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空气污染的建议范文

1.有装修就会有污染。只要装修就会带来一定量的室内污染,只是污染程度不同而已,如果这种室内的污染指标控制在国家相关的标准范围内,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危害。

2.环保材料不能完全避免污染。买好的家具和环保材料确实可以减轻室内空气污染,但由于空间大小是固定的,即使每件家具都是达标产品,释放的污染物却会随家具和材料的增多而不断累加,导致室内污染超标。所以,在购置家具时尽量选择环保等级高的产品,同时要注意综合考虑室内污染问题。

但在购买家具时,消费者应该注意了解所选品牌的厂家实力,尽量选择拥有先进设备和技术成熟的厂家。因为家具制作工艺和材料性质决定,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才能保证既解决污染,又能确保美观及其他性能。

3.没异味也有可能污染超标。有些有害物质因为无色无味,所以不一定会让人有所察觉。为了家人的健康,建议通过专业的检测机构检测后,才能确定是否存在污染超标。

4.人无恙并不意味着彻底安全。室内污染物问题,不会立刻通过人体不适反应出来,长期在有问题的室内环境中生活,人的免疫力肯定要受到影响,导致人体患病。因此,为了健康,建议在搬进新居前进行一次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如果超标可以通过专业的治理公司进行综合治理。

5.通风可以有效改善,但不彻底。因为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是深藏于装饰材料内部的,其释放所涉及的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动力学过程。不过,可以肯定地讲加强通风可以加快有毒污染物的挥发,明显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6.除味剂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家庭因装饰材料不同,造成室内污染的成分也会有差别,而且室内的污染物绝对不会是单一的或少数几种。所以到超市买一两种产品进行治理就想解决所有的室内污染,就如同想买一颗包治百病的奇药一样不F实。

7.植物滤化空气缪处。很多人入住后,会选择植物来过滤或者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有些植物确实能够改善室内空气,但不可能把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吸收了,所以说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染带来的威胁。

8.活性炭不能完全解决污染。在房间内放置活性炭等,对室内空气的污染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这种方式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活性炭是通过吸附室内空气中有毒物质来达到净化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相对被动的净化模式,只有在其吸附范围以内的有毒挥发物才能够被吸附。

另外,活性炭还存在一个吸附饱和的问题,其达到吸附饱和后也就不能再发挥吸附作用了,但是每个家庭并不都具备检测条件,人们也无从知晓其什么时候达到饱和。

改善空气污染的建议范文

“水脏可以买纯净水喝,但受污染的空气却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省人代会报到当天,杭州市下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钟毅代表便提出,政府部门一定要以“铁”的手腕整治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各种空气污染源,并定时向公众公布空气质量数据。他说,如果一年后大气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改善,他将考虑提出“批评案”。

让浙江车子早日“喝”上清洁的汽油

新年的第二个周末,大半个中国陷入层层迷雾之中。

2013年1月12日省环保厅监测数据显示,杭州、湖州、绍兴、金华4市的PM2.5数值均超过二级标准限值75微克/立方米,部分地区甚至超标近一倍。其中杭州,2012年共出现130天的霾天,进入2013年不足一个月,霾天竟已超过15天,且多日为重度霾。

面对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很多百姓根本不敢出门,甚至不敢开窗通风和晾晒衣物。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吴伟进代表说,会议期间,他在驻地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原本应该去外头走走,就因为PM2.5,他只能在宾馆里走楼梯锻炼。当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面开展PM2.5监测,加强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时,他希望省政府能尽快细化方案抓落实。

“早晨一起来,看到的就是满眼灰霾,这绝不是美丽杭州应有的景象。”中国新型建材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技术发展部主任薛滔菁代表说,这些天的切身体会,让她深感大气污染防治已是迫在眉睫。

“城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不仅给交通带来了拥堵,其排放的尾气也成了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薛滔菁代表建议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切切实实做好公交优先,“一方面缓解日益严重的道路拥堵,另一方面还能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有效清洁空气。”

“在一些欧美国家,马路上跑的车辆不见少,为什么空气质量却不见差?因为我们国内的油品质量标准,跟欧美国家相差太远!”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浙江海越经济研究院院长吕小奎代表的一席话,赢得在座代表的频频点头。

说起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机动车尾气,吕小奎代表认为,关键原因是油品质量不过关。他说,国内油品目前使用的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又叫MTBE),可把90号油变成93号,93号油变成97号,可它会污染地下水,产生PM2.5,欧美国家目前已禁止使用该添加剂。

“除了MTBE,国内汽油还含有芳烃、烯烃和硫等物质,汽车‘喝’了这样的汽油,就会一路跑一路排放PM2.5。”为此,吕小奎代表建议省政府抓紧立法或采取政策扶持,支持汽油使用清洁的添加剂,让浙江的车子早日用上清洁无污染的油品。

该搬的搬,该改的改,从源头治理工业污染

工业废气也是我省空气污染的另一项主要污染源。

在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方面,台州市走在我省前列。不过,这是以“阵痛”的代价换来的。早在几年前,台州市椒江区还是个被几十家医化企业排放的“恶臭”包围的“臭城”,当地百姓怨声载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椒江医化园区内的33家医化企业退出了百余个恶臭项目,固定资产损失10多亿元,最终换来了如今的清新空气。

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牟义军代表说,要想彻底根治工业废气污染,政府部门必须痛下决心,“这样的‘阵痛’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宇松代表认为,在经历“阵痛”的同时,企业也能从中获取机会和效益。

据他介绍,仙琚制药每年投入3000万元以上用于购置、运行治污设备,但通过改善工艺、废料回收等方式,每年也能节省1500万元左右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国外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对其环保方面的要求很高,所以企业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也赢得了很多与国外大企业合作的机会,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平台。

为了给节能减排的先行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张宇松代表希望政府能对所有的相关企业一视同仁,“制定统一的游戏规则,一旦触碰环保底线,该关的关,该停的停”。

对此,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宏儿代表深表认同。他指出,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对一些技术落后的企业,该淘汰的要坚决予以淘汰,该治理的要坚决予以治理,决不能让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进驻城市。

作为从业人员,牟义军建议有关部门应尽早完善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造成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其实远不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还有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丙酮等很多对空气有污染的物质,但有关部门至今未制定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据牟义军介绍,目前,他们在检测过程中只能参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规定的标准,“一旦发现有企业超标排放,我们也不能对相关企业作出处罚,只能在批准、验收新上项目或进行环评时不让其通过验收”。

规划顺“天”而行,废气才能顺“流”而走

“我认为,杭州的空气不太好,还跟杭州的地理环境有关。”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王慧中代表说,杭州三面环山,一面朝钱塘江,可由于钱塘江边高楼耸立,整个城区变成了一个“围城”,城市上空的空气流通很不流畅,“加上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排放严重,极易形成雾霾天气”。

他建议:“要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设计。钱塘江边不要全部建造高楼大厦,保留大气进出的通道,就像我们的房子一样,南北向要通风。”

对此,宁波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钱燕珍代表也有类似看法。她说,浙江上空80%的时间刮的都是西北偏西风,如果一些高污染的化工企业正好在一座城市的西北位置,再加上一些城市的特殊地理位置造成空气流通不畅,那这些污染物就会随着气流飘浮在整座城市上空。

“往小了说,一些城市道路走向如果跟气流走向一致,那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扩散就会快一些,反之就会加重空气污染。”钱燕珍建议,在重大项目和路桥规划论证时,最好能有气象专家参与,从气象学上对工程合理性进行把关。

改善空气污染的建议范文篇3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质量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重庆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本文从压力(排污量)――状况(环境质量指标)――反应(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三个角度评估重庆经济规模的扩张对重庆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

一、排污量角度分析

1.污染物排放量现状和问题分析

从1990年以来重庆污染物的排放量变化中可以看出,重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增加。横向比较而言,重庆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都位于全国之首,而对应的去除量、排放达标量、综合利用率却落后于其他城市。照此发展,重庆环境和资源状况得不到明显改善,将会出现恶化,甚至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污染物排放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利用1990年~2006年的数据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发现重庆污染物排放的变化与经济增长变化相关性很强。当GDP每增加1亿元,废水排放量平均将增加11.10万吨,废气排放量平均增加0.765亿标立方米,固体废弃物平均将上升0.246万吨。烟尘排放呈现正“U”型曲线,而烟尘的排放量已经过了最低点,即烟尘的排放也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

表1:重庆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的排放/产生量的相关分析

(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3.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措施与建议

在环境治理中,单个环节的失调势必影响整体环境的良性发展。在现阶段重庆污染治理中,废气的治理效果最差,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对废气污染的治理是重点更是难点。本文建议,一是用清洁能源代替煤,二是用低硫煤代替高硫煤。重庆境内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局部范围内(例如主城区和第3产业)用天然气替代煤是具有可行性的选择。同时,如果可以用低硫煤取代高硫煤,对重庆也是一次重大的能源结构调整。

二、环境质量指标角度分析

1.空气质量现状和问题分析

重庆环境空气质量属烟煤型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10和SO2。空气质量情况不容乐观。横向比较,重庆大气中SO2污染量仅次于长沙、太原,居第三,PM10和NO2年日均值,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全国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结果统计,重庆综合污染指数2.93,属于重污染型城市。

利用1996年~2006年的数据对空气质量指标和GDP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发现,当GDP每增加1000亿元,PM10年日均值每立方米平均将减少0.208毫克,SO2年日均值每立方米平均将减少0.443毫克,这正是重庆加强环保力度、实施“净空工程”的体现。而NO2的情况则呈现出“M”型的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影响重庆经济环境关系的因素的多样性和环境政策的不确定性。

表2重庆经济增长与大气质量指标的相关分析

(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2.酸雨现状和问题分析

重庆是我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重庆的酸雨危害,与长期以来的空气污染息息相关。空气中的SO2和NO2含量高居不下,是造成重庆酸雨危害的直接原因。因此,从环境质量指标角度分析,重庆的废气治理,也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3.水质量现状和问题分析

2006年,对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的监测表明,Ⅲ类水质的断面有8个,其中大肠菌群和总磷出现超标。对次级河流断面监测表明,不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占47.1%,因此,次级河流的污染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角度分析

1.环境污染治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2006年,重庆污染治理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仍有一定差距。重庆在GDP高速增长且大于全国GDP增长率的同时,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比例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政策建议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只有通过强化环境管理,加大环保投入,才能改善环境质量。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切实有效采取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重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伴随着重庆近些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重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质量指标下降,而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却没有相应到位,使得经济规模扩张与环境极不协调,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环境质量出现恶化的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是重庆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公卿主编:《中国西部概览(重庆篇)》[M].民族出版社,2000,27

[2]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2

[3]《重庆年鉴》2005,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4]SurvivingSuccessPolicyReformedtheFutureofIndustrialPollutioninChina.SusmitaDsgupta,HuaWang,andDavidWheeler;WorldBankWorkingPaper,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