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读后感篇1

辛亥百年,世纪新梦。一声炮响,由保路而革命,帝制而共和,刹那间,风潮云涌。历史三峡,虽暗流险礁,可国人终究挂帆起行。鲁迅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涂饰太厚,废话太多,不容易察出个底细来。百年回首,我们静穆沉思,细数历史波澜,为未来践行。

一百年,血写历史,回眸不堪。翻开记忆遥远,书页铭刻仿若与己无关的革命,我们这个时代消失了的信仰、坚持与追求。难以两相交汇,对照一个本该熟悉的国体。辛亥年,国人记得最多是腐朽清王朝的塌崩瓦解,总会疏忘那时那些热血、壮志、为天下为百姓的英雄儿女所要追崇并将推行的共和国家。炮火隆隆,肉躯铺地,武昌、广州、南京。

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聋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多少无名志士用生命追随一个最伟大信仰,可能被我们这个时代多少人笑为炮灰的甘之如饴。无处追随的脚步,用生命验证一个最颓唐黑暗时代里催生无可超越的伟大。秋谨黄兴、宋教仁。诸公为永世国人之景仰尊从。历史怎么改变,也无法抹去他们用生命捍卫同胞尊严,谋求百姓权益无私忘我的伟大功勋。“我之赴死为天下”纵然“民族民权民生”这些革命目标,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未完全实现,但相信就算利益充斥,道德崩溃的时代依然会有人推动文明进步。今天的改革也在牺牲与伤害里推前,人性的黑暗总需健康合理的社会制度来束约。国将终不是谁人之国,权终将非谁之权,为民天下,国将必归天下人所有。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

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历史如滚滚长江,不断地向前奔涌着,如如今我们已是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了,改革开放使国民总体上来说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国家也渐渐地从落后走向了富强,但俗话说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今生活是好了,但人民是否就完全没有了危机感了呢?觉得国家大事都有上司在管呢,人民一生各操己业,为自己的生活,事业,家庭,奔波着,作为中华民族公民,我们有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学习老一辈革命人的勇敢顽强,心系祖国的高尚品质。优秀的品质是需要传承的,老一辈革命人如今基本都已不在了,但生命可以结束,精神却永存。他们为中国的革命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不是,这是一种责任!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这份责任,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如今是不需我们去抛头颅洒热血,但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却不能忘,要对每一个人负责,与人友好相处,共创和谐社会。

《辛亥革命》读后感篇2

最近学生党支部组织观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电影真实再现了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由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无数仁人志士是怎样在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以及追求民主共和的迫切愿望的驱动下矢志不渝的进行革命的。该影片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作,虽然辛亥革命在当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但我们都知道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封建帝制的推翻,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民主与共和。

印象最深的是林觉民等一批热血青年为大家舍小家的气概。正如影片中所介绍的,他们中的一些,只要他们自己愿意,是完全大可不必卷入到这场革命中,而过衣食无忧的日子的。但是他们没有,为了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同胞,为了民主与共和的'理想。想想自己,在累得时候,不免会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什么总给自己设定那么多目标,自己难为自己呢?看了这部影片后,发现自己更深刻地理解了一个道理:一张纸很容易被风吹走,但一个生命却不会,因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顺从。人们所追求的应该是真善美,而不是安逸。人类应该不懈奋斗于与腐朽落后不公的抗争中,也应当有意识地去扩大自己生命的格局。

中华民族的复兴任重道远,我们要继续继承和弘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辛亥革命》读后感篇3

暑假里,我翻阅了一本有意义的书,叫做《辛亥革命》。令我难以忘怀。

在清末时有一位伟大的老先生,老革命家,他叫孙中山,令我非常敬佩的一位革命前辈。他一手建立了革命党,也是中国同盟会,一手还要反清,真不简单呀!还有许许多多的类似孙老先生的革命者,他们是黄兴,喻培伦,胡汉民等每每自己遇到了困难时,脑子里就浮现出他们对我们后代说过的话。没有他们,今日的中国有可能还是帝制国家,因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前辈们。

当起义时,每一个革命党人都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如广州起义的喻培伦让我记忆深刻,他独自一人拿着炸弹直冲总督衙门署,炸死他们,还有一些革命志士在广州起义时牺牲,有些被捕了但他们一字也没吐,有些人还家里有儿子和妻子,但他们知道为了革命必须牺牲才会换取胜利,广州的`起义军只有一百多人打得清军翻天地覆,清军一想起革命党就怕,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精神还在每一个革命党人心里和魂里。

像清朝这样昏庸无能的帝国必须推翻它,有帝制国家的地方就有奴隶,所以要革命。这一句是孙老先生说的。革命会失败,如果不失败那还叫什么革命呢?

终于1919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了,武昌首战胜利,给起义军提高了不少的士气,有些清军害怕到不战而退的地步,可想这些人是软软软骨头,照理来说,这些枪毙了我也不觉得可惜,我看了这本书,越看越起劲儿。说实话,没有前辈们的革命,今日的中国还是受列强的欺负,作为中学生的我一定好好学习,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将来报效祖国。

《辛亥革命》读后感篇4

百年激荡,回首辛亥。

在辛亥革命中,后被誉为国父的孙中山同志,在那个乱世之中,呐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汇集各方力量,创立下了同盟会。这些拥有着满腔热血的爱国同志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这也成为他领导革命的旗帜。同盟会在孙中山的带领下发动了一次次的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大多失败,但扩大了革命影响,振奋全国人心!在武昌起义胜利后,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构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这年是辛亥年,此革命也因此称为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等爱国同志的不懈艰难的努力下,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

这是后人为了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佩之情而挥毫写下的诗歌:百年辛亥,革命万岁,把平生血泪都耗尽。天下为公,十三年流离颠沛,制良策,功盖三民。抱负救国,殚精竭虑,反封建,一生伟绩,万人仰止,谁人问,发白双鬓,犹未悔,国魂不死…

在这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的正确领导也是这次革命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看到中国那时因为清政府的固执、封建、无能而受尽了仅略者的践踏,任凭着侵略者破坏着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整个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他立下决心必须要改变中国,使中国不再受到他国的侵略,重新屹立在世界之上。并且说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豪言壮语。

辛亥革命也告诫我们要铭记革命的重大好处,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历史时刻在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光辉弹指的一瞬间,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历史悠长的中国,从没有哪一个百年,像这一个百年般惊心动魄、脱胎换骨、翻天覆地。这一百年来,风风雨雨,点点滴滴,记录下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辉煌,一份梦想。一百年后这天,我们苦难的祖国最后由衷地欢畅,豪迈地走向繁荣富强。千万年古老的土地,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壮,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的帽子,最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的梦想!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勇于去承担起传承中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的职责!同学们,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期望,我们将会是撑起整个中国的顶梁柱,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更加完美的生活,更加繁荣的国家,我们要努力地去吸取知识、武装知识,为完美的明天打造下基础!

《辛亥革命》读后感篇5

读了《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这本书,我感受颇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只有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稻田一望无垠。几个小池塘像宝石一样镶嵌在金色的稻田中,还有一些小鸡跑到田里去觅食,若隐若现……在我的家乡——洪村,放眼望去,一派美丽的乡村美景让人陶醉。

在这里,百花争艳,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全开放了,香气扑鼻,连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的;在这里,你可以大闹天宫,无忧无虑;在这里,你会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

记得以前,这儿可不是这样的,一旦涨大水,那情景真是惨不忍睹:你看,洪水进了房子,家具被泡的发霉、腐烂;牲畜们被大水冲得四处逃难、鸡犬不宁;一片田地也被洪水淹没成了海洋。我以前一点也不喜欢家乡,不仅因为讨厌那里发大水,还因为去家乡的路况不好,坑坑洼洼,车子一路颠簸很不舒服;还有很多的石头子,也许是路过的大货车上掉落下来的吧,一不留神就会被这些石头子绊倒;呼吸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柴火的烟味;到了晚上,也就只有几盏昏暗的路灯给我们照明。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后,家乡的路变得宽阔平坦,两旁绿树成荫、芬芳四溢,整洁美丽的房屋掩映其中,一派生态宜居的景象。

变化最大的还是那个奇大无比的公园。公园的正中央建了一个大花坛,花坛里白色的、粉色的`、黄色的花儿争奇斗艳,鲜花周围便是一些白色的小小的鹅卵石簇拥着,一阵大风吹过,花坛中央的两个风车便在空中转起圈圈来。以前的泥土路变成了红、绿、蓝三种颜色既平坦又宽阔的跑道,我可以骑上我心爱的自行车自由自在地“飞翔”。夜晚的公园更加迷人,到处灯光闪烁,爷爷奶奶们在这里散步、跳广场舞,小朋友们在这里追逐打闹。

“哇,这里的变化真大!”了解洪村的人,谁都不禁赞叹,谁都不敢相信,可这就是事实呀,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享受着小康生活的同时,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安康!

《辛亥革命》读后感篇6

21世纪的新中国,正如法国皇帝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全世界都会感到震惊的。”如今,这头雄狮真的苏醒过来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军事能力不断进步。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中国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繁荣富强的祖国,是无数前辈们改造的。他们是功德无量的“基石”,将“层层高楼”稳扎稳打地托上苍穹。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辛亥革命》,感慨万千。电影主要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带领同盟会会员黄兴、徐宗汉等人决心废除帝治,救治民族的坚定信念,坚决推翻腐败清政府和废除帝王朝的革命斗争。让我观看之后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第一次广州起义由于众寡悬殊,同盟会成员功败垂成,阵亡七十二名,惨不忍睹,血流成河,火光映天,尸横遍野。我不禁为这些革命烈士的牺牲泣不成声,更增添了对他们的尊敬。

身残志不残,战败志不垮。同盟会成员败了一次又一次,直到阳夏保卫战,战士们浴血奋战,临危不惧,在危急时刻听从了元帅黄兴的.指挥,从容不迫地将清兵逼退,保卫了大半江山。而此时,同盟会总理孙中山也未偷闲,在国外凭自己的机智过人,能言善辩,终于说服了外国银行向清政府借款之事,使革命又前进了一大步。当身处在大洋彼岸的总理听说历时四十余日的阳夏保卫战,革命军将士阵亡四千余人,为全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故事,忍不住泪流满面,他握紧了双拳。我想,此时孙总理一定在暗下决心,要完成革命吧!

阳夏保卫战中,涌现出许多感天动地的故事。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一个小战士要牺牲自己去向敌方投手榴弹。大元帅硬是不让他去,坚决要自己去。几个士兵一起上前,坚决不让元帅冒险。小战士冲上前一把夺回手榴弹,深情地望了望战友,义无反顾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战斗的胜利杀开一条血路。多么伟大的壮举!一个人宁愿牺牲自己来保全集体的事迹,是会百世流芳,千古流传的,为我们的英雄战士骄傲!为他自豪!

同盟会惊天动地、家喻户晓的英勇故事,迫使末代皇帝溥仪在大臣袁世凯的施压下宣布退位。辛亥革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临时大总统,受人爱戴的孙中山先生也于1911年辞去职务,毅然决然、心甘情愿地让与说服清帝退位的袁世凯做民国大总统。辛亥革命结束了!

“革命不是伤人性命,也不仅是改变百姓生活,更是改变新中国的命运。”中山总理经常这样对战士们说。我认为,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是为了改变命运;革命是许多烈士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存活之人生活的美好。辛亥革命虽然没能完全使新中国诞生,但是废除了封建制和许多陋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直到现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的赞成,并不断发扬光大。

辛亥革命,打响了新中国诞生的第一枪。想想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我们祖国未来的栋梁便没有理由不刻苦读书,发奋图强,卓越发展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不仅是孙先生个人的思想理念,更是全国青少年共同奋斗的坚定决心!

《辛亥革命》读后感篇7

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在一个可以让我无忧无虑学习的时代,我对我的家乡――定远充满热爱,我为我的祖国――中国感到自豪。殊不知在中国百年发展的历程中,有多少中华儿女是在饥饿中成长,每天思索的只是第二天能否吃上饭。

小康,一个在我脑海里似熟非熟,只在新闻上听到过的词。小康生活于我而言就是吃得好,穿得好,想买啥就买啥。在我看来,我们已经达到了。而且身边的人也都达到了。这并不是多么难的事。然而,在一次偶然中看了视频“饥饿的非洲”之后,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从最初的好奇变平淡,再从担忧到皱眉,最后变成了无比的`同情。看到那些骨瘦如柴、眼神呆滞的非洲孩子,我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幸福至极,其中的差别简直就是地狱和天堂,这一幕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还记得听外曾祖父说过,他小时候过年才能吃顿肉,即使是县级别的职位,也只能拿到五块的月薪。五块,就算是现在的五百吧,一月五百,在那时是多么厉害而又少见啊,就这样外曾祖父也过着一天有饭一天无的生活。但是那天看外曾祖父老照片,好在他那眼睛是亮的,是有劲的,是闪耀着光芒的。

重拾旧景,忆苦思甜。现在曾祖父他们的眼中,脸上充满满足的笑意。他们过上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中国在百年历程中,不仅在生活水平上实现了全面小康,而且在实现小康的道路上,中国人民的思想和素质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冷漠,不再单纯以物质的富有而炫耀,更多的人已将眼光放得更长远。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社会公益组织,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我国实现小康的目标都在尽着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如今各大交流平台,让人与人之间交流更方便;支付平台,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中国人做到了,他向全世界展示了团结和拼搏的力量。

《辛亥革命》读后感篇8

2003年10月15日,在亿万中华儿女的注目下,杨利伟叔叔随同“神舟五号”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当我通过电视看到杨利伟叔叔太空归来高举着五星红旗的飒爽英姿,那一刻,我由衷地为他骄傲,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自豪!后来,我又从《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这本书中了解到“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那是多少航天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日夜艰辛地付出,甚至是航天员用生命在工作,记得电视采访中,杨利伟叔叔曾分享过:“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碎了”、“有一刹那,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听了他的话,我的泪水止不住流下,这得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啊?如果不是训练中的坚忍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他又怎么会成功呢?当他成功着陆后,他又坚定地说:“这个第一次绝不仅仅属于我,它属于我们共同奋斗的航天员,属于每一位炎黄子孙……”此时此刻,杨利伟叔叔又是多么谦虚、理智和平和?怎么不让我们小学生敬佩呢?2018年1月,中宣部授予杨利伟等12名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常言道:“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我们要时刻学习杨利伟叔叔这种无畏的精神和拼搏的勇气。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革命先烈早已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大事,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社会的栋梁之才,我们必须要听党的话,努力学习,以百年光辉历程中千千万万的楷模为榜样,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年,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