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篇1

前言

随着目前生猪价格的上涨,畜牧业的发展特点与影响慢慢的体现出来,生猪养殖行业作为农村畜牧业的重要基础组成,在这个日益变化的市场态势影响下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成为农村畜牧业养殖的社会焦点。

1生猪饲养中体现价值凸显

社会发展生猪养殖业向规模养殖发展的新道路。原因是环保不过关、农村散养户、小型养殖场等消退,给一定的波动,加上前几年动物疫病的难治难防,生猪免疫力如有下降,若遇到高热、寒冷、转群、运输、变换饲料等因素,就造成应激性疫病的发生,养猪业风险明显加大,散养户无不承担着这种风险。

2生猪价格变化对当前生猪产业的影响

2.1目前生猪产业表现出的散养户迅速退出,规模养殖较快发展的特点,对生猪产业形势带来了很大影响。现如今生猪价格迅猛发展,形成单一模式:规模场模式(如大量饲养能繁母猪、来产生大量商品)。随着规模场的发展对场址的要求更严。规模养殖后,投入多、风险大,对疫病的防范更严,场址要求地势稳定高燥,有足够的面积,封闭隔离,有利于粪污处理。建设投入增大。养猪业走上规模化后,养殖基础设施标准高,建设量大,一次性投入就很大以及产床和饲料加工等设施配套、沼气环保设施大量提高养殖成本。

2.2养殖技术要求更高。规模养殖后,养殖密度大,品种优良,对饲养管理和防疫保健技术要求更高,并要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因此,规模场生产经营不是任何人能创办经营成功的,需要有一定素质和懂得专业技术的专业农民才能完成。

2.3环保压力巨增。原有的散养模式分散在千家万户,粪污不多,和户用沼气及庭院经济容易结合,粪污易消化利用。规模养殖后,养殖数量多,粪污量大,若没有专门的环保措施将会给当地环境构成威胁。

3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规划

3.1生猪产业发展,一是要抓住规模养殖场建设的关健环节,二是围绕规模经营转变工作重点,抓住规模养殖场建设的关健环节特别重视场址选择。充分考虑生物安全、建筑安全、种养循环、持续发展的原则,多处考察,反复论证,最好选择交通便利、水电充足、地势高澡、缓坡向阳、安全可靠、发展空间大的地方。

3.2跟随国家生猪生产与建设原则,采用:母猪配种区――母猪分娩哺乳区――仔猪断奶保育区――生长育肥区的四阶段自繁自养生产流程。依据国家标准、生猪生产和技术要求,其设计原则为:母猪饲养方式以小栏群养为主,定位栏饲养为辅;产床产仔,保育栏保育,然后进入育肥栏育肥,整个生产关系。

3.3生猪规模养殖的建设一是要按照“养殖模式和规模―选择生产核算各类猪存栏数和栏位数确定各类建设面积选择场址总体规划布局―分类建设”的程序设计建设;二是重视布局设计,规模养猪场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在总体布局包括生活区、生产区、生产隔离区(病死猪处理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三个区;三是充分考虑到规模扩张与后续发展;四是要抓住封闭隔离、环境清洁、便于排污、便于饲养管理等重点,充分考虑环保污染治理与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3.4严格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和省农业制定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建设,建设别注重排污渠、隔栏、舍面坡度、墙体粉刷、窗户结构等易犯错误的细节应符合标准。

3.5注重养殖技术。规模化生产后,技术标准化与制度化。总结完善形成符合本场实际的各类猪生产技术规程和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制度,然后定岗定责,员工根据各自的岗位,按照所涉及的技术规程和生产管理制度要求操作到位即可,管理人员跟踪搞好督促与考核,确保生产正常开展。

4规模化养殖场工作重点

4.1发展现代规模场建设。今后工作重心要突出发展现代规模场建设,有条件的规模养殖户模式的发展。

4.2规划设计与生产监管。规划设计要做到根据养殖场投入能力和想法,帮助养殖户搞好策划,确定养殖规模和发展方向,严格选址,详实规划设计,才能达到整体规划,分步建设,长足发展;生产监管就是督促业主按照《畜牧法》和《动物防疫法》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生产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4.3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生猪人工授精。规模化生猪养殖后,规模场都实现了自繁自养,应加强高质量纯种猪和二元种母猪引入,解决规模养殖场种源的优质化供给与需求问题。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

(一)免疫病种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

(二)免疫要求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三)免疫动物种类和区域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全县所有鸡、鸭、鹅、鹌鹑等人工饲养的禽类,进行H5亚型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

口蹄疫:对全县所有猪、牛、羊、鹿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开展“先打后补”的规模养殖场可根据防疫需要,可对猪、牛、羊等动物自行采购A型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

小反刍兽疫:对全县羊进行小反刍兽疫免疫。

二、使用疫苗种类

使用招标采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相关动物疫病疫苗。实施“先打后补”的规模养殖场,可选择经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详见附件)。

三、免疫主体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是强制免疫主体,依据《动物防疫法》承担强制免疫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强制免疫义务,自觉实施免疫接种,做好免疫记录,建立免疫档案。

四、职责分工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强制免疫计划。

县、乡镇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强制免疫计划,负责强制免疫疫苗的调拨、保存和使用监管。各乡镇督促规模养殖场(户)按程序进行免疫,组织村级防疫员春秋两季集中整村推进和平常分片包干补防。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负责开展使用环节强制免疫效果评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监督养殖场(户)履行强制免疫义务。

五、组织实施

(一)制定工作方案。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本乡镇强制免疫计划工作方案,建立有序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规范疫苗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疫苗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疫苗领取、验收、保管、发放和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疫苗申领、分发、使用管理,实行全程冷链运输,确保疫苗质量和供应。进一步完善疫苗领用台账,做到账物一致,防止疫苗浪费。

(三)组织开展免疫技术培训。在春、秋季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前,各乡镇组织开展村级防疫员免疫技术培训,规范免疫操作,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按照要求更换注射针头,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和个人防护,防止因免疫操作不规范传播疫病。

(四)积极推进“先打后补”。根据《县规模养殖场户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实施细则》,按照“采购有记录、免疫有检查、效果可评价”原则,有序开展“先打后补”工作。对规模养殖场户不实行“先打后补”的,要求作出书面承诺,自觉履行强制免疫义务,严格落实强制免疫措施,承诺书交由乡镇畜牧水产站备案。

(五)强化建立免疫档案。要指导养殖场(户)对畜禽存栏、出栏、免疫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尤其是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等。切实做到乡镇畜牧水产站、村级防疫员、养殖场(户)均有免疫记录,免疫记录与畜禽标识相符。

(六)实施免疫信息报告。对疫苗调拨和发放,通过省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管理系统实施。对免疫情况实行月报制度,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期间,实行周报告制度,出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对紧急免疫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免疫信息收集统计工作,按时通过系统报送。同时,及时反馈疫苗调拨和免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七)开展免疫效果评价。在春秋两季组织开展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工作,实行常规监测与随机抽检相结合,对畜禽群体抗体合格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及时组织开展补免。对开展强制免疫“先打后补”的养殖场户,及时组织开展免疫效果核查,确保免疫确实。六、时间安排

春季集中免疫时间:3月10日至4月30日;春季免疫效果监测时间:5月20日至5月30日;秋季集中免疫时间:9月10日至10月30日;秋季免疫效果监测时间:11月20日至11月30日。

七、监督管理

对拒不履行强制免疫义务、因免疫不到位引发动物疫情的养殖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处理,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加强疫苗质量追踪和全程质量监管,强化疫苗销售使用环节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疫苗和非法销售行为。

八、经费支持

根据年初确定的申报计划,强制免疫疫苗由县统一采购,各乡镇免费领用。村级防疫员劳务补贴,由乡镇申报,县财政配套后每半年拨付一次,乡镇财政打卡发放到人。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防疫经费,对疫苗运输、实验耗材、培训、劳务、人员防护、免疫效果评价、监测采样、免疫副反应处置等予以补助,保障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先打后补”经费补助按实施细则办理。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

大家好!今天,热烈欢迎你们不辞辛劳的莅临我县指导畜牧兽医工作。在此,我代表全县畜牧兽医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20*年全县畜牧生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一些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不足之处敬请督察组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批评和指正。

一、对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为认真贯彻落实5月9日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保政发〔20*〕64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县的动物防疫工作,我县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通过认真研究,并经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进一步完善了动物防疫保障机制。一是建立防疫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切实保障动物防疫工作,我县计划从20*年开始,建立县、乡(镇)级防疫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县级由县财政预算安排并拨付到县畜牧兽医局,乡镇则根据年初畜禽存栏数和当年强制免疫任务数,按照猪牛羊0.25元/头、禽0.05元/只计算安排拨付到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二是建立强制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每年按免疫总数万分之二的比例,以牛3000元/头、猪1500元/头、羊500元/只的标准纳入县、乡(镇)级财政预算调整,由县、乡(镇)各承担50%,建立强制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用于对由蓝耳病、口蹄疫等强制免疫反应造成死亡的家畜按市值给予农户具实补偿,对于当年预算结余的结转下年使用。三是建立村级防疫员经费补贴机制。按照每村原则上聘用1名防疫员的标准,对地域较广、防疫工作任务艰巨的村由县畜牧兽医局和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可增设1名,防疫员补贴经费的补贴标准自20*年7月1日起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200元,经费全部由县级承担。

二、2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县2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云发改农经〔20*〕1389号)于20*年9月下达,总投资363.7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60万元,自筹203.74万元。项目批复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是:计划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5个(补助25万元的4个,10万元的1个)、规模化养殖场5个(每个养殖场补助10万元)。改造圈舍15050平方米,配套建设粪尿处理池740立方米,购置自动饮水设备2720套,消毒室及兽医室9间180平方米,购置防疫设备9套。该项目于20*年2月10日全面启动,目前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其中:小区建设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有2个(田园和卡斯养殖小区),超过50%的1个(柯街养殖小区)。累计完成新建和改造圈舍7550平方米,建消毒室及兽医室2间50平方米;购置能繁母猪300余头;购置自动饮水设备1000余套,防疫及兽医设备1套,母猪产床100余套,限位栏150余套。累计完成总投资213.74万元,其中已拨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3万元。项目初步预计到20*年10月底可全面实施完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