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与茶文化篇1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角度对茶艺教育的研究对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茶文化与茶艺教育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茶艺教育提供一种更有价值的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茶文化;茶艺教育;结构体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质行为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进步,文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形态,而是一套价值体系。茶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代表,以茶叶作为基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且许多传统的饮茶习俗还保留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人类对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渐渗透到现代教育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在关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组织更科学有效的茶文化体系,构建茶文化的应用领域,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就呼吁应当将茶文化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茶文化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研究内容,有标准的价值体系。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茶艺教育已经成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内容。随着当前茶艺活动的日渐繁荣,对于茶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于是开设了茶艺课程。茶艺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础。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领域
茶艺教育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识,以满足茶艺活动的各种需求。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由于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如果要构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体系,使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对于茶艺教育来说,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所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是在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会岗位,因此,只有以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作为支撑,茶艺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要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1茶艺专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演变,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饮茶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即茶艺。茶艺不仅展现了茶活动的技术性,同时也更倾向于艺术性和思想性,茶艺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形态,因此被称之为茶艺。茶艺的方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民俗生活还是普通饮茶活动都有茶艺的存在,人们在追求思想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时也有茶艺,在现代茶叶宣传推广中,茶艺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广更为科学的饮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艺这种艺术形态中宣传树立茶品牌都成为当前茶文化的研究内容,茶艺是因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岗位,茶艺也成为专业人才就业的领域。茶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专门的职业与人才,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与茶文化内涵密切相关的科学进步,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基础与支撑,茶艺是无法真正确立起地位的。
2.2茶艺专业课程的构成
无论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茶艺的结构层面来看,茶艺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系列。首先是茶叶学。茶叶学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茶叶种植、加工、茶综合利用茶健康等内容。学科主要侧重于茶的应用以及民族体质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经营学。主要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茶产业的发展经营,主要包括茶叶外贸业务、茶旅游等内容。再次是茶艺学,主要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俗等内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饮茶的形式、制度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是茶史学,主要包括茶文化发展史、茶文学、茶与哲学思想等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饮茶文化及相关的文学艺术研究。
2.3茶艺内容的相关性
茶艺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征的专业教育,教育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研究对象相一致,二者不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关联性。首先,茶叶学是茶艺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茶艺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对象是茶叶,只有以茶叶作为科学基础,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稳固的发展,茶艺教育才能经得起检验。茶叶也是茶艺教育中最具实物特征的文化代表。茶叶的研究是极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其次,茶史是茶艺课程的主干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文化历史。由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学、文学以及哲学等综合内容,厚重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茶艺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以茶的行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茶艺学是一门综合的实践学科,主要是以茶史为基础背景,利用茶叶这一实物,演绎出丰富而具有创造力的饮茶方式,同时对茶叶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都有较积极的推动作用。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文化学科,也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从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知识结构与表现形式。最后,茶经营学也是茶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对象是饮茶的经济法则。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在接受茶艺教育时,不仅要符合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专业的提升与肯定,并从职业发展中获得经济收入。茶艺教育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教养性,因此,将茶文化与茶经营学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激发出更鲜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进茶艺的良性发展。
3茶文化在茶艺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茶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茶文化的渗透,茶艺教育能够与人类的本性更加协调,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获得更好的融合发展。茶文化的价值与茶艺目标价值是相一致的,这也使茶艺教育的意义更具典型性。
3.1真的价值
茶艺教育是一门实物教育,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具有求真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客观物质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叶为载体,通过对茶叶的质量鉴别、冲泡技术、品饮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其真的价值所在。茶文化的这一价值体现在茶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艺术形态,在教育实践中也要求学生要遵守物质求真的价值观,以获得更真实有效的科学规律,有助于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次,是对健康的求真。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通过多项科学实验证明,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茶的养生功能被不断的推崇,使茶成为世界上的健康饮品之一。最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求真。文化与历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历史,历史也是文化,虽然历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过茶文化延续历史,使茶文化的历史得以还原,从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文化的精彩一面。
3.2善的价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价值内涵,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至诚为德,尽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尽茶之性和尽茶具之性,即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实践而实现,而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至诚来实成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虽然是历史的还原与再现,但始终离不开现代人的思想与感觉,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从特性到人性,最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这也是善的价值最形象的体现。茶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茶习俗,才能与人们的生活意义相符合。同时,通过专业化的茶艺形态,能够促进人们的完善生活,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继承了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更明确了生活的信念,使人们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义。茶艺教育既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氛围,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样。
3.3美的价值
美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现,是人类对自由的想象与追求。茶艺中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正是茶艺之美的体现。茶艺之美是形式与内容美的统一,展示茶艺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其内在美。茶艺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环境的组成,茶艺的内在美实质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艺活动体现了一种人与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艺术表现。茶艺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主要体现在茶叶、茶具、茶环境、茶技艺之美。内在美是指茶体现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提升茶艺的修身养性之乐,实现人与茶的和谐。通过茶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人生情感,情顺万物、对应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体现了怡情养性的和谐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规范的美,是高洁的美,是自然的修养,是对于人生的无限憧憬与热爱。
4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态。以茶文化为基础和支撑,为茶艺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使茶艺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之美得以体现,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17-29.
[2]庄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兴茶业,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A].茶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茶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30-34.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5-226.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298-300.
[5]朱红缨.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4):18-24.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2
关键词:茶道思想;素质;能力
截至2016年底,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量达到26958433人。大学生作为我国的重要人才储备,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自己,帮助他们在毕业之后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被很多高校应用到教育工作当中,本文首先对我国茶文化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1.我国茶文化教育现状
茶文化中蕴含着很多优秀的精神品质,例如无私贡献,坚韧等。学习茶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拓展视野,还能帮助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品质。目前,茶文化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许多高校也积极开设文化相关专业、茶道的系统课程。除此之外,茶文化还被用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目前很多高校将茶道思想用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我国的茶文化教育方法缺乏创新,高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茶文化知识时,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茶文化知识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单一的灌输教育形式进行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难以领会茶文化的精髓,因此,茶文化教育的方法需要进行创新;其次,高校的茶文化学科教学内容较为落后,茶文化学科的知识以茶文化历史或者茶艺方法为主,未能与时俱进。同时,茶文化学科的授课老师以理论讲述为主,导致茶文化教学课堂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茶文化未能充分发挥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茶道素质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未能形成规模,茶道思想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2.茶文化在当代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03年开始,大学毕业生规模增长迅猛,然而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使得其在面临就业时遭遇尴尬。此时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现象并存,社会上出现了“大学生热衷回炉”、“一纸文凭不如一门手艺”、“新读书无用论”等现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主要是因为很多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达不到企业的标准。茶道思想对于我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
茶对于我国居民而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饮品,同时还是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我国是茶道的起源国,茶道融合了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茶道文化与思想流传到很多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目前,西方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很大,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忽视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受到大学生的重视。茶道思想也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融入茶道思想,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2.2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我国古代的居民将品茗当作一种享受,品茗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提高的过程。茶是一种大众饮品,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茶文化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饮茶礼仪,自身修养相关的文化等。我国的茶道精神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茶道精神能够帮助学习者修身养性、开阔心怀,茶道思想的这些作用对于帮助我国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需要保持坚韧、乐于奉献的品质,而这也是茶道思想推崇的品质。伴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升,少部分人已经丢失了奉献的精神。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当保持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2.3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茶文化包含的内容众多,涉及到多门学科,例如文化、宗教、哲学等。我国早期的茶文化作品《茶经》,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茶文化也流传到其他国家。目前,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各个国家的茶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茶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入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转变,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学习茶道知识能够帮助大学生丰富知识结构,学习茶道知识还能引起大学生对实践的重视,《茶经》也是由作者陆羽跋山涉水,实地考察撰写而成。
2.4开拓眼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茶文化推崇勤俭奉献的精神,还包含茶德的思想。茶德强调对心灵的洗涤。目前,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中不乏低俗、违法的信息,可能会诱导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例如,目前的一些网红、主播,为了吸纳人气,不惜做出一些低俗的举动。学习茶道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保持宁静的心,建立正确的价值观。2.5树立良好的校风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过渡场所。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高校应当树立良好的校风,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茶道中包含了很多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也是我国很多大学生所缺乏的。将茶道中推崇的内容引入到高校校风建设中,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校风,例如茶道推崇的宁静致远、坚忍不拔。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茶道学习讲座和其他茶文化活动,这样能够促进高校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减少校园暴力事件。
3.高校茶道思想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措施
3.1完善高校茶文化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开展茶道教育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提升高校茶道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茶道教学要由浅至深。茶道所涉及的内容很广,茶道内容对于初学者而言,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很难深刻了解茶道思想。因此,在高校的茶道教学工作中,必须结合茶道蕴含的哲学思想,合理安排教学课程,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取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其次,茶道教学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目前的茶道课程以茶文化历史为主,局限于理论层面,实践课程比较少。高校可以增设茶文化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采茶、制茶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的动力;最后,高校教师在开展茶文化课程时,要创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可以适当引入与茶有关的名人轶事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3.2运用茶道思想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措施
要想充分发挥茶道思想在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第一,增加茶文化选修课程。高校通过增设茶文化选修课程,能够让高校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学习机会。增设的茶文化选修课程内容可以多元化,不用局限于茶史、茶艺方面,还可以与茶经济、茶文化有关。在开展茶道课程教学时,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教师茶艺表演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茶道课程的兴趣;其次,高校可以从多个渠道对茶道的重要性进行宣传。高校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建立茶文化交流区,定期举办茶道讲座,组织与茶道相关的竞赛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学习茶道文学,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加深对茶道思想的感悟,并将茶道思想中的品质作为自身努力的目标;最后,茶道课程可以多个专业结合,例如《茶经》可以作为文学专业学习茶道的材料。经济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茶经济知识,来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外语专业通过开办茶名翻译课程能够让外语专业的学生对茶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将茶文化与各个专业的课程融合,能够帮助大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茶文化,进而领悟茶文化中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赵宇昕.以“茶”为载体,探索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J].科教文化,2015(7):44-45.
[2]张凌云,梁慧玲,陈文品.茶文化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的影响初探[J].广东茶叶,2009(12):29-31.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3
2009年4月20日,谷雨。由杭州市委、市政府与杭州八家国字号茶机构联合主办的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在杭州市举办。“全民饮茶日”由浙江杭州的8家国字号茶机构于2006年首次发起倡议设立,2009年4月12日正式发出倡议,将每年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设为“全民饮茶日”。“全民饮茶日”的提出得到了全国15个省市和台湾地区的热烈响应。响应城市的全民饮茶日活动时间均定在每年4月20日前后(以农历谷雨时节为准),以统一标志、统一口号、统一宣传内容和形式开展。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料,中国人饮茶已有数千年,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作为一种健康的饮料,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成分,饮茶有利于健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无论是“世界饮茶日”还是“全民饮茶日”,其宗旨都是为了让“茶为国饮”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希望在若干年后,中国人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今天,你喝茶了吗?”
福州:百岁老人亲授茶与健康
众所周知,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而从今年开始,5月1日对于很多爱茶人来说。又有了另外一层含义――“世界饮茶日”。
在第一个“世界饮茶日”到来之际,一场由福建茶人之家和福州市茶叶协会主办,五里亭福州市茶叶批发市场和公泰茗茶联合承办的“世界饮茶日”活动在福州海峡大茶都广场隆重举行。福建是茶的故乡。茶对于福建人来说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我们在喝茶的时候是否留意过如何饮茶才更健康呢?为了让更多的普通市民了解喝茶的好处,进而喜欢上茶,本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茶与健康”。
张老亲授养生之道
5月1日上午9点,活动在海峡大茶都广场拉开帷幕,许多榕城市民都利用小长假的休息时间,早早地来到了现场。尊敬的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更是不顾炎日酷暑。亲临活动现场,并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从自己的养生之道出发,给现场的市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健康课。
本次“世界饮茶日”活动分两部分进行,前一个小时是开放的自由式饮茶时间,主办方在现场设置了铁观音、武夷岩茶、红茶、绿茶、茉莉花茶、普洱茶等品茗交流区,吸引了众多的榕城爱茶市民。工作人员还在现场派发专门为此次活动印刷的《茶与健康宣传手册》,市民们在品茗区一边品茗一边阅读手册,学习怎么喝茶才是最健康的。而在会场的另一侧,福建省中医学院陈玲老师,福建茶人之家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农林大学园艺系詹梓金教授,福建茶人之家副会长陈金水老师,福建省茶科所原副所长张方舟先生,福建茶人之家常务理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郭雅玲女士等茶界专家也来到现场,组成咨询专家团,向市民进行茶与健康科普知识宣传。为茶友们在日常生活碰到与茶有关的健康问题答疑解惑。也有许多市民围坐在张天福老人的身边,向老人讨教喝茶长寿的秘诀。活动过程中还举行了茶与健康知识的有奖竞答活动。得到了市民们的热烈参与。
茶艺展示互动问答
在自由式品茗时间结束后,本次活动的承办方福州公泰茶庄还在活动现场的中心舞台上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茶艺表演。公泰茶庄的孙总亲自登台,为现场的爱茶人展示了用陶壶煮茶的过程。只见他身着米色唐装,神情自若,缓缓地将陶壶、茶杯、茶海等茶具置于表演台上,而后煮水、温杯、取茶、置茶、润茶、分茶……动作自然连贯,无声胜有声,吸引了众多茶人的驻足关注。
此次孙总煮制的是武夷山四大名丛之一的白鸡冠,他独创的煮制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白鸡冠“岩骨花香”的特质。张天福老人曾亲临公泰茶庄,对孙总创意的煮制法及公泰茶庄专注制茶、用心爱茶的经营理念表示了赞许。活动现场,煮制后的白鸡冠散发出阵阵清香,弥漫在围观的人群中。也得到了专家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在茶艺展示之后,主办方还在现场举行了茶与健康知识的有奖竞答活动,精心准备的竞答的问题都和人们的日常饮茶息息相关,而答案则在现场分发的《茶与健康宣传手册》里。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市民们都踊跃参与,现场气氛高涨,每一位回答对问题的朋友都获得了一份精美的礼品。
杭州:奉茶赠茶全民饮茶
而作为主办地的杭州,热闹非凡的茶事活动则将美丽的西子湖渲染为一湖龙井茶水,更将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布置成了一个巨大而茶香四溢的茶馆。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数百名师生,在学院党组副书记汤勇的领衔之下,全线出动,奔向布满杭城的近百个大中小学、社区和写字楼的免费饮茶点,向广大青少年、市民、游客和上班族赠送茶水、茶具、茶与健康宣传册。
上午9时,“全民饮茶日”的启动仪式如期在西湖涌金广场举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刘枫,原全国人大常委、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昭晰,原杭州市政协主席虞荣仁等出席启动仪式。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宣布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正式启动。在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宣读完“全民饮茶日”倡议书之后,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科带头人王旭烽教授代表杭州茶界宣读了“全民饮茶日”响应书。
王旭烽教授在“全民饮茶日”响应书中表示,杭州爱茶人积极响应“全民饮茶日”倡议,将以爱茶奉茶赠茶的实际行动,参与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品质生活建设。通过饮茶日活动,倡导全民饮茶,以活动带动产业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希望全民饮茶日能年年办下去。
启动仪式之后是精彩的广场茶艺表演,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创作并演出的大型茶文化舞台艺术呈现《中国茶谣》的部分片段――“道家茶礼”和“儒家茶礼”向观众完美地诠释了茶文化的经典与博大精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学生们还在现场展示了精美的茶席设计,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关注。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4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思考
茶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人文情怀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校园茶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高校普及茶知识,开展茶文化活动,弘扬茶文化,俨然成了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为学生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特色,也是很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有益补充。
小小的一片茶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它们是人体必需并具有一定营养及功能的物质。茶是一种健康的天然饮料,喝茶有益健康是很多人越来越认同的事情,随着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许多同学越来越认识到喝茶的好处,认识到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振奋精神,兴奋中枢;强化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强心活血,帮助消化等;茶多酚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解毒、抗辐射及防癌抗癌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绿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茶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饮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用、养生价值,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作用。[1]喝茶是一件优雅的事情,经常喝茶之人身上都有一种恬静泰然的气质。可见,茶人受到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很大。另外,茶文化还涉及到一些戏曲、小说、诗词等等,其中可以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这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知识面,同时也潜移默化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茶文化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内涵
茶道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发扬传统美德等方面。茶道“五谛”的内涵:廉-清廉自律;美-崇尚美德;和-和睦相处;敬-敬人爱民;勤-勤劳朴实。[2]通过学习茶道文化,达到弘扬廉洁自律、勤劳朴实、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睦相处等传统美德。中国的茶道,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茶文化中蕴含的知识和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品位,让大学生在茶文化的熏染下,感悟到茶的清静之美,理解了今后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时都要泰然处之,才能正确的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茶文化,大学生会渐渐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地远离低俗和暴力,综合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茶的礼仪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温、良、恭、俭、让、孝、悌”。[3]通过对茶礼仪的学习,可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礼仪,引导学生知礼、习礼、重礼,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通过茶中蕴涵的丰富思想和道德观来辐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茶味人生”,茶味入口时先苦涩而后甘甜,启示人生像茶一样,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经历风雨,人生如茶,有甘甜亦有苦涩,茶味不管有过怎样的甘甜与苦涩,终将归于平淡,正如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辉煌,终不失质朴与平凡。
二、茶文化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进一步探索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帮助大学生完善品德,提高内心素养,学习茶道、茶艺,能够让大学生更为系统地领略到祖国茶文化的内涵。茶德所倡导的“廉、美、和、敬”精神,[4]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启示大学生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急功近利”,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茶,犹如君子,君子性情高洁,重情重义。品茶,就像和君子对话,学习君子的性情。我国从古至今十分崇尚君子的风骨,因此茶文化也推崇君子的高尚品德。大学生在接受茶文化的教育时,自然就会领悟到茶文化中所蕴涵的高尚品德,所以说,茶文化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增进大学生的修养。
三、弘扬校园茶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活动,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可对大学生起着多方位的教育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茶与健康”宣传活动,可引导学生科学饮食,喝健康饮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定期邀请茶学专家开展“茶科学、茶文化”的专题讲座,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茶文化、茶历史,以及茶叶对人类的贡献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开展系列的茶艺、茶道表演及“以茶会友”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友谊,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以茶艺社为载体,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茶艺活动以及开展茶艺技能大赛等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加强同学间交流、协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密切相连,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和茶事活动,大学生感到提升很大、受益匪浅,同时学校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育人环境也不断得到优化。
普及茶文化知识,增强大学生对茶的了解。茶文化包含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添加,其中包含的内容,总是某个时代最推崇的、可以传承的文化。茶文化主要包含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髓。尤其是儒家思想,所包含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茶在被赋予了这些文化知识以外,还保存着自身的文化,即茶本身的知识。比如茶的原产地,茶的种类,以及每种茶本身带有的故事等。因此,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普及茶文化,开展茶文化课程,可以加强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时对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文化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素质体现。茶文化所包含的知识是十分丰富的,涉及到很多的领域。茶作为传播祖国文明的载体,在高校通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可达到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联谊,增强同学之间友谊,增强团队和协作精神,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通过茶文化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把茶文化渗入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中,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2.
[2]陈海菊.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
[3]王化.中华茶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
[4]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5
茶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亦随其发展而衍生。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亦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所涉及到的领域亦越来越多。其中,茶文化的德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茶文化德育不同于普通德育课程,其内容更丰富,也更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大学思想教育中开展茶文化课程,既是丰富德育课程的体现,也是推广、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茶文化;德育;大学思想教育;影响
中国的茶文化蕴含很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思想,并且还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众多内涵,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于历史而言,茶文化因岁月的沉淀而彰显出厚重的历史感;于大众而言,茶文化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不管是对诚信等优秀品质的影响,还是基于高雅的艺术与人们的精神追求,茶文化既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又有德育的作用。通过茶文化中的德育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人格、形成优秀品质的理想途径。在大学教学中,常常会以茶文化作为选修课程,将茶文化教学充分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教育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德育工作。
1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思想教育的影响
中国的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唐代陆羽的《茶经》就有记载,茶因其“性俭”而适宜“精行俭德”的人。在《茶十德》中,也有关于茶的功德记载,其中包含着茶礼、茶道等博大精深的学问。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以茶寄情,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品茶既是一种高雅的消遣方式,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态度,即以茶明志,彰显茶德。关于茶文化的德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茶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于其悠久的历史。历经岁月的打磨后,今天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中的瑰宝。许多人研究茶文化,深深被茶文化所吸引,在茶文化的领域里,探索各种各样的哲理、知识、艺术以及文化,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茶文化的理论具有广泛的渊源,而且包含多种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并且在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内均有诸多渗透,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意识。茶文化中的茶道和茶人精神则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值得人们去继承和发扬。在大学思想教育中普及茶文化,则可以培养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1.2激发民族自豪感
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最初的发现一路走到今天,茶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各地人最喜欢的饮品之一。许多国家的茶文化都是通过中国的茶叶流传至世界而逐渐形成的,因此,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西方人由于酷爱喝茶,因此大大减少了酗酒的几率,身体更加健康,茶的保健功效亦毋庸置疑。中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而且口味地道,质量上乘,多远销海内外,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世界因茶而精彩,中国因茶而自豪。
1.3修身养性
人们喜欢品茶,不仅是由于茶的味道,而且还因为茶可以提神,使人可以更加精力充沛。茶本源于自然,品茶则是一种与自然的交流。中国的茶道十分受到道家推崇,讲究天人合一,饮一杯茶,感悟人生。人生亦如这一杯茶般,有从热转凉的过程,也如这茶叶般起起伏伏,荡气回肠。许多失败都是暂时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人要有成功的信念和奋斗的意识。这就是茶的修身养性,也十分适合在大学教育中开展,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坚定意志,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1.4陶冶情操
茶作为大众喜欢的饮品,其意义已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或保健品,而是以一种更加高级的形式出现。通过品茶来陶冶情操,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拥有更高的品味,无疑是很多人的向往。实际上,茶与中国的诸多领域学科息息相关,四通八达。君子饮茶,更能彰显翩翩君子之风;认真品茶,细细回味,亦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灵。品茶即品人生,缔造精彩的人生与高尚的人品分不开,茶之美德,恰恰是人之品德的最佳体现。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离不开茶文化,通过茶文化陶冶情操,形成纯洁、高尚的人性。
1.5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多人不怪”。茶文化中的茶礼是一门学问,也是礼仪中的精髓。以茶待客是中国人的好客之道,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关于泡茶有许多礼数,水好、茶好是关键,奉茶的茶具也通常十分精美,与茶叶的质量相得益彰。而且,如何端茶,倒茶也关系到礼貌。中国的茶礼是一种人情往来,也是修养的体现,与做人息息相关。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开展茶文化教育,是提倡大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端茶、泡茶等一系列知识,使学生逐步养成谦谦君子作风,文明有礼。
2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大学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茶文化包罗万象,如何有效促进思想教育,尚需要有针对性进行开展,方能逐渐形成效果。现代大学生很有主见,而且十分有个性,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与行为,但如果缺乏良好的德育教育,则会很容易走弯路。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将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有效开展,方可见效。
2.1设置茶文化课程
在高校教学之中,可以设置茶文化课程,以选修的方式供学生学习与参考。教师在课堂之中,不可能将所有的茶文化知识一一陈述,因此,为了使学生尽快对茶文化课程充满兴趣,教师可以从茶的起源讲解,沿着历史的脉搏一一进行。当学生对茶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茶有进一步的了解,比如推荐学生看与茶有关的典故,文学作品,诗歌,茶叶知识等等,使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和人文知识。
2.2设立茶文化实践基地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对于茶文化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论知识得到了丰富与完善,那么就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立实践基地,使学生对茶文化的掌握更加深刻。高校可以设立茶艺培训中心,或开设茶馆,学生以勤工助学的方式在茶馆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使其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施展。在纯净的校园中开设茶馆比较创新,既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播普及,又可以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
2.3大学生开展茶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学校要鼓励大学生开展茶文化的调查和研究。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不同层次的茶文化调查研究。如有的学生可以针对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有的可以针对茶品牌推广,有的可以针对茶文化的风俗习惯,有的可以针对茶中国茶文化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等研究。不管是何种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茶文化调查研究时,都可以结合专业的特点与自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
2.4组织茶文化社团表演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使大学生对于茶文化领悟得更加深刻,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和表演,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活跃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和表演中掌握茶文化,熟练运用茶文化。关于表演,可设定茶艺表演,学生身着漂亮的茶艺服饰,进行茶艺表演,既可以展现自身才华,还可以使学生对茶文化的探索与追求更加执着。
2.5设立校园茶文化周
在校园中积极推行、普及茶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使茶文化常态化。在校园中设立茶文化周,使大学生可以学习茶文化知识,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讲座,培训,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了解茶文化的辉煌历史与现状,以及茶文化在世界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宣传茶的保健知识,使学生养成品茶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身体更加健康。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社团中,通过表演或实践的方式使学生亲自体会到茶文化的巨大魅力。组织学生进行品茶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茶之修身养性,在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寻找品茶的意义,感悟人生真谛。通过品读茶文学作品和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可以使学生拥有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需要各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在众多教育中,“德”无疑是最重要的。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在课堂中机械灌输,鲜有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而茶文化课程却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得到新的诠释,其中的德育功能既丰富又新颖,而且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可以使学生对茶文化充满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校在大力弘扬茶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茶文化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使大学生真正得到教育,修身养性,传承文化。
参考文献
[1]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11-14.
[2]颜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J].枣庄学院学报,2012(4):89-92.
[3]孙传新,陈锋,杨洋等.试论生活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以生活德育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0):962-965.
[4]古力泥沙•麻木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66-167.
[5]李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研究进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4(6):13-23.
[6]董同彬.文化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J].成人教育,2011(12):102-103.
[7]郑小红.略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经济师,2008(2):118-119.
茶知识与茶文化篇6
老实说,早几年是很少有人知道径山茶及其悠久文化的;即便说到浙江,大多数人也只知龙井而不知其他为何物也,龙井文化似乎便是全部浙省茶文化。这些年,这个局狭错误的成见得以突破了:人们不仅知道除单一龙井而外,还有另外为数多众的名茶文化,而且知道它们被涵括的其间,更有远甚积深的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等繁多遗存。由此,人们获得了关于该省茶文化校正的认识。这个误解之能校正,我以为一大批茶文化工作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是要因之一。径山茶文化被重新认识,亦得益于此。
径山所属余杭的赵大川先生,数十年如一日,披肝沥胆,挚着于径山及其茶文化的研究,《图考》一书,便是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贡献。
那么,作为中华茶文化一脉的径山茶文化,究竟有它怎样的独特之处呢?《图考》这部专著,较好地给出了人们所关心或应该把握的答案。它以时间的上溯盛唐、下迄当代的大跨度,以史料的丰富、繁驳,全面系统地论证径山茶与其文化的发端、蕃衍、流播的相依相存、兴衰互见,使人们通过此一支脉的认知,感受出中华茶文化主流的浩大厚重。
有关径山茶文化的特色,我以为专著至少在如下三点上作了标示:
其一,以径山之实例,印证了中华茶文化演进其间“茶禅一体”的紧密关系。我们知道,中华茶文化的兴起与传播,首推禅宗。径山也不例外。径山虽非名山,径山寺却因历代高僧辈出位列名刹。《图考》告诉我们,此地与茶结缘,自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始起;径山茶还是其亲手栽种传承至今的。《图考》辑录的大量史载图文,无一不在对古代径山寺兴废考辨的同时,又揭示出其对径山茶兴衰存在的莫大关联,反映出“茶禅一体、茶禅一味”相生互融、紧密依存的历史真实。由此,加深了人们对茶禅关系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地位与作用的理解、认同。
其二,通过对陆羽众多遗存的发掘展示,表现出该茶文化悠远深厚的纯正底蕴。但陆羽在余杭活动的认识,由于史料的缺乏,虽研究家们有大致的轮廊,但其间许多认识尚无法明晰,《陆文学自传》的寥寥数字,令人无从得窥其全。现在《图考》以山岭、河流、村庄等众多地名,以读书或著作其地等较多的考校、研究,尽力破译陆羽当时的活动范围及其内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丰富了人们对该地茶文化历史内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