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论文篇1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本选题旨在对柏杉林木业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反映出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但是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间接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因此通过各种方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不足,为企业的管理者更好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并且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陈晓红(2010)在《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一文中认为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张新民、钱爱民在(2008)《财务报表分析精要》中指出,目前常用的财务状况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荆新、王化成(2009)在《财务管理学》中写道:财务报表的分析经历了由资产负债表到利润表再到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也经历了一个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的过程。
戴维。F.霍金斯教授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写出了《公司财务报表与分析一书》(2002)一文,文中对财务报表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日本著名会计学专家森疼一男(2008)针对日本企业活动对财务的影响写出了《企业经济活动与财务分析》,其中指出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使财务报表充实完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是:
1、介绍柏杉林木也业有限公司概况。
2、对柏杉林木业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主要进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以及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
3、通过以上分析找出公司存在的问题。
4、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拟采取的方法有:
1、趋势分析法:根据企业近几年的会计报表,比较各个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方向及幅度,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2、比率分析法:在同一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因素分析法:确定影响综合性指标的各个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用是技术替换影响因素的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主要难点:
1、由于理论知识不足,在做财务报表分析时有些问题分析不透彻。
2、资料收集困难,大量重要信息可能获取不全面。
解决办法:
1、系统学习财务报表,会计,财务管理相关书籍,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分析方法,针对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就相关问题与同学讨论分析或咨询指导教师。
2、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参阅相关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情况,及时与企业沟通以获得更多的内部资料,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向指导老师咨询,与同学互相讨论。
五、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撰写论文提纲
第九周至第十周论文初稿,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输出、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毕业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或资料)
[1]曹阳。我国新旧合并财务报表相关准则差异分析[J].会计之友。2007(07)
[2]高敏,唐洪广。合并财务报表处理规定的主要变化[J].财会月刊。2007(19)
[3]张新民。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剖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06)
[4]李刚。谈合并财务报表新会计准则的特点[J].商业会计,2007(07)
[5]刘文辉。实体理论: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选择《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变化[J].商业会计,2007(03)
[6]王治安。合并报表问题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01)
会计报表论文篇2
企业集团的股东有两类:母公司股东和子公司少数股东。如何看待少数股权的性质,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会计界形成了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三种理论: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根据财务会计的目标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合并会计报表存在的两个条件:(1)合并会计报表能提供信息且这种信息是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2)合并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这种独到的信息对使用者来说是有用的。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否则就没有必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哪些人需要会计信息呢?一般来说包括股权投资者、债权人、雇员、企业经理层、市场分析人员、相关企业、政府和公众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文章将站在股东和债权人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角度分析这三种理论的适应性。
一、股东的信息需求分析
母公司股东享有两种权力,所有权(利润分配权和剩余索偿权)和控制权。即:母公司股东不仅可对其所持有的母公司股份份额享有对母公司的利润分配权和对母公司的经营管理权,还可以通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享有对子公司少数股东所拥有的那部分财产的控制权。所有权当然要在会计报表当中进行反映,而控制权作为一种产权同样要在会计报表当中加以反映。
因为控制权的取得是有代价的。现代企业并购中,并购方往往要支付给目标企业的股东很高的溢价,这种溢价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控制性溢价”,即为了获得对目标企业少数股东所拥有的那部分财产的控制权而付出的代价。所以,母公司股东希望通过合并报表获得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方面的信息。少数股东享有其在子公司所持股份的所有权,需要有关所有权的信息。
1.所有权理论的适应性。所有权理论强调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持有的所有权,所有权理论认为,会计主体就是所有者的化身,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股东报告其所拥有的资源,子公司少数股东的信息需求通过子公司的个别报表予以满足。采用所有权理论编制的合并报表,实际上是“母公司报表+子公司报表×母公司持股比例”。按所有权理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有观点认为所有权理论并不是真正的合并理论。首先,所有权理论违背了“控制”的实质。因为当母公司控制了子公司以后,它不仅有权直接统驭其实际拥有的资源,而且有权统驭子公司全部资源。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合并报表不能提供完整的反映母公司股东控制权的信息。其次,比例合并法有其不合理性。将子公司的财产按照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合并到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当中,其实质就是把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分解成各种资产的组合,目的在于反映母公司股东所拥有资产的实际形态。
2.母公司理论的适应性。母公司理论强调母公司股东的利益,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合并报表是对母公司报表的延伸或者修正,即以所有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替代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以子公司所有收入和费用替代母公司从子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从而反映股东在母公司本身的利益以及他们在子公司的净资产上的未分配利益。
(1)按母公司理论编制合并报表时,在对子公司的会计事项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将母公司所拥有的份额按公允价值进行合并,并将收购价超过其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而将少数股东拥有的部分则仍按账面价值反映。这种处理方式能较好地反映母公司股东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但另一方面,它会造成双重计价,使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并且这样做可能使得加计的资产值没有什么意义,无法体现母公司经理利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
(2)涉及两个地位相近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企业合并组成企业集团时,母公司理论难以适用。(3)将少数股东权益列为负债,将少数股东损益列为费用,这一做法使得相关概念之间的性质出现混淆。除了母公司股东外,其他利益相关人难以从合并会计报表中得到对他们有用的信息,因而母公司理论在指导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时存在问题。
3.主体理论的适应性。主体理论通过将合并主体的所有者权益划分为控股权益和非控股权益强调了控制权,侧重于单一管理部门对整个经济实体的控制。将整个企业视为一个实体,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子公司所有的资产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并与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进行合并。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为母公司股东服务。主体理论与母公司理论的最大差别在于对公司少数股东的财产份额的计量问题。按主体理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于子公司资产中母公司所占份额的处理需要下推至少数股东占有的部分,即后者也需要按公允价值计量,同时确认相关的商誉。商誉的计算公式为:商誉=(收购价-母公司持股部分财产的公允价值)/母公司的持股比例。
这种计算方式存在争议,因为这样一来,少数股东的权益会大大增加,其结果就如少数股东已将其股份已全部卖出并确认收益一样,有违收益实现原则。这样虽然解决了子公司资产的双重计价问题,但整个企业集团仍存在双重计价。不过,从母公司股东的角度看,他们为取得对子公司部分所有权和控制权支付了成本,因而按公允价值计价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这种方式并没有影响母公司股东的所有权的披露,且下推处理更能体现母公司因投资而额外控制的资产的价值,因为购买价相对于历史成本更接近报表的披露时间,相关性更强。100%的抵消内部未实现利润可以更好地评价这种控制带来的效果。有人争论说若按主体理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假如对商誉的处理采用摊销法时,会降低合并收益。但多摊的部分会记入少数股东收益部分,对合并收益不会产生影响。因此,按主体理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相对于母公司理论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从少数股东的角度来看,采用主体理论,他们可以得到其股份的现行价值或较近一段时间的价值,有助于他们预测其手中股份的价值。所以,采用主体理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对少数股东提供的信息较前两种理论多。
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
债权人对企业的财产要求权只限于其所提供的资金和因此应得到的利息。他们不能直接利用合并会计报表上的数值进行投资决策,但对于母公司的债权人来讲,合并会计报表能提供一些影响其预期的信息。因为合并会计报表里包含着母公司的对外投资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的信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合并会计报表中还含有一些关于母公司的“额外偿债能力”的信息,因为母公司可能通过转移定价或其他方式进行避税和向子公司转移风险,这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少数股东权益收益率和母公司股东权益收益率得到大致的印象。这两种比率可以从合并会计报表中得到。在进行主体理论和母公司理论的比较时,一个难处是,主体理论有助于更加客观的评价母公司经理的能力,但会影响少数股东收益的披露,这就会影响合并会计报表在发现转移风险方面的作用。但考虑到存在着由规模相近的企业所组成的企业集团和某些少数股东可以施加重大影响的情况,由于母公司理论对这些情况的无能为力,所以笔者认为主体理论是更合适的选择。对于子公司的债权人来说,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不是很大,但对他们仍有一定的帮助,因为这有助于他们发现母公司的风险转移行为。超级秘书网
三、结论
从国际上来看,母公司理论是流行的观点。但情况正在改变,如在抵销公司间内部未实现利润采用100%的抵销方法,这正是向主体理论靠近。另外,FASB也开始建议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采用主体理论,可见,母公司理论代表现在,主体理论则是趋势所在。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出发,采用主体理论可能会增加近期的信息转换费用,但这种费用不会很大,要比将来跟着别人改变来的小得多。通过以上的分析,合并会计报表能提供母、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会计信息,而且,这种信息是对报表和使用者是有用的,所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是有必要的。至于在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中做何选择,由于所有权理论提供的信息不多,我们可以首先排除。母公司理论对母公司股东可以提供较多的信息,但对其他使用者提供的信息不够,且存在双重计价问题和应用限制,因而不如主体理论。
参考文献:
会计报表论文篇3
关键词:图情类期刊汇总整理问卷调查模糊聚类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12)05-0105-06
1引言
问卷调查是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调研手段,它能在短时间内,面向较大范围开展社会调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问卷调查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已经逐渐成为研究者了解社情、掌握民意、辅助领导决策的理想工具。特别是在调查研究中,问卷的使用更为普遍。因此,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为了寻找问卷调查方法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情况,本文以CNKI2007~2011检索数据的统计汇总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统计和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旨在剖析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及规律。
2数据来源
2.1文献的筛选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2~2013年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的《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与情报》、《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科学》、《图书馆建设》、《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情报杂志》、《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17种能代表我国图情研究水平的期刊文献资料。
2.2数据的搜集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问卷调查方法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为了得到较为完整的数据,从中国知网(CNKI)利用高级文献[1]搜索功能,使用全面普查的调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所有数据的搜索与汇总工作。
第一步,输入发表时间:2007~2011;文献出版来源:17种不同的图情类期刊名称;剔除题名中包含目录索引、征文、征订、通知、须知、贺信、贺词、讲话等之后,依序手工统计期刊论文总数和基金论文总数,并制作Excel汇总表;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输入目标文献内容特征:全文含“调查”,依序手工统计期刊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论文总数和基金论文总数,并制作Excel汇总表;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输入目标文献内容特征:全文含“问卷调查”,依序手工统计期刊论文中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论文总数、基金论文总数及学科类别分组词,并制作Excel汇总表,同时下载所有相关论文,分期刊打包,以备分析所用。
3数据的统计分析
3.1调查方法是图情类期刊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从统计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2007~2011年,图情类期刊上共收录论文27242篇,有10220篇使用了调查方法,占37.52%。其中,《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等7种期刊使用调查方法的比重都超过了41%,最高的《大学图书馆学报》达到了48.43%。证明调查方法是图情类期刊论文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从表1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图情类期刊上共发表基金论文4175篇,占总数的15.33%。其中,基金论文比重最高的是《情报理论与实践》,占33.73%;其次是《情报杂志》和《情报科学》,分别占29.93%和27.80%。说明基金论文比重普遍不高,相对较高的集中在情报类期刊中。
3.2基金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比重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2007~2011年,图情类期刊上共收录基金论文4175篇,有1726篇使用了调查方法,占41.34%。其中,《大学图书馆学报》占比重最大,高达65.31%;其次是《图书与情报》、《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图书情报知识》5种期刊,基金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分别占56.91%、55.32%、53.66%、55.10%和50.00%,都达到或超过了50%。说明调查方法在基金论文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主要。
同时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在使用调查方法的1726篇基金论文中,有452篇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占26.19%。其中,比重最高的是《图书馆杂志》,占48%;其次是《大学图书馆学报》,占43.7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情报杂志》各占33.33%和32.83%。
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通过对原始文献的人工抽样调查表明,在1726篇使用了调查方法的基金论文中,不包括使用以下两种调查方法的论文数量。第一种是调查方法的名称里不包含“调查”这个词。如“访问法”、“访谈法”、“小组座谈会法或群体座谈会法”、“深入访谈法”、“个别深访”、“专家访问法”、“观察法”、“文献法”、“德尔菲法”等。第二种是有些基金论文也使用了调查方法进行研究,但都被近似的词所替代,文章中却不会出现“调查”这个词。比如“抽样调查”用“选样”或“样本”替代、“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用“个案研究”替代等等。而这两种情况下的调查方法中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也为数不少。所以这1726篇和452篇只是调查方法或问卷调查方法应用的一部分而已。如考虑上述原因,这个比重会大大的高于41.34%和26.19%。说明问卷调查在使用调查方法的基金论文中占有重要的优势。
结合实际究其原因,是因为一般的论文使用调查方法,尤其是问卷调查方法成本较大,研究者无力支付。对于基金项目的研究,研究者有足够的研究经费和充裕的研究时间,支撑调查方法的应用。同时,问卷调查在科学设计问卷、合理搜集数据的基础上,得到的是第一手数据,可以真实体现被研究对象的主客观原因,对于问题的研究具有实证效果。
3.3基金论文中“图书”类期刊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比例高于“情报”类期刊
为了探寻17种期刊基金论文中调查方法的应用特征,下面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见表2)与模糊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谱系图见图1,整理的聚类结果见表3)。
[序号\&X1\&X2\&X3\&X4\&X5\&1\&-0.2901\&-0.3229\&-0.4395\&-0.3022\&-0.0501\&2\&-0.6990\&-0.6147\&1.3688\&-0.3592\&1.8085\&3\&-0.6279\&-0.7561\&-1.5979\&-0.7017\&-1.2268\&4\&1.9073\&2.1436\&-0.1327\&2.0093\&0.2979\&5\&-0.3754\&-0.2787\&0.2907\&-0.2165\&0.1954\&6\&1.0326\&0.9589\&-0.4715\&0.5254\&-0.3596\&7\&-0.4359\&-0.2787\&0.7775\&-0.3878\&-0.6371\&8\&-0.7061\&-0.6677\&0.6654\&-0.6446\&-0.9467\&9\&0.5455\&0.4727\&-0.4949\&0.2115\&-0.3104\&10\&-0.6421\&-0.4732\&1.9704\&-0.3307\&0.5944\&11\&-0.4039\&-0.3229\&0.2373\&-0.5590\&-1.3950\&12\&-0.6279\&-0.6766\&-0.6791\&-0.4163\&2.2213\&13\&-0.4359\&-0.3141\&0.5484\&-0.3878\&-0.5278\&14\&2.7252\&2.6298\&-0.4541\&2.9795\&0.7480\&15\&0.0797\&-0.5174\&-2.1011\&-0.5590\&-0.8598\&16\&-0.6990\&-0.6589\&0.6501\&-0.5019\&0.7967\&17\&-0.3470\&-0.3229\&-0.1377\&-0.3592\&-0.3489\&][表2K=1时表2数据标准化结果]
[图1利用SPSS对基金论文生成的模糊聚类谱系图]
[第1类\&第2类\&第3类\&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资料工作、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与情报、图书馆论坛、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表3由图1整理的聚类结果]
表3显示,基金论文的聚类结果具有明显的规律与特点。3类结果中,第1类是“情报”类期刊,包括《情报理论与实践》等共4种。第2类是“图书”类期刊,包括《图书馆杂志》等共5种。第3类是“图情”综合类期刊,包括《图书与情报》等8种。这表明,基金论文中调查方法的应用也是遵循“图书”与“情报”规律的,且“图书”类期刊中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比例普遍高于“情报”类期刊。
从表1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17种图情类期刊论文中,有2008篇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其中基金论文有452篇,占22.51%。《情报杂志》的使用比重最高,占43.67%;其次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占34.04%。说明问卷调查在基金论文中仍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3.4问卷调查方法使用的聚类结果具有明显的“图书”与“情报”特征
为了进一步探寻17种期刊基金论文中问卷调查方法的应用特征,继续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表5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见表4;进行模糊聚类得到的聚类谱系图见图2,整理的聚类结果见表5。
表5显示,3类结果中,第1类是“情报”类期刊,包括《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和《图书情报工作》4种。第3类是“图书”类期刊,包括《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知识》4种。第2类是“图情”综合类期刊,包括《图书与情报》等10种。这表明,问卷调查方法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期刊自身特征。同时说明,调查方法在基金论文中应用与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具有一致性。
3.5问卷调查方法主要应用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领域
为了分析问卷调查方法在17种图情类期刊论文中的学科类别分布情况,将从CNKI中所搜索的数据按照应用次数的多少倒序排列,选出前14个研究领域,其余都归为其他研究领域,汇总整理并计算的结果见表8和图3。
表6显示,在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2008篇论文中,有1129篇应用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领域,占56.23%;有232篇应用在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占11.55%;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应用只占32.33%。表明图情类期刊对于问卷调查方法有其自身突出的应用特点和要求。
4对策及建议
4.1合理设计调查方案
所有的调查都要事先设计调查方案。在调查方案中,除了调查明确调查目的外,最重要的就是定义调查对象及调查单位(也就是样本),第三才是调查项目(调查问卷)的设计。此次研究表明,在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期刊论文中,几乎没有研究者提到调查方案的设计问题。大多数研究者只注重对调查单位的描述和说明,却很少有对调查总体的介绍和界定。如《图书馆员职业承诺与离职意愿》一文对福建六所高校图书馆员使用了问卷调查,文章只说明了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22份,并没有介绍该六所高校图书馆员的基本情况(应该是已知的),如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这就很难保证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序号\&X1\&X2\&X3\&1\&-0.7726\&-0.3022\&1.4139\&2\&-0.3706\&-0.3592\&-0.2316\&3\&-1.0225\&-0.7017\&-1.0208\&4\&2.7364\&2.0093\&0.6727\&5\&-0.4358\&-0.2165\&0.4968\&6\&0.1834\&0.5254\&1.3467\&7\&-0.4358\&-0.3878\&-0.2316\&8\&-0.9247\&-0.6446\&-0.6621\&9\&0.2703\&0.2115\&0.4417\&10\&0.1074\&-0.3307\&-0.7002\&11\&-0.6857\&-0.5590\&-0.6047\&12\&0.2703\&-0.4163\&-1.0153\&13\&0.1617\&-0.3878\&-0.8843\&14\&1.9759\&2.9795\&2.3253\&15\&-0.9464\&-0.5590\&0.3284\&16\&-0.0121\&-0.5019\&-1.0815\&17\&-0.0991\&-0.3592\&-0.5936\&][表4K=1时对表5数据标准化结果]
[图2利用SPSS对含“问卷调查”论文
生成的模糊聚类谱系图]
[第1类\&第2类\&第3类\&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论坛、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资料工作、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与情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表5由图2整理的聚类结果]
[序号\&刊名\&含“问卷调查”的论文数量(篇)\&含“问卷调查”的论文比重(%)\&1\&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1129\&56.23\&2\&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232\&11.55\&3\&企业经济\&152\&7.57\&4\&新闻与传媒\&94\&4.68\&5\&高等教育\&64\&3.19\&6\&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64\&3.19\&7\&贸易经济\&44\&2.19\&8\&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35\&1.74\&9\&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28\&1.39\&10\&科学研究管理\&26\&1.29\&11\&互联网技术\&19\&0.95\&12\&数学\&18\&0.90\&][表62007~2011年17种图情类期刊论文
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按学科类别分组汇总表][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4.2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的设计成功与否,决定着问卷调查结果的成败[2]。严格的讲,所有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文章,都应该对问卷的设计做出详细的说明,甚至有必要将问卷作为附件附在文后,以便衡量调查的合理性。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文章都对问卷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将问卷附在文后的就很少。问卷设计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可行性、非诱导性、通俗易懂和便于整理等。从对问卷调查文章的全面研读结果看,很难找到这些完整的设计原则。尤其重要的是非诱导性原则,要求不能使用各种诱导性词语或语句和语气。因为一旦研究者进行诱导,其调查结果将没有任何意义。如《学生读者的需求满意度调查分析——以厦门大学为例》[3]一文,同样是馆员工作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共10个,全部使用了诱导性词语,如:“网站/主页信息丰富、揭示清楚、更新及时、界面友好”、“馆藏目录信息准确、功能完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供一站式检索”、“电子资源便于检索与利用,可远程访问”、“馆舍馆藏布局合理”、“书刊排架准确,书标架标清晰完备、维护良好”、“借还书手续简便、快捷”、“借阅规则明确、合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申请处理及时、满足率高”、“开放时间能够满足需求”,也许在分析时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可是作为读者,就会质疑,这样的满意度指标能调查出不满意的结果吗?
4.3恰当使用调查方法
问卷仅仅是调查的工具,通常要与抽样及其他的调查方法相结合才能使用。而调查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研究对象的特点,还取决于研究者的目的与拥有的技术和经济能力。只有综合考虑诸多因素,获得较多有效样本时,才能发挥问卷的作用。如《按照用户需求调整社科信息服务策略——浙江省四大系统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调查》[4],经过近5个月的调查,共回收48所图书馆有效调查表3830份,应该是一个大样本的调查。又如《创建与使用在Web2.0搜索信息的型人——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追踪观察的心理与社会分析推导创新服务》[5],就是使用问卷抽样调查与深度访谈及追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数据的,发挥各种调查方法的优势并互补。但对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因并未说明,所以其代表性的问题还是值得斟酌。因为按照随机原则,只有当研究总体各单位间的差异较小时,才可以使用简单随机抽样,这里的研究总体显然已知,所以要考虑如性别、年龄、区域等的代表性。
恰当使用调查方法,还体现在是否选用问卷调查上。有些文章应该使用问卷调查方法,但由于经费或其他原因而没有使用,其结果的可信性会受损。如《西部医学生的阅读行为与阅读心理》[6],如果使用问卷调查,进而将抽样调查与个别深访相结合,其研究结果就会更加科学。
4.4科学使用汇总和整理方法
对于耗费时间和精力调查得到的原始数据,如何汇总和整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常需要考虑三个问题:首先,是设计合理的汇总表;其次,是汇总标准(分组的标志选择);第三,是资料的筛选;第四,是汇总技术的选择。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读,绝大多数文章,都没有严格按照这个程序进行操作说明。尤其是分组标志的选择最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分组标志就是调查问卷的背景资料(即自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或调查问卷中的各个主要指标,它决定着将来的分析结果取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很多研究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汇总技术上,如使用SPSS统计软件等,而忽略了对于汇总标准的说明。从此次研究结果看,分组标志的选择不当,多受限于问卷设计。如《图书馆节能减排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7],问卷中没有完整的背景资料,就无法区分不同地区间的图书馆在节能减排中的差异。该文是2010年5月对全国99所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就应该分析不同地区间的差别。尽管文章也涉及到了不同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但是地区特色应该单独分析才更有意义。
4.5正确使用调查结果的分析方法
调查结果的最终分析,是问卷调查使用效果的直接体现。应该根据研究目的与数据的特点正确选择和使用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做结构分析,是调查分析方法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当需要分析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时,需要使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当研究多变量的综合结果时,可选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或因子分析等等。分析方法正确与否是该环节的关键问题,一旦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功亏一篑。如《天津市高校女性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实证分析》[8],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时,使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模型如下:
Y=2.655+0.207X1+0.166X2+0.351X3-0.059X4
结合该文的原始文献,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模型的拟合优度未知。也就是可决系数检验缺失,无法综合度量回归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第二,模型的显著性未知。也就是F检验缺失,无法判断4个解释变量同时对被解释变量(满意度总指数)的显著性。第三,参数的显著性未知。也就是t检验缺失,无法判断4个解释变量各自对被解释变量(满意度总指数)的显著性。第四,未考虑模型的多重共线。从指标本身主观判断,个人月收入与同行收入对比的满意程度(X1)、个人月收入与同部门同事收入对比的满意程度(X2)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但文中并没有考虑。第五,对于现有模型的解释不到位。比如,X3代表图书馆员所在高校类型是否为二级学院,这个回归系数最高,含义是什么,并没有说明。对于这样一个不可靠的模型,怎么叫人相信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5结语
问卷调查是一种发掘事实现况的研究方式,其目的是搜集、累积研究对象族群各项属性的基本资料,使用描述性与分析性研究在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寻找被研究对象的特点及规律。在决定是否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作为研究工具时,应该考虑是否能顺利达成研究目标以及注意研究样本在问卷上的配合度。通过对CSSCI期刊2007~2011年大量文献资料的调查研究,说明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文献中应用频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文献中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用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诸多问题的出现,或增加了问卷设计中的误差、或增加了调查结果的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或增加了问卷汇总及分析中的误差,大大降低了问卷调查结果的精确度与可信度,甚至影响了主要的调查研究结论,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错误的研究结论。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研究人员不仅有纯熟的问卷设计技术,而且有对问卷调查应用自如的经验,还要拥有应对各种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数据汇总技能与数据分析方法。其次需要各位编辑们付出更多的辛苦,严格把关,以提高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高级检索[EB/OL].[2012-08-09].http://epub.
/grid2008/index/ZKCALD.htm.
[2]邓锁,风笑天.问卷调查研究:第二个10年的发展与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3):52-57.
[3]陈滨,邵敏.学生读者的需求满意度调查分析——以厦门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3):106-112.
[4]徐璞英.按照用户需求调整社科信息服务策略——浙江省四大系统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调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57-64.
[5]顾立平.创建与使用在Web2.0搜索信息的型人——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追踪观察的心理与社会分析推导创新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10,(2):12-25.
[6]赵玉光等.西部医学生的阅读行为与阅读心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8,(S2):229,298-299.
[7]黎震.图书馆节能减排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0,(12):14-18.
会计报表论文篇4
按照我毕业生工作要求,各学生要在2012年5月前完成毕业论文的制作、修改和最后答辩,为了提高学生论文质量,让毕业生顺利制作论文,也为了规范我校学生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格式,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特制定《XX师范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一、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的组成、填写与装订1.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组成及装订按如下标准:封面毕业论文(设计)提纲或进度计划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摘要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一式两份不装订,指导教师初步评分后上交系、部,系部组织评审小组进行最终评分,再由系、部统一上交教务处盖章。2.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资料应按要求认真填写或打印,手工填写内容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一律用蓝黑墨水或黑墨水填写。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内容与要求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题目: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设计)》;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社会是大课堂,实践长真知识》。通过题目使读者大致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科学的范畴。标题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2.前言:前言也称引言、序言或概述,经常作为论文的开端,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前言的写作要求:(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过程。(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前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3)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客套话。(4)引言的内容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5)引言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有插图、列表和公式的推导证明。(6)是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要写出社会实践(调查)的参加者、主题、时间、地点。然后用“现将此次实践(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从而过渡到正文。3.正文:正文是全文的主要部分。也是论文围绕主题的详细表述。如果是毕业实践(调查工作)的要据报告的内容,学生应该着重写自己的认识。4.结束语:对全文的总结性概述。如果是毕业实践(调查工作)的可以写出作者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批评或者建议。特别注意:(1)写作时可以按以上几部分构思,但行文时不要明确写上“前言”、“正文”、“结束语”等字,而要写标题,如“基本情况”、“主要体会”、“几点思考”、“问题和建议”等。(2)实践报告(设计)中的实践地点应是在自己所在单位、指定单位或自己认为合适的单位。实践报告(设计)的内容尽量与所学专业和工作实际相关。5.致谢。作者认为必要时可有此内容。致谢对象主要指论文的指导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等。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6.参考义献。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三、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论文终稿原则要求是打印稿。1.纸张:A4纸,单面打印。2.封面、毕业论文提纲或进度计划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均按学校统一规定格式打印。3.页面设置及页眉、页脚格式: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页眉1.5cm,页脚1.75cm。4.题目用黑体小二号居中,与正文空一行。5.前言、正文、结束语:统一用微软WORD软件排版,宋体小四号,标题加黑,行距20磅。图、表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图、表名称用五号黑体,图表内容用五号宋体。论文出处(作者):论文格式
2012年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写作指南
会计报表论文篇5
1.报告体系缺少完善性。从当前会计报表体系看,主要有资产负债表以及收入支出表还有附表和报表附注与相关说明书等,没有明确规定附表以及基本数字表等内容。当前的财务报告体系具有单一性,无法将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等全面反映出来,给监督工作带来困难,在单位决策的时候也不能提供有效依据。
2.不能及时进行记录。对于会计报表来说,它是对单位在一段时间内具体财务状况的反映,其时效性比较强。所以,一定要及时、准确地做好登记工作,如果没有及时记录报表内容就会导致数据丢失,最终无法反映单位财务实际状况。其表现主要有:第一,没有及时对项目预算进行记录,没有保管好凭证信息,导致数据丢失,无法记录报表内容。第二,一些单位中的某些岗位没有进行合理设置,报表编制工作效率比较低,也无法及时报送会计报表。若是没有及时编制报表,就会降低其作用,最终影响报表作用的发挥。
3.内容缺少完整性。从当前情况看,很多单位中的会计报表内部缺少完整性,而且没有披露大量信息,无法满足信息需求。比如,在会计报表中,其收支状况具有片面性,没有将单位中总体财务状况反映出来,另外,在对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不仔细,导致收支无法和预算之间协调。
4.对于财务业绩分析没有进行披露。在很多单位,没有重视报表上面的相关信息,无法准确反映财务活动业绩以及风险,这样管理人员就无法针对其中信息调整单位发展方向。
5.数据缺少真实性。很多单位为了实现考核业绩,少缴税,获取信贷资金以及商业信用等各种目的,采取各种手段粉饰会计报表,使会计报表缺少真实性。一般情况下,报表失真的主要表现有隐瞒收支状况、高估资产、设置账外账、联列成本、会计内容混乱等。会计报表缺少真实性会对管理人员造成误导,使其在经营决策方面出现失误,对单位发展造成风险,无法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报表问题的有效措施
1.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当前,会计报表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单位要遵循相关原则,结合企业状况和会计等式,制定会计报表,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资产等状况,从而引导管理人员和投资者正确决策,保证会计工作顺利开展。
2.检查报表内容。对于会计报表,要分析其中的数据,也就是验证这些数据是不是真实的,能不能反映单位真实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并了解经营的合法性以及合规性与有效性。不同会计报表性质是不同的,会反映出不同的内容,另外,检查方法与检查内容也存在区别。比如,损益表是动态性的报表,主要反映单位在某一个时期内的经营过程与经营成果,收入成本费用是其主要的资料来源,基本上没有余额,不能利用实物盘点,一般情况下,要利用计算以及摊销和分配获得项目数量。而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性的报表,主要反映单位财务在某个时点的状况,资产负债以及资本账户是其资料来源,不仅有余额能够核算,也有实物加以盘点,同时还能够利用调查取证、平衡分析、结构分析的形式化,确保数据真实。因此,检查报表内容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有效方法检查。
3.在会计报表中多披露内容,增加附注。会计报表的信息应该具有完整性,能够充分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相关信息,使报表使用人员能够详细了解单位经济情况,并准确开展决策工作。在设计报表的时候,首要的就是披露单位的无形资产,比如,人力资源以及产品竞争力和技术等,对单位发展潜力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揭示衍生的金融工具,披露其价值变动以及风险转移和潜在风险等。与此同时,要增加附注内容,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的很多会计报表没有重视附注,为了完善报表,要增加附注的内容,比如,在报表中增加长期购买协议以及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等内容,使使用者能够从中获得更多信息。
4.要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要及时、认真编制会计报表,只有这样才能会单位决策提供正确的参考作用。所以,单位会计部门编制报表之前,一定要明确人员岗位,使每个人的职责得到落实。合理设置会计岗位,定期编制报表,对于没有及时编制和报送的相关人员一定要对其警告和处罚,确保报表得到及时编制。
5.保证内容真实性。对于每一个单位来说,会计报表都一定要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决策参考的作用。所以,完成报表记录工作之后,单位会计部门应当针对其真实性加以审核,从而保证内部信息是真实的。对于会计粉饰这一现象要重点打击。结合我国的会计法以及注册会计师法等,对报表粉饰现象进行惩处,对于有这种行为的单位以及个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如果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并且对于投资者以及债权人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就要在经济上对其惩罚,如果情节比较严重,要追究单位法律责任。借助法律防止报表粉饰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于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要做好法律培训工作,使其自觉维护会计报表真实性,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自己在单位中的行为,尽可能减少粉饰报表的行为。
6.在单位内部建立会计监督机制,并不断完善。在内部建立会计监督机制,也就是对会计以及财务进行内部控制,对于资产处置以及对外投资和决策等事项要规定其监督程序,建立财产清查以及内部审计等相关制度。在单位内部建立监督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真实性。为了完善这一机制,一定要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并确保其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保证能够满足单位经营的要求。
三、结语
会计报表论文篇6
一。重要性水平合理确定判断的基础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根据这一规定,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有资产总额等四项,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例如,当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当被审计单位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当年的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年的平均利润;当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变动比率两种:
1。固定比率法。采用固定比率法的计算公式:
判断基础×固定比率=重要性金额
如资产总额(期末)1000万元×重要性水平1%=10万元,则确认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为应查的重要性金额,10万元以下即为非重要性金额。
固定比率的参考标准:(1)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0%,较大时可用5%);(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1%。
对亏损企业或微利企业,选用重要性水平指标时应慎重。
对负债事项重要性金额的确认,可通过分配方法;
如企业期末负债总额为12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00万元,会计报表整体重要性金额确认为:资产总额1600万元×1%=16万元;则负债重要性金额为16万元×1200万元/1600万元=12万元。
各项判断基础适用范围,“营业收入”、“净利润”一般适用于流通企业;“资产总额”一般适用于生产企业;“净资产”一般适用于其他行业。
2。变动比率法。采用此种方法时,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小;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大。
如某著名国际会计公司根据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按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中较大的一项N计算)。
表一:
高于但低于重要性水平的金额
03万元0+0。059N
3万元10万元1780+0。031(N-3万元)
10万元30万元3970+0。0214(N-10万元)
1000万元3000万元85500+0。0046(N-1000万元)
3000万元1亿元178000+0。00313(N-3000万元)
例如表一:某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1398。40万元,资产总额2134。80万元,或确定按资产总额2134。80万元计算,经查对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的金额为8。55万元+[0。0046×(2134。80万元-1000万元)]=13。77万元。为此,以整数14万元确认为重要性水平的金额。
又如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的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原则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表二:
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中较大的一项百分比
(1)<250万元4%
(2)<2500万元2%
(3)<7500万元1.5%
(4)<12500万元1%
(5)>12500万元0.7%
假如某公司期末资产总额为5800万元,当年营业收入为6000万元,确定重要性水平金额为90万元(6000万元×1。5%)。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5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判定账户可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从这条准则规定可以看出,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同时第16条又强调指出,“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重要因素:(1)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2)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1。分配的方法。通常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分配方法,分配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各账户。
如注册会计师判断企业重要性水平金额。期末资产总额14000万元,重要性水平为1%,重要性金额为140万元,即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报和漏报金额140万元。分配见表三。
表三:
项目资产金额(万元)重要性水平(%)重要性金额(万元)
甲方案乙方案
现金700172.8
应收账款210012125.2
存货420014270
固定资产700017042
总计140001140140
说明:
表三甲方案按1%比例分配。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要对其进行修正,由于应收账款,存货错漏报收的可能性较大,故重要性水平要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