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集思广益

繁体

集思廣益

拼音

jí sī guǎng yì

近义词

群策群力

反义词

独断专行、孤行己见、一意孤行

【集思广益】的意思和解释

【集思广益】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集结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语本《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董和》。典源《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董和》先主定蜀,徵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1>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1) 参署:参与政事。署,音ㄕㄨˇ,政府机关。典故说明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军师,他在教导属下为官之道时说:「参与政事时,要结合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如果怕得罪别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工作就会有所损失。能够反覆讨论而得出合适的结论,这过程就像丢掉不好的东西而寻得宝物一样。虽然人常常不能畅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会如此,而董和也是这样,参与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亲自给予意见,来回十次都不厌烦。如果你们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劳,对国家尽心尽力,那我犯错的机会也会少了许多。」后来,「集思广益」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集结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书证01.宋、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竿赠李相士〉诗:「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

02.宋、魏了翁〈跋晏元献公帖〉:「先朝一政一令必集思广益,孰复而后行之,其审重盖若此。」

03.《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传七、魏了翁》:「宜察时几而共天命,尊道揆而严法守,集思广益,汲汲图之,不犹愈于坐观事会,而听其势之所趋乎?」

04.《老残游记、第三回》:「但凡闻有奇才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集思广益的意思。」

05.《清史稿、卷一一三、选举志八》:「各督、抚当本集思广益之怀,行好恶同民之政,虚衷审察,惟善是从。」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指汇集众人的智慧,以获得更广更大的效益。老残游记˙第三回:但凡闻有奇才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集思广益的意思。

【集思广益】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语本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指汇集众人的智慧,以获得更广更大的效益。《老残游记、第三回》:「但凡闻有奇才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集思广益的意思。」

【集思广益】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集合众人的见解,以获得更大的效益。语本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ㄩㄢˋ)属〉。 【造句】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这项复杂的计划终于有了初步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