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污染整治方案范文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要求建筑物中央空调系统具有较高可靠性、舒适性等外,对中央空调系统噪音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楼宇建筑功能结构的不断复杂,中央空调系统内部机电设备类型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http://,相应噪音源也增多,因此,对中央空调系统中机电设备噪音的有效防治就成为保证建筑高效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措施。由于中央空调系统中不同的机电设备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工况特性有很大差异,其产生震动和噪声的因素也不同,要良好地防治建筑中央空调系统中各种机电设备产生的震动和噪音干扰,就需要对不同机电设备运行工况特性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先进的噪音控制技术措施和装置方案,构筑完善的中央空调系统防噪体系,将机电设备噪音有效控制在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允许范围内,有效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综合人性化服务水平,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际意义。

1建筑中央空调系统主要噪音源

1.1机电设备运行产生的震动和噪音。

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和噪音是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噪音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噪音防治研究的重点。中央空调系统中的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制造、安装、地基沉降等原因均可能造成其受到不平衡力、变化力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机电设备电机在运行过程中运行平衡环境条件被破坏,引起设备自身产生激进,即通常所说的震动。当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力学失衡,不仅会发出自身的机械噪音,同时还会发生结构噪音。结构噪音在建筑物内部空间内的传播就会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噪音引起的振动波除了可以产生可听感的空气流动动力噪音外,同哈还会通过建筑结构向相邻的空间领域和层面传播,引起进一步噪声污染。另外,中央空调系统中的电动机、发电机等电机设备在进行能源资源转换过程中,会在周围强大电磁环境作用下,产生电磁噪音。中央空调系统中产生噪音的主要机电设备包括室内(室外)空调机、风机、水泵等。

(1)空调机、风机运行产生的噪音。

当空调机、风机在运行时,其产生的运行噪音主要来自于内部风机转动引起空调机组外壳发生震动而形成机械噪音。电动机组作为空调机、风机主要动力载体,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磁噪音,同时还会由于电机转动引起设备外壳震动通过机械结构向外传播低频噪音,对机电设备周围运行环境造成污染。

(2)水泵机组运行产生的噪音。

水泵机组是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的主要驱动源,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机械噪音和电磁噪音,同时也存在电机机组运转引起的结构震动而形成噪音。

(3)制冷机组运行产生的噪音。

制冷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主要来自于压缩机高速运转产生的高频电磁噪音,同时也存在电动机转动引起的机械噪音。

1.2建筑中央空调系统气流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建筑中央空调系统除了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音和电磁噪音外,气流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是其主要噪音源。气流在风管中流动,会在通风管壁、阀门、风口等处由于摩擦产生噪音,且此部位处产生的噪音大小主要取决于通风系统的风速大小。随着中央空调系统负荷容量的不断增多,其风速、流量也在不断增大,相应摩擦产生的噪音也会增大。此外,风管中管道变径等造成气流速巨变、风口处由于高速气流产生湍流等均能产生噪音,污染建筑物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建筑中央空调系统噪音综合防治措施

2.1有效控制中央空调系统噪声源。

在进行建筑中央空调系统消声和减振设计、施工时,必须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全面考虑中央空调系统中噪音源噪声和振动的传播模式,并结合先进控制方案和技术措施构筑完善的消声、隔声、减振、以及防治附加噪声的技术措施体系。

2.1.1空调机和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主要通过系统送风和回风管道内的空气,沿气流传播到需要被通风或被空气调节的建筑物室内房间内,因此,在通风系统送风口和回风口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从源头降低整个中央空调系统噪音。

2.1.2水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主要通过水泵机房相应建筑结构、门、窗等向相邻建筑空间范围内传播,引起噪音污染。此类由于震动产生的噪音污染大多是由于设备制造、安装不平衡引起,因此,在进行设备制造和安装时,应规范制造工艺流程和安装技术规范,保证机电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中均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2.1.3采取先进的降噪技术设计方案、装备等对通风系统管道阀门、三通、弯头、以及格栅等部件处产生

转贴于http://

气流噪声进行有效防止控制,降低或防止由于风管及风管内的空气传播到相邻或相通空气范围内的噪音污染。

2.2进行中央空调系统机电设备优化选型设计。

科学合理的系统方案设计是建http://筑中央空调系统噪音防治的重要设计技术手段,通过优化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系统中的噪声源,同时还会降低空气调节系统的综合消声和隔振处理技术难度。因此,在进行建筑中央空调优化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以下优化理念进行系统方案选型设计:

2.2.1在空调机、风机等选型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基本功能特性,选用高效率、低噪声、调节灵活的离心式通风机组,并认真统计建筑内部冷量和热量需求,以保证所选通风机组的运行工作点能够位于或接近最高效率工况点。

2.2.2当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调节风量一定时,应尽量采取降低风管系统的压力损失或选用低转速高功效的通风机组,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双风机系统来达到降低中央空调系统节能降耗目的。

2.2.3降低机电设备机械振动的主要方式就是改善风机与电动机间的电机传动模式,从大量实际工作经验可知,风机与电动机间采取直接连接其噪音综合防治效果最好,联轴器间接连接效果次之,而皮带摩擦间接传动模式其噪音防治效果更次之。

噪音污染整治方案范文

1.1施工大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施工现场的运输道路应经常洒水湿润,减少道路扬尘;对于运输水泥、土方等粉质材料的车辆以及粉末性的材料堆放场地应加盖蓬布,运输车辆严禁超载,在建筑密集的施工作业场地设置车辆冲洗设施,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轻装、轻卸,合理的设置取土场、弃土堆和材料堆放场地,防治乱堆乱放现象,不得使用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尽可能采用现代化设备,降低施工工艺扬尘和尾气排放量。

1.2施工噪音污染的控制对策。

市政工程施工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增加使用轻型震动设备,对噪音大的设备应予以淘汰,不得已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如使用消音器、减音器、挡音板等;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噪音比较大的施工作业应安排在白天进行,若因特殊情况而需要在夜间施工时,应取得当地环境保护和建设主管部门的许可,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并且要严格做好隔音降噪措施;为减少施工机械设备的噪音,除了要合理选择低噪声设备外,还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转,降低施工机械噪声;施工现场应合理布置施工和生活区域,要求车辆进入施工区后应减速慢行并避免鸣笛。

1.3施工水污染的控制对策。

市政工程施工时,如有条件,施工作业场地应尽可能的远离水源地,对于靠近水源地的应做好隔离措施,避免废水流入水体;对于泥浆水、搅拌站废水等施工废水应妥善进行处理后排放,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入河流水体或市政管网中;施工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地面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油料因滴漏而污染水体;施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应清污分流,对于污染较重的施工废油、废液集中储积和处理,严防流入周边水体造成污染。施工现场生活污水和粪便等集中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对于部分水质较好的废水可用于施工场地的喷洒,不仅减少了废水的排放,还有利于降低施工现场的扬尘。

1.4施工固废污染的控制对策。

对工地的各种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有利用价值的应回收重复利用,如某些符合回填要求的砂、石、碎砖头等用作填料,不仅能减少生产垃圾,还可节约填料;对于无利用价值的垃圾、废渣等,应集中收集,及时清运,避免长期堆积。施工结束后应对各类固废垃圾进行彻底清除,并及时恢复周边绿化设施。

1.5施工过程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对策。

市政工程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使其懂得保护自然资源及野生动植物,限制施工人员和车辆的活动范围;修建现场临时道路时,应注意尽量减少对原地形地貌的破坏,避免较大的挖填施工,以便将对现场植被的扰动及破坏程度将至最低;选择生活营地、大型临时设施场地时,应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项目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复垦或绿化;施工作业准备阶段,应完善地质勘查,合理设置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及坡面防护措施,以避免水土破坏。

2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的对策

前面介绍了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环境问题的控制手段和措施,但还应从管理的角度来提高市政工程施工整体环境保护的水平和环保效果。

2.1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环保管理工作。

市政工程施工前期,应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明确环保工作的责任分工,针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办法,结合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让其了解关于建设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其环保意识和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实施能力。

2.2加强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管理。

施工过程中,结合市政工程不同阶段的施工工序特点及时调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内容,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合理制定相关的环境污染处理预案。定期开展施工作业环境影响调查和评估,并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措施,尽量将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2.3完善环境污染发生后的处理机制。

噪音污染整治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为目的,按照“统一标准、集中整治、有效管理”的原则,大力开展扬尘、噪声专项整治工作。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治理工作顺利推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城管局扬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城管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区城管局副局长担任,成员单位是区环卫站、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主要负责此项工作落实和实施。

三、工作目标

做到工地把扬尘污染、噪音污染降到最底限度。进出车辆必须密闭运输,运输车辆不得带泥上路,不抛洒滴漏污染城市卫生,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全面达到考核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明确、管理有序、监督到位的长效管理机制。

四、整治时间

2013年5月至12月。

五、整治范围

区范围内的建筑工地及运砂石车辆。

六、整治内容

全面落实和加强扬尘污染整治,严厉打击各类扬尘污染违法行为,通过集中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的形式,使中心城区的扬尘污染问题有改善,市区道路无扬尘。

1、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管理。对施工工地设置围墙,进出口及场内必须硬化,设置车辆冲洗平台,不得带泥上路,对洒水降尘湿法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各施工工地必须符合《贵阳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要求:“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当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栏(高度最低不少于2米);工程脚手架处则应当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工程项目竣工后应平整工地,清除积土、堆物;工地进出口地面应当进行硬化处理;运送散装物料和建筑垃圾时要采用密闭方式;闲置3个月以上的施工工地要求对泥进行临时绿化或铺装”等规定。

2、建筑工地渣土车辆管理。按照渣土运输管理规定,必须密闭运输,车轮冲洗干净,车身整洁卫生,泥土不得。严重查处渣土运输车辆不盖棚,车轮不冲洗干净,沿途抛洒及恶意倾倒问题。

3、建筑工地噪声管理。对在建施工工地夜间施工进行严查,切实做到无延时作业,超分贝作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和作习。

七、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