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抒情散文

  从我与杨老师的交流中,我感觉年轻时的杨老师应该是一个对工作对上级安排的“任务”比较认真比较积极的人,这一点,也许是他们“下乡知青”的共性吧。

  据我了解,他在宁阳工作的三十八年中,更多的时间是与水利打交道——这又让我想起了那次家访,杨老师为什么对附近几条著名河流的演变那么感兴趣。记得那天,他从大衣橱顶上搬下一个纸箱,纸箱里装着一个瓦罐,他指着瓦罐给我讲述他的推测。说实话,当时的我并没有完全听明白他的结论,当然也就完全不敢评价他的推测——我当时一直在疑惑他为什么会有考古的兴趣,这些知识是需要专业支撑的,他能够从哪里获得相关的.资料。现在,我明白了,这都是因为他长期和水利打交道所形成的习惯。

  有一次,我读到了他写的年轻时在我们老家东平“出夫”(这是一个颇具时代特色的词语,类似于今天的出义务工)的文章,我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狂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单纯,那些在电视或者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镜头原来在生活中真实地发生过——而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埋怨幼稚导演的煽情和庸俗!杨老师文笔朴实,就像田间地头的老农衔着烟袋锅子拉家常一样,当然,他不是作家,可能文字谈不上老到,思想也谈不上深刻,他只是真实地记录着他的生活和经历。但我喜欢这样的干净的文字,有时我想,假如我的文章能够形成这样的风格,那一定会让我欣喜万分!



经典抒情散文


  星巴克*高雄三多

  热闹的街市,飘香的咖啡店。

  咖啡店的窗前坐着看书的人。

  整个世界安静下来...

  初中时,听过一次关于读书的演讲,对这个情景一直印象深刻。隐隐约约,就成了一个小小愿望。

  最近刚好是放连假,看海戏水,十分欢乐,开心得忘记了自己,一群人笑着。只是总是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好像在烹饪一道菜,味道已经不错了,但是还可以更美味,一时想不起少了哪一种配料。

  今晚一个人去外面走走。慢慢走,看着周围的高楼小店,还有彩色的灯。一路上可以听歌,听书,可以思考,可以细细观察这座城市。

  ①

  路过一个小店,门前种满了植物,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杯精致饮料,一位烫着卷发的'老奶奶在桌子前,俯下身子,手里拿着相机在认真地给饮料拍照。

  ②

  奶茶店前有一对情侣,一边等着奶茶,一边在聊天。女生穿着红色的裙子,特别漂亮。他们像奶茶一样甜。

  ③

  等红灯的时候,一位父亲带着小女儿,父亲说,

  “看来你不适合自由行。”

  “为什么?”

  “因为你走一会儿就喊累,你比较适合一直在酒店里休息...”

  虽然我也听不太明白,但是觉得这父女的对话认真又有趣。

  慢慢发现,周围都会有很多在愉快生活着的人。走到哪儿就看到哪,一个人可以细细思索,可以和自己说说话,问问自己,喜欢这样的日子吗?是不是应该做什么呢?

  安静下来,让自己的心慢慢沉住,无论是空闲还是忙碌。很多时候,感觉自己今天很忙,一刻都不得闲,好像做了很多事情,一旦仔细一想,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也许你的确做了很多,但是你心不在焉,走马观花地过去了,除了一个模糊的影子,什么也没有留下。

  沉淀,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是在初中,也许到了现在才真正略懂它的意思。初中的班主任说,烦躁的时候可以做两件事,一是看书,二是和别人heart to heart的聊天。好像听懂了,只知道每次和老师、和闺蜜聊天之后,心情都会轻松许多。

  一杯装了泥沙的水,一片浑浊。把杯子静置片刻,慢慢的,泥沙会一点一点地沉下去,一点一点。等到最后,杯子上方的水变清了。心灵也是如此。

  走得太快,心跟不上的。独处、读书、冥想、真诚的聊天等等,也许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找回自己的心。不至于在题海,在加班,在狂欢中迷失了自己。

  沉淀之后,才有一颗充盈的心。带着心去做每一件事,日子会变得有趣。带着心去看每一片叶子,处处都是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