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统计天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使学生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一、提问:
问:我们在学习可能性的知识时,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你们能举例说说吗?
我们还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活动方案,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二、完成第25题
读题,理解题意。
可演示主持人两次抽奖的`过程,使学生明白:
第(1)题用4种不同颜色的彩纸表示4种不同颜色的座位票,演示从中抽出一种颜色的座位票,启发学生思考每个同学获得开心奖的可能性。
第(2)题用10张红色彩纸表示10张红色座位票,按1~10编号后,演示从中抽出一个编号的座位票,启发学生思考拿红色票的同学获得幸运奖的可能性。
三、完成第26题
出示题目,读题
问:要使落下后红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3,必须有几个面涂上红色?有几种涂的方法?
要使落下后数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5/6,必须有几个面写上2字?有几种写法?
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
符合要求的涂色或写数方法不是唯一的,但第(1)题必须有2个面涂成红色,第(2)题必须有5个面写2。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六的习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数的整除
1、整除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什么叫做整除?指名回答、
教师进一步强调:整除中说的数是什么数?(整数、)
商是什么数?(整数、)有没有余数?(没有余数、)
教师:什么叫做除尽?(两数相除,余数是0、)
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下表: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整除整数不等于O的整数整数O
除尽数不等于O的数数O
教师:可以看出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
2、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学们还记得吗?指名说一说、然后提问:
能被2、5整除的数,在判别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根据个位数进行判别、)
能被3整除的数,在判别方法上与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不同?气根据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进行判别、)
教师: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
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约数和倍数、
教师:根据整除的概念可以得到约数和倍数的概念、什么叫做约数?什么叫做倍数?指名说一说、(如果a能被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教师可以接着提问:
能说6是约数,15是倍数吗?应该怎么说?
教师说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只指自然数,不包括0、
教师: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有限的、)
其中最小的约数是什么数?最大的约数是什么数?(1,这个数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无限的、)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数?(这个数本身、)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直接做在书上、教师可以说明做的方法:在含有约数2的数下面写2,在3的倍数下面写3,在能被5整除的数下面写5,然后再进行判断、集体订正、
4、质数和合数、教师指名说一说质数、合数的概念、可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检查这个数有约数的个数,或查质数表、)指名说一说30以内有哪些质数、
让学生进行判断:一个自然数如果不是质数,那么一定是合数、学生判断后,教师说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分解质因数、
指名说一说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含义、
做练习十六的第5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6、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1)复习概念、
教师:什么叫做公约数?什么叫做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让学生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公倍数?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什么样的数叫做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区别?(质数是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互质数是两个数,只有公约数1、)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互质吗?(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互质、)
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吗?(不一定,如4和9互质,4、9都是合数、)
(2)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做练习十六的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教师根据前面的教学,整理出教科书第80页的概念联系图、也可以把该图变化成如下形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3、练一练,练习二第6~11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
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怎样计算环形面积?你能举例和同学们说一说吗?小组交流。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套管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要求钢管的质量先要求什么?怎样求钢管的体积?小组讨论。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怎样计算套管体积?如果知道套管的内周长和外周长几套管的长,怎样求套管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7、8题及数训。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1和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2、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同学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吗?
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1、小组研讨、交流。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呢?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
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同学可能会发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局部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局部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从而引起认知抵触。
2、引导释疑。
在同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里“其他”局部可能包括了哪些信息呢?
可让同学分别说说“其他”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他”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品牌。
3、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这样的结论。
引导同学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动身,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
能准确描述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漂亮的.图案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学具花瓣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欣赏2008年奥运会会徽,提问与之相关的常识;上网浏览部分历届奥运会会徽,思考这些图案的设计各有什么特点并交流感受。
二、合作探究、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分析花瓣图案是如何由简单图形A经过图形变换得到的,
2、操作演示
(1)演示四花瓣的作图过程,教师讲授四花瓣图案形成的基本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将语言叙述完整,括号中是几个关键词。
如: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以(MN)为对称轴做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
(3)要求学生思考:四花瓣相邻两个顶点与圆心所成的角是多少度?根据媒体演示的方法,你能将一个圆周四等分吗?
小结:图案的设计可能是一种方法的连续使用,也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组合使用。
3、合作探究书本37页(2),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演示让学生搞清做图的方法和关键。
三、尝试创作
1、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完成下面一题: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
2、请用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弧等),为班级“学习专栏”设计一幅题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报头图案3作品互评展示学生所画的图案,就创意和构图进行自评和他评。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
2、利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从条件或问题入手来分析文字叙述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依题意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
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列综合算式时哪一步写在前面,哪一步写在后面,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出示下面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各抒已见)
23-15312+30-1520+103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通过谈话引入新课。(如果老师只给你文字叙述,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自主探索方法
1、学习例3,出示题目:350减去80与3的积,差是多少?
(1)让学生独立读题,初步理解题意。
(2)组织研讨,交流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提出不同想法。
(3)小组汇报,进行总结。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时,其他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从问题入手分析,最后要求的是差,首先要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所以先算出803。
○2从条件入手分析,350减去的是80与3的积,所以先算803。
教师根据小组间讨论的情况,进行小结。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
教师:如果我们将上题改成350减去80,再乘3,积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读题,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弄清方法。观察例题和改编后的题目,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三、反馈练习,掌握方法
1、从练习二十一中选两道题目独立完成,并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2、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和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解文字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被减数-减数=差被乘数乘数=积
350-803(350-80)3
=350-240=2703
=110=810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的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9~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试题。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资源: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讨论练习十二第10~11题中的数量关系。
(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
(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
三、交流: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四、作业:练习十二第9、10、11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和练习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
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二、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三、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四、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五、练习
1、判断下列各组数是否互为倒数,为什么?
和和和和
2、同座同学相互举出几组倒数。你怎么知道同学说的对不对?
1)5的倒数是多少?
2)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的倒数是几?
3)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4)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完成课本P19页的“做一做”。
5、辨析:求3/5的倒数,写作:3/5=5/3。
五、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六、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七、作业:练习五3—8。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乘法意义及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标签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出示题目:
(1)你想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3)画示意图分析。
(4)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5)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
想一想:虚线框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不难发现其中的计算过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
然后,联系以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画示意图加以验证。
(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教学例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蜂鸟。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
3、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5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①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②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判断可以不可以。
③说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约分的方法。
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要写在整数的上面,并与分子相乘。
三、巩固练习完成例题后“做一做”四、课后作业设计完成练习二第3、4题?课后习题完成练习二第3、4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4
教学内容:
相应的补充题,练习十五的10---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第类型及解题步骤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2、我们学过的解决问题有哪些类型?(出示课题)
二、解决问题类型
1、简单应用题的类型
简单应用题:指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
2、复合应用题的类型
复合应用题:是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
(1)归一问题
此类应用题中暗含着单一量不变,文字叙述中多带有类似照这样计算的字样,其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台拖拉机2.5小时耕地2公顷,照这样,这台拖拉机耕完4.8公顷的地需多少小时?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归总问题
此类题中暗含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其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数(即归总),再根据总数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货物,每箱装36件,需要40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装9件,可以节省几只箱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行程问题
根据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向、相背或同向运动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为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①相遇问题,即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时背向而行)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②追及问题,即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
速度追及时间=路程差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15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
B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列式计算。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千克)
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吃了谁的?谁是多少(已知)?谁的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2、练习四1、2题,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订正。
3、操作:画出“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倍”的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五、作业
练习四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