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椟还珠: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人,看到装珍珠的盒子精美,于是出高价买了盒子,而把宝贵的珍珠却还给了卖者。比喻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又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亦属同理。

2、楚人戎言:戎: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在此作地名用。楚人生长在戎,就要说西戎人的话。比喻客观环境的影响要胜过主观条件与与自然的本能。

3、浮生如寄: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

4、对牛弹琴: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冠李戴”、“照办照抄”、“一刀切”、“一风吹”等同属此类。

5、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6、水滴石穿: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即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又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同属一理。

7、本末倒置: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8、因势利导: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利用规律取得成功。

9、凿壁偷光: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

10、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11、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2、庖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3、胸有成竹: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就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14、揠苗助长: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15、教学相长:矛盾双方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

16、好事多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7、财连于命:财富与生命息息相关。指人生存离不开钱财。

18、守株待兔:把偶然当必然,把现象当规律。

19、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20、舍本求未: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21、唇亡齿寒: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22、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

23、看相知命: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把两种互不相干的事情强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种“联系“。又如,“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属此类。

24、浮生若寄:浮生:虚浮的人生。人生虚浮,如同寄居在世间。

25、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26、蹉跎自误: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人生虚度年华,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27、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28、得失荣枯: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

29、把酒持螯:手持蟹螯饮酒。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

30、竭泽而渔: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事物前后相继发展过程的长远利益。又如,“杀鸡取蛋”、“毁林种田”等,同属此类。

31、熟能生巧:是说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就必须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32、掩耳盗铃: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认为主现感觉决定客观存在,是荒谬的主现唯心主义。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33、朝露溘至:形容人生短促好似朝露那样。

34、故步自封:违背了发展的观点。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是用静止的观点对待事物。又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及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等,都属于静止的观点。

35、得失在人: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36、学以至用:是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所以,那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7、东施效颦:只单纯仿效形式,不研究实质内容。

38、防微杜渐: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