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感篇1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能创造出如此精彩的小说,实在是令人敬佩。这部小说以“我”——洛克乌德先生在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经历为主线,其中夹杂了女管家丁恩对往事的大量回忆,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小说从“我”来到呼啸山庄想要把画眉山庄租下来,但却受到了呼啸山庄人的冷漠、粗鲁的对待说起,“我”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就询问了“我”的女管家丁恩太太。她将往事和盘托出。这些内容也在书中占了相当多的篇幅。呼啸山庄的主人原是老欧肖,有儿子亨德莱·欧肖与女儿凯瑟琳。一天老欧肖捡回来一个弃婴,就是现在呼啸山庄的主人希斯克厉夫,他的产业还有画眉山庄。可在刚开始,两兄妹对他并不好,尤其是亨德莱,对他更是百般的折磨。而凯瑟琳对希斯克厉夫则逐渐产生了好感。凯瑟琳逐渐爱上了画眉田庄的小少爷埃德加,可是凯瑟琳又不舍得希斯克厉夫,可她觉得希斯克厉夫太过粗鄙。希斯克厉夫知道后之后,就默默地离开了。亨德莱继承了呼啸山庄以后,对希斯克厉夫的态度也并没有好转。最后凯瑟琳与埃德加结了婚。
过了半年,希斯克厉夫回来了。他是为复仇而来,他打破了本该有的宁静。他想要疯狂的报复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他利用亨德莱的堕落,用赌钱的方式赢得了呼啸山庄。又利用画眉田庄的伊莎蓓拉对他的感情,继承了画眉田庄的一部分。又在埃德加与凯瑟琳双双去世之后,吞并了画眉山庄。希斯克厉夫的心很冷漠、很黑暗。他不仅对那些伤害过他的人残忍,还利用他的体弱多病的儿子与凯瑟琳女儿凯茜的感情,从而达到占有画眉山庄的目的。后来他的儿子林敦死了,可是希斯克厉夫并没有悲伤,他只是将儿子当作了一种使他达到目的的工具。他是多么的严酷、多么的冷漠无情啊!这也反映了他在童年时受到的毒害极深。慢慢地,亨德莱的儿子哈里顿与凯茜相爱了。而希斯克厉夫此时也许是累了,也可能是忏悔了。他无时无刻不想念凯瑟琳。他开始绝食并将自己锁在房间内。过了几天,仆人才发现他死在了床上,面容热切而激动。我相信,在他临死的一瞬,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他死后被埋葬在凯瑟琳的墓碑旁。凯瑟琳墓碑的另一旁是她的丈夫——埃德加·林敦。这三个人就在一片宁静的绿地下长眠。书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由于爱被无情的摧残,变得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他的报复给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户人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在年轻的一代哈里顿·欧肖与凯瑟琳·林敦之间,又建立了真挚的爱情,冷酷麻木的人性得到了复苏。恨永远消灭不了爱,爱比恨更有力量!
书中让我感到最震撼的是希斯克厉夫。他作为弃婴被带到呼啸山庄,可是却受到了万般折磨。可是他在一开始也只是百般顺从,并没有什么过激行为。但一颗仇恨的种子已经悄然在他心底生根发芽。他离开呼啸山庄之后历经磨难,再回来时已是很成熟。他在两个家庭之间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完全破坏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宁静,达到了复仇的目的。可这样他是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的。我觉得希斯克厉夫既可怜又可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由于童年时的阴暗,爱情的挫败,家庭的不公早已使他的心变得冷酷无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并没有选择宽容,选择忘记,而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拥有一颗豁达的内心,待人接物要友善。
呼啸山庄读后感篇2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写的一本世界名著,自然会有各种不同的评论。而我个
《呼啸山庄》所叙述的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叫希斯克利夫。他爱上了恩肖先生的女儿——凯瑟琳。他们两个亲密无间、青梅竹马。但后来,凯瑟琳因受外界影响,嫁给了埃德加。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复仇计划得逞了,但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
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会引起人们的震撼呢?
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荒原,故事中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本性: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至于书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就显得更阴森恐怖了。可是,是谁剥夺了他的爱?是谁扭曲了他的人性?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世俗等级观念到处横行,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强烈的压制,人性被残酷地扭曲。正因如此,具有强烈反叛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起而抗争,把自己的正义、自己的激情、自己的愤怒都融入了这部作品之中。
更何况,希斯克利夫的爱毕竟战胜了自己的恨,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而是在茫茫荒原上不吃不喝,最终死去。这样一个饱受屈辱的人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真是一生追求,死而无悔。尽管复仇手段显得残忍,但读来还是让人感到苍凉和悲壮。
艾米莉这样呕心沥血地写出这部环环相连,丝丝入扣的小说,为的只是让读者们懂得爱大于恨。
呼啸山庄读后感篇3
刚看这本本书时,就有一种压抑感袭上心头。这是从希思克利夫那排斥一切外人的眼神中看得出来,会意得到,感受出的。这本书的总体结构就是通过房客——洛克伍德先生和女管家——埃伦·笛安太太的对话编排。“我”这个字眼,也根据情景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内容(角色安排)。它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矢志不渝的爱情贯穿全文,但更多的,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纯真的友谊,伟大的亲情!
书中下卷的第十一章摘选:
我(埃德加——小凯茜的父亲)能为凯茜做点什么呢?我应该怎样离开她呢?我丝毫不在乎林顿是希思克利夫的儿子,也不在乎他要把凯茜从我身边拉走,只要他能给她带来安慰,不要为失去我难过,我不在乎希思克利夫达到了他的目的,因为剥夺了饿哦最后的幸福而津津得意!但是,要是林顿没有出息,只是他父亲软弱的工具,我就不能把凯茜丢给他!……宝贝!我宁愿把她交给上帝,在我入土之前也把她埋入土里。
这就是父爱啊!因为一个人的死亡,必定留给后人无限的悲伤。因此,他要代替悲伤,作为一名父亲,他已经完全尽了自己的职责!为了自己女儿的幸福,他已经用那颗宽容的心,包爱了仇人的儿子,哪怕深知自己已陷入他人的地狱。但是,这个曾给小凯茜带来过无限快乐的画眉山庄里,也同样住过她的那位母亲——凯瑟琳·林顿夫人。可以说,这是整个悲剧的源泉,一个明明深爱着希思克利夫的女人,却因他出身的贫贱,而选择嫁给了一个温柔的体面人家——林顿。这场酝酿许久的战争终于爆发。凶狠的希思克利夫害死了林顿夫人(至少我认为是),逼死了欣德利……
对于悲剧,我不想讲得太多。原来的一切幸福,几乎都可以美满地开始,然后在微笑中结束。但恰是由于各个女主人公的性格,既大胆又高傲,所以看书中叹息多次,人物的性格也呈现多样化,致使我们很难用一两个词将他们概括得淋漓尽致。曾几时,我幻想自己拥有林顿·希思克利夫的生活——要一切都沉浸在喜悦的恬静之中。但我敢发誓,目前我再也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正如妹子所说,以我的性格,我将无法忍受着死一般的静寂,尽管笼子内的生活是安逸的!我要感谢这本书,它让我认清了自己,那活泼好动的一面,谁也掩藏不了。我不愿像林顿夫人那样,我得追逐自己的生活,管他什么抒情散文,这些全是用来麻醉人们思想的文字幌子。所以,想远方奔跑,就像《GO-WITH-THE-WIND》,迎接~~~我要一切都在狂欢中闪闪发光,翩翩其舞。但在自己的思想里,决不允许对穷人藐视,哪怕是一丝的忏悔。我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个人,就像她满怀信心地改变呼啸山庄一样,在她开垦花圃的那一秒,山庄就开始转变……黎明到来真的需要蓄势待发。只不过,黑夜太过漫长,膝盖上没有一本《圣经》可供安放,况且是编辑者故意留下的四周空白。
学会百灵鸟的歌唱,学会在绿树上摇荡……
呼啸山庄读后感篇4
旷野,西风,远处的城镇,折的杂草,崎岖的地形,苍凉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艰辛的奔波,寂寞的岁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没有荣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里——梦想夭折,饱尝世事无常,造化弄人。这位才华横溢而早逝的女子绝不会想到,她死后,自己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会被后人誉为“最奇特的小说”
初读此书,完全出于好奇。好奇原由来自于模糊记忆中一部老电影的片段。看那电影时年纪尚小,换频道瞎混时间无意看到凤凰卫视正在放的这部片子。那个镜头把我吓住了:背景是窗外极空旷又狰狞的凸凹不平的荒野,风呼啸着高高掀起窗帘,一个长相奇特的男子半跪在地上,和看上去极虚弱的一个女的相拥而泣,悲恸之状感天动地,说的一些话也是可以使人肝肠寸断,悲至极点的一类,气氛很是压抑;音乐又深重,如浊水,回旋着淤结住,流不开化不了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整个画面多少有点怪异的感觉,甚至让人有颤栗的恐怖感,仿佛有无形之手诡异的伸出来扼住了咽喉,使人窒息。很自然的我扫了眼片名,顿时觉得那名字也怪,叫什么《咆哮山庄》。就着孩童丰富想象力和自以为是的理解力,我当场对片名作了想当然的几种解释,——现在看了书才知道当时全是曲解了——对于这个有怪怪的名字的稀奇古怪电影我兴趣不大,转而换台寻动画片去了。可那魅影般的印象却再也挥之不去,萦绕记忆深处至今日。读了原著,忆起那个镜头,也知道《咆哮山庄》就是手中所捧的这本《呼啸山庄》了,才觉得那片子把味道拍得很浓,很真实,很到位。天性愚驽,书中个别文字其中的深意一时未能领会,可那栩栩如生的描写,饱含激情的对话,性格各异的人物,激起心中丰富的情感浪花,悲喜无法自制,竟身陷其中难以自拔。艾米莉的文字是活生生有灵性的,它们在风中呼号,在矛盾中痛苦挣扎,在痴恋中撕心裂肺,它们点化了我拙钝的心智,引着我进入那个癫狂,野性的世界,各色人物的脸或笑或泣,旋转着,在眼前变换着,冲突着,意乱神迷。寒假重读此书,再次陷入那个怪异的梦魇。
是的,梦魇。噩梦,没有城市,工业,时尚。只是荒野,田庄,嶙峋的石,在旷野上飞奔的爱,扑朔迷离的眷恋,交杂无续的恨。希刺克利夫与凯瑟琳欧肖的爱情足以用“痴”来形容。阳光,甜蜜,欢笑不是他们爱情的主要,而阴郁仇恨误解怨愤交织混杂成为他们爱的主色调,造就他们近乎疯狂的爱。凯瑟琳说:希刺克利夫就是我,我就是他……这种爱不被旁人理解,接受,和允许,他们于是在不断的斗争,与周遭的一切斗,可现实折磨他们,刁难他们,希刺克利夫被当作下人,没有地位,背景,修养的野孩子,流浪儿的低贱出生使他被剥夺了享受优裕生活的权利,被粗鲁的打骂,侮辱。他也放弃了曾有过的成为一个体面绅士的憧憬;而凯瑟琳是大小姐身份,理应嫁给像林淳那样的少爷,他们从小产生的美好感情也因此蒙上一层无法忽略的阴影。命运弄人,他们没有走到一起,但他俩的默契灵魂相依相偎,冲破一切束缚,试图越过难以逾越的造化的鸿沟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但这危险的爱使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凯瑟琳重病而逝,从此二人阴阳两隔,希刺克利夫悲痛至极,爱人的离去激化了他人性中报复的阴暗面,他疯狂的报复儿时对自己不逊的辛德森和他儿子哈里顿,报复林淳和他妹妹伊丽莎白,曾经因凯瑟琳爱的感化而深藏心底的野性暴露无遗,日益尖锐直至占据他灵魂的绝大部分,他变得恐怖而阴森。
艾米莉特意营造出诡异的梦魇般的夸张氛围。有些情节似乎带有非现实世界的蹊跷神秘。灵魂,呓语,幻象,噩梦使故事有了传奇色彩,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最深的迷恋,最痴的执著,最痛苦的挣扎。风雨,暴雪,黑夜,自然的野性与人物激荡的情怀相得映彰,荒凉的旷野深远多变,阴郁悲怆,突显了人物性格,展现来自人性的深沉之爱,让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样野性无常深邃无边的爱深入人心,强烈的撼动着人的灵魂。
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了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希刺克利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了,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死前他在凯瑟琳生前住过的小房里,呼唤着凯瑟琳在原野上“孤单的飘荡了二十多年的魂魄”,带着笑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与凯瑟琳携手而游,他们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不消亡;希刺克利夫的墓与凯瑟琳的紧紧挨在一起,“这坟墓下的人,有怎样不平静的睡眠呢”,千言万语一句话,此情绵绵无绝期。一场惊天动地,生生死死,明争暗斗,剩下宁静的旷野,柔风在草间飘动,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情在绵亘,情无绝期。
呼啸山庄读后感篇5
黑色的风灌满了整个山丘,暗色的雨击打着脆弱的土地,吞噬了一切光明与美好,吱呀作响的木质地板,空空荡荡的房间,希斯克利夫独掌烛台,眼神游移于窗外无边无垠的黑暗,黯然绝望空洞,似一只无底的黑洞,忘记了守望的理由……看《呼啸山庄》,始终是很压抑的,那个山庄,那些遥远的爱恨情仇,犹如一阵阴云在我心头不时下着苦雨。
看了书,也看了电影,虽然电影没有书中那样细腻深刻的传情与控诉,但很真实,特别是那种独特的眼神,一经触碰就似乎扎进了心里永远挥之不去。那是由于疯狂的爱的侵蚀,却更是由于受了爱的背叛而生恨的绵绵无期的折磨而造成的,总是生活在回忆的爱里,却用复仇来面对现实,从此这恨再无绝期。
“我爱他脚下的土地,他头上的天空,我爱他碰过的一切东西,他说的每一句话,我爱他所有的表情,他的一举一动,爱他的整个人,爱他的一切。”
这段话是当凯瑟琳。肖恩被丁太太问及为什么要答应埃德加。林敦的求婚时的表白,这看似感人的誓言却蕴含着所有罪恶的源泉,凯瑟琳无法克服的虚荣心使她自己得到了报应也害得身边无数的无辜者倍受煎熬。这便是她可怜可恨之处了。
“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即使别的一切全部消亡了,只要他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而要是别的一切都留下来,只要他给毁灭了,那整个世界就成了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他的一部分了。我对林敦的爱,就像林中的树叶。我很清楚,当冬天使树叶发生变化时,时光也会使叶子发生变化。而我对希刺克利夫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它虽然给你的欢乐看起来很少,可是必不可少。”
这是凯瑟琳对丁恩太太说她对希思克利夫的爱时的表述,这一次我们可以相信她的话,这的确是她的真实想法,但为了物质上的虚荣她放弃了背叛了,那么她就只能在自己编织的苦网中挣扎着死去,在死之前,希刺克利夫悲愤的责备她:“你为什么欺骗你自己的心呢……你害死了你自己。……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分开我们,而你,却出于你自己的心意,这样做了。”又说:“我爱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够爱他?”这就导致了他的悲剧的发生,只怪他的痴情与执着,他爱错了人,他开始承担自己的失误所带来的代价,又把它转嫁到别人头上,他是可怜的,也是可恨的。命运弄人,他为了他的爱情经历了人生百难,换来的只是孤独的灵魂和在那旷野上一口无人会去祭奠的苦坟而已。
只有荒野,田庄,嶙峋的石,在旷野上飞奔的爱,扑朔迷离的眷恋,交杂无续的恨。《呼啸山庄》,是那埋葬爱与恨的地方。
呼啸山庄读后感篇6
看了两次这本书了,(都是简略版的)两次看的感觉有些不一样,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些不可理喻。凯西明明爱着西斯克利夫但是却嫁给了林顿,而且是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现在看的时候我发现凯西似乎更注重林顿给他的爱,虽然她嘴里念叨着自己是喜欢西斯克利夫但是行为上一直和林顿来往,并且到后来频繁的去画眉山庄拜访林顿一家。可能西斯克利夫复仇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样吧,所以他离开了呼啸山庄,为还好故事结尾是美好的,西斯克利夫很诡异的暴毙了(死后的遗嘱居然是把凯西和自己的坟墓打通然后葬在一起),而凯西的女儿和他的堂哥也有了很好的结局。
两次看这本书,发现欧洲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和我们真的差很多,有的时候甚至无法理解他们说这句话或做这件事的动机,在我看来,《呼啸山庄》没有像别人一样,那么的吸引人,或者不适合我看吧。但是我很喜欢这本书对周围风景的描写,好有画面感的说。
顺便提一句,这本书是从一个叫洛克乌先生的角度写的,而这些故事是通过呼啸山庄的女仆希拉知道的。提到《呼啸山庄》,就不能不说说艾米莉·勃朗特这位伟大的作家。
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她们的小妹妹——《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三十年间正是英国社会的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尖锐化;失业工人的贫困;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再加上英国政府对民主改革斗争和工人运动采取高压段,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有所反映。我们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就是诞生在这样斗争的年代。她生在一个牧师家庭里,这个家庭一向离群索居,四个兄弟姊妹便常以读书、写作诗歌,及杜撰传奇故事来打发寂寞的时光。她们的家虽然临近豪渥斯工业区,然而这所住宅恰好位于城镇与荒野之间。艾米莉经常和她的姊妹们到西边的旷野地里散步。因此一方面勃朗特姊妹看到了城镇中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旷野气氛的感染。特别是艾米莉,她表面沉默寡言,内心却热情奔放,虽不懂政治,却十分关心政治,同情手工业工人的反抗和斗争。这就为《呼啸山庄》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呼啸山庄读后感篇7
呼啸山庄是一部爱情和复仇的故事。不受教育是一种悲哀,话没有听完整造成的误会使得希斯克利夫离开了他爱的人,他以为他爱的凯瑟琳由于瞧不起他等原因背叛了他,并且在凯瑟琳死后,他把复仇的火焰燃烧到了下一代。最后看着下一代中发生着与他和凯瑟琳极为相似的爱情,最终年老,无心再报复,跟随凯瑟琳而去了。
故事有一种玄幻氛围,凯瑟琳明明死了,可是山庄的客人,还有希斯克利夫都看到过,这点给读者留下了幻想的空间。故事充满了互相折磨,外国
故事最后结局还算不错,大家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下一代并没有做错什么的两个人,也终于自由的在一起了。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还算给了一个不错的结局吧。虽然这个故事中,没有我喜欢的角色,但我还是耐心的把他读完了,读书,是缓解寂寞,打发时间,也是一种气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