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商管理的认识范文篇1
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导致传统的中小企业管理方法跟不上节奏,造成中小企业设备先进、技术发达,但是在人力资源以及工商管理方面能力比较薄弱的现象,同样导致中小企业发展不能全面完善。因此针对于此种情况,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工商管理的实际意义、工商管理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小企业综合管理的措施和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期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有较大的调整和进步。
一、工商管理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意义
人才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基本决定着一个中小企业是否能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下立足,而对于人才的管理和中小企业的管理,则就决定着中小企业是否可以在经济大潮下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那么,掌握好有关工商管理的知识,就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中小企业人才和格局的控制。
1.1工商管理对中小企业生存的基本意义
资金和实力是中小企业生存的基础,但是在中小企业以后的发展中,是否拥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养就决定着中小企业能否走得更稳更远。在实际生活中,因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成熟和忽视而导致的以失败告终的中小企业数不胜数,所以,通过高质量的工商管理培训来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基本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工商管理对中小企业在时代的顺应中存在的重要意义
自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对于我国各大中小企业来讲不但是一个机遇还是一个挑战――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我国各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身的扩大和向外延伸,但是同时由于国际化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前景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因此,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潮流,只有增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能力,提高中小企业发展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二、工商管理培训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2.1管理人员的素质整体不是很高
在不少的中小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还处于过去阶段,没有随着外界经济的发展而更新进步,因此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会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进步对中小企业管理的要求。而且,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是凭借着在岗位上工作时间长而做到管理阶层位置的,并没有真正的专业的管理知识和能力。
2.2中小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发展
工商管理培训就是指通过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一些国际贸易知识、金融知识、管理知识等的讲解,并帮助他们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培训方法。近几年来一些中小企业也意识到了中小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付出实际性的行动,导致中小企业在实际培训中,被培训人员不注重对知识的汲取,培训教师不能认真负责进行管理知识的讲解,导致即使存在工商管理培训,却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甚至有一些中小企业担心员工参加培训后跳槽而直接拒绝员工参加培训,这些现象都直接影响着一个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面貌。
2.3实施工商管理培训的中小企业培训师资力量的薄弱和培训方式的落后
在实施工商管理培训的中小企业,由于对培训形式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因为资金的不足导致培训机构没有深厚的实力。我们都知道,对于中小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是针对整个中小企业进行的,需要培训的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培训的内容需要针对于自身中小企业的实际管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培训中体现对该中小企业错误管理方式的纠正,才能起到培训的真正目的。
三、工商管理培训的具体实施措施
针对于上文提出来的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现状问题,笔者就与此进行相应的问题解决,列出以下几种培训措施。
3.1整合中小企业管理队伍,保证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实力
工作人员是中小企业精神面貌的一方面体现,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养,因此首先要整顿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挑选不再以工作时间长短为依据,而是根据其自身的实力和其他同事的评价,民主公正地进行选举,保证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质量,另外要及时更新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讲座、知识培训等方式,强化管理人员的时代意识和经济潮流意识,摒弃落后、陈旧的管理方案,保证中小企业拥有一个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
3.2加强领导和培训人员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由于长期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领导人对于工商管理的培训还不是特别重视,不能正确意识到管理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员工对于中小企业开展的培训也持应付态度,只是受中小企业迫使参加,可想而知,其培训结果是不尽人意的。因此,中小企业要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尽量普及工商管理培训的的意义教育。
3.3增强中小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师能力的高低和教学态度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参加培训的员工学习兴趣的高低和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对于申请工商管理教师资格的过程有关部门一定要有严格的认证和考核,对于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教师要加强其主动培养进修意识,保证其经常参加培训工作,定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其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一直与时代相一致,不陈旧,不落后。
四、结束语
联想总裁柳传志认为:“管理”中的“管”代表的是严格的管理制度,“理”代表的是一种软的手段,是理顺行为、理顺思想、理顺一个人整体工作行为的意思,因此,在中小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中,有关管理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思考,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中小企业管理中去,保证中小企业凝聚力,为中小企业在经济大潮流中能够勇往直前做出自己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丁波涛.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管理观察.2012(09).
对工商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
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经济竞争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对金融、营销、财务、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的学习,将工商管理知识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去,以此为企业营销的手段,有助于企业发展。为此,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件意义重要的事情。
一、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发展需要对管理的培训,但是许多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的培训并不重视。特别是一些发展中的企业,太多只看到眼前的技术学习,以生产、销售工员技术为主,并没有工商管理学习的意识。认为此类学习纯粹多余,没必要花费费用到工商管理的学习中去,宁可让管理人员天天监督着员工做好本份工作,也没必要给他们学习工商管理的机会和时间。在企业高管层中并没重视工商管理的培训。
1.2发展得较为稳定的企业,个别企业有一定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渐而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作用。每年会安排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工商管理培训学习。但是由于仍处于初识工商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质要求并不高。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并没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资质的培训师队伍。而且,有些企业有工商管理培训的形式,但是看似一种任务应付。为了节省费用、时间,培训师学历低,对企业的实践缺少经验,从而谈不上高质量培训效果。
1.3设立的工商管理培训机构形式、内容单一。由于培训形式比较传统,企业安排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人员往往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培训师与培训人员出现一种“对牛弹琴”的情况。在培训考核一块,考核形式简单,培训机构为了让培训的学员容易顺利通过,省掉许多麻烦事,往往都只是设立简单的笔试,任由互抄袭通过。考核不严,造成企业安排参与培训的人员学习效果差,达不到真才实料地把工商管理知识带回企业,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作用。
二、解决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应该从企业高层领导抓紧起,只有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从领导自身做起,才有可能发动员工进行工商管理的培训。领导思想上的转变很重要,领导带头号宣传、参与培训,才能动员整个企业员工,加强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之前,许我企业高层认为工商管理培训是一种没必要的投资,从思想上转变后,积极挖掘企业内部人才参与,把培训知识带回企业,运用于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给企业带来实用性的利害,达到有效的培训目的。让领导看到工商管理培训给企业带来的实用性,有效性,从而转变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看法。只有从领导自身改变思想,才能解决企业对工商管理的重视意义。
2.2在有了重视的前提下,做好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应该加强对培训师的资质要求,建立一只完善、高质的培训师队伍。从培训师的学历、实践经验、更新知识等考核。只有达到高水平的培训师水平,才是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基本条件。对于高水平的培训师应该鼓励实践、研究等途径,提高培训师的水平。从鼓励和精神、物质上提高,又无形中提高培训师的信心和责任心、积极性。提高培训师的责任心犹其重要,培训师有了责任心无形中更能发挥培训的积极性和作用。更大程度地教出高水平的工商管理知识,给学员、企业带来更高水平的工商管理效益。
2.3对参与培训人员的考核,也是解决培训问题不可忽视的手段。企业内部许多领导或者员工,每天需要参与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多,往往抱着完成企业管理学习需要的任务。然而没意识到哪项学习为重要性,每次学习只当作交差去执行,没有高度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抓好参与培训员工的心态,才能获得工商管理的精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培训过程应该尽可能地改善培训良好环境,实践考核、理论考核等。抓住培训员工的心态,从意义上改变学习的态度,明确学习的目标。对培训员工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让学员自觉、自愿地学习。更专业更实效地学习到工商管理知识,并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去,完成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真正目的。从而使参与培训的员工有针对性学习,更专业更高质、高效。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发现,企业发展经济市场离不开工商管理培训。然而目前看来许多企业对此并未重视,首先是企业领导没有取到领头羊的作用。有些企业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能给企业带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但是并未能建立一支高资质的培训师。培训师的学历、实践经验等方面达不到高水平标准。同时,培训师和学员并存在缺乏责任心,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即使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学习也达不到企业的目的。如何解决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这些普遍问题,仍需从企业领导自身抓起,转变企业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心态,让领导真正认识到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学好工商管理知识能给企业带来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而不是一种浪费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的事情,通过这种“浪费”,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国荣;论提高工商管理培训技术的着力点;《中国成人教育》2009第10期
对工商管理的认识范文
一、关于责任会计
(一)责任会计的定义
责任会计,是以责任中心为会计对象,对责任中心进行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种会计制度。即把企业所属各个部门和经营单位划分为若干责任中心,通过实行目标管理,制定责任预算,编制责任报告和责任会计报表等程序,对各个责任中心所控制的资金运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综合反映。由于这一个管理活动明确了企业内部应具备的权限和责任范围,对经营活动过程进行直接、及时的价值管理,并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因而能有效督促责任者自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其经营活动,以便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商业银行责任会计的定义
商业银行责任会计是银行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内部的控制会计,是银行实施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主要控制系统。商业银行责任会计不但要对银行整体,而且要对银行内部所有责任中心,各个环节的业务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对其经营效果进行考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实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奖惩制度,从而达到以较少的劳动耗费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现阶段推行商业银行责任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商业银行要全面推行责任会计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决策者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从管理者来看,商业银行基层管理者中许多人没有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对责任会计更只是略有所闻。不少领导人认识不到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缺乏决策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责任会计意识不强,没能认识到责任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中的作用。同时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商业银行的基层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知识了解甚少,对其产生的经济效应缺乏一个清楚的认识,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主观上认为它与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改革步伐的加快,但由于决策者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责任会计的推进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组织结构的制约
目前,国外银行大多实行以产品单元、业务线为流程的事业部管理制度。在我国,由于国情的限制,各商业银行主要还是按照地区设置分支机构,实行“分块”管理,虽然也有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探索对某些产品进行集中管理,比如很多商业银行都设置了专门的票据业务经营机构。目前商业银行现行的组织结构模式已不适应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不利于如何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预算相的结合,以及把价值创造的终极目标传导到每一个岗位、部门和机构,制约了责任会计的进一步推进。
(三)责任会计基础信息的制约
会计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责任会计也是如此。一方面,商业银行责任会计系统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等部门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不仅如此,在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评价产品、部门的经营业绩时,还需要外部的金融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分析和同业经营等有关信息。而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基础还相当薄弱,不但许多经营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场信息难以收集,还有待“金”字工程的展开,就连银行内部的金融电子化工作也还很不完善。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上看,只是简单地模仿和照搬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和原理,数据信息主体是按机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只涉及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忽略大量的责任会计管理信息,不能提供责任会计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更不能提供单一交易信息数据,从而无法实现责任会计以地区、部门、行业、产品、客户等多维度核算;从管理方式看,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能科学地为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从管理过程上看,只重视某一环节或某一特定区域的成本控制,没有进行事前成本规划,不能反映经营过程各个环节所发生的成本及成本驱动因素等相关数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推行责任会计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四)商业银行的责任会计核算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科学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分部门、分产品、分行业、分客户的成本核算体系,这样责任会计的实施平台就无法搭建起来,很难进行有效的决策,更谈不上建立科学的控制与业绩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在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过程中,不应该将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应用于所有的产品和业务,而是应该根据各金融产品的经营特点和不同管理要求的差别,选用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其具体表现在目前尚未建立一个明确的责任中心,无法明确各自的相关责任;尚未建立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预算模式、控制方式、考核和分析体系,内部资金也缺乏一个有效的定价机制,同时还缺乏一个明晰的业绩奖惩与考评机制,无法真正有效调动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主动意识、责任心和积极性,这也不符合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推行商业银行责任会计的设想
通过上述有关问题的分析,在目前商业银行现有的人力与技术条件下,推行商业银行的责任会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于此,我们应紧紧围绕工作重点,以提高管理者的认识,加强会计信息的基础工作等为契机,力争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促使我国商业银行责任会计的渐进式发展。
(一)提高决策者的认识与管理者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