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篇1
纺粘法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美国DuPont(杜邦)公司和德国Freudenberg(科德宝)公司分别在美国和欧洲开发了纺粘非织造技术。纺粘法是利用化学纤维纺丝原理,在聚合物纺丝成形过程中利用冷气流对挤出的熔体细丝进行冷却,使细丝在冷却过程中受到拉伸气流的拉伸作用,形成连续长丝,然后在凝聚网帘上成网,加固后形成非织造布。
纺粘非织造布技术不仅在工艺路线和设备结构等方面有独特之处,近年来,该技术由于生产流程短、生产效率高、产品性能优良、应用范围广,在工艺、原料、设备和产品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1新型纺粘聚合物原料的开发
纺粘非织造布采用的原料主要有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酰胺(PA)等。由于能源危机导致的原料价格飞涨、市场竞争激烈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及环保问题,使用新型聚合物已成为纺粘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所使用的新型聚合物包括共聚酯、共聚酰胺、弹性聚合物、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等。
1.1生物质聚合物
PLA在常见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中性能最为优越,如结晶度高、阻燃性好等,最大的优点是易被生物降解、绿色环保,且容易被加工成可生物降解的纺粘非织造布。日本KaneboGosen公司和Kureha化学公司已开发出了一种名为PLAblock的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这种非织造布在水过滤、土木工程和建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了生物质PTT纤维Sorona纺粘非织造布。
1.2弹性聚合物
日本东洋纺(Toyobo)公司开发了聚酯弹性纤维纺粘非织造布,产品具有很好的伸缩性。由美国ExxonMobilChemical(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开发的Vistamaxx2125聚合物是一种具有特殊半结晶结构、与其他聚合物相容性好、易加工的热塑性弹性聚合物,可独立使用,也可制成共混物。目前,该公司已在中国推出了4种型号的VistamaXX系列弹性聚合物。中国国桥实业公司利用Vistamaxx弹性聚合物开发了一种名为Marnix的弹性纺粘非织造布,这种非织造布的可拉伸度达200%~500%,弹性回复率在90%以上,还可实现回收。
日SKosan公司采用自有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开发了一种新型软质聚烯烃LMPO,制成的纺粘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弹性。此外,LMPO还具有热稳定性高、熔融粘度低、无味、不粘连、无色透明、与PP相容等优良特性。
日本钟纺(Kinebo)公司在熔喷非织造布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弹性的热缩性聚氨基甲酸酯纺粘非织造布。
1.3其他原料
美国Eastman(伊士曼)公司开发了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酯(PC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纺粘非织造布。日本东丽(Toray)公司开发了可用作过滤介质的聚苯硫醚(PPS)纺粘非织造布。美国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开发了全同立构聚合物,可加工高强度、轻薄型的纺粘非织造布,产品手感柔软,用作卫生用品、医院服装和特殊过滤材料。日本东洋纺公司开发的PBT纺粘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成型性,可用作汽车车顶材料。
2纺粘非织造工艺的发展
2.1
纺粘纤维的细旦化
纺粘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纤维细旦化和微细旦化。拉伸器性能、喷丝板孔径和冷却条件是加工细旦和微细旦纤维的关键。美国Ason(阿松)公司采用高压窄缝拉伸工艺,可以生产0.7dtex的PP纤维和0.5dtex的PET纤维。该公司利用熔融流动速率(MFR)为700的聚丙烯切片,在纺丝速度6000m/min下可加工出0.22dtex甚至更细的纤维,而且纤维强度较高,可以代替熔喷非织造布。这是纺粘非织造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
在超细纤维的生产上,日本旭化成(AsahiKasei)公司在发展超细纤维的潮流中选择了相对简单的直接纺丝工艺的发展途径,努力开发纤度在0.22dtex以下的PET纤维,并最终实现了0.11~0.17dtex超细纤维的工业化生产。日本Kobelco公司的PP纤维可纺到0.55dtex,PE纤维可纺到1.0dtex,PET纤维可纺到0.5~0.7dtex,加工的纺粘非织造布柔软度高、拉伸强度高、均匀性好。
德国Reifenhauser(莱芬豪舍)公司在其Reicofil—Ⅲ型纺粘非织造设备上加工的PP纺粘非织造布,其纤维细度为0.78dtex,PET纤维细度为1.0dtex。其Reicofil—Ⅴ纺粘设备可加工出纤维细度为0.5dtex的PP纺粘非织造布和细度为0.7dtex的PET纺粘非织造布。
2.2纺粘非织造布的功能化
纺粘非织造布的功能化是近几年纺粘非织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一种方法是在切片投料斗内加入功能性母粒,所生产的纤维功能特性持久,难以消失,再利用功能性纤维制得纺粘非织造布;另一种方法是在纺粘生产线的热轧机和卷曲机之间增加一套浸水(喷雾)和烘干机组,使纺粘非织造布经热轧之后,在具有功能特性的整理剂溶液中浸渍(或喷雾)并烘干,赋予产品一定的功能。
2.3双组分复合技术
双组分复合纺粘技术是纺粘非织造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优点是可用不同原料,通过不同复合形式生产出不同性能的产品,从而极大地拓展了纺粘技术的发展空间。双组分纤维主要分为皮芯型、海岛型、桔瓣型。双组分复合纺粘法非织造布是由两种组分的切片由各自独立的螺杆挤出机挤出后经熔融复合纺丝成网、加固而形成的,其工艺流程如下: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篇2
《中国纤检》:在激烈竞争中,企业真的会有什么制胜的法宝吗?
方锡江:是的。产品质量一直被认为是企业的生命、是激烈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所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表述产品的品质,传统的方式有自我申明、产品检测等。但是,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在纺织领域的广泛应用,普通的消费者不能直观了解纺织品和服装的内在品质,使得消费者对企业的这种自我声明产生了怀疑,影响了企业的诚信度。
“好酒也怕巷子深”,因此,很有必要对纺织产品进行认证,让公正的第三方证明自己产品的优良品质和独特性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并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中国纤检》:什么是产品认证?它与质量体系等认证有什么不同?
方锡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规定,产品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在此条例第十条中明确规定:从事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测、检查等技术能力。
提到ISO9000、ISO14000体系认证,大家并不陌生,通过管理体系认证,使得我们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上有了明显的提升,那么同样,通过我们产品认证的企业,在企业的综合实力的提高上,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诚信问题降低了企业符合性声明的真实性,人们对企业自我声明的优质产品存有一定的疑虑。2.更深层次的企业符合性声明,由认证机构“协助”进行声明产品的质量水平。3.突出产品差异化,提高企业信誉度和知名度,有利于企业实施品牌战略。4.促进企业健全质量体系,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5.认证制度是基于配套标准,因此经认证的产品质量有可比性。6.贴有认证标志的产品,意味着该产品质量符合公认的标准。7.用户和消费者对持有第三方认证的产品更为信赖。
《中国纤检》:开展纺织产品认证能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哪些好处?
方锡江:对于企业来说,开展“第三方”产品认证,可以证明自身产品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是有保障的;符合并超过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突出产品个性;有利于提高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开展“第三方”产品认证,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由于通过认证的产品都具有明确的认证标志和相关认证产品说明,保障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知情权,有效避免了企业的“概念”炒作,从而对规范市场、指导消费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国纤检》:中纺标检验认证中心对于企业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方锡江:在这场严重的信任危机面前,中纺标检验认证中心的成立,迎合了市场需求,架起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之桥,同时它也对提高我国企业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纺标检验认证中心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CNCA-R-2004-12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公证检验认证服务机构,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纺织和服装产品检验认证的机构;拥有一支精通纺织和服装检验认证业务的人才队伍,具有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并授权、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认可的部级纺织品检测中心;装备有一流的实验室检测仪器,综合全面的检测能力,出具权威的部级检测报告。业务范围涉及纤维、纱线、面料、服装、家居用品、产业用纺织品等各个领域。
《中国纤检》:您如何看待中纺标检验认证中心在开展纺织品认证上的优势?
方锡江:中纺标检验认证中心在开展纺织产品认证上,具有其突出优势:
1.以需求为导向。中纺标拥有资深的、在业内久负盛名的纺织标准和纺织检测专家,能为企业“量身定做”适合产品自身特点的认证项目,突出产品特点、能与企业的营销策略有效结合,以较低的市场投入,实现产品销售的最优化,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大市场占有率。目前,根据客户的需求,中心已经制定了十多项认证项目,如:为配合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实施,制定的“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安全规范”的认证项目,获得认证的产品可使用中纺标“符合国家纺织品安全规范”的标志和认证证书,以证明获证的产品符合GB 18401―2003的要求。这一项目推出后,立即引起了企业的关注,上海帕兰朵高级服饰有限公司、恺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卡博洛服饰有限公司等率先申请并通过了认证。同时,为应对市场上对“绿色、环保”以及各种功能性纺织产品需求,我们还开展了“生态纺织品”“纯天然及特种纤维制品”以及各种功能性纺织产品的认证项目,如:防紫外线纺织品、阻燃纺织品、抗菌纺织品、抗静电纺织品、防缩纺织品、吸湿速干纺织品、远红外纺织品、保温纺织品、免烫纺织品、工程用纤维等。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篇3
“纺织原料”展区在简要介绍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类纺织原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纺织原料研究方面的突出成果――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以及在海藻酸系列功能纤维、聚苯硫醚纤维、构树纤维等新原料领域的研究开发成果与应用情况。巨大的纤维轮显示,纺织产品的应用范围已经大大超越“衣被天下”的民生领域,扩大到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因此,纺织研究也在打破原有的学科和行业界限,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是大势所趋。正是基于此,武汉科技学院以纺织特色整合理、工、文(艺)、经、管、法、教育等各学科,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特色鲜明的6大学科群。即纺织工程与材料学科群、环境与化学化工学科群、机电信息学科群、理学基础学科群、人文艺术学科群、管理学科群,各学科群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纺纱技术”展区首先分析了环锭纺、自由端纺纱等常规纺纱技术及其不足,详细介绍了武汉科技学院徐卫林教授主持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四大创新、四大突破,并通过与环锭纺技术的对比,凸显了嵌入纺技术的先进性。这项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盛赞为“对传统纺纱技术一次革命性突破”的技术,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该展区还展示了武汉科技学院自主研发的柔洁纺技术、无PVA上浆技术等原创性纺纱、浆纱技术,彰显出学校在该领域中突出的研究能力。
技术纺织品及功能纺织品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是我国纺织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武汉科技学院开发的花式纱线产品、纳米纤维材料及纳米功能纺织品、环境友好阻燃、免烫及卫生整理纺织品、单向导湿纺织面料、防水透湿织物、再生塑料基剑麻增强复合建筑模板、秸秆纤维、防血吸虫病感染防护服、避蚊纺织品等多种功能性高附加值纺织新产品,分别具有保健医疗、防护、军用、环保、服用等功能,为培育和扩大内需、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该校主持的“苎麻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项目,研究开发育种、栽培技术、收割、脱胶、纺织印染加工、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一条龙产业核心技术与现代化装备,构建生态产业链,以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苎麻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还牵头组建了“中国苎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从农业到纺织业,从生产过程到生态环境保护,从研究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苎麻产业技术体系。
在纺织产业链中,染整技术是对纺织品进行深度加工和精细加工的重要技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整个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同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它需要大量使用化学助剂,所以它也是制污和排污大户。简明高效、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再生循环是印染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武汉科技学院在纺织印染清洁生产,纺织品染整加工新工艺、新助剂的研究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助剂的研究与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纺织印染废水的处理及回用这个行业重大技术难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曾庆福教授发明的“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获得了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技术以无形资产入股创立了项目产业化基地,并应用于棉印染、蜡染、针织、毛巾、苎麻、制线等20多家印染企业。
武汉科技学院连续10年稳居中国时装院校专业排行榜第一名,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时装名校”荣誉称号。在“服装设计与工程”展区,展示了学校在高级时装设计、制服设计、舞台服装设计、染织纤维艺术、服装数字化等几个领域的重点成果。其中,用服装CAD技术、三维立体测量等数字化技术对服装进行处理,以及通过网络浏览服装试穿效果的三维服装虚拟试穿系统等,都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成果,将为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提供巨大支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装备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装备制造国之一。纺织装备是纺织工业的基础。武汉科技学院在针织服装机械、纺纱加捻机械、现代缝绣机械、纺织器材表面处理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攻关,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成果。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1篇4
近年来,欧美各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纷纷针对儿童服装的主要安全隐患制定了不同的安全规范和准则。比如美国在《儿童上衣的绳带安全规范》ASTMF1816-97(2004)及CPSC(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儿童上衣的抽紧带指南》中对儿童服装上的绳带提出了具体要求;欧盟EN14682标准也对14岁以下儿童服装上的束带或绳索的总体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
近期,我国产儿童服装频繁被欧美等国家以拉绳有致儿童颈部被勒危险为由要求召回,认真分析召回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已是当务之急。究其原因:
国外保护本国企业的需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等国家由于其自身经济状况不佳,出于保护本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经济利益,不断以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来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而召回作为技术壁垒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国外客户产品设计的问题。由于国外客户产品本身设计的缺陷,而我国生产企业大多又采用OEM代工方式生产,单纯认为只要按照客户要求生产出产品即可,对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外技术法规缺乏必要的、足够的辨识能力。此外,大多数企业在与国外客户签订合同时,不注意对产品本身设计的符合性及其责任归属做出明确约定,因而造成损失。
国内生产企业忧患意识的缺乏。我国国内相当部分纺织生产企业管理者及作业者知识水平不高,缺乏足够的知识拓展培训,很多情况下不能对所生产的产品本身进行合理的判断。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部分生产企业陷入无单可做的困境,一有订单便不加评估即盲目组织安排生产,从而导致产品不符合目的地国家的严格要求。
ISO密集纺织品测试标准企业须关注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连续《纺织品抗真菌性能测试标准第2部分平板法》和《纺织品-面料抗静电性能测试标准》两项功能纺织品测试标准。该系列标准用于测定特定功能纺织品(包括机织和针织面料、纤维、纱线及成品等)的抗真菌及抗静电性能。自2014年8月《抗病毒纺织品测试标准》以来,该组织已连续三项功能性纺织品测试标准。
随着功能性纺织品出口的持续升温,与之相应的测试标准体系也逐步发展,ISO已制定包括阻燃、抗紫外、防辐射、生理舒适性、拒油性、吸水性、防水性等一系列功能评价方法。此次抗菌、抗静电及抗病毒三项测试标准的,标志着功能纺织品的国际评价体系取得了进一步的完善。
福建福州检验检疫局为此提醒相关企业,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国际纺织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探寻功能纺织品的市场前景,并认真学习功能纺织品的相关评价标准,为企业发展把握正确方向;另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潜心研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力争进入国际高端产品市场。
台湾大幅修订纺织品标签要求
最近,台湾地区“经济部”经商字第10302426180号公告,决定对现行“织品标识基准”进行修订,修订内容涵盖羽绒、天然及人造纤维等材料名称,洗烫、漂白、干燥等处理方式,婴幼儿服装安全警示,产地标识等多个领域,修订幅度较大,相关出口企业须密切关注。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篇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纺织工业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随之而产生的现代纺织机械制造的检查技术也逐渐升级,日渐重要。现阶段在国内的纺织检测技术的科技投入上,已经逐渐加大了科技含量,关于高端纺织检测技术设备的机械研发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高端的现代纺织检测设备的高精度,以及对纺织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优化进行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现代纺织检测技术的特点进行论述,从而进一步探析现代纺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纺织;纺织检测;检测技术;纺织技术
现代纺织检测技术作为以纺织产品的检测仪器作为载体的现代科技,在国内近几十年的发展中,纺织产品检测设备的发展在检测机理、机电一体化程度及计算机微电子在检测中的应用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革新,在现代纺织技术检测指标及检测设备的种类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容量、智能化、多功能型的全自动纺织检测设备被逐渐应用到纺织产品检测上,这种机电一体化新型设备的研发和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纺织检测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2]。
现代纺织检测技术的特点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上各大领域都充分运用,自动化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等高端科技都在纺织检测领域得到充足的应用。不仅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现代纺织检测技术的方式和手段,而且在检测的能力上也有了质的飞跃。就目前来看,现代纺织检测设备的功能性正在趋于完善,正在向着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利用如此完备的检测设备,不仅完成了检测技术上的升级,由传统的对原料性能检测发展为对纱线和纤维性能进行检测,而且,对现代纺织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如下特点:
1.现代纺织检测技术正在最大限度地向检测自动化发展。随着新式振动法的发展,代替了与安培的单根纤维测长称重,国外高端技术研发组织相继研制多种关于以振动法为测量基础的细度设备,以其不需人工操作与调节、标准检测纤维振动最大值等优点,用单键操作就可以完成提供纤维线密度的自动测试,由于关于纤维的密度并不是以往的人工判断,因此大大提升了纤维线密度值的精准度数。根据试验测试,在1h内,两个人操作棉纤维纺织检测系统,共完成了190个样品的测试。此种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基本不受人为操作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2.现代纺织检测技术广泛地应用当前高新科技。首先,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达国家在控制纺织产品密度的检测设备上,推出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仅有效解决了控制样品标准重量的规定时间,而且避免了样品自身出现误差。尤其是在单纤维的强伸度试验中,运用新型设备数据计算,包括收集、处理及数据显示,有效地对产品的断裂伸长率进行了控制。当前国内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纤维调节控制的技术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中枢的网络和光度的检测法进行鉴定。运用计算机网络中枢对产品进一步测定,不仅可靠、快速,能够准确地区分化学成分十分相似的纤维产品,而且能够有效鉴定纤维产品中的混纺成分。其次,现代纺织检测技术中,数字图像的处理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光学纤维直接分析设备就是其中之一,运用高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羊毛纤维进行测定,保证了羊毛纤维直径和平均直径的准确性,根据试验,测试的速度基本可以达到每分钟一万根。而且,光学纤维直接分析设备作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现代纺织中的应用,还可以对髓质毛、纤维卷曲程度进行有效测试。最后,现代纺织检测技术中,激光技术也充分应用,澳大利亚纺织工业运用的激光扫描仪就是激光技术在现代纺织技术中应用的代表。其检测速度不低于光学纤维直接分析设备的测定速度,但是其控制技术是采用激光扫描和计算机进行的。通过计算机控制,利用纤维的直径大小,在短时间内完成纤维的检测,并且准确地测定出产品的CV值及直径平均值,还有纤维数量的分布图。
3.现代纺织检测技术中传感方式不断升级。在现代纺织检测设备中,由电容式传感的声频及光电传感不断发展,世界各大型传感设备生产公司在声频和光电传感设备的技术上也不断升级。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兹韦格公司,其生产的纺织检测设备中,都含有一个声频设备,一般振动频率在3Hz~5Hz之间,充分利用变速原理中纤维声频的变化对纺织产品进行测定,不仅保持了测量过程中棉条和粗纱线的密度及均匀程度,而且其整个测定结果都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现代纺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1.现代纺织检测技术向模拟的质量检测与评估方向发展。面对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共享逐渐成为全世界社会进步的必然。体现在现代纺织检测技术上,鉴于检测设备已经趋向智能化和自动化,人工操作对产品检测结果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因此,现今的纺织产品检测多利用测试结果对纺织产品的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可靠的模拟预测。如此一来,不仅有效避免了小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品质问题,更节省了生产时间的浪费和生产成本。
2.现代纺织检测技术向高速度和高效率发展。目前,策尔韦格·乌斯特公司对于纺织产品检测的高性能拉伸试验仪,基本的测试速度可以达到400m/min,每小时可以完成3万次的产品拉伸测试。这种速度的提升可以说是纺织检测技术上的飞跃,不仅提供了产品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更提高了检测的速度,保证了检测过程的效率。
3.现代纺织检测技术向多功能化发展。传统的纺织产品检测,只是对产品的单一属性进行评定,不仅耗费时间和人力,而且大量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影响。而在现代纺织检测技术中,简化了检测过程中人工操作的因素,排除了人工操作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而且,对于产品的检测,从属性上可以对产品的多个属性进行检测,如密度、长度及断裂伸长度等,向多功能方向发展[3]。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纺织检测技术也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多样的、鲜明的特点。而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科技共享也逐渐扩大,在现代纺织检测技术上更要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高端检测技术,加入纺织生产和检测的科技投入,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纺织业整体发展,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立平.生态纺织产品最新标准规范和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手册[M].安徽: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2]国家质检总局检验监管司.国内外纺织服装技术法规[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篇6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dthenecessityofcarringonbeingflame-resistanttothetextile,thetextilebeingflame-resistantmechanism,themethodandthecommonlyusedburninginhibitor,andhasconductedtheanalyticalstudytothecurrenttextilebeingflame-resistantpresentsituationandthetrendofdevelopment.
关键词:纺织品;阻燃剂;发展研究
Keywords:thetextile;burninginhibitor;developmentstudies
中图分类号:T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233-01
0引言
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纺织品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纺织品种的不断增多,由于大部分纺织品不具备阻燃性而引起的潜在火灾威胁也进一步增大,如何减少纺织品燃烧危险性及燃烧时有毒气体的释放,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现就纺织品阻燃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
1纺织品的阻燃机理及方法
纺织品的阻燃按生产过程及阻燃剂的引入方法大致分为纤维的阻燃处理和织物的阻燃整理两类。
1.1纤维的阻燃处理纤维的阻燃处理是对一些本身是可燃的原丝(如涤纶、棉纶、腈纶)加入某种阻燃剂,使其抑制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或是改变纤维的热分解过程,促进脱水炭化;有些则是使阻燃剂分解释放出不燃气体覆盖在纤维表面,起隔绝空气作用。阻燃处理方法分为提高成纤高聚物的热稳定性和原丝阻燃改性两种。
1.2织物的阻燃整理阻燃整理主要是在纺织品的后整理加工过程中对织物进行表面处理,从而使织物具有阻燃性能。其加工形式主要有3种:①喷涂技术,主要针对不需洗涤或洗涤次数极少的装饰织物和建筑用织物;②浸轧和浸渍技术,次技术主要加工睡衣、床上用品等,也可以加工外衣;③涂层技术,此技术主要加工劳动防护用以及装饰织物。
2纺织品常用阻燃剂
对于不同的阻燃机理产生不同类型的阻燃剂。而不论何种阻燃剂它的阻燃机理总要设法使织物纤维制品经阻燃处理之后,可能提高其氧指数才是目的。换言之,就是使织物燃烧的临界条件不易达到而实现阻燃的效果。
3纺织品的阻燃现状
3.1国外发展状况为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以日本为首的各国加强了耐久、高效、复合功能的阻燃纤维的开发。国外市场上有一种芳族聚酰胺和陶瓷纤维的防火织物,制成的防火服质轻、透气好,防火能力比常规防火服提高了3倍。欧洲市场上近年出现了自身防燃的Visil纤维。
3.2我国研发进展状况
3.2.1阻燃纺织产品近年来,我国在纺织品阻燃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先后研制成功了丙纶阻燃母粒、抗燃烧抗静电复合溶料、安全无毒的毛粘混纺阻燃产品等科研成果;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上海纺织研究院、中国纺织大学和山西煤化所、山西纺织研究院承担的攻关项目“预氧丝阻燃织物的配制”通过鉴定一系列优良性能,且长久使用或经多次熨烫、日晒水洗,性能仍然不变的永久性阻燃纤维及其系列织物已开始全面上市,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可以生产永久性阻燃产品的国家。
3.2.2阻燃剂目前,我国已开发研制出一系列品种齐全、性能优异的新型阻燃剂。北京福姆斯有限公司生产的"驱火神"织物阻燃剂可用于棉麻等天然纤维素织物、毛呢丝绒、腈纶、涤纶、维纶等化纤制品及由上述纤维混纺的各类织物制品。此外,吉林吉化集团公司研究所、山西省化纤所、辽宁省化工研究所也开发研制了一系列纺织品用阻燃剂。
3.2.3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严格要求的法律法规对阻燃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纺织品阻燃技术的发展,在制定阻燃纺织品测试标准和方法的同时,1995年公安部、内贸部和纺织总会联合发出《关于积极推广阻燃织物并加强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生产阻燃织物的厂家和经营单位、个人进行登记备案,对生产的阻燃产品,必须经国家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方准出厂销售。"纺织总会根据联合通知的精神又发出通知,进一步提出了统一阻燃装饰织物的阻燃性能检测方法和质量评定标准、指定阻燃装饰织物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和推荐定点阻燃装饰织物产品生产企业等措施。从2001年起,国家有关部委对国内阻燃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要加强完善关于阻燃技术及制品的法规体系,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及相应的标准。如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20286-2006《公共场所用阻燃制品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实施,2008年7月1日强制执行。该法规规定了公共场所用阻燃制品及组件的定义及分类、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等内容。
4我国纺织品阻燃的发展应用研究
4.1开发新型阻燃剂卤溴族阻燃剂一统阻燃领域的传统局面被打破,逐步兴起的是磷系、氮系、有机硅型、膨胀型阻燃剂,无机阻燃剂由于它们具有低烟毒,不含卤锑,是阻燃剂无卤化的途径之一,因而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协效阻燃剂的阻燃效果大于单独使用某种阻燃剂的效果,可以减少用量,降低成本,所以也是近年的研究方向之一。
4.2加强阻燃纺织品多功能化的研究目前,多数阻燃纤维或织物仅具有阻燃功能,不能满足某些部门的特殊要求,以对织物进行后整理而获得具有阻燃性持久及赋予高性能、多功能等特点的阻燃纺织品及其加工工艺是阻燃纤维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如阻燃拒水、阻燃拒油、阻燃抗静电,所以发展阻燃多功能产品势在必行。
4.3完善法规标准正确评价纺织品的阻燃性能,应以其使用场合的要求为准,按用途制订标准。只有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各项法规标准,才能更好地推动阻燃纺织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对因纺织品易燃引起的火灾事故的预防起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5结束语
纺织品的使用是构成火灾威胁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阻燃方法对纺织品进行处理,是降低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措施。有严格要求的技术规范是保证其阻燃措施落实的重要手段。结合纺织品阻燃要求,开发、生产阻燃、低烟、性能优异的阻燃制品,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可从根本上预防纺织品的火灾威胁,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
全力打造功能性家纺
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青岛百年纺织文明的传承主体和发展平台,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500强和全国棉纺色织业排行榜领先企业。自2006年以来,青纺联努力向纤维素制造、纺纱织造、家纺、服装等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拓展,形成了“全产业链优势”。
多年来,集团始终致力于新材料应用、新工艺创新、新产品开发,产品大量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和特色纤维,总结掌握了多组份纤维织造关键工艺技术,形成了独有的核心技术能力和系列化的产品能力,是国内行业唯一的“国家多组份差别化纱线坯布开发基地”和“中国多组份纱布精品基地”,多组份差别化纱线坯布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能力居于国内龙头地位,独具特色的功能性纺织品在业内享有盛誉。
目前,青纺联正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功能性纺织品,按照“研发强、产业精、市场大”的“哑铃型”模式,走“特色纺织、科技纺织、健康纺织”的道路,誓做中国功能性纺织品专家企业。
TencelC纤维引领家纺新潮流
青纺联集团近期推出兰精公司新研发的TencelC纤维,TencelC是具有生物性及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是含有海洋护肤物质的新时代纤维,具有湿气管理、天然的温度调节、抑制细菌增长,光滑亲肤的作用。含有该纤维的纺织品,能够使肌肤锁住更多的水分,减少肌肤水分流失,令肌肤重现光彩;同时能提升细胞的再生能力,使肌肤的防御能力增加50%,亲肤柔软,特别适合敏感肌肤。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1篇8
阐述了对大麻的定义、大麻纤维的特点以及标准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内大麻纤维在军事、民用方面的开发应用情况。
关键词:大麻;标准;应用
1大麻纤维
1.1麻的定义与分类
新华字典中是这样定义的: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亚麻、苘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也叫“麻”,可以制作绳索、织布。
1.2大麻纤维的定义
大麻系桑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英文名hemp,拉丁文名CannabisSalival,又名大麻、寒麻、线麻、火麻等,品种达150个左右,一般可分为纤维用、油用和药用汉麻三类。
1.3大麻的主要特点
大麻是中国的原生麻,具有良好的自然生长力,种植容易。尤其是我国东北的大麻品种,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品种之一。大麻纤维是天然纤维中韧度最高、可自然分解的环保纤维,在我国已有5000年的应用历史。大麻纤维的各项优异指标均高于棉、亚麻和苎麻,是最优秀的纺织原料。它的优良特性如下:
抑菌防臭――大麻纺织品存留和吸附有杀灭和抑制细菌的大麻酚类物质,因此具有抗霉抑菌防臭作用,经测定,纯棉织物抗菌防臭性为0,亚麻为70%,大麻织物为90%以上。
吸湿排汗――大麻纤维中心有一个细长的空腔与纤维表面分布着的许多裂纹和小孔相连,优异的毛细效应使大麻纤维吸湿排汗及透气性能格外好,使人穿着感觉舒适凉爽。
耐热隔音――大麻纤维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和隔音性,能经受370℃以上高温的考验。
耐晒防腐――大麻纤维耐日晒牢度好,耐海水腐蚀性能好,坚牢耐用。
抗静电性能高――大麻纤维分子结构稳定,分子排列的取向度好,产生静电能力极低。大麻纺织品能避免静电聚集,不会因摩擦而起球和吸附灰尘。
防紫外线效果好――大麻纤维的横截面表现为不规则的三角形、多边形等,其分子结构多棱状,较松散,有螺旋线纹,故其无刺痒感,同时对紫外线、音波具有良好的消散作用。
机械物理性能强――大麻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其细度细,强度高,但纤维断裂强度优于亚麻,低于苎麻,按亚麻工艺路线纺纱,理论上大麻纤维可纺号数比亚麻、胡麻要细。因此,如果进一步提高大麻纤维的纺纱细度,将使大麻纺织品成为亚麻纺织品的有力竞争者。
2国内外关于大麻纤维标准
2.1中国标准
GB/T18147.1―2008《大麻纤维试验方法第1部分含油率试验方法》、GB/T18147.2―2008《大麻纤维试验方法第2部分残胶率试验方法》、GB/T18147.3―2000《大麻纤维试验方法第3部分长度试验方法》、GB/T18147.4―2000《大麻纤维试验方法第4部分细度试验方法》、GB/T18147.5―2000《大麻纤维试验方法第5部分断裂强度试验方法》、GB/T18147.6―2000《大麻纤维试验方法第6部分疵点试验方法》、GB/T16984―2008《大麻原麻》、FZ/T32011―2009《大麻纱》、FZ/T33012―2009《大麻本色布》、DB53/295.2―2009《工业大麻种子质量》。
2.2德国标准
DIN60100―1976《大麻纱》。
2.3法国标准
NFEN1261―1995《大麻通用绳索》。
2.4俄罗斯标准
ΓΟСТР9993―74《短大麻》、ΓΟСТР10379―76《净大麻技术条件》、ΓΟСТР483―75《大麻绳》、ΓΟСТР5107―70《亚麻及大麻合股加捻软绳》、ΓΟСТР11914―86《大麻钢丝绳技术条件》、ΓΟСТР7563―73《亚麻及大麻纤维运输、储存、包装、标志》。
2.5韩国标准
KSK0319―1985《大麻鉴别试验方法》、KSK4400―1982《亚麻、大麻及苎麻纱线试验方法》。
从以上检索到的国内外标准数目来看,我国大麻标准的数目多、覆盖面比较全,俄罗斯的大麻绳产品标准也较全。但总体看来,有关大麻纤维的测试方法、产品技术标准还不够健全,尤其在印染、针织、色织产品等方面几乎空白。这也许与大麻纤维早期重点应用在军事领域、需要保密有关。但伴随民品的深入开发,进一步加大研究、制定更多标准的空间还相当大,希望有关部门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积极行动起来,为尽快完善大麻纤维及其制品标准,加速产品开发,做出积极努力。
3大麻纤维的应用
3.1军事应用
(1)应急产品开发
20世纪70年代,中越边境战事犹酣。由于特殊地理位置,气候潮湿,许多官兵患有脚气、股癣、烂裆等疾病,使部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在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大量细致的调研,大麻纤维以其独特的性能,很快被列入开发对象。军需研究机构及时研制并生产出具有抗菌防臭功能的袜子、高腰作训鞋、内裤等产品送往前线,很快解决了官兵疾患问题。
(2)特种军服开发
军服在保型、悬垂、保温、舒适、功能性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礼服、常服需要挺括;作训服需防水、防风、防虫、防晒、抗菌、结实耐磨、防红外、阻燃等;导弹部队的服装要防酸、防碱、防生化、防辐射;飞行员的服装要抗负荷等等,所有这些,汉麻纤维的优点都可满足。
(3)特种军需产品开发
以大麻秆芯粉为原料,可制作新一代防护能力高、重量轻的木质防弹陶瓷;大麻电磁屏蔽板材可用于指挥所电子信息屏蔽;大麻秆做成的高效炭吸附材料可用于制作高档防毒面具;大麻籽榨油后剩余的籽粕中可提取大麻仁蛋白,可用于制作高营养价值的作战口粮;大麻籽生物柴油经上百万公里坦克发动机和地面车辆行车试验,证明与现今军用柴油指标基本一致,可满足部队能源多样化的要求。此外,我国已成功研制出一种以大麻秆芯粘胶为基体的新型阻燃纤维,用于特种军需产品。
“我军是世界上第一支大批应用麻纤维的军队!”某军需研究机构权威专家曾经自豪地说。 相信未来我国军人吃穿住用也必将离不开大麻,大麻将助我军自由穿梭太空、自主遨游海洋!
3.2民用纺织品开发
(1)绳索
大麻纤维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最早的纤维,台湾考古学家考古发现公元前8000年前用大麻绳子装饰的黏土罐,这是历史上大麻纤维应用最早的记录之一。最古老的大麻考古另一发现是在美索不达米亚CatalHayuk(今土耳其境内)发现的公元前8000年前的大麻布残片。亚麻直到公元前3500年前才开始应用,公元前2500年棉花才被种植,可见,大麻要比这几种纤维早上几千年。没有人知道是哪个天才首先把大麻秆扭成绳,或者是哪位天才发现将几根大麻秆扭在一起能增加它的强力,但这些创新却开创了大麻种植和生产的悠久历史。由大麻纺成的绳索强韧而耐用,特别是在航海上,使得大麻变成世界流行,世界上最早制造绳索之一者也是世界上早期大麻的种植者――南俄罗斯。他们第一次种植大麻开始于公元前7世纪。大约公元前200年前,古希腊的HieronII世从法国引进大麻来制造船用绳索。后来英国也发现了大麻绳索的优点,到公元400年开始种植大麻。
由于大麻绳索对航海的巨大贡献,大麻的种植和生产变得更加重要。到公元1000年,意大利船队因为用大麻绳索装备而称霸海上,威尼斯因为有高质量的大麻纤维和绳索而闻名于世。
(2)大麻纤维织物
人类用大麻纤维织物的历史至少有2400年,但大麻布在流行中的样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麻既可纯纺,也可与棉、丝、毛、天丝及化学纤维混纺,所织产品悬垂性、抗静电性好,产品挺括,风格别致,吸湿透气,穿着凉爽不贴身。此外,大麻纺织品还具有抗霉抑菌、防紫外线辐射、防腐、隔音、坚牢耐用等其他纺织品不可比拟的优点。
3.3大麻纤维系列产品
(1)针织内衣
内衣是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服装,素有“人体第二皮肤”之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内衣服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具有良好舒适性、功能性、卫生保健性的内衣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而大麻纤维在具有良好舒适性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防霉抑菌、润肌养肤功能,而且还可以避免因静电而使皮肤产生针刺感。
(2)夏季T恤
由于麻纤维吸湿透气性好、散热散湿快、悬垂性好、抗静电、防紫外线、柔软滑爽无刺痒感等功能,因此,在炎热的盛夏,穿着汉麻服装,既不会感到像穿着化纤织物那样闷热,也不会感到像穿着棉、丝等天然原料服装出汗时产生的粘身感,而是让人感觉透凉爽身,还能防止因过度的紫外线照射而引发各种疾病。
(3)牛仔服装
传统的牛仔布是以棉纱为主要原料的织物,加入大麻纤维可改善牛仔布的品质,使牛仔服装具有更广的适应性和功能性,大麻牛仔服装风格粗犷、手感舒爽、造型挺括、吸湿透气。它克服了纯棉牛仔的闷、透气性差等缺陷,并具有不可多得的保健功能。
(4)床上用品
大麻保健席、大麻保健毯、大麻保健床单、大麻枕巾等,除具有细腻滑爽、色泽自然古朴、吸湿透气、舒适爽身的特性外,更重要的是还具有抗霉抑菌、防臭防腐、润肌养肤的特殊保健功能。
(5)保健坐垫、座套
由于大麻织物具有吸湿、散热快、透气性好的特性,即使在炎热的盛夏,大麻座套坐垫不用添加竹席,也可使人感觉舒适爽身,另外还具有抗霉抑菌性和阻燃效果,是高档轿车、沙发罩的首选产品。
(6)鞋、鞋垫、麻棉袜子
穿着这类产品不但使人感觉舒服,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脚病的发生。这主要归功于大麻纤维的抗霉抑菌、吸湿透气、沥汗防臭等性能。
(7)室内装饰
生活在闹市之中,人们都希望有一个安静的工作生活空间,大麻纺织品因其具有优异的吸音、隔音功能而被广泛用于室内的装饰。大麻做室内装饰的另外一个重要优点是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空调,从而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空间。
(8)防晒、炼钢服等特殊功能的服装
大麻纺织品不仅防晒度高、能耐370℃的高温,而且坚牢耐磨,因此可以用来制作防晒服、炼钢服等特殊功能的服装。
3.4大麻纺织品的未来开发
(1)大力开发大麻纤维与多种天然纤维、新型纤维的混纺产品
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开发的丝麻交织缎,正面具有丝的光泽和手感,反面则具有大麻织物的质感,成功地融合了丝织品及大麻纺织品的优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外大麻莱卡弹力布、大麻Tencel纤维、大麻Modal纤维、大麻夏纺纤维的面料都具有各自的特性,通过纤维的有效融合和优势互补,较好地体现了各自的特点。
(2)大力开发大麻高档纯纺产品
大麻面料及其服装以其天然的舒适性和特有的保健性能成为消费者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大麻时装富有的质感,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因而成为服装发展趋势中的热点,这其中以高支纯纺品种最受欢迎,如高支纯大麻湿纺布、大麻彩色纱等产品。
(3)大力开发大麻针织产品、大麻装饰用纺织品
针织品生产工艺流程短,变化快,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这些特点使大麻针织品应用极为广阔,大麻针织物能充分发挥纤维的优良特性和风格,并以其针织线圈组织克服了麻纺织品易折皱的缺点。另外,国内外装饰用纺织品的消费量增长也很快,大约占纺织品总量的30%左右,并且售价较高,发展前景较好。大麻装饰品以其优异的吸音、隔音和调节温湿度的功能必将给装饰行业增添新的亮点。
4前景展望
在我国,大麻纤维产品开发应用方面已基本完成了纤维、纺纱、织布、印染和成衣全部试验流程。采用最新的环保生产技术,使大麻纤维已可达到2000~3500支,完全可以满足纺纱使用。大麻纱线现已可批量纺纱20S、32S、40S、45S、50S,麻棉50/50混纺纱已达80S。在大麻民品方面,目前已开发的品种有衬衫、西服、休闲服、迷彩服、双面布、高支高密布、时装、床饰、T恤和袜子等20几种,基本覆盖了纺织市场所有品种,但由于价格、款式等诸多因素,使之真正走进普通百姓生活,还需努力。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
关键词:多纤组合;功能性;纱线
中图分类号:TS101.91文献标志码:B
ABriefAnalysisonDevelopingMulti-fiberBlendedFunctionalYarn
Abstract:Thearticlelistssomenovelfunctionalyarnsandtheirpropertiesandapplications.Itintroducessomeexperiencesandunderstandingsindevelopingthesefunctionalyarns.Todeveloptheseyarns,itisnecessarytofollowthedemandonmarket;blendvariousfiberswhilegivingfullplaytotheadvantagesofeachfiber;pre-treattherawmaterialsproperlyandblendtheminascientificway;andstrengthenon-sitemanagementduringproduction.
Keywords:multi-fiberblending;functional;yarn
开发功能性纱线与织物是当前纺织行业中一个关注的热点,这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纺织品的使用不仅要物美价廉,并提出了许多功能性的要求,如服饰要吸湿排汗或保暖,穿着舒适、易打理,对贴身穿的针棉织品内衣要亲肤保健、抗菌防臭、防静电、抗幅射等。因此开发不同功能的纱线是纺纱行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纱线档次、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浙江云山纺织印染有限公司针对市场对功能性纱线的需求,近几年来先后开发了柔丝纱、抗静电纱、舒尔纱等多种功能性纱线,投放市场后均受到后加工企业及消费者喜爱。在多纤组合功能性纱线开发与生产中,也使企业较好地避开了同行常规化、同质化纱竞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已开发的新型功能性纱线品种及其用途
1.1晴电纱
晴电纱是一种抗静电纱线,由高性能复合导电纤维15%、膨体腈纶短纤55%、涤纶短纤30%等3种原料组合纺纱。其中高性能复合导电纤维(锦纶基)是具有永久性抗静电功能的纤维,虽其所占比例只有15%,但能使制成的纱线与织物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且不会因摩擦或洗涤而降低其功能。据测试分析,该纤维的比电阻值小于107Ω・cm,静电产生后半衰期在2s以内,达到A级标准。由于“晴电纱”具有良好的抗静电功能,克服了日常生活中纺织品产生静电后刺激皮肤、易粘身、易吸尘等弊端,提高了服饰穿着舒适感。“晴电纱”既适用于生活领域,也适用于生产领域,可制成防静电服装,是一款集功能性与保暖性为一体的新型纱线。
1.2舒尔纱
舒尔纱是一款环保型纱线,由改性涤纶Pilless(葆里司)45%、棉花20%、木代尔纤维20%及竹浆纤维15%等4种原料组合纺纱。由于Pilless纤维是一种改性的聚酯纤维,引入亲水基团及柔性键段,呈毛细管空腔结构,具有自动调节湿热平衡的功能,克服了传统涤纶中空纤维手感差、易起球、中空易破坏并需高温高压染色的缺陷,使纤维具有轻柔蓬松、隔热调湿、导湿透气、不易起球等特性。Pilless纤维与棉纤维、竹浆纤维、木代尔等3种纤维混纺后,使棉纤维的亲水吸湿性、竹浆纤维的抗菌、防紫外辐射及木代尔的柔软光滑等优良性能充分显现,发挥了多纤组合的优势。用该“四合一”舒尔纱制成的织物,既具有优异的吸湿保暖功能,且有手感爽滑、抗起球、抗菌、防紫外线等服用性能,使人体处于舒适状态。“舒尔纱”投放市场后已在针织服装及家用纺织品领域广泛应用。
1.3棱波纱
棱波纱是一款环保型闪光色纺纱,由4种原料组合纺纱,其中棉花40%、粘纤25%、黑色涤纶24%~30%、黑色粗旦扁平涤纶5%~11%。两种涤纶根据生产品种不同调整使用比例,但混纺纱中黑色涤纶比例控制在35%左右。“四合一”棱波纱融合了各种纤维的优点,如粘纤优良的悬垂性和手感柔软、棉花的吸湿亲肤性及扁平涤纶的闪光效应等。通过对闪光扁平涤纶卷曲度和混纺比的控制,使其分布在纱体表面,形成对光的折射与反射,使纱线呈现若明若暗闪亮的光泽。棱波纱手感柔软滑爽,色彩靓丽,立体感强,制成织物呈现出的闪亮光泽可与丝绸织物媲美。同时纱线中色涤纶占35%比例,是一款色纺纱,在后道加工中无需再染色,减轻了印染加工的环保压力,故是一种环保型纱线。棱波纱可用于机织服装及饰物(窗帘、床罩、围巾等),深受加工企业及用户的普遍欢迎,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1.4柔绒纱
柔绒纱是一款保健功能纱线,由3种不同性能的原料组合,其中棉纤维占60%、柔丝蛋白复合纤维占30%、羊绒占10%。柔丝蛋白复合纤维是一种蛋白改性纤维,由植物蛋白和纤维素载体结合纺丝而成。纤维具有天然负离子释放、远红外线发射及防紫外线等多种功能,并含有10多种氨基酸,对人体皮肤具有亲和与保健功能。试验研究表明,只要纱线中柔丝蛋白复合纤维含量在30%及以上,就具有上述三大功能。同时纱线中混合优质棉花与羊绒,使纱线又具有吸湿、亲肤、保暖等优良性能,是生产高档针棉织物的优选纱线。
1.5精细汉麻混纺纱
精细汉麻混纺纱是一款集吸湿透气、凉爽与抑菌功能性纱线,由棉花55%、汉麻29%、细旦涤纶16%等3种纤维组合纺纱。
汉麻是目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一种纤维,其制成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抗静电性、耐热性、抗霉变抑菌与防紫外线等优良性能。据测试分析:汉麻的吸湿排汗性能优于棉花,制成织物可使人体感觉温度下降5℃。大麻还具有较高吸湿功能,故抗静电性好,用汉麻制成织物可避免静电荷聚集,不会摩擦而起球和吸附灰尘,并可屏蔽95%以上的紫外线。此外,汉麻对各种病菌的扼止效果也十分明显。
汉麻虽有以上许多优异性能,但其纤维刚硬、弹性回复性较差,且贴身穿有刺痒感,故纯纺难度较大,宜采用多组分混纺,其中混入棉花可使制成的纱线与织物增加柔软性与亲肤性,且易染色。混入少量涤纶可提高纱线与织物强力、抗皱性能及织物的尺寸稳定。故用3种不同原料纺成的精细汉麻混纺纱线与织物,既有汉麻的吸湿透气、导电及防霉抑菌等优良特性,也使织物具有滑爽挺括抗皱、尺寸稳定的优良性能,是用作夏季服装的理想纱线。但汉麻使用前必须经精细化加工,用生物酶进行软化和细化牵伸,使汉麻单纤维的果胶适度柔软、细度达到纺纱要求,以改善其可纺性能。
1.6聚乳酸纤维混纺纱
聚乳酸纤维混纺纱是一款具有亲肤、保健与环保功能的纱线,由聚乳酸纤维25%、粘胶纤维65%、羊绒10%等3种原料组合纺纱。
聚乳酸纤维是以含淀粉的玉米、小麦、稻谷、土豆以及甜菜等农作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制得的一种新型生态环保纤维。具有丝绸般的光泽,并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性、抗起球性,且纤维强度较高,废弃后能自然降解。在“三合一”纱线混用高比例的粘胶纤维使纱线与织物具有良好的亲肤与吸湿性,而羊绒的混入由于其纤度细(13~15.5μm)、自然卷曲度高、保暖性佳(是羊毛的1.5~2.0倍),且还有密度小、手感柔软等优良性能。用3种不同性能纤维纺纱,使各组纤维的优良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用该混纺纱织成的面料具有丝光感强、手感柔软飘逸、保暖与亲肤性佳等优良性能,特别宜适用于高档内衣、T恤等针织品,投放市场后得到用户的较高评价。
1.7天柔纱
天柔纱是一款具有高弹的新型纱线,由阳离子改性涤纶(Ecdp)58%与阳离子高收缩涤纶12%、粘胶纤维30%等3种原料组合纺纱。在天柔纱中改性涤纶占70%,使纱线具有较高强力,避开了粘胶纤维单一纺纱强力低的缺点。同时因阳离子涤纶可在常温中染色,且高收缩涤纶在染色后纤维收缩,故使纱线与织物具有良好的蓬松手感与非毛的绒布感。在“天柔纱”中粘胶短纤占有30%比例,对提高纱线与织物的吸湿透气性有积极作用,弥补了涤纶吸湿性差的不足。由于3种纤维的各自优良性能在纱线中得到良好的显现,使用“天柔纱”制成的织物集吸湿透气、手感柔软、富有弹性、色泽靓丽于一体,特别适宜作针织内衣、T恤及围巾等产品。
从以上7种功能性纱线的特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功能性纱线中很少使用棉花及常规的化学纤维,这就能较好地避开常规化、同质化产品的竞争,同时生产功能性纱线的产品附加值比常规纱线高,只要能占领市场就能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故开发与扩大功能性纱线生产是纺纱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
2开发功能性纱线的几点体会
2.1要紧跟市场需求
不同季节、不同用途使用的功能性纱线是不同的。从云纺公司多年来生产功能性纱线的经验体会到,其特点是批量小、品种多、变化快,这与常规大批量纱线生产有很大区别,故企业要根据功能性纱线的生产特点,既要加强对市场调研,又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开发力量。季节不同功能性纱线生产品种也不同,要有超前意识,如冬季要开发生产凉爽型纱线,利于制成服装后在夏天市场销售。夏季要多研发保暖性好的纱线。此外,用途不同使用的功能性纱线也要区别,如作外衣要用挺刮、抗皱易打理的纱线,作内衣要多用亲肤、吸湿透气、扼菌、保健功能等纱线。
2.2应以多纤组合纺纱,使各组分纤维优良性能充分在纱线中体现
因每种纺纱原料均有一定的优点,也有一定的缺点,采用多纤组合纺纱可以扬长避短。用汉麻一种纤维纺纱可纺性较差,而与柔性纤维(如棉花、粘胶、木代尔)混合纺纱,就可避免刚性强难以成网、成条等缺点。此外,有的功能性纤维,如柔丝蛋白复合纤维、高性能静电纤维、聚乳酸纤维及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等,虽其功能性较好,但其价格较贵,用这几种功能性纤维单一纺纱制成服饰,因价格昂贵市场与消费者难以接受,影响其市场推广。而采用混纺途径,只要其功能性达到一定要求,就可减少使用比例,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
2.3做好原料的预处理及科学混配工作十分重要
前述开发功能性纱线应以多纤组合纺纱为好,但各种纤维性能是有差异的,有的又粗又硬,有的手感柔软,有的吸湿性好,有的不吸湿,纤维长短差异也较大,要把各种不同性状的纤维组合纺纱,必须在纺纱前对各种不同性能的纤维做好预处理。对刚硬纤维进行软化预处理;对吸湿性差、易在纺纱中产生静电的纤维,纺纱前需进行必要的给湿与喷洒抗静电剂,降低其静电荷量;对纤维长度较长的如羊毛纤维、绢丝纤维及麻纤维要用牵切或切断方法,使其纤维长度符合棉纺工艺的纺纱要求,使纺纱顺利进行。此外采用多纤组合纺纱生产功能性纱线时,如何使其混合均匀、混比正确,也是实现纱线功能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从开清棉第一道工序开始就要做好不同组分纤维的混配工作,尤其到并条工序要采用3道混并工艺,使各组分纤维充分混合、达到混比正确。
2.4必须强化生产现场各项管理工作
在生产多组分功能性纱线时往往一个车间里有多品种功能性纱线在生产,为防止相互干扰、预防质量事故发生,故要做好各工序的定置管理及分品种隔离措施。定置管理要按品种做到“五定”,即定机台、定供应、定器材标识、定责任人、定时做好半制品及成品的检测跟踪,把事后质量把关转化为对工序的质量控制、预防疵品的生产。此外,做好生产车间的温湿度调控工作,这对稳定生产、减少质量波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篇10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装备;农用纺织品
前言
近期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毫无疑问,在纺织产业比较优势梯度转移上,中国拥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巨大空间,而扩大农村纺织品需求,发展农用纺织品将明显带动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巨大需求。农用纺织品作为独特的技术织物,具有技术含量高、利润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特点,其应用范围从被覆材料、生长基材、包装材料和绳缆渔网,到各类功能性产业纺织品如过滤布、防水材料、防护服以及农田水土保护用的土工布和园艺纺织品,正逐步取代传统农膜、塑料材料,全球纺织市场都对该产业投入热情关注。农用纺织品产业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纺织业结构调整,也对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已步入现代化的进程,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农用纺织品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农用纺织品的开发价值和应用范围
农用纺织品的演化是随着绳、带和袋类产品的发展而来,最初由天然纤维,如黄麻等来制造,20世纪下半叶开始采用合成纤维作为原料生产。随着非织造布业的兴起,农用非织造布开始用作温室中覆盖材料取代聚乙烯膜,从此农业用非织造布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兴起㈣。近期以来,由于开发出多种处理技术,因而获得新功能,如抗紫外线、防腐和抗侵蚀防护等,开发出许多生物降解纺织品、大棚布及作物生长的基材,特别是高吸水纤维、复合技术的开发,为农作物生长基材的开发打下了基础。随着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进一步认识和纺织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农用纺织品的开发、生产与应用将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相对于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主体服装及相关深加工产品,农用纺织品仍是只是产业用纺织品中一个相对较小的分支。由于农用纺织品良好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本身又具备使用方便、适应性强、经久耐用、价格比较低廉的特点,因此在全球农用纺织品消费正处于高速发展中。据英国咨询机构davidrigbyassociates研究显示,全球农用纺织品市场年产预计达200万吨,价值达50亿美元,该领域年均增长率为3.5%,主要的农用领域应用涉及温室覆盖和农作物保护。
由于传统纺织品市场被低劳动力成本国家所占据,发达国家许多纺织品生产商转向了生产产业用纺织品,已开发了量少而附加值高的产业用纺织品特种市场。随着产业用纺织品的创新和研发,行业的整体进步推动了农用纺织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已覆盖农田水土保护、植物生长基质、温室遮覆、以及园艺栽培产业,在实现农业生态、生产、经济三者协调统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英国don&low公司生产的防护网(bretie)、德国sodoea公司生产的覆盖材料(agtylp17、agtylp30)等。像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面临着人口多、土地少、能源缺、生态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低等诸多突出问题。造就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需要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积极研制、开发、生产、应用各种农用纺织品,无疑对农业和纺织业均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对纺织工业而言也是一种机会和挑战。
二、环境无害农用纺织品的应用前景
生态纺织品及环保加工技术是中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护中国公民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扩大出口、进军国际市场的需要。为避免农用纺织品重蹈塑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应将注重绿色消费的倾向贯穿到农用纺织材料的设计、生产、消费、使用和最终处理各个环节,实现产品其常规性能所要求的防紫外线、防静电、防绒、防绉、防水、防泼水、防污、防霉、抗菌、消臭、防臭、难燃防火等功能之外,关注农用纺织品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避免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存在的诸多污染源引入具有环境风险的化学物质。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农用纺织品为聚酯、聚丙烯短纤热熔和长丝纺粘制成非织造布,也有选用强度较高的纤维机织、针织的网状织物。从加工工艺来看,有机织物、针织物和无纺布三大类。传统的农用织物多由整合织物与被附加工技术制成,如防水透湿技术、织物层压技术、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技术等。
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正成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根据纤维材料的最终用途和基本特性,开发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多功能环境无害的纺织品,实现农业环境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安全,将成为未来高科技纺织品的主流。随着织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用纺织品研发的方向越来越集中满足原料绿色化、生产绿色化和废弃处理过程的绿色化要求的高科技纤维材料领域,在纺织品贸易中推行的诸多生态指标也将体现在农用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过程中。农用纺织品不仅应为农业生产突破传统生产模式提供技术条件,还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将绿色纺织技术与生态农业技术结合起来,使纺织品在农业生产中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日本引进农用非织造布技术覆盖材料以及农用化纤网覆盖栽培技术,曾掀起了产业用纺织品在农用领域的使用高潮,但是,由于成本原因和技术推广不够。加之没有政策优惠,制约了产业化的进程。农用纺织品不同于穿着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它需要根据使用单位的订货而生产。要使绝大部分农民能够接受和使用这种材料,首先应做好示范、宣传和教育工作,其次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实现纺织品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篇11
当前纺织原料的发展现状,包括数量、结构以及特征等要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纺织原料在纺织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所发挥的作用也开始不同以往。因此,工业化生产状态下的纺织原料利用现状,包括使利用原则、利用手段以及利用效果等,都需要重新审视。
在材质类别方面,天然纤维用量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天然纤维占比持续降低(2011年为36%),化学纤维用量稳定增长(2011年为64%),特别是棉纤维占比目前已经低至28%。
在长丝、短纤方面,在世界纤维消费总量中,长丝的比重保持上升态势(2005年,占比30%,2011年,占比超过40%),其中,涤纶长丝已经占到纤维消费总量的28%左右。在短纤维消费结构中,天然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虽仍占主导地位,但比重持续下降,2011年占比为66%。
在纤维性能方面,特色原料质量大幅下降。例如,转基因抗虫棉单纤维纤度增粗,成熟度下降,强度下降:近10年来,蚕茧的茧层率从38%下降到目前的25%:羊绒却从平均直径16.5μm增至18μm:苎麻纤维平均支数应在Nm2500以上,而现在一般苎麻纤维的平均支数仅为Nm1200。另外,功能性纤维质量不稳定现象也很常见,表现在纤维功能不稳定,或者与商业宣传不相符,或者没有适用的检测标准来表征,或者模仿创新只顾其表,不顾其里。
除了关注纤维资源本身之外,还要关注消费市场的变化,进而实现对纤维资源的优化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新主张,使得纺织原料所扮演的角色也在顺应转变,因此对纺织材料的优化利用是今后纺织产品开发工作的重要关注点。
在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大背景下,对纺织原料的认识与利用也需要转变思路,纺织材料作为产品开发与生产的一个必然要素,已经开始突破其本身的“原料”范畴,具有了更多属性。这些属性除去为产品带来材质依托之外,还会在产品的功能属性、市场属性、社会属性上为产品带来新的卖点。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材料的概念被导入越早,说明材料在这一产品中的重要性越强。
探析纺织材料的发展方向,可以发现,品质与时尚性仍是纺织材料的基本诉求,今后将会继续注重产品功能性,更加突出产品生态性,更加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强调资源循环利用。
纺织品的功能性范文篇12
1纺织发展新特点与检验
1.1纺织的战略地位
2009年,国务院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纺织工业明确定位,提出了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纺织工业的发展和提升仍面临着国际、国内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又要面对诸多可预见或难预见的风险挑战。“十二五”时期纺织工业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纺织工业的持续发展。
就纺织检验而言,“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共新制定、修订标准727项,标准总数达到1500余项,覆盖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应用领域,基本形成标准体系,有6项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积极开展对口国际标准(ISO)转化工作,转化率达到80%;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自主提出了2项提案,提高了行业与国际标准对接的水平。“十二五”期间,标准要为转变纺织工业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重点研究制定与产业发展配套的产业用、家用纺织品和服装标准,纺织新材料、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高新性能纺织品、功能服装等重点产品及相关检测和评价标准,纺织机械装备以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方面的标准,纺织品服装与纺织机械安全标准。通过对一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研究,制定一批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标准,提高纺织工业标准整体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标准体系结构,提升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建立起与我国纺织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标准体系[1]。
1.2纺织战略转移与地域经济
我国纺织功能与作用,曾经历过解决人们穿衣问题、出口创汇、解决就业问题等阶段,纺织工业总处于一定的国民经济以及全球经济的宏观环境之中,是一个与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动态概念。纺织工业的产业功能不仅要与国内经济环境相适应,也要与国际竞争环境相协调。在物质比较贫乏的年代,纺织工业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穿衣的基本需要。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局面,纺织工业就担负起了出口创汇的重任。纺织工业的就业功能既适应了我国低成本劳动力众多的基本国情,也适应了国际产业分工的趋势。而国内经济在不断发展,国际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纺织工业的产业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动态地转变。
2011年,国务院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现在中国扶贫工作已经超越了温饱,进入到解决相对贫困的新阶段。而增长过快、数量过多的贸易顺差会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加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也给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带来不利影响。长期以来,劳动力成本较低是我国纺织工业最大的比较优势,也是纺织工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这一比较优势是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人工资不断增长,我国纺织工业的劳动力成本涨幅较快,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达10%左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其增长势头已经超过了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国家,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成本优势也正在不断缩小。与原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费用上升相较,对于纺织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人工成本的上升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影响更大。劳动力结构也表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我国纺织工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这部分“打工者”是纺织工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来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结构看,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2]。
纺织业也在地域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如湖北产业用纺织品的产业链不断向外延伸,集团化、集群化发展势头初显。药纱布等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在崇阳、新洲、天门、枝江、黄冈等地出现扎堆效应;非织造布制品业在仙桃市彭场镇已发展成为以加工业为主导,集拉链、橡皮筋生产、包装等配套企业以及无纺布生产于一体的产业集群;荆门也具有SMS非织造布生产基地;汉川马口以及鄂州缝纫线等子行业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3]。
纤维检验服务于这些具备地域优势的特色优势子行业而言,极其必要,各地也进行了此方面的工作。如湖北荆门市,就依托其非织造布生产地域优势,设立了“湖北省非织造布及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1.3纺织文化
纺织对人类社会生活具备文化意义。纺织文化既有纵向的历史钩沉,又有横向的宽泛涉猎,在科技、文学、美学、思想渊源诸方面提示传统纺织文化传承着的人文精神。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以作者所在地广东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纺织直接相关的产品就有佛山的香云纱、粤绣、瑶族刺绣;间接涉及纺织纤维制品的就更多,如粤剧服装的广绣、木偶上的服饰、潮州剪纸所用的棕色丝线、民族服饰等。湖北也不例外:土家族西兰卡普、天门蓝印花、红安大布等。
纺织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纺织材料,是检验的空白点。
1.4现代纺织发展的新要求
作者曾发文以澳大利亚材料与纤维创新中心为例指出[4],现代纤维材料的发展方向,及在传统纺织的继承基础上,超越传统纺织,进入功能、智能、产业用、生物、纳米等热点领域。在纤维及纺织品领域,纤维和纺织品发展重点是创新性利用各类纤维即从天然纤维到化学纤维,从微观级纤维到纳米级纤维,这种研究包括纤维的生产及加工各个领域。这类计划的研究重点,在于先进的纤维制品的测试和表征技术、一系列和一定规模加工技术及制品表面处理技术和设备。而这类检验更是空白点。
图1是武汉纺织大学国家王训该教授制作的纤维应用轮,非常直观地明确了现代纤维材料应用领域,即纤维制品领域为服用、家用和产业用,涉及各行各业。
毋庸置疑,纤维检验必须适应现代纺织发展的新要求。
1.5纺织出口形势
2012年我国虽然经济遇到困难,但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仍保持增长态势。其中亚洲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地区;对拉丁美洲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出口额虽然不大,但是增速超过15%,是增速最快的市场。由此可见,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份额不断加大的趋势[5]。如图2表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各洲的金额比例。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纤维检验特别是产业用纺织品检验,依然具备强劲的市场前景。
2纺织品检验现状及问题
2.1检验标准
我国纺织品检验在标准上,与国外标准的接轨还有相当的距离。如,国外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而在我国就是强制性标准。国外是以消费者认可的权威检测机构作为检测主体,国内则通常以地域圈定检测主体,因此检验权威性往往不被国外认可。检测内容上,国内通常是一些常规性、外观规格性检验,企业检验需求不强烈。近些年,虽然在生态检验方面国内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无论是标准、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跟随国外的状况。
2.2检验理论与方法
纤维及纺织品的检验或表征,主要体现在国外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以天然纤维原料检验为例:棉花经过美国研究,提出了系统的评价方法与手段,即HVI和相关的ASTM标准;以澳大利亚羊毛为代表,基本解决了羊毛的系统评价和实用表征方法[6]。对比我国,桑蚕丝拿不出有效实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评价方法,仍守着祖先手感目测的基本原则,麻纤维仅命名就杂乱无章,更没有客观、有效、精准的评价体系和表征方法。
在纤维制品检验方面,我们就更显落伍。如纱线的结构和功能的表征,除了显微观察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Uster仪器几乎一统天下地包揽了纱线品质评价的所有方法与技术。织物方面,以风格测试为例,川端季雄的KES、澳大利亚联的FAST(CSIRO)几乎一统天下,国人虽有类似风格环的理论方法创新,但与标准、设备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特殊制品检验
服用纺织材料感觉与舒适的物理、生理和心理作用的分离或联系的表征,家用纺织品微环境表征,产业用纺织品的安全与可靠的表征等,仍是较为单薄和欠缺的内容。
例如,产业用纺织品表现形式有三种,有时作为其他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直接对其产品的强度、使用性能以及其他特性产生影响,如帘子布;有时作为加工其他产品过程中使用的一个部件承担重要功能,如造纸毛毯;有时单独使用来执行一种或几种功能,如帐篷。
我们现在检验,一般局限在纤维及各种加工材料,没有从整体上检验制品。
2.4材料属性检验
基于服用材料的传统统治地位,检验的发展主要依托于高分子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检验。而无机材料、金属材料检验就成了检验薄弱环节。其实,金属和无机材料在规整结构(晶体)和力学物理性质上有极为经典的理论与成果,并且是材料学科中表征技术和材料发展最为超前的学科,有助于纺织材料的引用、借鉴[6]。这需要我们按柔性体概念进行消化引用。
3纺织检验人才
3.1人才类型
新形势下纺织检验的人才,必须适应纺织产业转型与现状,属于应用型人才,具体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一是适应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高性能纤维为突破口的产业用纺织品开发,需要一种敏感于新材料、新产品的创新型人才;二是在纺织行业比较优势持续发展的驱使下,需要一批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能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三是为了适应纺织行业中小企业群体的发展,需要具备环保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且熟悉纺织产业链(特别是纤维初加工和后整理)的服务型人才;四是为了适应现代消费需求个性化、艺术化的趋势,需要有具备一定艺术涵养的时尚性人才;五是为了适应测试技术的可视化、数字化目标,需要具有工程科技能力并将从事检验研究的高层次人才。
3.2人才基础
在传统的工学学科基础上,必须结合应用数学、现代物理、分析化学、统计学、仪器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发展。现代表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已成为纤维制品现代表征、检测分析、模拟、预测、精准表达的学科基础。
3.3人才培养
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在“纺织工程”检验与贸易方面的人才培养方面,定位目标为: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纺织材料检测分析、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纺织品质量检验能力,同时兼有纺织品营销、计算机应用以及管理初步能力,能从事纺织企业、外贸、商检、海关、科研、教学等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以数理工学科为基础、以纺织学业为对象、以材料学科为前沿、以人文艺术为引领、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才有可能适应新形势下纺织检验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Z].2010,11.
[2]韩世洪,李建强,江宏飞.我国纺织“产业功能”的动态转变及趋势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7,6:1-4.
[3]韩世洪,李建强,易长海.湖北省产业用纺织品的现状分析,[J].产业用纺织品,2007,12:1-4.
[4]李建强.现代纤维材料的发展——迪肯大学材料与纤维创新中心介绍[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3:1-6.
[5]季建兵.主体优势犹存经营增长趋缓——2012年上半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运行分析[J].非织造布,2012,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