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


双拥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校很重视此项工作,将双拥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把双拥工作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将工作做得尽量扎实,现将去年的双拥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双拥工作良性开展的强有力的保证。

关心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做好双拥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切入口,学校将此项工作与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一起部署,成立健全有力的双拥领导小组,校长、书记亲自抓,教务、政教、总务、团委等部门齐心协力,负责学校此项工作有序地开展。

二、认真组织初中新生军事训练教学,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

军事训练是初中学生的必修内容,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我校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学生军事训练内容和课时作了明细规定和保证,将学生军事训练纳入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中进行,并且加强军训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军训前一个月,主动与泰安武警支队联系,在部队中选拔优秀的'官兵作为教学骨干,与部队共同制定学生军训方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课内与课外、训练课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参观军营,队列训练,内务整理,观看军事影片,开主题班会,联谊会,读爱国英雄人物和事迹,教唱军歌,学习军事知识等,不断丰富军训内容,努力提高训练水平。当然军事训练中也严格遵循安全制度,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三、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紧紧抓住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双拥宣传教育的核心,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我校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爱我中华,强我国防”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入进行伟大的民族精神、国防责任义务和双拥光荣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营建良好氛围,开展丰富活动,将双拥工作引向深入。

(1)重视学科渗透,重视学科教师在国防教育方面作用,政史地语数等学科中结合国防教育素材,抓好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国防发展中所发挥的力量,与体育课,体育活动结合,抓好国防体育,增强学生体魄,长大保卫祖国。

(2)重视军地情谊,加强学校和部队的密切联系,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共建建设和谐发展,在农村的老复员军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读报,聊天,打扫卫生等),为他们服务并为他们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增强学生双拥参与意识,密切军民之间鱼水情谊,弘扬爱国拥军传统。

总之,由于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活动丰富,确确实实地营造起了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今后将更加努力,在工作观念、措施、方法上始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力争今后将我校的双拥工作做得更出色、更令人满意。

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


我校王校长及6名教师申报了7个延安市个人微型课题,研究科目有语文、数学、美术、体育、地理五门科目。课题研究已经近三个月了,期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

一、第一阶段主要做法

(一)、搞好课题研究的保障

1、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运行,结合我校教情、学情,科学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激情课堂”,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求教师制订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计划,将教科研与教学常规紧密联系起来,让教科研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

用制度约束、指导课题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育人质量,构建适合当前教育教学协调发展的“激情课堂”模式。

2、组织管理保障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实施小组,教务处、包科领导、教研组、备课组具体负责工作的落实,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面聚集课堂;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有关理论和文件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具体落实操作过程,教导处全面负责,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本组“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把实施“课题研究方案”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一个抓手,引导教师加深对“激情课堂”意义的理解,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激情课堂”开展教学实践反思活动;领导小组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对需重点“改进”的教师跟踪听课,发现问题,寻找“亮点”,及时反馈、评析,帮助他们看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不断调整改进策略,争取真正达到改进提高的目的。

(二)、教师个人所做工作

1、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

2、在学生或老师之间进行调查、研究,获取课题研究需要的相关资料与数据。

3、通过文献研究,搜集和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阶段的探索研究活动,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确实有所提高,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教师对研究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不充分,不能满足研究需要。

2、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缺乏主动,需要管理人员督促。

3、缺少个人学习,不明确每阶段需要做什么。

三、今后打算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学校组织教师再次认真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意见与精神,认真反思了各自在此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决定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改进,以如期完成各阶段工作。

1、教师在积极实践的同时注意向其他教师、学习,结合他们的具体做法,深入领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踏实研究。

2、继续加强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在交流中,在反思中,充实自己,搞好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


本学年我校《以自主学习为主线构建实效课堂行动研究》课题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回顾一年来的研究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本课题研究有效地聚焦了老师的群体智慧,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极大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目前我校的课堂正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向前发展,我校课题研究掀起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高峰,使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下面就我校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确保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我校课题研究不是花架子,而是真刀真枪地干。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实效,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其人员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科研组组长、语、数、英科组长组成。由校长任课题研究组组长。我们把语、数、英分成三个子课题组,其中语文科由何镜柱校长挂帅,徐锦燕老师负责实效课堂研究,向广琴老师负责快乐作文研究;数学科由关广平副校长主抓,科组长吴有好老师负责具体工作;英语科由廖影红主任主抓,科组长詹熙玉老师负责具体工作。每一课题都有行政主抓,确保了行政推进的力度,由于课题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各行政、课题组负责人常常自觉跨科参与研讨,将其它科的好做法移植到自己科组来,由于领导组各成员那种认真、务实的科研态度,使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有序地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局面生动。

二、描绘共同的愿景,用“理想课堂”带动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启动之初,大家就陷入了迷茫的状态,不知如何去改革?方向不明导致了老师展示的例课仍然与从前一样,几个星期过去了,改革停滞不前。面对这一情况,课题组又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们认为要使改革深入下去,就必须让老师们从思想上弄清改革的方向,于是我们进行了“当前我们的课堂现实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的差距”的课堂教学诊断;开展了“我们理想的课堂”、“现实与理想课堂的差距”的大讨论,让老师们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样的方法?新课程倡导学生如何学习?

通过研讨,通过思想的碰撞,老师们更加明确了目前我们的课堂实效性不强是因为:老师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总不能放手让学生充分交流。进一步追究原因,是因为学生都是带着空脑袋进入课室,在等着老师传授知识,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于是如何让学生在进入课室时头脑中就装满了知识,充满了疑问,这是改革的关键所在。如果课前学生头脑中就装满了知识,课堂上学生就会有表现的渴望;如果课前学生头脑中充满了疑问,课堂上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居于这种认识,一幅理想课堂的蓝图就展现在了老师们的眼前:“课前学生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头脑中就装满了知识,充满了疑问——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充分表现,老师只作必要的点拨——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检测。”

这一理想蓝图让老师们看到了改革的方向,老师们由传统的备“教案”自觉地转移到备“学案”上来了,进行了学生“学习方案”的探索与研究,以“学案”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老师在“学案”中为学生搭建起循序渐进的知识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