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之恋范文

望江南,恋江南

雨湿风吹

散了千年的怨

残雪断桥烟煴着

白娘子和许仙

花折扇缠绵了

江南的云烟,旗袍里

藏不住江南女子的妍

--

枫桥夜月里飘来了

落榜书生的船

夜半歌声传来了

寒山和拾得恭敬地谦

雾绕云烟,云拦不住雨

润了西湖的牵绊

--

小桥、流水、乌篷船,点缀了

杏花、烟雨、江南

白墙黛瓦里

千年的故事在上演

雨中的青石板,落寞了

江南女子的念

雨打芭蕉,淋湿了

荷花粉红的嫣

/

思江南,恋江南

艄公弄潮恋绿岸

桅杆落半,蓑笠依船板

采莲女子歌声甜,醉了羞涩的莲

渔舟唱晚,黄昏靠江岸

夕阳多情吹牧笛,声音悦耳

醉了,江南的云烟

富春江水美无边,滋润了

烟雨江南,绿柳成荫

梦里望江南

/

西湖风月,翠绿了

竹影摇曳,丝竹之乐

牵手管弦,醉了纷飞紫嫣

姑苏笙歌迟到了

秦淮河的夜,吴侬软语柔美了

玉兔桂花树,水乡鱼塘蝶恋花

红颜知己疲倦了

思念在天涯,春江水暖

描绘出锦绣灿烂

丽日映照水秀的江南

诗情画意写不完

我对江南的恋

春风又绿江南岸

能不恋江南

part2----所思(原创)

白墙灰瓦雨巷转角擦肩

古寺梵音轻吟低唱。

丝丝,叩心间,穿不过你暧昧双眼。

相约漫天,黄叶飞舞,你的和弦闪现如歌

闲暇安静的时候,喜欢赏读一幅画,比如一幅水墨丹青,一幅仕女图。

一直喜欢,做一个宁静的江南温婉女子。而,苏州,则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不只是因为那里美美的自然,更是因为那里有着一种气质,气氛,令我追求。万物有灵,一切都有它发育成长的周期。苏

苏州这个以秀美精雅的千年古韵风华著称于世的地方,

一切都在生长变化。但是,它那古老的江南风味,仍扎根在我心中。在余秋雨的笔下,苏州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千年老者。一座沉淀了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值得我们走进她,亲近她,品味她的千年厚重。令后人无比庆幸的是,古老的苏州城至今仍相当完整地保留了众多历史文化传承。我未去过苏州,对这种了解,不一定非要亲身相临才能感受出来的,这种感受是心与历史的一种交换吧,我觉着。很好听的名字—苏州。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特色,我想苏州驰名的特色不单单的是丝绸和刺绣。

古城之恋范文篇2

一、符号化的身体

1980年代中期算得上是文化的现代主义时期———尽管时常有人称那时的现代主义只是“伪现代”———社会政治现实与现代性冲动之间的尖锐冲突被掩映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之下,并移形为各种现代性焦虑,而文化的现代性想象为焦虑的释放和现实矛盾的想象性解决提供了着陆点。再一次,女性的身体在图像实践中被策略性地调用,成为表征现实的符号;并且再一次,女性的身体被掏空自身,其作为符号化的身体就像一个空洞的能指,在繁复的语义滑动中不断地意义外溢。现代性的想象借符号化的身体得到整形,可女性作为整一的存在再一次被逐出自身,只有她的身体被碎散化为符号的碎片,在空中飘荡。张群、孟禄丁的《在新时代———亚当和夏娃的启示》(布上油画,1985年)是这个方向具有标志性的一个尝试。这是一件结构整饬但画意拖沓的作品,水平线上对置的两个裸体人像是亚当和夏娃,他们各自手拿一个苹果,分别站立在代表着现代与传统的水平基面上;纵深面上则以仿焦点透视的古典技法将一个衣着入时的女青年悬置在具有超现实意味的时空结构中,她手托苹果盘从纵深处走来,框定她的是一组镜面破碎的镜框式结构,而她的前面是两扇正在开启的古老城门的门框,以缩短透视的技法连接起来的镜框式结构与城门结构相呼应,两者摺叠在一起就像是时空隧道一般,形成了一个朝向未来的历史矢量;画面右下角是一位同样衣着入时的男青年,他和对面是画有长城与古代石窟的大地,两者在水平面上形成了一个朝向过去的时空结构。这一系列的二元结构无疑是1980年代中期现代性话语及其表征的基本语法,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被置于二元对立的状态,居于其间的则是代表着现在或当下境遇的焦虑的主体,亦即“亚当和夏娃”所启示的“新时代”是一个在现实中无以安顿的时代。然而,这个看似含义明确的符号表述却因为亚当和夏娃的“过度展示”而变得语意拖沓。裸体夏娃以古典维纳斯的站姿朝向观众,她一手遮着私处,一手拿着苹果;夏娃的对面是一手拿着苹果的裸体亚当,他以混合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罗丹的思想者的造型背朝着观众。首先,亚当和夏娃手中的苹果就像伊甸园里的禁果,既代表着禁令或禁忌,也代表着诱惑,也许我们更应当说禁忌即是诱惑,就如同他们的裸体展示,那也是禁忌和诱惑的共时性运作。其次,亚当和夏娃是两位中国现代青年的形象,但又各取大卫和维纳斯的造型,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这一有失逻辑的符号学盗用和异质性并置就像是一个文化症状的无意识表露,不止是泄露了时代的现代性矛盾,也凸显了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冲动的杂糅特质,凸显了文化主体在现实中的挣扎与困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件在当时引起轰动和争议的作品构成了1980年代中期现代性话语及其时代境遇的一个视觉化表述。最后是女性身体的调用。虽然夏娃的形象有着明显的性特征,但这只是一个符号化的身体,一个被现代性所阐释、所收编的空洞的身体,它是去欲望化的,是拒绝色欲式的观看的。它展示的不是诱惑,而是禁忌、禁锢和挣脱的可能。1985、1986美术新潮是现代主义的一次井喷,却也是女性身体的某种退隐,因为它的符号价值与肉身是剥离的,就像我们刚刚在夏娃的形象中看到的。即便如西南艺术群体的毛旭辉的“红色人体”,虽然有着对性部位的刻意强调,但那只是一个符号化的标记,一个断句式的标点。

二、恋物化的身体

1980年代末,由于本就充满裂隙的社会秩序在不成熟的市场化浪潮下的再度崩裂,由于杂语化的现代性想象引发和加剧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明冲突,由于社会对新生活方式的过度想象,也由于哲学和艺术中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激荡,包括图像实践在内的当代文化实践开始受到欲望的动力学的驱使,女性及其身体再度为男性表达其碎片化的欲望提供了锚定之地。现在,欲望的逻辑成为文化的主导逻辑,由此在图像实践中引发了女性身体的欲望化与恋物化。欲望化的身体是一个被剥离了赘复的语义的性别化身体,是滋养欲望之眼的恋物对象。1988年中国美术馆的现代人体艺术大展上涌动的人潮就展示了这样一个恋物奇观,其中为数不多的几幅古典人体油画更是吸引了无数饥渴的目光。到1990年代,女性身体的恋物化表征已经成为图像实践的常态,娱乐杂志的封面女郎、街头广告招贴、电视模特大赛、人体摄影,等等,为恋物时代的欲望经济学铺就了一幅华丽而空洞的图景。所谓恋物,简单地说,就是匮乏的、有欠缺的主体借过度的欲望而将某个对象升华为崇高对象的心理过程。作为恋物对象的物,就其本身的物性存在而言也许只是个平常之物,但在恋物者那里,却由于欲望的过度而被赋予了某种独特、神奇甚至色欲化的特质。相对于恋物者,恋物对象是原初欲望的隐喻性替代,但它作为恋物对象常常是以其局部而不是整体来发挥这一功能,就是说,恋物对象与其所依附的物之间的关系是转喻性的。作为恋物对象的女性身体,在男性的恋物式凝视中,一方面,女性的身体作为男性欲望的锚定之地被过度和升华为神圣的身体,另一方面,男性欲望的又遵循色欲化的路线总是指向女性身体的局部,通常是以其部分特质来转喻性地代表整体,女性作为整全的存在被碎散化。女性作为主体,其自身的欲望被彻底抽空,被附着在男性的欲望之上,即女性不仅作为男性的欲望对象而处于被观看的位置,而且因为欲望只能成为男性的欲望对象而处于受动的状态。总之,在男权意识形态所主导的视觉化表征中,女性的身体作为恋物化的身体总是以男性的欲望对象的面貌出现,尤其在那些色欲化的呈现中,身体的性特征的展示与遮蔽,身体与空间和环境的关系,身体与画面中各种转喻或隐喻之物的关系配置,身体的图像化展示对观看者的位置及其观看方式的建构,等等,皆会受到性别权力或性政治的主导,有关于性别的意识形态惯例总是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铭写在性别身体的表征之上,并通过让它们潜伏在看似与性别表述无关的其他表述中而让性别身体的政治归于遗忘状态。大众传媒和传统艺术中女性身体的恋物化在上世纪末引起了女性艺术家的关注,她们在图像表征中开始以自身的存在经验对男性的恋物化凝视进行反扑,反恋物化的身体再现成为女性艺术家的利器。尤其在本世纪,由于符号学、结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等阅读和阐释技术的引入,给图像研究和身体表征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格局,女性主义、视觉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研究、后殖民批评等都不约而同地将女性身体的图像表征作为讨论的焦点。与此同时,在图像表征实践中,不论是男性艺术家还是女性艺术家,也都参照新理论的框架重新检视传统的表征惯例,女性身体的图像呈现显出了许多新的气象,其中女性身体的恋物化、反恋物化、再度恋物化就像一个循环一般相互竞逐,它们作为不同的表征策略以各自的方式对女性身体进行拆解和重新拼装,以满足不同的欲望诉求。女性的身体再度成为图像实践场域的各方竞相争夺的对象,演绎了一出女性身体的新恋物志。

古城之恋范文

来到平遥古城后,我们一家三口买了票,便兴致勃勃的来到古城门口,我发现地上有许多小坑,爸爸便给我和妈妈讲,以前车马经常经过古城门口,由于车马频繁,所以才形成了这么多的车轴印。

进入古城,我们便爬上了城楼。从上往下看,有一个四方城,叫“瓮城”。瓮城有两个作用。爸爸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叫“翁中捉鳖”:在战争时期,当敌人进入城门后,我方便将前后的城门一关,便向城下放箭或是投石头,将敌人消灭。还有一个意思:是为了不让雨水流出城外,故用来蓄水。

从城楼下来,我们便来到便来到平遥县衙——是古代县太爷办公的地方。进去后,爸爸便指着一个上面红,下面黑的东西说:“这简称板子,又叫水火棍”虽说水火无情,但打起来却很有情。比如,打你这个人认识你,和你关系好,他便用宽的地方打你,虽然声音大,但不痛;如果他不认识你,与你关系不好,便用细的地方打,虽然声音小,但很痛。听了爸爸的话,我受益匪浅。

接着,我们便来到了古城当时最繁华的一条街——南大街,这里有工艺品、博物馆、服装店、小吃店……

我们来到“日昇昌”名称取自“如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日昇昌”三字便成了“日日升日日”讨个好彩头。“日昇昌”是中国民族银行的开山鼻祖。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有阁楼的地方,以前的人,只要是女的,一生出来,就必须进阁楼,不能去大街上玩,直到出嫁,才能出阁楼。阁楼挺大,但只有两个人住:一个丫环,一个小姐。小姐整天在家里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