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工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急调度;目标水位;数值模型

中图分类号:TV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7)04-0198-05

Abstract:Inthispaper,wetookthemiddlerouteofSouth-to-NorthWaterDiversionProjectasanexample,andbuiltaone-dimensionalemergencydispatchnumericalmodeloftheproject.Onthisbasis,weselectedsometypicalcanalsectionsascasesforsimulation,soastostudytheimpactoftargetwaterlevelonthecanalparameters(suchaswaterlevelanddischargevolume)intheprocessofemergencydispatch.Theresultsshowedthatthetargetwaterleveldirectlyaffectedtheamountofwaterdischargeandthehighestwaterlevelbeforethesluice.Thehigherthetargetwaterlevel,thehigherthewaterlevelrise,butthesmallerthewaterdischargevolume.Toimprovethesafetyandeconomyofemergencydispatch,effortsshouldbemadetoincreasethetargetwaterlevelbeforethesluiceasmuchaspossibleunderthepremiseofensuringsafety.ThisresearchcanprovidesomereferenceforthecontingencyplansofthemiddlerouteofSouth-to-NorthWaterDiversionProject.

Keywords:themiddlerouteofSouth-to-NorthWaterDiversionProject;emergencydispatch;targetwaterlevel;numericalmodel

1研究背景

1.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平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大工程。中线一期工程供水目标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主要城市生活、工业供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总干渠渠首陶岔闸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m3,渠首引水设计流量为350m3/s,加大流量420m3/s,全线长1432km(含天津干渠),穿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工程具有全程自流输水和没有在线调节水库的特点,渠道设计运行采用闸前常水位的控制方式。

中线工程总干渠参与运行调度的控制建筑物主要包括:63座节制闸、55座退水闸、1座泵站和81座分水闸。沿线节制闸将总干渠分割为63个串联渠段,整个渠系是一个串联系统,各渠段为串联系统中的元件。渠道发生突发事故需要段时间大幅度改变流量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调度闸门控制措施进行闸门调度。

1.2应急调度研究

目前关于输水工程调度的研究运用数值模拟的手段较多,主要是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不同的运行方式、结构特征条件下渠道的水力响应过程。在应急调度方面,张成[1]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典型渠段作为研究对象,模拟分析了非正常工况下渠段的水力响应特征及退水闸的退水作用。研究发现退水闸的启用能够较好减小水位的壅高幅度,有效降低水流的漫溢危险。此研究考虑了退水闸在输水工程应急调度中的关键作用,但仅对发生事故的单个渠段闸门关闭时产生的水位壅高进行了研究,而退水闸对整个渠道的扰动影响以及该如何何时开启或关闭才能对应急调度更有利值得更进一步探究;袁健[2]模拟了事故工况下的渠道水力响应过程,得到节制闸前的控制水位对渠道水位壅高和渠段的退水量有直接影响,闸前控制水位越高渠道水位壅高也越大的结论。该研究考虑了节制闸前控制水位的影响,但并不全面,在串联渠道与沿线分退水口的耦合作用机制下,渠道各要素都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渠道水位壅高与闸门的关闭速率、退水闸的开启关闭方式都有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较分析;Soler&Joan[3]研究了一种快速有效关闭输水渠道闸门前馈算法,这种方法基于序贯二次规划,可快速计算闸门运动轨迹,通过保持在检查点的水深度保持不变顺利完成从初始开度到最后开度的运作。但研究并未对多种类、渠段闸门联合应急控制进行阐述;杨敏[4]对节制闸联合控制中的同步控制法和顺序控制法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控制方法下长距离明渠输水系统在增流量和减流量工况下的各闸闸前水位、闸后水位、水力过渡时间等水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该研究对下游应急关闭的减流量过程有一定阐述,但研究仅包括节制闸的两种控制方式,并不全面,也未考虑分、退水闸的耦合作用;史哲[5]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节制闸紧急关闭时宽浅渠道内水力特征参数的变化,但研究仅限于单个渠段的节制闸关闭方式,未对多闸门联动的水力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总之,现有关于渠道应急调度的研究成果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线工程总干渠是采用“闸前常水位”的控制方式,在应急调度的渠道非恒定流响应过程中,要求闸前水位壅高不超过壅高安全水位(一般为闸前加大水位+0.3m超高),且渠道稳定时的闸前水位要达到控制目标水位。此目标水位是人工预先根据渠道的实际情况设定,在事故段上游渠段,可适当抬高目标水位,上游渠段充分利用部分渠道蓄容收纳部分下泄水体,减少进入事故渠段的水量,缓解事故段节制闸前的水位上涨压力,便于事故段闸门快速关闭;事故段下游可适当降低目标水位,当上游来流切断后可利用渠段本身的部分蓄容水量延长下游各分水口门的供水时间。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水位,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即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为例,重点研究应急工况下渠道目标水位对调度过程中渠道水力特性的影响。

2数学模型

2.1基本方程

采用描述渠道非恒定流的Saint-Venant方程组作为基本方程,将描述过闸水流状态的节制闸过闸流量方程作为耦合条件加入处理。过闸流量方程拟采用Henrry公式,基本可以保证在各种开度下流量的连续性,对一些特殊情况下仍然存在的不连续现象通过将流量系数划分为更多分段函数的方式处理。

2.2基本方程的离散

采用收敛快、稳定性好的普莱士曼(preissmann)隐式差分格式进行离散,建立求解域网格方程组,结合渠道上下游边界条件联立求解。

2.3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处理

论文研究对象是正常运行条件下突发事故的输水明渠,因而模型的初始条件应为正常输水时渠道上下游的水位流量条件,即稳定流状态。事故发生后的应急调度需要一个调度目标,此目标也应为稳定状态,应急调度的本质应是从一个稳定状态向另一个目标稳定状态过渡的非恒定流过程。合理边界条件的选取是数学模型计算的前提,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本模型模M的输水渠道上游源头为丹江口水库,在正常工况下,由于水库水位变化速度远慢于渠道水位的变化速度,且渠首流量变化所引起的水库水位变化基本可以忽略,因此可作为一个恒定值。若模拟中需要考虑渠首水位变化时,也可用实际的渠首闸闸前水位变化过程做为边界条件。下边界条件可以是已知的末端水位,也可以是已知的流量过程。另外,正常状态下渠系的水力波动主要由分水闸流量变化引起,而分水口的流量变化一般由下游用水需求计划确定,因此,渠首取水口的引水流量及各节制闸过闸流量可根据其下游渠道的需水过程进行调节,即可确定模拟计算的上下游流量边界条件。渠道应急调度时的流量边界是人为调控的前馈量,需要通过分水闸、退水闸的配合,制定各节制闸前馈流量边界计划。总的来说应急调度模拟的模型边界条件必须根据不同的闸门控制组合和控制方式来最终确定。

3数值计算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节制闸前目标水位特别是事故上游渠段闸前目标水位对渠道应急调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对渠道闸前水位变化、最大水位壅高、渠道退水量等应急调度关键性控制指标的影响。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参数分析后发现,以穿黄倒虹吸工程为分段,在穿黄节制以南渠道设计水位与加大水位相差0.5m左右,穿黄闸以北各闸较小均为0.3m左右,这与渠道沿线的地质、工程结构等特点有关,在选择节制闸前目标水位时,考虑到渠道控制中波动及水力传递滞后性等因素,一般建议取值应小于加大水位。

本文利用建立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急调度数学模型,分别选取中线渠道上游10号澎河节制闸至11号沙河节制闸以及下游51号漠道沟节制闸至52号唐河节制闸之间的两段渠池发生事故来进行应急调度模拟。模拟工况下总干渠渠首按设计流量350m3/s供水,事发段上游各分水口门正常供水。

3.1澎河节制闸[STBZ](10号)-沙河节制闸(11号)案例

事故渠段临近上下游各渠段参数如表1所示。

本文设定了5种工况,模拟在中线工程上游澎河节制闸至沙河节制闸渠池发生突发事件时,事故段以上节制闸前目标水位分别选取设计水位、设计水位+0.3m及设计水位+0.5m三种不同方案;下游漠道沟节制闸至唐河节制闸之间渠池发生事故时,分别选取闸前目标水位为设计水位、设计水位+0.3m两种不同方案。事故段及下游渠段闸前目标水位均保持设计水位。为使模拟结果有相同参照点,上游3种工况下渠道事故段节制闸关闭时间均取为40min,下游三种工况关闭时间取为30min。其他分水闸、退水闸控制规则亦相同。具体模拟方案见表2。

表3为澎河闸至沙河闸渠段突发事故时,按不同的闸前目标水位进行应急调度,总干渠内的闸前水位最大壅高值及出现时间,图1为不同工况下渠道总退水量。由表中不同方案下闸前水位最大雍高趋势可以看出,事故段上节制闸前水位(澎河节制闸)的最大壅高值随节制闸前目标水位的增高而增大,且达到最大壅高所需时间较为接近。图1中则给出了渠道总退水量随控制水位变化的趋势,即随控制水位增高而减小,并且减小幅度显著。

图2为上游事故案例中事故段上节制闸前(澎河节制闸)水位变化过程。可以看到,在节制闸紧急关闭过程中,闸前水位快速上升,启用退水闸后,闸前水位回落至控制水位附近。闸前目标水位越低,闸前水位上升速率及壅高越小,降落幅度越大。

一般来说,在工程应急调度过程中,期望得到的调度结果是闸前水位雍高更低,渠道总退水量更小。结合上述模拟结果来看,两者规律正好相反,综合考量安全及经济性,设计水位+0.3m的目标水位方案更为合理。

3.2漠倒沟节制闸(10号)-唐河节制闸(11号)案例

事故渠段临近上下游各渠段参数见表4。

表5为渠道下游漠倒沟闸至唐河闸渠段突发事故时,选用两种不同闸前目标水位方案,分别为设计水位、设计水位+0.3m。(渠道下游设计水位与加大水位差值仅为0.3m)。为便于比较,事故段节制闸关闭时间也均取为30min。由该表可以看出,随着目标水位的增大,渠道退水量大幅度减少,但渠道上游最大水位壅高虽有所升高,但升高幅度较小,这与同上游事故案例模拟所得结果基本相同。仅就此两种方案比较而言,设计水位+0.3的目标水位方案更合理。

在突发事故后渠道的应急调度过程中,节制闸前水位壅高与渠道安全控制息息相关,渠道总退水量则是经济考量参数,两者之间存在博弈,一般认为应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考虑调度方案的经济性。结合上述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可得到结论如下:在不影响渠道安全的前提下(渠道水位最大壅高不超过安全水位,保证渠道不漫溢),应尽量加大事故上游渠段节制闸前目标水位,将事故上游渠段内多余的水尽量蓄在渠道内,减小退水量,提高应急调度措施的经济性。根据中线工程的结构特点,结合本文的模拟分析,在本文模拟工况下推荐采用节制闸闸前设计水位+0.3m的目标水位方案,可兼顾工程安全和经济性。实际运用中需利用工程运行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反复率定,并结合后的渠道反馈特点对该目标水位进行调整优化。

4结论

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通过案例计算及数据分析,研究了应急工况下渠道目标水位的设定对渠道各项水力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目标水位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渠道退水量、渠道最高水位壅高。闸前目标水位越高,渠道水位壅高越高,但渠道退水量越小。因而在实际的工程调度中应在保证不发生漫顶事故的前提下,尽量加大事故上游渠段节制闸前目标水位,将事故上游渠段内多余的水尽量蓄在渠道内,减小退水量,提高应急调度措施的经济性。通过对本文模拟工况的比较分析,在当前条件下,推荐设计水位+0.3m的闸前目标水位方案。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成,傅旭东,王光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非正常工况下的水力响应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6):8-12,20.(ZHANGCheng,FUXu-dong,WANGGuang-qian.HydraulicresponseinabnormaloperationmodesoftheMiddleRouteoftheSouth-to-NorthWaterDiversionProject[J].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sandWaterScience&Technology,2007,5(6):8-12,20.(inChinese))

[2]树锦,袁健.大型水渠道事故工况的水力响应及应急调度[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5):161-165.(SHUJin,YUANJian.Hydraulicresponseandemergencydispatchunderabnormaloperationmodesoflarge-scale[HJ2.1mm]waterdiversionchannel[J].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sandWaterScience&Technology,2012(5):161-165.(inChinese))

[3]SolerJ,GómezM,RodellarJ.2013.ApplicationoftheGoRoSofeedforwardalgorithmtocomputethegatetrajectoriesforaquickcanalclosinginthecaseofanemergency[J].JournalofIrrigationandDrainageEngineering.(12):1028-1036.

渠道工作方案范文篇2

关键词:倒虹管;埋管;跨河

1工程概况

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及遵义市境内。灌区骨干输水工程由总干渠、北干渠、南干渠、金遵干渠、黔西分干渠、金沙分干渠、供水管线、支渠,以及灌区骨干泵站等组成。金遵干渠途经沟(河)谷、低凹地带,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及布置渠道存在绕线不经济时,布置倒虹管9座(张家屋基、雷打坝、龙窝寨、偏岩河、华家沟、银门、马沙河、核桃湾和马场坝),总长17.265km。倒虹管设计流量2.41-8.0m3/s,长度0.204-4.882km,赖关至大土间采用双管布置,大土到彭古台间采用单管布置,管径1.2-1.6m,管材分别采用夹砂玻璃钢管和球墨铸铁管。

2金遵干渠倒虹管管道布置

金遵干渠在赖关至大土间倒虹管布置为双管,大土至彭古台间布置为单管布置,其建筑物级别均为4级。

倒虹管双管布置中,考虑进口中间闸墩最小厚度取1.2m,加上管道进口喇叭口曲线的尺寸控制,管道间净距取1.5m。

管道敷设分别采取地埋和明敷,夹砂玻璃钢管一律采取地埋,平缓地带采用开挖料(土料为主)回填,陡坡段采用外包混凝土回填;球墨铸铁管尽量采取明敷,当管道沿线经过工矿区、人口稠密地带时为减小人为损坏机率,管道经过水田、河道及将管道置于松软耕作层以下时采取地埋[1]。

管道都在最低处结合镇墩布置进人孔(DN800)和放水冲砂管(DN400)以便于运行检修,在管道凸起处设置自动排气阀,排出空气避免其阻水。

地埋玻璃钢夹砂管和球墨铸铁管采用细砂垫层弧形管座,管底厚度0.15m,包角120°;明敷球墨铸铁管采用C15混凝土弧形管座,管底厚度0.3m,包角120°,管座与管道的接触面上铺设沥青油毡。

3偏岩河倒虹管跨河方案优化比选与管径选择

3.1倒虹管跨河方案优化必选

倒虹管在桩号PYH1+705-1+890段横穿偏岩河,河床宽70.8m,高程861m;河床第四系砂卵石层厚0-2m,中部出露J2s2灰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强风化层厚8.0m。为穿越河流,现拟定采取埋管与管桥两方案进行比较如下:

埋管方案(推荐方案):倒虹管地埋敷设于河床底部,管周采用C20混凝土包裹,底部及两侧厚0.6m,顶部厚0.6m,河床段埋管段长92m;在桩号PYH1+887处设DN400排水管,后接排水阀井和排水井。

管桥方案(比较方案):跨河段架设管桥,校核洪水位870.45m(P=5%),相应桥底高程置于高程871.70m,水面净空高度1.25m;桥长176m,桥宽4.2m,型式为简支梁式,分为15跨,单跨12m;下部支撑结构设14排单排架,排架高9-12m,单侧立柱截面尺寸0.8×1.0m,横梁间距2.5m,断面尺寸0.3×0.5m;排架基础置于强风化层上部,为板式基础,与排架整体结合,基底宽3m,长4.8m,厚1.0m。

管桥方案高于河床利于排水,但结构复杂,施工困难,经概算,直接投资225.3万元;埋管方案管道低于河床不利排水[2],其结构布置简单,直接投资较小为152.7f元。埋管方案优于管桥方案,节省投资72.6万元,为此,倒虹管穿越偏岩河段推荐埋管方案。

3.2倒虹管管径选择

偏岩河倒虹管上游设有大土陡渠,陡渠首端底板高程1155.536m,偏岩河倒虹管末端底板高程1065.798m,两断面间余有水头89.737m,一部分水头由倒虹管工作中损耗,剩余水头由陡渠消耗。管径选择时,考虑倒虹管尽量多利用水头缩小管径,以节省投资。现结合区域地形条件,将倒虹管和陡渠组合布置,选取管径DN1000、DN1100、DN1200、DN1400等4种,选择管径比较如下:

当选取DN1000时:管内流速4.09m/s,倒虹管水损101.35m,陡渠末端(倒虹管进口)需控制在高程1167.15m左右,高于大土陡渠首端高程,水力条件不满足布置要求,不可选取。

当选取DN1100时:管内流速3.38m/s,倒虹管水损64.28m,陡渠末端(倒虹管进口)需控制在高程1130.08m左右,具备水力条件,但在1130m高程难以选择平坡段布置陡渠消力池及整流段,不予选取。

当选取DN1200时:管内流速2.918m/s,倒虹管水损46.666m,陡渠末端(倒虹管进口)需控制在高程1112.464m左右;具备水力条件,地形上有条件布置陡渠消力池,消力池之后可布置77m长渠道平稳水流,推荐选取。

当选取DN1400时:管内流速2.09m/s,倒虹管水损23.79m,陡渠末端(倒虹管进口)需控制在高程1089.59m左右;具备水力条件,地形有利陡渠消力池布置,消力池之后可布置210m长渠道平稳水流,但因倒虹管管径较大、费用较高,不予选取。经比较,偏岩河倒虹管管径推荐选取DN1200。

4偏岩河倒虹管结构设计

偏岩河倒虹管,进口接上游渠道(桩号金遵20+485),横跨偏岩河,出口岩孔支渠分水,接下游渠道(桩号金遵25+142),总跨度4657m,单根管长4861m,最大设计水头232m,设计流量3.3m3/s,加大流量3.593m3/s,单管布置,球墨铸铁管,管径1.2m,设计流速2.918m/s,糙率0.012,水头损失46.666m。共设120个镇墩,镇墩长2.141-5.11m,宽2.4m,高3.0~3.3m,镇墩材料为C25钢筋混凝土。

进水池长30.07m,净宽2.5m,净深3.8m,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边墙厚0.8m,底板厚0.6m,胸墙顶宽2.0m,底宽3.481m,进水室拦污栅和节制闸门,拦污栅用电动葫芦启闭,闸门用卷扬机启闭。

出水池长26.37m,净宽2.5m,净深2.9m,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边墙厚0.8m,底板厚0.8m,胸墙顶宽2.0m,底宽6.0m,出水室设置节制闸门,闸门用卷扬机启闭。

管道敷设方式采取明敷和埋管结合的方式,管槽底宽2.2m;明敷管槽为C15混凝土连续垫座和C25混凝土支墩结合的方式,连续垫座厚度0.3m,包角120°,支墩长2-3m,高1.5-2.5m,宽2.4m;暗埋管槽用细石土回填至原地面,并保证管顶覆土厚度不小于0.7m。

5结束语

灌区输水管线较长,其工程区涵盖距离较长的地形复杂地带,这使得倒虹管在干渠工程施工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两座山体间输水管线的桥梁。由于倒虹管大多在极其复杂的地势条件下修建,在设计倒虹管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在发挥倒虹管穿越障碍物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走线合理、排水顺畅、维修方便、经济安全等诸多因素。

参考文献

[1]冉贞俊,张传雷.凹型倒虹管的设计要点与实例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2(1):46-48.

渠道工作方案范文

Abstract:Thelineselectionoflong-distancewaterconservancyprojectandmajorconstructionsitearetheimportantpartoftheprojectdesign,andwhethertheresearchandoptimizationonthedirectionprogramoflineisinplacedirectlyaffectsthequalityoftheproductdesignandengineeringconstructioninvestment.Weanalyzeitwiththedesignchangetogether,becausetherearecloselinksbetweenthem.Excellentdesign,reasonablealignmentsandtheproperstationsittoengineeringrequirementsnotonlycanreducethelargenumberofengineeringchangesinconstructionofthebuilding,butalsocancreatefavorableconditionsforcontrolinvestmentandthesuccessfuloperation.WiththeTawakuleganirrigationdrainagelineproject,itsprojectsiteselectionanddesignchangesareanalyzed,andthecontrolmeasurestoensurethequalityoftheprojectarediscussed.

关键词:工程选址;设计变更;质量控制

Keywords:projectsiteselection;designchanges;quality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060-01

1工程概况

和田县位于喀拉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和田河流域绿洲的一部分。塔瓦库勒灌区地处和田地区和田县,塔瓦库勒干渠引用玉河水灌溉,现状控制灌溉面积9.92万亩。工程建设内容有节水改造干渠17.254km,改建干渠系建筑物15座,节水改造支渠6.335km(6条),改建支渠系建筑物16座、斗渠65.70km和6.92万亩土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区位于玉龙喀什河冲洪积平原中下游,地处昆仑山山前坳陷的和田坳陷,该坳陷是昆仑褶皱带与塔里木地台之间的过渡带,构造运动较稳定,区域内没有大的构造形迹。

塔瓦库勒干渠灌区渠线位于农区与沙漠交界处。沿线以耕地为主。分布有少量沙丘,地形微起伏。渠线工程地质结论如下:

①塔瓦库勒干渠灌区位于玉龙喀什河冲积平原中下游,区内未见有活动断裂通过,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②渠道沿线地层岩性以低液限粉土为,建议渠道边坡为1:1.5-1:1.75。③干、支渠道渗漏较严重,建议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④渠道沿线建筑物地基承载力为100-120kPa。⑤渠线地层岩性均为低液限粉土、粉砂天然含水量较高,地下水埋深1.1-4.2m,均存在弱―强冻胀问题,应做好防冻处理。⑥渠线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应采用二级防护措施,沿线土壤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具有弱―中等腐蚀性,应采取二级防护措施。

3工程选址方案

塔瓦库勒干渠灌区渠系工程都为老渠道节水改造工程,经现场实地踏勘及调查分析,灌区已形成以塔瓦库勒干渠为骨干引水工程的渠系配套系统,另外各级渠系为人工整治渠道,大部分渠线顺直。因此,本工程在渠线的选择上,干渠渠线采用新老渠线相结合的方案即大部分沿现状老渠道布设,部分渠段(桩号9+000~9+500、10+650~10+800)裁弯取直的渠线,支渠、斗渠沿原渠线走线的方案。

4施工过程中渠系的变更

4.1干渠桩号9+124~11+300段边坡加膜、换填处理变更原因:干渠桩号9+124~11+300段设计渠底距地下水位距离较近,变更设计已做处理,但由于春灌后至汛期施工期内渠床满渠输水后渠道边坡土质水分处于饱和状态,施工时渠床边坡由渠底至渠堤三分之二长度范围内出现塌坡问题,为满足施工要求,业主、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经现场踏勘后,采取加强排水,部分换填边坡固壁的施工方案。变更内容:干渠桩号9+124~11+300段渠道两侧边坡处由阻滑墩处沿边坡增设长度2.5m,厚0.3mm圆弧段塑膜一道,其上换填天然卵砾石混合料至找平后按照原设计铺设4cm厚苯板和浇注7cm厚C20现浇混凝土板。在每块边板距坡角0.5m处,设置直径11cm排水孔两个,采用C20无沙混凝土闭孔。

4.2干渠桩号6+859、16+370处增设两座交通农桥变更原因:按照业主提出的满足生产、生活要求在上述桩号处增设交通桥。

变更内容:干渠桩号6+859、16+370渠段增设跨径7.5m和5.5m两座交通农桥。增设交通农桥采用一字式C20砼桥台,上配以C20钢筋砼台帽,现浇C25钢筋砼结构桥板铺装,桥台基础埋深于渠底1.2m处,基础部分扩大部分设0.3m厚砂砂砾石垫层。沿桥台基础每隔1.5m设一C20钢筋砼支撑梁规格30cm×20cm,支撑梁埋设于渠底0.4m处。

5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5.1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为使工程的建设管理落实到人,在工程开工前就明确了工程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工程的前期工作及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负责,同时对法定代表人负责。

5.2严格实行建设监理制。对监理人员的要求: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严格按监理合同办事,正确使用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赋予的权力和职责,严格按有关规程、规范、设计文件实施监理工作,严肃监理内部组织纪律,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担负起监理合同规定的监理应负的责任,既坚持原则,又热情服务,不遗余力的做好本职工作。

5.3加强合同档案管理。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的同时签订了施工廉政合同,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及时签证及时归档,做到档案收集整理与工程建设同步。

5.4加强质量监督。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监督人员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对监理、设计、施工和有关产品制作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复核,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及设计单位的现场服务、工程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的划分进行监督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

5.5为保证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在工程施工的关键性阶段或关键部位,项目负责人经常前往工地或常驻工地检查工程施工质量及进度,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一起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