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的观后感篇1
最近观看了《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能够观看的完整电影系列仅有英国版,也是最早的母版。其他的如日本、德国、美国、瑞典版本的线上资源均不齐全。对我来说,《人生七年》是对我影响力最大的成长类纪录片(迄今为止)。
《人生七年》是英国著名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拍摄的系列纪录片,是影响半个世纪之久的开箱之作。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导演每隔七年采访记录一次片中人物的经历和变化。采访对象来自英国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家庭;分别记录了他们7岁、14岁、21岁、28岁、42岁、49岁、56岁的生命轨迹。
影片从1963年伊始,时间跨度达50余年。2019年《63up》即将上线。艾普特是拍摄了《纳尼亚传奇》的知名导演。他拍摄人生七年时,年仅20出头。如今已是80多岁的艾普特已经是享誉世界的英文导演。从一九六三年开始,他分别记录了14个孩子从童年到老年的成长经历。我可以在数小时内直观的感受到他们的生命轨迹和情感状态。影片看完后,我脑袋里充斥着两个字――震撼!
直击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冲击。
关于纪录片的内容我不再赘述。截止2012年,人生七年系列电影已出完成八集拍摄,结构庞大,人物众多。关于人物的细节和情节走向,我记的并不清晰,这里我只谈谈这部片子对我的冲击。
第一:环境影响人的成长,并非是后天造成的。而从先天就已经开始父母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下一代。父母对改造环境的态度和改造环境后的变化,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毕生的。如果:我从富人的家庭长大,成年的工作环境和情况状况不会太差;我从穷人家庭长大,即使我付出的努力几倍于我的同龄人,成年以后的境况也不会太好。(相较于精英阶层)
第二: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他的父母直接相关。自信开朗,健康活泼,优柔寡断,文弱内惧,我们都可以从我们的父母身上找到影子。其次,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间接影响人的性格。
我接受的教育、社区环境、成长中遇到的人、选择的职业与工作……也会间接影响我们的性格和与之对生活的态度。
第三:拥有长远目标的人更容易成就大的事业。在童年时期,有清晰职业追求的人更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如同年的职业追求是医生、教师、律师等,我们长大后多数会从事与之相关的职业。童年时有长期爱好和大理想的人,他们的职业追求更高、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但前提是真正热爱和长期喜欢的事物,且要有坚韧和积极乐观的性格。
所以,知道自己喜欢和真正想要的东西、有清晰的蓝图是十分重要的。这部纪录片还告诉我一件事:成年并不意味着成熟,成长是一生的修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面对生老病死和时代环境的变化,我们随时都要准备学习。在心智和智力进入成年以后,我们仍然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学习,更新。不断完善自我,才会具备成熟的人格。
且活着并不只是为了生存而活着!
人生七年的观后感篇2
在简七读财的微信订阅号看到简七君推荐的《人生七年》,这里引用微信推送的原话来开始今天的观看感受:
英国有部很了不起的的纪录片,一个导演可能初衷是想验证在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旧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去年的56岁。几十年过去了,当初的想法被证明是对的(至少在我三小时的观看感受得出的结论是这样子).
这是十四个孩子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安德鲁,那个在第三集出现从小就开始看报纸的那个男孩子,他对自己的未来方向很明确,初高中上什么学校,大学上什么学校,以后要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职业,他心里一直有个方向。
安德鲁的事业相当不错,同事关系非常不错,安德鲁社会地位也高。当然,安德鲁的婚姻也相当不错,两人在一起28年,双方没有离过婚(相比其他很多孩子的婚姻,安德鲁是个例外),安德鲁的收入水平可以让妻子在家安心当全职太太;两个孩子也在父母的栽培下,顺利成长,并受过好的`大学教育,生活也过得非常好。
“父母在走的时候如果没有留下什么东西给你,而给你良好的教育,教育可以让你终身受用。”安德鲁在纪录片中这样说道(大意如此),“社会阶层难以改变,社会向来如此”安德鲁如此说道。这就更加印证了导演之前的初衷:英国的社会阶级是难以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受过良好教育,但眼光有时候确实不应该只局限于我们眼前,当我们有了儿子女儿,有了孙子孙女,他/她们的幸福未来,又该靠谁来争取和把握。我想我们可以在现在就开始努力,努力规划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为自己、为家人同时也为后代而努力拼搏!
人生七年的观后感篇3
《人生七年》,制片方选择了14名7岁的孩子,以阶层的视角每隔七年视察他们人生轨迹的改变。已经看到了第3季,这群孩子已经21岁,和现在的我年纪差不多。21岁的这群孩子中,有些人的目光已经暗淡,有些孩子的目光则变得更加锋利,目光之后则是与幻想的距离。第3季,最令人惊异的是,一个出身富有家庭的孩子意气风发的对着镜头说:“我认为这个节目有意误导了观众,节目只呈现了我现在胜利样子,而没有表现出我为取得这种结果所付出的努力。”我觉得也是,评价一个人仅看他的幻想有多远大,那么对大多数人是不公允的,终归不是每个人的起点都会是那么高,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视野能支撑幻想的远大。评价一人一物,看他与幻想的距离,这不更合理吗?假如非要认为蝶蛹破茧成碟的努力是卑微而不值一提的,那你只是一个思想混沌、情感粗糙的人。
记得有一次和一个,挚友,聊到关于高考的话题,我说:“怪不得你中学压力那么大,终归从小到大,你的家庭给你供应了最优秀的社会资源,你没有理由考的差。”在同一个尺杆下,我们都有跳过1米5的实力,但是种种缘由,你比我的起点高了30公分,你的幻想可以是跳过1米8,我的幻想只能是跳过1米5。假如我和你付出同样的汗水,我恒久无法超越你。假如你和我付出同样的汗水,你取得的成果也不配讪笑我,当你在讪笑别人的时候,你也会惊愕,原来有的人起点就是1米8。但是别人能跳动的尺干高度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依旧在那,那管他呢。我不在乎我最终能跳多高,我在乎的是我为能跳到多高所付出的努力。现代人总是太累,无非心孽太重。
放大格局,《人生七年》里的孩子,虽然他们是那么努力,在21岁时的人生轨迹,也基本根据自己7岁时对自己的人生设想运行的,但是没几个人跳出自己生活的圈。7岁孩子对人生的设想?7岁的孩子对人生能懂啥呀?7岁的孩子的人生设想无非是他四周环境的`思想意识在他脑海里的一种投射,所谓的设想不过是所处环境的社会意愿,孩子不过是实现这种社会意愿的工具,一个个孩子在21岁时看似踌躇满志,其实他们中有谁跳出了那个圈,到年老时,真会觉得自己这辈子过得华蜜和值得吗?不信,你可以接着看,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看《人生七年》的后面几季。在社会规范面前,最大的无奈不是“金箍在头,欲说还休”,而是“金箍在头,你却不知”。想说的是,能跳出自己生活的圈,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一种实力。
思想多元时代,一家之言,不必奉为圭臬。生活是自己过的,真当生活过不下的时候自然会变更;路是自己走的,真当走不下的时候自然会拐弯,何必总是听外人指手划脚。生活面前,谁都不会是备胎。不独立思索,人云亦云,只会让我沦为生活的奴隶。假如有些事情,非要说意义,那么评价这种意义的标准是什么?假如有些意义,非要说标准,那么为什么非要用这种标准束缚自己?蚕蛹十七年的暗无天日,但是它自己觉得值,这还不够吗?我不怕暗无天日,但我怕看不到希望。我不怕到达不了目的地,但我怕看不到路上的风景,所以,你也不要多想。保持一份缄默的默契,这不很好吗,为何非要为这种无聊的论调而论战,不累吗?要信任,时间可以抹平一切,就不能有点耐性吗?“爱少年时代,放纵而无害。”—致沸腾的岁月
人生七年的观后感篇4
《人生七年》BBC的神级纪录片,它以纪实访谈的形式跟踪采访了十四名来自不同阶级的孩子,包括富人、中产、普通和底层,从7岁开始,每隔7年,一直到他们56岁。这些人中,有人注定成功,有人逆袭,有人平淡生活,也有人在成长中迷失了自己。不过这部片子最令我震撼的是,贫富阶级巨大的观念差别。
富人之所以持续富,穷人之所以很难翻身,与其说是因为钱,不如说是因为观念和眼界。七岁的时候,这种巨大的理念差异久开始显现,富人的孩子普遍有目标、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念大学,而穷人的孩子更多是考虑自己未来做什么样的工作,有些甚至不知大学是什么。十四岁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都上了自己预计上的中学,对于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念法律、从政,而穷人的孩子虽然也在继续念书,但是对于未来只有模糊的概念,比如幸福地活着。二十一岁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几乎都实现了自己7岁时的愿望,念牛津、剑桥,明白自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穷人家的孩子已经开始工作,成为工人,对未来依旧没有什么规划。
除了目标和规划,金钱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富人的孩子普遍明白钱的重要性,知道钱是实现愿望、抵抗风险的一种工具,而穷人的孩子,大部分表示自己不在乎钱,认为钱对于生活而言并不重要。
对于教育而言,富人家的孩子普遍认为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愿意为了求学付出实在的努力。穷人家的孩子似乎没有看到学习的意义,也不愿意通过学习改变自己。
我还没继续往后看,仅仅看到了21岁,而21岁,人生已经基本定型。从7岁到21岁,他们拥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富人能够过得比穷人好,在于他们更了解生活的规则,有清晰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认真生活,不惧挫折。而穷人的底层,不是因为物质的缺乏,而在于对生活的迷茫。整个片子里唯一逆袭的孩子,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他凭借对科学的兴趣,持续学习,成为了牛津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他与其他普通家庭的孩子区别就是,他拥有与富人相同的生活认知,他活得像个富人,最终也成为了富人。
贫富,阶级,出身,这些看似决定人一生的东西,其实只是表象,而你对生活的认识和行动力,才是将人区分出来的根本原因。能成王者终成王,真正的英雄也是不问出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