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安席

zuò bù ān xí

成语解释: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坐立不安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坐立不安

成语例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词语分词解释

安席 : 1.安眠。谓安然熟睡。2.安稳而坐。3.宴会入坐时敬酒的一种礼节。

坐不安席是什么意思

形容非常焦急不安。

国语辞典解释

形容心绪不宁,焦躁难安。《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张飞传》:「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三国演义.第八回》:「司徒王充归到府中,寻思今日席间之事,坐不安席。」

坐不安席的其他解释

坐不安席,汉语成语,作谓语、定语。席:坐席。

拼音:zuò bù ān xí

释义: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出自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