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

我校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科技节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实践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切切实实的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为期一周的科技节活动已经结束,现将活动小结如下:

一、“科学创新、低碳生活”为主题班会

百家湖中学每班都围绕主题“科学创新、低碳生活”的举办了一次主题班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位学生对科技创新、低碳生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掀起一股科学创新的热潮。

二、科普手抄报比赛

结合科技节”科学创新、低碳生活”的主题,全校同学一起投入到科普手抄报创作活动中来。通过漫画创作,学生们对科普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把这些知识通过展示活动在全校范围推广宣传。

三、校园宣传

积极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等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将节能、节水、节电、节地、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课堂、进校园。

本次科技主题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都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创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促进养成了节能低碳的意识和习惯。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

按照中国科协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统一部署,今年,活动主题为“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的全国科普日的时间为9月19日—25日。为更好地落实地区关于科普日的活动要求,做好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组织工作,社区文教委积极行动,比较圆满的组织和完成了科普周的各项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安排方面

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及时挣得社区党委和领导班子的支持,并与其他各口工作人员通力合作,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当前重点工作,全面协调,相互融入,全面开展各项科普活动。

二、活动安排方面

在科普日期间,先后组织安排了三次活动,分别是:

1、9月20日上午9:30-10:30在社区门前步道设置节水宣传点,制作宣传板报和《家庭节水小常识》,向居民和路人进行节水重要性和节水常识的宣传。累计宣传人数40余人次。

2、9月21日下午14:00-15:30,在城建五公司山水文园项目部会议室开展科学预防艾滋病及健康常识讲座,聘请北京恒安中医院医生现场解答健康方面的问题,并引导参会人员正确认识和预防艾滋病。参会人员40余人。

3、9月22日全天,组织居民志愿者到房山水峪进行采摘,在通过感受自然地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广大居民志愿者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的同时,邀请当地果农为大家指导果树嫁接和水果挑选的常识,引发居民对科学的极大兴趣。

科普工作作为社区文教委的一项主要工作,直接关系到辖区个体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水平,是社区和谐建设的重要保障,社区文教委会不断探索、不遗余力的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尽全力满足受众全体的需求。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

在9月16日“全国科普日”这天,我县城区部分乡镇认真组织开展了以“预防疾病,科学生活”和“节约能源”为主题的“科学普及,你我共参与”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县参与人数达7万多人。通过这一活动,开阔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视野,增长见识,“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以及创建文明村镇,提高全县公众科学素养及科技帮扶农民致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领导重视,组织策划精密

我县认真按照中国科协、省科协、市科协关于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县科协下发了相关文件,部署开展以“预防疾病,科学生活”和“节约能源”为主题的“科学普及,你我共参与”的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部署各乡镇科协和县直部门学会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集市区设立科普咨询台,建立科普宣传长廊进行科普宣传,广泛开展送科技进村入户活动。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我县各级科协组织,认真发动和组织科普工作者深入城区、农村、青少当中,运用展示、咨询、竞赛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1、活动启动式颇具特色。我县是中国科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校外儿童非正规教育项目县,我县城关镇又是全市创建科普示范单位的乡镇,我们将三个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隆重启动“全国科普日”和校外儿童非正规教育平江县系列活动,对科普示范单位创建工程进行全面督战。

2、科普一条街极具影响力。9月16日,县科协、城关镇科协、卫生、农机、畜牧、农业、林业等10个县直部门单位学会联合在县城城北学校门前,开展“预防疾病,科学生活”和“节约能源”为主题的“科学普及,你我共参与的科普一条街活动。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

按照马鞍山市科协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统一部署,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做好红星中学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工作,根据市相关部门的决定,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了形式丰富的科普活动项目。今年我校科普日活动主题是“普及科普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方积极协作。

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受到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以学生社团—环保与科普社作为主力军,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效果显著。

使科普工作的对象,由教师拓展到学生、家长和周边社区居民;使科普工作的范围,由个人拓展到班级、全校及社区;使科普工作的内容,由单一的科技知识宣传拓展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科普工作的形式和手段,由单一性拓展到多样性,由传统的方法拓展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极大的丰富了科普日工作的内涵,拓宽了科普日的宣传力度。

二、主题突出,形式新颖。

充分利用橱窗、展板、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科普宣传,扩大活动覆盖面,提高师生和市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把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作为师生和市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筹备,认真落实。科普日活动重点在基层,我们不但集中举行科普日主题活动,而且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发动学校各个年级,形成全校上下科普宣传和科技活动热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专家、科技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投入到科普日活动中去。

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我校以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竞赛等方式开展活动,普及了广大师生的科普知识,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开展了形式丰富的科普活动项目。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相关科普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使我校的科普工作步入常规化、科学化的轨道。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

为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唤醒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领全体学生接近科学、走近科学,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根据省、市科协《关于举办安徽省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9月20日—26日,举行了以“科学生活,科学学习,放飞梦想,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这次科普日活动,成立了“全国科普日”活动领导小组。由教务处负责具体落实,制定活动方案、召开任务协调会,将每一项具体内容落到实处,权责分明,有效的保证了本次科普宣传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营造氛围,开展活动

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制作了标题为“科学在你身边,普及从我做起”的科普宣传展板5块,在校内展出,展板内容分别为:地震避险、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用电安全和秋季疾病预防;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营造科普日氛围。如:以“之声”电台作为宣传媒介,做两期以茶道为主题的科普常识的专题广播等,使学生耳濡目染、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此外,我校还开展了三项主题比赛:以“全国科普日”为主题的黑板报和手抄报比赛,在对作品有艺术性要求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科普常识的了解;科普知识竞赛更是掀起了学生学习科普常识的小高点,学生一方面掌握了科普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增加了自信,真正做到了“科普就在身边,你我共同分享”。

三、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科普日系列活动的开展深受学生的欢迎。学校通过各种活动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石。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使学校的科普工作走上科学有序的轨道。

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社区以科普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于20xx年9月25日在广场开展为期科普宣传活动。现将活动内容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了在社区内形成具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的科普工作新局面,社区决定利用“全国科普日”这个有利的契机,在社区内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为保证科普日活动的全面开展,社区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成立了活动筹备小组,并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形成主要领导具体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局面。目的是想通过开展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公众的科普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满足社区公众对科学技术知识增长的需求。形式的发展要求我们的科普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使社区科普工作逐渐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和认可。

二、营造氛围,开展活动

9月25日,我们开展以“科技在我身边”的主题活动,在社区内展出了科普展板,将社区内科普宣传橱窗、科普图片资料更换一新,参加了文艺演出、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营造科普日氛围。

三、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科普日系列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受大家的普遍欢迎。通过科普日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对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提高广大群众科学素质打下了基础。

社区通过各种活动,营造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抵制伪科学的氛围,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社区居民普遍感到,社区内的欢声笑语,人人亲切相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文明、团结、健康、祥和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