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融资计划篇1
关键词:融资渠道;买壳上市;融资骗局;融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D912.28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融资渠道及买壳上市融资
(一)融资渠道。目前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信贷支持、证券市场、融资租赁、基金资助、民间资本、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不置可否,通过这些融资渠道很多企业发展壮大,但同时也有很多急需通过融资扩大发展的企业遭遇了融资骗局。据上海光大律师事务所律师臧云霄介绍,融资方式中,目前风险较大的主要是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及国际市场融资等方式上。其中,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上市进行融资。(二)证券市场中买壳上市制度及风险。由于我国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和准入制度,目前中小企业经常采用的是买壳上市的方法。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的企业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并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权,通过将优良资产和有良好收益预期的资产注入或置换,从而实现非上市的控股公司间接上市的过程。在买壳上市融资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风险,如:1,壳公司可能存在或有债务;2,壳公司优良资产已经进行资产抵押;3,壳公司的优质股权已经进行股权质押而很难将股权自由转让;4,壳公司原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等法律问题;5,壳公司可能存在的错综复杂的财务问题。因此,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欲通过上市融资的中小企业必须在并购前应予以充分关注和考虑的。
二、在国际市场融资方式中的融资骗局
在国际市场融资的方式中,企业很可能遭遇以国际资金为背景的融资骗局。臧律师说,这种骗局的设计往往十分巧妙。(一j他们往往采取逐步诱导的方式,欺骗融资者一点点走人他们事先设计好的圈套。(二)他们往往在国外注册一家听起来知名度很高的公司,通过在国内设立代表处的方式来进行诈骗活动。(三)他们的办公地点一般选择在高档的写字楼里面,桌子上摆上几份让你很难核实的国外资格证书,俨然是一家很有实力的投资公司。但是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商务部根本无法核实他们的资信。(四)他们模仿国际上通行的投资程序,按照国内合法的方式,如合作、合资等进行欺骗融资,很难辨别真伪。如他们一步步要求融资者按照他们的要求准备这样或那样的报告,当然这些报告的价格都代价不菲,等融资者一步步按照他们的要求准备齐全所有的报告并等着融资款时,骗子通常以一些“莫须有”的理由终止与融资者的“合资”或“合作”。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新闻媒体曾几次曝光的美国世界银行联合投资集团(简称“美国世行集团”)和美国国际财富联合投资集团(简称“美国财富集团”)融资诈骗内幕,就是采取上述的手段,利用国内企业不熟悉国外情况。又急于融资的心理,使融资者上当受骗。
三、采取相应的手段及方法
对上述融资过程中的骗局,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并非没有防范的手段和方法。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咨询顾问张律师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首先,在资金短缺时要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融资,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如我国在1999年6月25日正式启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一项专门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政府专项基金,对发展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融资方法。(二)其次,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还可以采取无形财产质押贷款的方法进行融资,如北京科净源环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其拥有的四项专利的专利权作质押,获得100万元贷款。上海浦东新区也开始尝试专利质押贷款,这对一些有核心专利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消息。(三)另外,企业的经营者在巨大的融资利益面前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幻想自己是最幸运的那个,不要讳疾忌医,更不要迷信“纳斯达克”、OTCBB等这些唬人的名称。企业的经营者还是要非常冷静地对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看是否真正具备境外上市融资的条件,其实,只要能够本着冷静沉稳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去审查,是完全可以识别骗局真伪的。上海埂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吴田平向笔者分析了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所带来的问题“不规范是最大的问题。很多项目方没有按照正常的游戏规则来操作,让很多非常有潜力的好项目与望眼欲穿的投资者们擦肩而过。”据吴田平介绍,在他的工作实践中,好项目因为商业计划书不合格而错过融资良机的案例比比皆是,主要就是因为企业负责人对融资和风险投资的认识存在误区,没有按照正常的游戏规则来运作,而商业计划书的针对性不强。使得项目的吸引力大打折扣。编写商业计划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或者风险投资资金,融资也确实需要向有意向的投资者提供商业计划书供论证。然而,现实中出现许多以所谓的投资公司、投资财团名义利用商业计划书诈骗的现象。
四、如何在项目融资中防范商业计划书的诈骗?
(一)打着投资者的名义要求需要融资的单位出数万元直至数十万元,由其指定机构编写商业计划书,然后找借口否定投资而赚商业计划书的编撰费。如深圳一公司打着国际知名企业的名义向130余家企业骗取700多万元商业计划书编撰费。(二)对已经具有商业计划书的融资单位要求重新出高额费用编撰商业计划书,然后也是找借口否定投资而赚商业计划书的编撰费。如昆明嘉丰公司多年从事桉树栽培与种植研究,已取得政府的科技进步奖,为了产业化经营需要融资8000万元,已经组织专家撰写了商业计划书。可是,一家“美国投资公司”北京代表处以确定投资的名义要求该企业出20万元由其指定机构编写商业计划书,谁知该“美国公司”在骗了好几家融资单位的商业计划书编撰费用后消失了。后来,昆明嘉丰公司负责人找到埂莎,经过专家详细分析,昆明嘉丰公司负责人真正了解了投资商要看的是规范完善的商业计划书,而不要求商业计划书是哪个机构编撰的。实际上嘉丰公司原来编写的商业计划书已经很有基础,埂莎公司将其稍作修改就得到正规投资方的认可。
总结:有关专家指出,防范投融资风险企业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更要关注启动的程序,把握好诉讼的策略或者非诉讼的策略,以主动地姿态去解决在投资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风险,这样企业就能够很好地应对相关的法律风险,有效解决其所面临的危机,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地、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稳进,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与启示,南开经济研究,2002(2)
2曲晨竹,试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长春大学学报,2008,5
3何雯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固及治理对策,商业研究,2003
创业投融资计划篇2
其次是缺乏与外商有效的沟通。这种沟通不单是英语流利不流利,而是使用什么样的商务语言,这种符合国际惯例的商务沟通语言就是高质量的BusinessPlan(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它几乎包括反映投资者所有有兴趣的内容,从企业成长经历、管理团队、股权结构、产品服务、市场、营销、组织人事、财务、运营到融资方案。而国内流行的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两者有较大差距,有明显不同的着重点。如果国内招商单位只是写2-3页简短的可行性报告、或集中在技术工艺可行性而忽视市场与商业操作,这样是不能吸引外国投资者“眼球”的,只有内容详实、数据丰富、体系完整、装订精致的商业计划书才能吸引西方投资者,让他们看懂你的项目商业运作计划。看起来中国加入WTO以后,应该从许多细部方面运用国际商务惯例,学会“如何撰写优秀的商业计划书”这一课应尽快补上。
商业计划是企业项目融通资金的必备资料与重要因素。
商业计划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筹划。商业计划是(国际)投资商慎审筛选项目的重要依据,他能帮助你找到投资方或者合作伙伴。因此,只有拥有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才能使你的融资需要成为现实,商业计划书的质量对你的项目融资至关重要。当然,如果您想高起点运转您的项目的话,您还得准备一份符合国际融资要求而且让投资商动心的英文商业计划书。如果您运用了先进的融资技术,您不仅能得到充实的资金,还可以同时得到来自发达国家与企业(投资商带来)的先进技术、品牌、管理经验与设备。
商业计划对企业的创业起步具有重要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予则废。"当你处于创业阶段,或者准备开展一项新的经营项目时,会面临大量繁杂的工作与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份科学而完备的商业计划。商业计划对你的项目设想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安排,让你知道你的设想是否可以实现?能从这个项目中获到底可以得多少回报?其市场究竟有多大?会有什么损失与风险?风险的防范是否可行?项目中还有谁发挥作用?等等。
商业计划也是项目实现顺利启动与有序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商业计划可以使你有计划的开展商业活动,增加成功几率,减少失误。特别是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在经济高度多元化的当今,无论你打算以何种模式运作你的项目,你都必须准备一份动人而切实的商业计划,以充分吸引你未来的合作伙伴--投资商、银行、同行、有关政府与机构......。企业发展战略导向:
创业策划是创业成功的土壤。
良好的资本运营是企业婴儿期的优质营养。
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不断成功的保证。
发展方略是企业走向成熟的关键。
市场推广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市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
企业上市是企业成功的标志之一。
居安思危,安全理财是企业永续经营的保证。
不能地低估没有法律顾问的风险。
创业投融资计划篇3
一、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含义及作用
(一)含义
银行信贷以及发行股票、债券等是企业金融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企业的金融投资可选择扩大再生产、购买债券与股票等方式来进行。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是以企业投资资金为对象的一种管理活动,包括对企业金融投资的方式、金融投资的具体程序、投资资金的合理分配等方面的管理。新时期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要求企业预先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市场的调查、对投资方式性价比的对比分析等,而后根据企业具体需求最终确定投资方式来使企业利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二)作用
1.有利于投资回报的增加。
合理的金融投资能够给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回报率,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而金融投资管理是实现金融投资合理性的必要方式,并且能够进一步完成融资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获得可观的利润,给企业的各项经营发展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2.有利于运行机制的完善。
有效的金融投资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对当下的市场经济运行情况、发展趋势等做出更加准确的把握与掌控,并且能够推动企业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正确的投资决策能够确保金融投资管理各个作用的充分发挥,企业要想实现金融投资管理的效果,就必须对自身的决策能力做出提升,以达到通过金融投资管理来完善运行机制的目的。
3.有利于企业环境的优化。
由于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进行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各个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配合与支持,只有坚持从企业资金、人才基础、投资项目等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做好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并且需要在对具有可靠性的可投资因素的全面综合下确定合理的投资计划,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开展反过来促进了企业各部门、员工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能够形成良好的凝聚力,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积极的企业环境。
二、新时期完善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制定金融投资计划
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资计划的合理确定、投资项目的认真分析、投资组合的组建、投资组合的修正以及业绩的评估等内容,其中投资计划的制定是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起点与基础,给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投资计划与政策选择不当的情况下便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在制定相关投资计划及政策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发展需求与市场调查结果。目前我国企业的金融投资当中证券投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和衍生金融资产投资风险等普遍存在,这就要求企业在确定投资计划时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从风险保留、风险转移、风险消除以及损失控制等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切记投资的盲目性,必须通过认真的分析与严密的思考来做出谨慎的投资。
(二)做好企业预算管理工作
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企业的预算贯穿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当中。通过预算管理企业能够对责、权、利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明晰并做出正确的除了。企业的预算通常是在合理分工企业各部门、员工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并遵循相应的管理规则来对企业年度收支情况、成本、费用等做出科学的预测,同时还可以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预算的质量会对企业其他各项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金融投资管理当中必须强化预算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领导人员、财务部门人员、编制预算的财会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促使人员形成对预算管理的高度重视,逐步在企业财务体系当中建立起一套全面、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在新时期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量逐渐增多且财务管理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企业的预算管理必须切实贯彻到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次,要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做好不断的完善,坚持在可靠性、合规性、统一性以及完整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预算的编制,并认真做好预算的落实与监督,同时积极汲取成功、先进的经验来进行编制方法的创新。再次,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对人员《会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促使其金融投资与预算法律理论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并做好对财务人员的定期法律知识培训和再教育。最后,要建立并完善预算的管理责任制,将预算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每个环节与每个负责人,确保企业领导人员预算管理领导责任的履行和财务主管人员相关任务的执行,并通过合理的奖惩体系的建立来促进责任制的真正落实。
(三)加强金融投资队伍建设
新时期各个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究其根本便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员的发展对企业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在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当中也离不开人员队伍的强有力支撑。因此,在企业进入到投资市场之前必须具备专业化的投资分析人才,在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辅助下更好地展开金融投资的各项工作。此外,企业还须加强金融投资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通过提高工资薪酬、增加福利待遇等手段来吸引更多的优秀金融投资管理人员,并对在职的金融投资管理人员做好专业化的知识技能培训工作以促使其专业知识、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借助软实力的增强来实现企业金融投资分析能力的强化。
三、总结
创业投融资计划篇4
关键词:政府投融资政策措施启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17-02
近年来,合肥市在加强政府性投融资管理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不断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积极探索优化投融资机制,以合肥市为主体,推动城市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新老城区建设得到快速提高,互促共进态势进一步增强。
一、合肥市投融资管理的有关措施
1.创新政府投融资管理模式。实行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成立合肥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作为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对投融资实行统一管理,负责审定投融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决策投融资工作的重大事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委员会主任和第一副主任,市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成立合肥市投融资管理中心,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府债务统一收归市投融资中心,实行统借统还,归口管理,同时负责编制市本级年度政府投融资计划。强化执行机制,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负责政府性项目的统一融资。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合肥市财政、审计、监察部门作为投融资管理的监督层,负责对投融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全面跟踪审计。
2.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2006年5月,合肥市通过资源整合,将原分属不同部门的合肥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肥市建设投资公司、合肥市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并重组为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具体从事城市建设资金筹集、使用、管理,代表政府运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资产,市财政注入现金5亿元,通过整合,市建投集团注册资本达到96.03亿元。随后,政府又采取不断注入优质资产等方式,提高建投集团融资能力。截至2011年底,集团(合并报表)总资产达478.11亿元,净资产267.16亿元,下辖合肥百货、丰乐种业两个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3.同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成立合肥市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整合组建市招标投标管理中心,作为市政府统一的招标投标交易平台。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及国有资产交易必须通过市招投标中心办理,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严格执行“有效最低价”制度。成立合肥市土地储备中心。由政府直接管理土地一级市场,对经营性用地出让一律拍卖,确保土地增值收益集中在政府手中。严格工程建设过程中变更审批,所有工程变更,必须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实行项目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对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实行责任追究,实行“黑名单”制度。
4.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六分开”管理体制。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实行“六分开”。市规划局具体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建委负责项目综合设计,发改委审核立项,市招投标中心统一负责项目的招标建设,市建投集团统一核拨资金,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组织施工,审计局负责决算审计。六环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大大提升了城市基础实施项目的可控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5.建立数字模型预测政府债务风险。合肥市投融资管理中心创新设计一套债务风险控制模型,通过分析未来年度还本付息总额与未来年度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财力总额,计算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进而建立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测算模型。模型按照每年综合财力安排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量,结合当年政府财政收入情况、政府债务年限、具体的债务期限结构、利率水平,对全市的总体债务规模进行测算,以此指导政府年度投融资计划安排,科学预估未来年度政府债务合理规模与控制规模,从而为政府提供动态评估和预测。
6.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政府债务动态管理机制和预警机制。市投融资管理中心通过项目管理、报表统计、信息查询、经济指标及风险预警管理等,实现对全市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筹集、结构和安全性进行动态预警和评估,确保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009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合肥市政府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合政〔2009〕124号),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举借、使用、偿还行为,对全市各级融资平台债务举借实行计划管理,要求各级政府和融资平台公司统筹安排投资及融资活动,按照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要求,所有平台、县区的融资和债务管理必须确保在警戒线下运作。加强对贷款的期限管理。在充分做好偿债准备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融资成本,通过优化债务结构以降低债务负担。通过整合提升融资平台综合实力,创新融资模式等方式,实现低成本融资(低于基准利率5%~10%);实现融资结构由短期贷款为主向中长期贷款为主的转变,全面优化了政府债务期限结构,债务还款实现了年度均衡化,避免了流动性风险,科学规避还款高峰,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7.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增加建投集团现金流,提升建投集团融资能力。积极争取开行、亚行、世行、外国政府贷款,共争取开行169.67亿元授信额度,亚行1.5亿美元城市环境治理贷款。2008年12月与国家开发银行又签订新一轮300亿元额度金融合作备忘录。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项目融资分别与工商银行、建行、光大银行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保障大建设资金需求。建立偿债基金,解决县区贷款担保问题。2008年4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与徽商银行签订了偿债基金协议,采取由投融资中心在徽商银行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偿债基金的方式,由徽商银行给市县区基础设施建设28亿元授信额度。实行资产证券化,发行企业债券及集合信托产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09年成功发行第一期10年期10亿元企业债券、第二期17亿元企业债券和第三期20亿元企业债券。2009年先后发行四批共2.5亿元“滨湖·春晓”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惠及99户中小企业。
二、创新投融资方式取得的成效
合肥市实行投融资改革以来,针对城市建设管理集立项、建设、融资、拨付、决算一体,融资平台规模小、方式单一、主体分散,投融资规模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弊端进行了系统改革,构建了全新的投融资管理体制,为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建立了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体系,确立了项目规划、立项、招标、融资、建设、审计相分离、相制约的城市建设管理体系。打破了建设资金瓶颈,确保了建设资金需要。合肥市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构建了城市发展的框架,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增强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合肥市“十一五”期间共筹资581.62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225.92亿元,金融市场融资355.7亿元,建设支出412.32亿元,有力保障了城市建设。债务管理透明,还款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合肥市建立项目中长期融资制度,改变了过去以流动资金融资为主,财政当期还款压力过大的局面,同时通过建立科学测算模型,合理测算债务合理规模与可控规模,实现了债务还款年度的均衡化、科学化。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节约了建设资金。合肥市通过创新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在国家基准利率基础上实现项目融资利率下浮(总体下浮5%~10%),有效减低了资金成本。2007—2010年,合肥市招投标中心共完成2610个项目招标工作,项目预算价480.09亿元,中标金额328.95亿元,节约资金151.14亿元,极大地节约了建设资金。
三、加强河南省政府投融资管理的具体建议
1.加强投融资制度建设。借鉴合肥市政府性投融资有效管理模式和办法,河南省应及早着手加强投融资管理的有关制度建设,规范投融资工作,确保资金合理规范使用,防范、控制风险。有关制度包括项目单位的机构设置、议事规则、运行章程和项目资金筹措、使用、监督、评估等方面。同时,要统筹兼顾,着眼长远,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2.科学构建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为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杠杆作用,防范财政风险,笔者建议:一是建立决策机制。成立河南省投融资管理委员会,作为投融资管理的决策层对河南省投融资工作统一进行管理,同时负责审定投融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及决策投融资工作重大事项。投融资管委会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和第一副主任,以充分发挥政府在整个投融资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健全管理体制。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管理的政府债务统一收归河南省直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国资中心”)。国资中心对河南省省直单位政府性债务实行“借、用、还”一体化管理,并试行项目融资计划管理。即每年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单位提交的融资计划进行审核并上报省投融资管委会备案,国资中心根据投融资管委会的融资计划批复作为融资依据。把“政府主导、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理念始终贯穿城建投融资管理各个环节。三是完善监督机制。河南省财政、审计、监察部门作为投融资管理的监督层,负责对投融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政府投融资筹措、使用、管理全面跟踪审计。四是实行投融资资金“双控”管理。借鉴合肥市管理经验,对政府投融资资金实行省财政和项目单位“双控”管理模式。即项目单位会商省财政厅国库支付局在银行开设“双控”账户,账户及付款审核的主体为项目单位。项目单位支付款项时,经内部审批程序后送达国库支付局进行复核,省财政认定付款事项合法合规、资料齐全后加盖印鉴,由项目单位通过银行对“双控”资金进行直接支付。
3.做大做实投融资平台。一是将河南省五大投融资企业(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小企业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统一整合到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公司(以下简称“豫资公司”)之下,提升投融资能力和偿债水平。二是通过不断充实豫资公司资本金、注入优质资产、土地等方式提高豫资公司风险防范和盈利能力,努力拓展融资新途径、新方法。借鉴合肥市建投集团入股上市公司模式,采取豫资公司控股或入股上市公司等形式以壮大豫资公司实力、提高融资能力。三是改革投融资公司内部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现企业盈利和债务偿还的统一。
4.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管理。借鉴合肥市做法,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和风险状况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债务到期偿还的管理。一是建立政府债务动态管理和预警机制。国资中心要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以便实时动态掌握资金变动情况。通过对资金筹集、使用及政府性债务的全面统计分析,实现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和安全性进行动态预警和评估,确保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二是努力拓展政府债务归还渠道,规避违约风险。对财政部门直接偿还的政府性债务以及历年工程欠款,在财政预算以及超收中安排资金归还的基础上,再从土地储备中心储备的土地收益和国有资产收益中安排偿还资金,规避违约风险。三是加强对贷款的期限管理。在充分做好偿债准备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以降低债务负担。借鉴合肥市有关经验,建议通过不断整合提升豫资公司综合实力、创新融资模式等手段,实现低成本融资(低于基准利率5%~10%)和融资结构由短期贷款为主向中长期贷款为主的转变,全面优化政府债务期限结构,科学规避还款高峰,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5.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建议河南省大力培育豫资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一是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增加豫资公司现金流,提升融资能力。二是继续积极争取农开行、开行、亚行、世行及外国政府贷款。三是加强豫资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拓宽融资渠道,与各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保障资金需求。四是建立偿债基金,解决贷款担保问题。国资中心要努力与各商业银行签订偿债基金协议,采取国资中心在银行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偿债基金方式,由各银行给豫资公司筹措资金增加授信额度。五是鼓励豫资公司采取吸引信托基金、企业股权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投资补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募集建设资金。六是鼓励豫资公司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拓宽融资渠道,盘活资源,探索建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商业性基础设施开发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加直接融资比重和规模。
6.科学设计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模型。借鉴合肥市风险控制测算模型成熟经验,建议由河南省国资中心负责设计债务风险控制模型,模型按照河南省每年综合财力安排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量,结合当年政府财政收入情况、政府债务年限、具体的债务期限结构、利率水平,对全省的总体债务规模进行测算,以此指导政府年度投融资计划安排,科学预估未来年度政府债务合理规模与控制规模,从而为政府提供动态评估和预测。
7.强化政府投融资金绩效管理。省财政、审计、监察部门根据有关制度成立绩效管理处室和跟踪审计处室,对项目单位进行绩效管理和全程审计。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工程季度每3个月进行项目绩效自评并报省投融资管理委员会,省投融资管委会进行审核并对项目单位融资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报告省委、省政府,同时将绩效评价作为项目单位及相关人员奖罚参考依据。对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成绩比较高的项目,将其做法和经验在其他项目管理中进行推广,对绩效评价成绩低、存在不规范行为的项目通报批评,并进一步追究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锐(导师:陆道平.)多元化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9
创业投融资计划篇5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
硅谷经验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尤为重要,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经济的推动者。曾有一项调查这样断言,美国电子产业在上世纪的迅速发展,完全得益于当时美国完善的资本市场。
早在2006年,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关村开始建设有“新三版”之称的“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代办转让系统”,为中关村中小企业构建“场外”股权流通转让交易平台。科技部于2009年颁布的《关于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三板”的全面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转让系统的相关制度,加快扩大在国家高新区进行试点”。
更为业界所关注的是,“十年怀胎”的中国创业板也已落地,在创业板开张仅半年多的时间,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达到了70家。
2009年3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正是中国证监会给中国创业板的一纸“准生证”,在其6章58条的详尽条款中,证监会对拟到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发行条件、发行程序、信息披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全部进行了详细规定。
《办法》规定,到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企业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可以看到,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低门槛”和“高成长”的特性,对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尤为适合。事实也证明,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上风险资本效能,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多方位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
推动金融创新,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由科技部等部门牵头发起的2007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以下简称“07中关村”),被业界视为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获取“发言权”的破冰之举。
众所周知,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新颖性和不确定性,受到发行规模和信用等级严格考量的债务融资模式,对高新技术企业接纳程度极其有限。就集合债券模式而言,实际上,“07中关村”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再担保服务,而后由于银行对企业债的担保业务被叫停,导致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缺位,“07中关村”被继续复制的空间大幅缩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在债券市场上,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打包”融资的模式依旧可圈可点。
直到2009年,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中国银行间市场协会制定颁布《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打包”融资随即有了一条绿色通道。
《指引》进一步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和流通。《指引》为集合票据制定了标准,明确指出,集合票据是2个(含)以上、10个(含)以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
当年11月25日,银行间债券市场首只集合票据,由北京银行主承销的“北京市顺义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成功发行;以后中关村高科技中小企业2010年集合票据上市发行……种种迹象表明,与集合债券相比,集合票据正在成为一项发行灵活度更高,政策空间更大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债务“打包”融资工具。
构建金融保障体系,险资护航高新技术产业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2年)》,科技部与中国保监会于2006年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保险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组织开发科技保险险种,并积极创新科技保险发展模式。
据资料显示,在2007至2008年间,科技部与保监会在支持政策比较具体、条件比较成熟的城市率先开展试点。先后推出两批共12个国家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包括北京、天津、重庆、武汉、深圳和苏州高新区等。
由地方科技部门出台配套鼓励政策、保险公司参与试点的新模式,有力地调动了保险公司和地方科技部门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随着科技保险业务的顺利开展和推广,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大幅提升。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保险的功能作用,支持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科技部与中国保监会联合《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保险公司进一步开展科技保险创新业务,要求全国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推行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制度。
随着《通知》的,科技保险的区域性政策门槛不复存在,科技保险不再局限于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和机构,根据科技领域需求和保险资金特点,研究保险资金支持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机制和具体措施,探索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以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投资的方式方法,并推动相关工作。不难看出,《通知》为险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预留出了不小的政策空间。
立足产业集群,构建金融服务体系
2009年5月,银监会与科技部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出,科技部将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推动各级科技部门、国家高新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制定具体的补贴或风险补偿和奖励政策。
6月,科技部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科技金融全面合作。不久后,双方联合颁布《关于科技部与中国银行加强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科技部与中国银行建立多层次合作模式。要求中国银行选定分支机构与地方科技部门(国家高新区)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共建,科技部门制定有关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中国银行制定专门的服务策略,为共建的高新区及区内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
7月,科技部制定颁布《关于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银行在国家高新区的分支机构设立科技专家顾问委员会。建立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授信尽职和奖惩制度。推动银行贷款模式创新,开展股权质押、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
建立科技和金融结合协调机制
2011年科技部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
文件指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科技和金融结合协调机制,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与机制。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创业投资引导、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中央财政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贷款风险补偿和绩效奖励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地方可以参照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建立和完善科技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财税部门、国资监管机构的科技金融协调机制。重点围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目标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加强中央层面与地方层面的科技金融工作联动,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文件又指出,培育和发展创业投资。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重要作用。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综合运用阶段参股、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和支持地方规范设立和运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逐步形成上下联动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促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创业投资发展。充分发挥国有创业投资的重要作用,推动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力度。各类国有及国有控股科技型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探索整体或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入私募股权基金、风险资本等,组合各类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治理结构,创新发展体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行业。探索科技项目与创业投资的对接机制,引导金融资本进入工业、现代农业、民生等领域。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文件还指出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把落实自主创新战略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对重点科技工作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加强与科技部门合作,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国家高新区基础设施及地方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科技型企业孵化抚育、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重点科技工作领域内,进一步加大对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
引导政策性银行在风险可控原则下,积极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出口的支持力度,在其业务范围内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研发和推广。通过风险补偿、担保业务补助等增信方式,鼓励和引导银行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形成政府、银行、企业以及中介机构多元参与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综合运用资本注入、业务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和积极性,创新担保方式,加快担保与创业投资的结合,推进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文件还指出,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创业投融资计划篇6
一、大学生创业筹资的难点
筹措创业资金难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创业者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自筹和外部资助。目前,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全部来源于社会捐赠、学校针对社会捐赠的配比、全部来源于政府资助、政府资助部分学校配比部分、社会捐赠和学校政府共同支持。这些来源渠道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大学生创业资金需求。而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自筹能力又很有限,而来自外部的资助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且来源渠道狭窄,融资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一)创业启动资金匮乏
启动资金对大学生创业者至关重要,但筹集启动资金是大学生创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在校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基本没有收入或积蓄,创业的启动资金必须通过外部支持。目前,有近七成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创业启动资金不足10万元,而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各级政府或高校得到的政策性投入很少且一部分政策具有短期性,项目初创期后很难得到持续的资金支持,导致很多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项目最终只能放弃。
(二)融资渠道狭窄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朋资助和个人积蓄,外部资金支持主要来自由各级政府与金融机构推出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企业在高校设立的创业基金,一些社会组织如工会、银行、企业联合推出的创业贷款基金。而拥有大量资金的企业、银行、担保公司、风险投资机构等却考虑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收益率低、还款能力差等综合因素很少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另外,对于大学生创业贷款问题,由于我国个人商业贷款的主要形式是抵押贷款、存单抵押、第三方担保等,而大学生普遍缺乏抵押物或担保人而很难获得金融机构融资。目前,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风险投资和机构支持等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但在我国还需要一定的接受和适应过程。
(三)大学生创业获得资金的限制条件较多
近些年,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高校出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落实起来却困难重重,许多学生的“硬件条件”还不能达到规定的门槛。以小额贷款项目来说,有营业执照是银行提供贷款的硬性指标,但很少有大学生能拿出资金进行工商注册,同时银行也不愿给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弱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贷款,即使项目符合贷款条件,还存在贷款手续复杂、申请时间长的问题。另外,由于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较大,我国又没有相关的风险保障,创业一旦失败,就会负债累累,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帮助的难点。当前,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还存在地区差异问题,有的资金支持政策只偏向本地生源,不少外地生源的大学生即使满足其他条件,却被挡在“本地生源”门槛之外,不能贷款而且项目计划、经营场地等还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核。
(四)政府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还没有政府牵头的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支持基金,地方性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也只在发达地区刚刚试水。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支持投入计划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国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大学生创业的回报少、风险大的特点,导致各地在具体方案的制定上缺乏动力,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地方政府对于学生创业的支持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一些支持的行动还没有真正展开。
二、发达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资金支持的经验
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支持计划启动较早,政府、投资机构、民间组织等推出了一系列多元化的帮助大学生创业筹集资金的政策和措施,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在其他国家推广普及,积极推动大学生成功创业。
(一)美国
1983年,美国成立中小企业管理局,负责向包括大学生初创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一系列融资支持,包括贷款计划和投资计划。小企业管理局把帮助小企业创业者获得贷款作为其主要职责,但其很少提供直接贷款,而只是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如,小企业管理局对7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75%的担保,并适当延长还款期,最长的贷款偿还期为25年。另外,风险投资是美国大学生创业资金的又一重要来源。风险资本是指由专业投资人为快速成长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提供的企业发展资金。风险资本通过购买股权、提供贷款或既购买股权又提供贷款的方式进入这些企业。美国作为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有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金充足,咨询服务机构齐全,因而,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如果通过高校商业计划竞赛脱颖而出,很容易得到风险投资。如,上世纪9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5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影响很大,每年都吸引众多风险投资家。在竞赛中通过专家评审的创业团队可获得5万美元的种子基金。[1]此类创业大赛逐渐推广到其他高校,在美国的大学生中形成了一股创业热潮。现在闻名全球的跨国公司苹果、思科等公司都是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另外,美国的大学几乎都设有创业教育基金,基金来源一般是企业或校友捐款、学生创业研究成果转化收益等,这些基金有力地支撑了大学生创业的开展。另外,美国设立了许多支持创业的基金会,如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等。这些基金会每年都会以商业计划大赛奖金、论文奖学金等多种形式向高校提供大量创业教育基金。
(二)英国
为扶持大学生创业,英国政府推出多种支持计划和创业基金。1983年,查尔斯王子倡导的英国王子基金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带动和联合企业界和社会力量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据统计,该计划平均每年帮助5000名英国青年创业,创业成功率在60%以上。1999年,为了推广和发展英国青年创业计划,英国王子基金和威尔士王子国际商业领袖论坛共同组建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整合国际资源,与基金会、公益组织、企业、个人等合作帮助青年创建企业。1998年,英国政府启动“大学生创业项目”,该项目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由政府、卫康基金、慈善基金会及各大学共同出资设立“大学挑战基金”,该基金共设有种子基金5000万英镑,其中政府出资2000万英镑。该基金的目的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1999年,英国政府又设立“科学创业挑战基金”,为13个成功的科学创业中心提供5700万英镑的资助。2001年,启动“高等教育创新基金”,专为加强校企合作,还支持各大学内部师生的创业活动,如专利申请与保护、资金启动、公司筹建和市场开发等活动。此外,为解决大学生缺少贷款抵押品问题,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允许大学生创业者以优秀的商业计划书作为抵押品,通过风险投资和信贷体系贷款。[2]
三、解决大学生创业筹资难问题的对策
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筹集难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及社会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系统。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资金筹集的多元途径。
(一)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投入力度
由于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渠道,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应树立扶持为主、盈利为辅的意识。设立国家青年创业基金,支持地方政府设立种子基金、大学生创业培训补贴、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补贴。特别要设立专项资金为贫困大学生群体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提供扶持,并为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出台优惠政策。而对于更加具体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手段,需要针对不同个体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目前,有学者建议采取“三级扶助方式”方法,分层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是无偿性扶助,对于所申请项目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实行无偿性扶助。二是贴息性扶助,主要针对普通初次创业青年,由基金和金融机构贷款配合,提供3至6个百分点的贴息贷款。三是一般性扶助,主要针对二次创业青年,由参与青年创业扶助的金融机构按照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提供商业贷款。[3]
(二)拓宽融资渠道
对达不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的大学生,突破传统的政府投入及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发展面向大学生创业者的公益型资助基金,采取资助———回报———再资助的资金循环利用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助形式。政府和高校还可通过举办创业大赛等方式积极搭建平台向风险投资商推荐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争取风险投资,让风险投资商和大学生共担风险。还可以建立以技术、专利入股的融资机制,大学生无需投入资金,而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变成股份,注入企业生产过程,再通过商品买卖获得利润分成。大学生创业者融资创业的目的是希望将自己的技术和创意转化为赢利的工具,而投资者比较看重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针对大学生创业者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展的典当融资也可推广,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融资具有简便、快捷的优势,对客户的信用要求较低,适合大学生创业筹资。另外,对于初始资金不多、有合伙创业打算且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大学生可以尝试加盟连锁经营。借助连锁企业的品牌、技术、营销渠道,可以较少的投资、较低的门槛实现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