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碳环保的感悟篇1

【关键词】碳金融商业银行对策碳金融产品

一、我国碳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碳金融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关于碳金融的政策与制度尚不完善,主要体现:第一,我国关于碳金融的法律屈指可数。现今存在的一些关于碳金融的发展的制度都是一些没有上升到法律的暂行办法,没有对碳金融实施企业起到完善的保护与限定作用,碳金融在政策与制度层面发展不完善。第二,我国现今存在的关于碳金融的法律都是比较零散的,没有被合并统一起来,因此碳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碳金融法律政策不健全,直接导致碳金融的发展没有了保障,政策风险提升,甚至成为了碳交易中的主要风险。

2、碳金融交易市场不完善

(1)碳交易市场参与主体单一

在我国,参与碳金融发展研究项目的只是少数的商业银行,参与者种类较少,覆盖行业不全面,就连商业银行的领头羊――中国人民银行,都没有参与到碳金融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也导致为数不多的参与此项项目的商业银行没有明确的领导者与前进目标,使得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比较迷茫。在我国,会计事务所、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这些金融机构都没有投身于碳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这也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碳金融时,会有孤立无援的感受。此外,碳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参与度不高,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参与者总是浅踏一脚,不会深深涉足,一方面,使得国内的碳金融市场进步空间很小,发展缓慢;另一方面,不积极地参与国际碳金融的发展进程,易丧失了碳金融交易时的定价权,碳金融产品都会以美元和欧元来定价,没有了碳金融产品的定价权,我们无疑会被牵着鼻子走,在交易中就会很被动,甚至影响我国碳金融的发展道路,使得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困难重重。

(2)碳金融市场风险众多

我国的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平台不健全,交易制度不完善,使得碳金融交易发展所承担的风险增大了很多,主要存在的风险有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价格风险等。其中政策风险是我国碳金融发展面临的最重要风险,我国政府的不专业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政策风险不可避免的产生。信用风险主要是指购买碳金融产品的客户会存在违约的可能,也就是所说的企业经营风险,这无疑与交易双方所达成的项目有着很大的关系,项目是否能按时完成,项目的后期运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信用风险的体现。碳金融技术风险的存在是因为低碳经济的碳金融是一个发展的新领域,尚且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遵循的标准和技术都是很不成熟的,因此,产出也不稳定,由于技术原因而制约碳金融的发展。而价格风险,比如碳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汇率等方面,这在全球范围内的波动都很大,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全球的碳金融产品现今都是以美元与欧元来定价计算的,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了碳金融产品的价格。

(3)碳金融产品创新度不高

我国现今的碳金融产品种类还是比较欠缺的,产品样式非常单一,许多产品都只是与减少二氧化碳挂钩的绿色信贷业务产品为主,很少涉及到其他的一些项目,且碳金融发展参与者与政府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间合作的产品少之甚少。在不专业与不重视碳金融发展的现今,碳金融参与机构对市场需求的领悟度不够,导致与碳金融挂钩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没有市场,得不到密切的关注,就会产生滞销情况,滞销的市场现实又会使得参与碳金融发展的机构没有研发新产品的动力,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产品的创新与进步更是难上加难。

3、公众对碳金融的关注度不够

我国现今的公众对低碳环保理念是比较熟知的,这是因为在生活中大家都能明显感受到温室气体的危害,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与碳金融的关系就显得不那么密切,因此,对于碳金融就变得鲜为人知,碳金融的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商业银行产品更新的速度和创新程度都会处于较为缓慢的发展态势,市场动力不足,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的发展也就萎靡不前了。

二、促进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对策

1、完善碳金融的法律法规制度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第一,要提供政策与制度方面的支持,才能让碳金融发展更进一步,政策与制度的支持,会让更多的企业减少顾虑,主动加入到碳金融的发展中;第二,政府还可以建立完善的政策激励制度和协调机制,一方面可以调动参与碳金融项目发展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其他的金融机构来加入到碳金融项目的建设中,完善我国的碳金融市场,使碳金融项目更加完善;第三,我们可以效仿外国成功的经验,将不成文的政策上升到法律高度,将零散的法律合并成一部完善的法律,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保障,减少碳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的政策风险的阻碍。

2、完善碳金融市场是发展碳金融的前提

(1)设立专门的部门或者机构

我国现在碳金融的发展机构,仅是商业银行中的一小部分人员,没有专门研究人员,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无疑是阻碍了碳金融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分离出专门研究碳金融的部门或机构,使责任变得明确,专业人员也会根据调查出来的结论,结合我国的国情而做出关于碳金融发展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从可行性还是科学性都是能经得起考验的,实施这样的结论也会使得我国碳金融发展步入正轨,发展进度也会突飞猛进。

(2)规范碳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

现在我国碳交易制度不健全,碳交易市场不规范,碳金融参与者不专业,使得碳金融的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价格风险等风险大量存在,碳金融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参与者需要建立完善的碳金融风险预防机制,熟知政府相关政策,准确把握政府所做出的政策,领悟政府的方向,这样在发展方向方面就不会有问题,能较高效率地降低政策风险。而对于信用风险来说,则需要在金融机构中设立专门机构,提高人员的专业化与产品的专业化,来实现科学操作与专业操作,高效地完成碳金融项目,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机率;对于技术风险来说,专业的技术人员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发展碳金融的过程中吸取失败的经验,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来发展碳金融事业,减少技术风险带来的风险;而从价格风险方面来看,无论是碳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还是汇率方面,都对我国的碳金融定价权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碳金融事务中。定价权能够减少汇率风险与交易价格的风险,而完善碳交易市场的交易制度,能有效地控制交易风险,使得交易能够正常地进行,提高碳金融市场的交易率。这两者的结合,会让我国的碳金融发展更进一步。

(3)促进碳金融产品的创新

我国碳金融事业发展速度缓慢,在很大程度上也和碳金融产品种类少、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我国,碳金融产品仅限于绿色信贷业务,多样性明显的不足,而国外的碳金融产品不仅仅包括绿色信贷业务,还包括一些中间业务,比如碳金融理财、咨询、财务顾问业务;登记、托管、结算和清算等账户管理业务;信用评估与保函、信用证、担保等信用增级服务业务。国外的业务包括这些,却又不仅限于这些,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的经验,发展我国特色的碳金融产品,增强产品的创新度,适应市场的需求。

3、增加公众与金融机构的参与度

(1)提高公众对碳金融的认识

知道、了解碳金融的人往往是只限于在金融机构工作或与金融机构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大部分的人群对碳金融还是不清楚的,使得商业银行发行的关于碳金融的产品无人问津,创新产品的动力就明显不足了。我国应该加强碳金融的宣传力度,将专业术语平民化,让公众都能了解碳金融知识,公众的力量会让我国碳金融的发展跨越一大步。

(2)金融机构应该培养专业的核心人员

拥有专业的人员是发展一项事业的核心所在,碳金融事业也不例外,无论从世界的宏观角度看,还是从个人的微观角度观察,碳金融事业将是一项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与发展的事业,这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那么,培养一批专业的人员就非常必要了。专业的人员能使我国的碳金融事业向着专业的方向发展,能顺应世界经济潮流发展我国的碳金融事业,减小我国与国外一些国家碳金融事业存在的差距,发展并生产出适合我国市场、满足我国消费者需求的碳金融产品,带领我国碳金融项目向着另一个高度进发。

(注:本文系延安市社会科学专项资金2014年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延安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立项号:14CJJ32。)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张斌:国外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分析,2015(2).

[2]王曼怡、马妍娇:低碳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发展策略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2014(4).

[3]林立:低碳背景下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及风险研究[J].当代财经,2012(2).

对低碳环保的感悟篇2

关键词:必要性;可行性;低碳生活;渗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9-0040-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思想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2022年碳排放目标的提出,伴着哥本哈根大会的召开,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低碳”这一名词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低碳生活(lowcarbonliving),是指生产、生活中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降低碳氧化物,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会产生温室效应。从1740年至2000年,二氧化碳含量约由277ppm升高到377ppm,致使近百年来全球温度上升0.4℃~0.8℃,到21世纪末温度将上升1℃~6℃[1]。温度上升会造成以下几种严重后果:(1)海平面上升,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2)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通常不知飓风为何物的南大西洋沿岸将饱受飓风侵袭;(3)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4)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2]。

目前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_____“末日旅游”正在美国、英国悄然兴起,人们把目光放在因气温变化而可能消失的自然景观上,如:南极洲、马尔代夫群岛、威尼斯等十大自然景观。由此可见: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逐渐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所认识和接受。环境教育已经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在不同的阶段涉及不同的内容,因而加强环境教育势在必行,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加强对未来公民的环境教育。只有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渗透低碳生活的思想,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低碳生活的种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今后的低碳生活打下基础,建立起低碳生活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思想的可行性

首先,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的思想体现了新化学课程理念。目前化学教育界最关注的就是“化学为大众”、“国民的化学要解决国民的问题”这一命题。新课程标准要求更好地使化学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思想,让学生关注每个公民每天接触的诸多所谓的“公民问题”[3],如:由于温度上升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生存危机,使学生形成一种生活中尽量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氧化物,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意识;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让学生都具备生活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使他们能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生活。低碳生活的知识和意识是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甚至是保障公民生存的重要因素,因此低碳生活素养也应该是公民必备的一种科学素养。综上所述,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加强低碳生活思想的渗透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

其次,我国新化学课程中含有大量有关低碳生活的环境教育素材。通过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我们发现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含有大量的低碳生活的教育素材(如表1),因此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思想是非常可行的。当然,中学化学涉及低碳生活知识的内容远不止这些,许多知识都隐含在各个内容之中,需要教师根据教材适时穿插,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及时渗透。

三、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思想的几点想法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及时渗透低碳生活思想

教材是学生获得低碳生活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学生在学习有关降低温室效应的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选好切入点,及时地进行渗透教育。如在选修1学习“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内容时,一方面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从那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和资料中,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了解温室效应的现状、发展可能和危害,产生忧患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书本中的“思考和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引起学生思考、激起思想的碰撞,产生低碳生活的意识。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低碳生活的绿色生活方式

网络是学生获得低碳生活知识的又一主要来源。在渗透低碳生活思想时,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温室效应的相关内容,了解全球温度升高的危害,这远比教师纸上谈兵效果好。如在初中学习“保护空气”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收集近阶段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并作图,了解全球温度升高的趋势;了解“末日旅行”等热门话题及其产生根源,使学生入境、生情、思考、感悟,这时教师的作用就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过程将由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过程,从而自觉建立起低碳生活的绿色生活方式。

3.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建立低碳生活的使命感

如今中学化学教育注重“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教师的着眼点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把学生和教育过程引导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让学生从自己的体会出发,由感而发。如在选修1学习“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知识时,可以回忆近两年降雪的情况,让学生亲自感受,再对比前五年、前十年,甚至更久以前的降雪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耳闻目睹因温度的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建立低碳生活的绿色生活方式使命感。

4.充分全面理解新课标,做真正的低碳生活理念的传授者

江苏省新课改于2005年开始实施,新课标也取代了沿用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新课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蓝本,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新课标,全面地传授知识。但课改以来,教师仍受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未能吃透新课标的精髓。如在选修4学习“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以及初中“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的内容时,教师往往从能源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能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通过合理有效的使用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解决能源问题。其实合理有效地使用能源也就是减少能量的消耗,开发新能源也就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要真正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的思想,首先教师就要改善旧的知识体系,充分理解新课标,全面地传授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低碳生活理念的传授者。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做了很多努力,去减少温室效应,如:我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低碳生活的理念并不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我们应从我做起,人人参与,由生活点滴细节,将“低碳生活”意识付诸于行动。要向芬兰人一样,没有标语、没有口号,将低碳生活的理念转变成流淌在每个公民血液中的一种文明。

参考文献

[1]人教社地理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对低碳环保的感悟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低碳理念初探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低碳化学的研究,并开始实施低碳化教学。然而,低碳化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虽然在理论和观念层面上已在我国中学化学教育中得到了一定的程度的重视,但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今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深、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实验装备老化等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与中学新课标要求不相适应,也是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深入普及的低碳化学思想,推进中学化学教育的改革,我们从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入手,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在教学思想上树立学生低碳化学的意识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学生把低碳化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就必须让学生接受低碳化学的思想。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以及叫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低碳化学以及环保意识的教育。

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化学不是污染的代名词,化学在净化环境、防治污染、改善人类生活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宣传人类要善待化学的研究成果,例如对有着中国“四大发明”之称的炸药,它用好了可以造福于人类,若用于战争则将是对人类的毁灭。

二、在教学实验中强化学生低碳化学的理念

实验是学习与研究化学的基础,以低碳化学的理念为指导,聚焦化学实验,在实验中使学生体会到“量少、无毒、无污染、节时、经济”的优越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节约意识、低碳环保意识。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通常以探究改进实验方案、改进或自制实验仪器、推广微型化实验、重视实验废物的处理等作为实施低碳化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如在酸、碱、盐有关性质的实验中选用点滴板,使用这种微型实验仪器实验,让学生悟出它具有节约化学药品(试剂用量为常规实验的1/10左右)、降低能源消耗、缩短实验时间、减少污染物排放等优点。在保证实验现象明显、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这种实验微型化的做法值得推广。

三、在试题中启发学生低碳化学的思维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意识选择体现低碳化学教育的试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低碳化学意识,接受低碳化学教育。

如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我们选择了这样一道题目:“低碳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低碳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它包括“原料的低碳化”、“化学反应的低碳化”、“产物的低碳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低碳化”要求原料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低碳化”的是…………()

A.Ca(OH)2+Na2CO3=CaCO3+2NaOH,(Na2CO3为原料,NaOH为期望产品)

B.实验室制取CO2

C.2M+N=2P+2Q,2Q+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

D.用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CuO+H2SO4=CuSO4+H2O可以发现,A中剩余了CaCO3不符合低碳化学原子完全转入期望产品的要求,B中实验室制取CO2过程中是HCl与CaCO3反应,也有Ca原子没有转入期望产品CO2中,而D中也有Fe原子,没有转入期望产品中,C符合要求,全部原子均转入期望产品中。体现了低碳化学的内涵。

低碳化学是研究设计没有或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低碳意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有意识选择低碳化学教育的试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环境环保教育,启发学生低碳化学的思维。如:甲、乙、丙三名学生设计制Cu(NO3)2的三个方案:(甲)铜与浓硝酸反应;(乙)铜与稀硝酸反应;(丙)铜先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试评价实验方案的优劣。

解析:从低碳化学角度评价实验方案要考虑两点:

(1)节约原料;(2)副产品对环境污染小。

(甲)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乙)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丙)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

分析可知,甲方案耗HNO3最多,生成污染物最多;丙方案耗HNO3最少,没有污染环境的气体产生。故丙方案最好,甲方案最差。

对低碳环保的感悟篇4

关键词:低碳生活,全球气候变暖,节能减排,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低碳饮食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

一、低碳生活的内涵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生活宣传海报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大家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低碳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

二、低碳生活提出的背景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受伤”的地球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中的岛国。南极上方的臭氧空洞,就是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

美国媒体2009年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对低碳环保的感悟篇5

关键词:设计;优质;低碳;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83-01

一、设计的重要存在

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即:(1)计划、构思的形成;(2)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在如此一个充斥着小资情调的社会里,人类对设计的要求除了要体现功能性外更重要的是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功能性都达到相差不多的基础上,追求着产品外表的美感,所以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要将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思考。

二、低碳设计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至今,自然在不断被人类改造,地球负荷的人工因素越来越多,那么设计作为人工改造的首屈方式,要如何在合乎人的需求的同时,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来进行设计生产呢?

低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一些现象后所产生的新词。Lowcarbon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倡导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自身乃至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

那么低碳与设计又有何种的关系?是敌是友,是“分道而立”还是“志同道合”呢?这些都是人类需共同思考的问题,选择“低碳生活”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选择一种生活的态度,对于设计师来说,却不仅是一种设计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如何让“低碳”深入设计?如何将优质设计与低碳设计完美结合已成当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热点话题。

三、优质设计与低碳设计的完美统一

设计的产生及发展一切都是以人类为中心,将设计与低碳完美相融合才能更持续的造福于人类,但有设计就必定有消耗,有消耗就必定有污染,如何将两者的矛盾降到最低,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是各领域设计师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树立正确的“可持续”设计消费价值观,多些重复使用,少些不必要的浪费;发现再造之美,转变设计思路,将废旧之物呈现焕然一新的状态,例如具有强烈设计感的DIY环保袋,当今社会要摒弃奢华的设计理念,返璞归真将废置的元素通过设计的创新、改造引领新一代的时尚潮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论是需要设计师用新的角度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并有极具的创新意识去进行再造的过程,真正将“可持续观念”融入设计。2、推崇实在避免冗长、繁琐的设计,不靠噱头、形式的变化来表现设计,这是对设计师的艺术表现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的一种考验,少些繁琐、多些简约,减少设计中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减少生产中能源的消耗,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的设计名言也符合了当下的“低碳理念”简约是设计师设计把控能力的一种体现,简约而经典的设计是不变的时尚。3、少些工业、多些原始,发现材料的原始之美、发现色彩的原始之美,低碳设计并非一定要靠高科技来支撑,材料和色彩的原始状态也可构建不俗之美,以淳朴的状态创造新的设计。“低碳设计”不仅仅是创意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在设计的基础上推广低碳的设计原理、理念、方法、手段。在产品制造、储运、流通、消费乃至回收等各个环节。设计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设计发出声音及口号,将低碳设计推入市场,去引导整个社会注入“低碳环保、新时尚”的生活态度和思想理念。4、将“物理”设计与“化学”设计有机的结合,在科技相当发达的现代无论是石油还是煤炭或是电能等都是促使科技产物高速运转的最有力保证,然而可否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能源的消耗将“化学”与“物理”相结合去创造新的设计理念与技术从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这就对各领域设计师从理论到实践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优质的设计作品在现今社会已层出不穷,但低碳设计却仍如新芽需要全社会呵护、培育,当优质设计与低碳设计完美结合时,整个设计领域乃至世界才能真正发出经久不衰的溢彩光芒。

玛雅预言的2012地球毁灭,迪拜、马尔代夫岛的逐渐下沉等等实或虚的报道都在无形中提醒人类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设计承载着整个地球,在高质的设计中提炼出环保的低碳概念,设计的产品需要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在合乎人的需求的同时,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来进行设计生产。让低碳设计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真正领悟、创造出设计的“美”“实”“净”。

对低碳环保的感悟篇6

关键词:低碳住宅;功能;环境因素;生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residentialactivityspacethatpeopleusedtolive,itreflectsthetime,theleveloflocalsocialmaterialandculturallivingstandardsofscienceandtechnologylevel,andalsoreflectsthesocialstatusofthehouseholds,income,culturallevelfeaturesoflife.Demandforhousingisnolongerjusttosatisfyahousetolive,buttoliveinagoodhouse,liveinacomfortable,fullyfunctional,reasonableroomconfiguration,beautifulenvironment,housing,constructionworkershowtomeetincreasinglyhighrequirements,willbeahonorableandresponsiblemission.Intothe21stcentury,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housingindustry,theconceptoflow-carbonresidentialintroduceddomestic,allkindsoflow-carbonresidentialemergedinthecountry.However,howtodefinealow-carbonresidential?Whatisthemeasure?Howshouldwebuildalow-carbonresidential?Whataretheinfluencingfactors?Workersshouldwedesigndirectiontoexplore.Keywords:lowcarbonhomes;function;environmentalfactors;ecology;sustainable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P315.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所谓“低碳住宅”,现在普遍的理解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思想兴起于21世纪初。与人文主义不同,低碳思想观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再是自然界中狭隘的人类子系统,而是整个生态系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思想深刻地觉悟到:把人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一味地满足人的欲望,很可能违背生态规律,破坏生态平衡,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们要住好房子,住舒适、功能齐全、房间配置合理、环境优美的住房。对户型的选择又是人们在诸多选项中显得尤为重要的一项。

2、低碳住宅的特点

低碳住宅又称健康住宅。低碳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低碳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低碳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实处。房地产不是以卖地皮为最终目的,也不是以卖钢筋+水泥的房子为最终目的,更不是以卖概念和环境为最终目的,而是以营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性需求的健康文明新家园为最终目的。可以说,房地产是卖一种生活方式,是卖一种新文化,卖一种新社会和新的时尚。作为一个社区的业主,要真正享受社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不仅体现在房地产商的设计图上,也不仅是在房地产小区的配套硬件设施上,而是要落在社区服务软件上,要让人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悦。这才是进了健康文明的家园。

2.1低碳思想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