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结兵连】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祸结兵连

繁体

禍結兵連

拼音

huò jié bīng lián

【祸结兵连】的意思和解释

【祸结兵连】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兵连祸结」。见「兵连祸结」条。典源此处所列为「兵连祸结」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莽将严尤谏曰:「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螫,敺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齎1>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2>,匈奴亦创艾3>,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 (1) 约齎:轻装。齎,音ㄐ|。(2) 罢耗:疲劳耗弱。罢,通「疲」,音ㄆ|ˊ。(3) 创艾:因受惩治而畏惧。艾,通「乂」,音ㄞˋ,惩戒。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兵连祸结」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载,王莽篡汉初期,匈奴因不服而发难。王莽为了树立威信,打算以三十万人,三百天份的粮食,讨伐匈奴。将军严尤上书劝谏说:「匈奴为害中国,从周朝、秦朝,一直到汉朝,已经很久了。汉武帝讨伐匈奴,战争灾祸连续不断,拖延了三十余年,造成国力疲耗,匈奴才因此受到惩治而心生畏惧。如今天下才刚底定,民力尚未恢复,如果现在还要开战,实在是不堪负荷。」后来原文中的「兵连祸结」被摘出成一句成语,用来指战争持续不断,灾祸接连而来。书证01.《后汉书、卷九零、乌桓鲜卑列传、鲜卑》:「而虚计二载,自许有成,若祸结兵连,岂得中休?」

02.清、王夫之《读通监论、卷二六、唐武宗》:「德裕苟且以成一时之功,曾不恤祸结兵连之无日。习之难化,岂在河朔哉?」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接连用兵,战祸不绝。汉˙蔡邕˙难夏育请伐鲜卑议:祸结兵连,不得中休。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一折:等闲离别,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亦作兵连祸结。

【祸结兵连】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接连用兵,战祸不绝。汉、蔡邕〈难夏育请伐鲜卑议〉:「祸结兵连,不得中休。」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一折》:「等闲离别,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也作「兵连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