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发现的惊喜和成功的快意。二、注重资源,丰富课程
地方资源是地方课程赖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地方资源也是地方课程显现自己特色的重要依据。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课程资源,有了丰富的资源,地方课程才可能是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小学生学习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因此,更换、替代和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是地方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适当的方式,收集当地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将它们充实到课程中来,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成效。三、以理念为先导,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
在使用和实施地方课程时,我注重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避免直接进入教育活动,无视理念的现象。不能只关注课程的形,忽视课程的神,课程的内在本质是课程的神,课程的神就是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本课程教学时,注意了解地方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努力地理解和认同,并将这些理念贯彻于课程实施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创造性的使学生读懂地方课程,学会地方课程,并使课程产生实际的成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
在注重课程理念的同时,注重课堂教学质量。质量取决于课程,在地方课程教学中,我认真分析课文、整理思路、备好课、做好课件(每节课)、上好课、地方课课件中有涉及语文、数学、科学、地理、音乐、军事、工业、农业、医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特别是有关发展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的课文重点讲解。在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课程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根本指向是老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四、教学反思、努力方向
地方课程不仅要使用,还要研究、探索和完善。地方课程在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高质量的地方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和具有挑战的机会,教师的生活态度和责任心直接影响地方课程质量,地方课程需要学生细致地观察和教师不断地反思。
展望未来谋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身建设,自我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我喜欢地方课程,学生更爱地方课程。
美丽家乡作文
三年级家乡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家乡教学工作总结
家乡成功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家乡教学工作总结
第1篇8
教学内容:《美丽的家乡》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歌曲《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
1、用充满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在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2、了解达斡尔族,为歌曲划分段落,并注意乐句间的联系与旋律的行进特点。教学重点:
能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教学难点:
歌曲二声部合唱时音准到位,声音和谐。教学准备:
歌曲mp3、PPT课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达斡尔族。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少数名族?
学生汇报,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师:是啊,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大家庭”啊!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家庭成员---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还有一小部分居住在新
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使用汉文。以狩猎和农业为主,渔业发达。达斡尔就是“开拓者”的意思。听,他们的歌声多么动听!
二、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1、播放音乐,初步感知歌曲(出示课件:欣赏达斡尔族的图片)。生:倾听歌曲并初步感知歌曲。
师:这首表现达斡尔族生活的歌曲充满了怎样的情绪?生:愉快、活泼、喜悦„„
2、播放音乐,再次感知歌曲。
师: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部分?每部分什么样的感受?
生:这首歌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歌曲的第一部分是齐唱,表现了达斡尔族人民生活的幸福,第二部分是合唱,表达了他们热爱自己家乡、赞美家之情。
3、介绍歌曲(出示课件):
《美丽的家乡》选自歌剧《傲蕾·一兰》,作于1979年,歌曲分为两段体,C大调,2/4拍。第一乐段由4个乐句组成,节奏较为紧密,但很规整,体现了达斡尔音乐的风格与特点;第二乐段由2个乐句组成,节奏拉宽、旋律舒缓,并配有二声部,将歌曲推向了高潮。这首歌曲的歌词生动形象,极富生活气息,展现了一幅美丽富饶的生活场景图!
4、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⑴采用听唱法教唱歌曲。强调:演唱第一部分的旋律,注意附点
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的正确唱法。
⑵加入第一部分的歌词,指导学生处理好重音记号,歌曲中加上了重音记号,显得更加活泼生动。
⑶完整演唱第一部分,节奏感要强。
5、学唱第二部分。
分别学唱高声部与低声部的旋律,注意高声部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与音准。
6、合唱: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合唱训练。
a.互换演唱,指导学生注意音准及声部间的配合,声音要和谐。B.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7、处理歌曲:
歌曲第一部分轻松活泼,声音要有弹性;第二部分抒情优美,声音要连贯流畅,富有感情。
三、巩固歌曲:
1、师:通过介绍相信大家对歌曲有了更深地了解,现在就请大家再来演唱这首歌曲,表达出达斡尔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
生:有感情演唱歌曲,(打击乐伴奏)注意两个声部的对比。
2、进行小型合唱表演。(课件展示朗诵词)
四、总结升华:
师:今天我们通过《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了解了达斡尔族,其实在我国北方还生活着其它少数民族,象鄂温克族、赫哲族„„他们每一天都在用勤劳的双手耕耘土地,建设家乡。在下一节课中呢,我们还要到祖国的北方,去了解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其它少数民族,了解他们的生活,欣赏反映他们生活的音乐作品。
五、下课:听音乐出教室。(播放歌曲《美丽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