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就是连词

4.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今:没有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今:道理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

9.就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10.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1.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

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

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知:懂得。

4.其为惑也:它们作为疑惑。其,它们,指不跟从老师学习而遗留下的问题。

5.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

6.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

7.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从师:跟从老师学习。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8.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庸:发语词,难道。知:了解、知道。

10.是故:因此,所以。

11.无:无论、不分。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说哪里有道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

13.师道:从师的传统。即“古之学者必有师”。

14.出人:超出于众人之上。

15.犹且:尚且。

16.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17.下:不如,名词作动词。

18.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耻:以……为耻。

1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

20.于其身:对于他自己。身:自身、自己。

21.惑矣:糊涂啊!

22.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2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习:使……学习。其:指书。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

24.句读之不知:不知断句分逗。

25.或师焉,或不(fǒu)焉: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不:通“否”。

26.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指“句读之不知”)却丢了大的(指“惑之不解”)。遗:丢弃,放弃。

27.巫医: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

28.百工:各种手艺。

29.相师:拜别人为师。

30.族:类。

31.曰师曰弟子云者: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

32.年相若:年岁相近。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介词结构后置

学于余

耻学于师

不必贤于弟子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可怪也欤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①.则曰-省略句

②.不拘于时-被动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字结构

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⑧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

【之】

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就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就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就是动词;而两个“所存”就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就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