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开喝】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信口开喝繁体
信口開喝拼音
xìn kǒu kāi hē【信口开喝】的意思和解释
【信口开喝】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信口开河」。见「信口开河」条。典源此处所列为「信口开河」之典源,提供参考。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1>想当初向清明日共饮金波,张孔目家世坟茔,须不是风月鸣珂。他将俺2>儿女夫妻,直认做了云雨巫娥3>。俺自撇下家缘过活,再无心段疋绫罗4>。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5>。俺张孔目6>怎还肯缘木求鱼7>,鲁斋郎8>他可敢暴虎冯河9>。 (1) 典故或见于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2) 俺:音ㄢˇ,我。北方方言,第一人称代词,为元杂剧中常用语。(3) 云雨巫娥:云雨,指男女欢合。巫娥,指巫山神女。见「巫山云雨」。(4) 段疋绫罗:原意为绸缎、丝织品。此指妇女日常琐碎的工作。段,通「缎」。疋,音ㄆ|ˇ,同「匹」。(5) 絮絮聒聒:形容言语琐碎罗嗦。(6) 张孔目:即张珪,为本杂剧中主角之一。孔目,掌管文书档案的小官。(7) 缘木求鱼: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见「缘木求鱼」。(8) 鲁斋郎:本杂剧中的主人公。仗着权势而为非作歹,强夺人妻女,后被包拯用计斩除。(9) 暴虎冯河:比喻人有勇而无谋。暴,徒手搏斗。冯,音ㄆ|ㄥˊ,徒步渡河。见「暴虎冯河」。〔参考资料〕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他命福是如何?我做一个夫人也做得过。■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据《元曲选》引)是谁将我来救活,原来是您三个。呀!间别来兄弟每安乐波,你刀尖儿抹的他皮肤破。到官司百般摧挫,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刺信口开合。■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据《元曲选》引)你怕不待死撞活,功折过,一谜里信口开合。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信口开河」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信口开河」原或作「信口开合」。本指任由嘴巴开合,不加思索地随口说出。此语常见于元代戏曲中。例如关汉卿的《鲁斋郎》离剧,提到宋朝时侯,有个恶霸鲁斋郎,他依仗着官威权势,到处横行不法,由于皇上对他十分宠幸,因此无人治得了他。鲁斋郎先是霸占了银匠李氏之妻,李姓银匠因告状无门,而昏倒在路旁,被张珪救起,两人因而结拜为兄弟。后来有一天鲁斋郎遇见了张珪之妻,见其妻貌美,心生贪念,于是又逼张珪将妻子送给他,然后再将李银匠之妻赐与张珪为妻。后来李银匠找张珪,意外的在张珪家中看到了自己的妻子,两人相拥痛哭。张珪眼看别人夫妻重聚,而自己却妻离子散,于是心灰意冷,将家产全数留给了李银匠夫妇,自己则前往道观出家去了。后来包拯为民除害,智斩了鲁斋郎,李银匠和张珪也得以发泄心里的愤恨。包拯因此劝张珪还俗,重振家业,但是张珪却已心如死灰,说明自己自从出家后,就再也没想过要重回尘世的生活,尽管包拯随口说出,琐碎罗嗦地说了一番,也都无法说动他的心,坚决不肯还俗。后来「信口开合」演变成「信口开河」,合、河音同,「开河」大概指话如河水般泄出。所以可用来比喻随口乱说。「信口开河」较早的书证出自于《孤本元明杂剧、渔樵闲话、第一折》:「似我山间林下的野人,无荣无辱,任乐任喜,端的是信口开河,随心放荡,不受拘束。」书证01.元、张养浩〈新水令、急流中勇退不争多套、离亭宴煞〉:「非是俺全身远害,免教人信口开喝。」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不加思索的随意乱说。元˙张养浩˙新水令˙急流中勇退不争多套˙离亭宴煞:非是俺全身远害,免教人信口开喝。亦作信口开合、信口开河。【信口开喝】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不加思索的随意乱说。元、张养浩〈新水令、急流中勇退不争多套、离亭宴煞〉:「非是俺全身远害,免教人信口开喝。」也作「信口开合」、「信口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