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探究说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点,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周密性。

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阅读法、问题解决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形态各异的桥的图片,同时设计了这样的述说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友谊就象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而“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过“桥”。桥是这么简单,但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本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来体味桥的特点

这样的导入自然引出课题,让学生自然、亲切的走进语文课堂,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中。

(二)、预习检测、诵读感知

1、发放导学案,完成字词拼写部分,并与同桌交换批改,请学生上台讲解易错字词,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开展说明手法数量大赛,将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找出的说明手法更好展示出来。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整体把握

此环节让学生带着“中国石拱桥的总特点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读全文,前后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同时开展“我是小解说员”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解说赵州桥和卢沟桥,评选出最佳解说员,同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及说明方法,让学生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2、细读关键段落语句

本环节以掌握本科的说明顺序和手法这一问题为核心,带领学生品读关键性语句,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二大题,辅之以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运用逻辑顺序说明的优点,通过不同方向引导学生把握本节课重难点。

(四)、巩固小结、升华情感

本环节侧重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播放桥梁人背后的艰辛的视频,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进行解读,让学生体味到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作业布置、斩获知识

1、解说一下我们的校门。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

2、下节语文活动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进行现场解说,并录制成视频合集,相信以后一定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阅读说明文。

3.把握生命对象的特征。

4.理清什么顺序。

5.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清说明顺序

学习时间:两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学习要点:

1.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

学习步骤:

一、说一说:你见过那些桥?

二、想一想:以桥为题,你会怎样作文?

1.引导比较

一类是记叙文,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另一类是说明文,较为客观。

2.简要提示说明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药品说明书,手机说明书,摩托车说明书等。

三、查一查:了解

什么是桥?什么是拱桥?什么是石拱桥?

1.茅以升说: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

2.桥是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四、读一读:思考

1.自读课文1—3段,说说中国石拱桥有那些特点?

2.课文以哪几个例子来说明其特征的?为什么不选一个或三个?

五、作业

1.仔细了解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特征的。

2.课外搜集关于桥的资料。

第二学时

学习要点:

1.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练习、延伸拓展,形成能力。

学习步骤:

一、理清说明顺序

1.课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后又介绍了什么?

顺序:古——今(时间顺序)

2.课文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顺序这样?

逻辑顺序: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建造结构——艺术价值

3.课文写拱时,介绍了四个特点,为何中间插入小拱?

由主到次的顺序

4.课文1—3段与4—8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结构

二、初步认识说明方法

思考: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引用

三、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以课后第二题题为例

四、延伸练习

以课后第三题为例进一步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不同。

<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2.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感悟

1.找出文中出现的几种说明方法,结合课文了解其用法。

2.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有记载的”能否去掉?)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当时、可算是”能否删去?)

3.结合第一课时,试着归纳阅读说明文应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三、拓展延伸

请阅读课后习题第三题的材料,《夜宿卢沟》主要写的是什么?它与课文里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

2.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习过程】

一、导入明标:

二、初读感知:

1.日积月累,读准加点的字。

2.通读全文,试着概括出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三、品读感悟:

1.请试着以赵州桥与卢沟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2.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试着就这种思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四、拓展延伸

文章分别介绍了赵州桥、卢沟桥,说明顺序基本相同,请具体说一说。

五、达标测评

1.石拱桥总的特征,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

2.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试着画出赵州桥或卢沟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特点。

2.揣摩学习本文说明语言特点,弄清本文说明的方法。

3.进一步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桥梁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

同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词。

巧妙绝伦和谐惟妙惟肖匀称推崇古朴弧形

2、指名说出赵州桥的特点及说明顺序。

二、指导学习研讨

阅读课文6—9节,探讨下列问题

1、卢沟桥是个联拱石桥,和赵州桥一样,是我国最著名的石拱桥呢,它有哪些特点?

2、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了赵州桥(独拱石桥)和卢沟桥(联拱石桥)的特点。请大家说说这两座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的?作者是怎

样说明的?

3、我国石拱桥为什么会取得这样光辉的成就呢?三个原因中哪个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4、朗读第10段,思考:

作者怎样说明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建筑和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

揣摩本文语言特点,列出课文中用词准确的句子,说说括号里词语的作用。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3.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

符合实际情况。)弄清本文说明方法

请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在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时运用了什么方法?举例说明。例如:

1、说明赵州桥及卢沟桥的长、宽、高时采用了列数字方法。

2、说明赵州桥及卢沟桥的形式时,分别采用了引用、打比方、摹貌方法

3、说明赵州桥及卢沟桥的特点时,分别采用了列数字、作诠释、举例子等方法

4、用赵州桥和卢沟桥来说明石拱桥的特点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