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姑相唤浴蚕去的下一句是:闲看中庭栀子花。

原句是: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意思是: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这句话出自王建的《雨过山村》,原文如下: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词注释】

⑴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⑵妇姑:嫂嫂和小姑。

⑶相唤:互相呼唤。

⑷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⑸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⑹中庭:庭院中间。

⑺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诗词翻译】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诗词赏析】

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劳动生活情事,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新鲜生动的意象,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可谓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唐诗别裁》卷八评张王乐府语)了。

【作者简介】

王建(877年—943年),字若天,松岳郡(今开城)人,祖上可能为中国人。他在新罗末年大乱时投奔弓裔,918年依靠兵变夺权登位,建国号高丽,年号天授,935年取新罗,936年平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他依照中国的典章制度初步组建国家机构,采取笼络豪族的策略,广泛与豪族联姻,建立豪族联合政权;同时定平壤为西京,积极北拓;文化上弘扬佛教;对外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对契丹则持敌对态度。945年去世,临终前留下《十训要》,死后庙号太祖,谥号神圣,葬于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