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中医治疗篇1

近年来,肩周炎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给患者朋友们都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大家就想了解西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肩周炎多见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们,对大家的正常生活是一个很大的影响,患了肩周炎会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如果肩周炎初期症状治疗不当,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肩周炎严重时则导致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会萎缩,患者极为痛苦,积极配合医治能够有助于大家及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1.表现形式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1.1.肩关节活动受限,故也被称为凝肩”或冻结肩”。肩周炎的发病率很高,在骨科领域仅次于脊柱疾病,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有明显的家族好发倾向。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长期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1.1.1.由于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因而也最容易出现问题。广义的肩周炎包括了肩周软组织的所有病变;而狭义的肩周炎只是指关节囊的挛缩及与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即冻结肩。

1.1.2.分类

常见的肩周炎包括肩周软组织粘连、肩袖损伤、肩峰下滑囊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锁关节炎、盂唇损伤等疾病。总体上都会以肩关节的疼痛和活动受限为最主要的表现。通常起病缓慢,病程常常在1年到数年以上,甚至终身存在。肩周炎所表现的肩部疼痛,可以为阵发性,也可以为持续性。急性期疼痛剧烈,夜间疼痛加重,有时疼痛会向上臂或者颈部放射。

1.2.肩关节活动受限,不同的病变基础,活动受限的特点不同。凝肩”或冻结肩”是由于肩周软组织炎症、粘连导致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其活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外展、内旋、外旋受限。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以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的位置往往是病变最为严重、炎症最为集中的部位。最常见的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患者同时也常常会有三角肌区域和肩关节后方的疼痛,疼痛广泛而且位置多变。

3.治疗

一旦患病,就必须要积极移植,由于西医治疗的效果快,受到很多人的认可。

得了肩周炎,最好先做个核磁共振检查,判断是肌肉炎症还是肌肉拉伤,因为二者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如果是肌肉炎症,可以进行封闭”治疗;如果是肌肉拉伤,就不能用封闭”治疗,而需要限制活动,甚至要考虑手术治疗。

3.1.药物治疗

如果是肌肉炎症,注射类固醇药物能够有效地解除疼痛。在患处注射皮质类固醇,俗称封闭”或局部封闭”治疗,就是向病变局部软组织、肌腱、腱鞘、神经注射激素等药物,从而起到迅速消炎、止痛的作用。肩周炎对局封”相当敏感,常在第一次治疗后,疼痛症状迅速好转。

肩周炎的局封注射,不会损害关节软骨,使用的激素用量也很小,以常用的曲安耐?晕???5毫克以下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局部、全身副作用微乎其微。1—3次的激素注射,可治愈大部分适用的疾病。局部封闭通常会混合使用物,能缓解即刻注射引起的疼痛。

3.2.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也是解决肩周炎患者疼痛的一个好方法,大家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意见下合理选择。专家在此介绍,经医学界长期的临床试验证明,牵引治疗对于多数病人来说只能做到缓解疼痛。物理治疗也是一个常用方法,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

3.3.按摩治疗

3.3.1.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时间大约1-2分钟,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

3.3.2.用健侧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大约1-2分钟,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亦可用手指点按片刻。

3.3.3.用健侧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联合动作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时间大约1-2分钟。

3.3.4.还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况下,用上述方法进行按摩,一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3.3.5.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钟,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前面介绍的拍打法进行治疗。

自我按摩可每日进行1次,坚持1-2个月,会有较好的效果。

4.讨论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篇2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肩周炎疗效分析

肩周炎(periarthritisofshoulder)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它是肩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的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其特点是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故也称冻结肩或漏肩风。且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男女比率为3:1,右肩多于左肩,因此又称五十肩或老年肩。我院对2010年期间收治的144例肩周炎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随机抽选我院骨科2010年期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44例,将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56例,年龄43-76岁,病程6d-8月;观察组72例,男性18例,女性54例,年龄42-73岁,病程8d-1年。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肩部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

(二)诊断标准

骨科门诊根据《实用外科学》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来对患者进行确诊:

第一,缓慢发病,肩部疼痛及活动痛,持续性疼痛,夜间尤其严重。

第二,肩关节活动外展、上举及内、外旋活动受限,尤其以外旋受限较为严重。

第三,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第四,肩前方、肩突、肩峰下、肩胛间、三角肌附着处、结节间沟等处有压痛。

第五,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第六,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三)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手法治疗:

用曲安奈德(痛息通)混悬剂注射:痛息通混悬注射液40mg、维生素B12500μg、1%利多卡因6-8ml组成混合液,分别注射于病损肌肉或肌腱内,每个部位注入混合液2-3ml,7天注射1次,3次为1个疗程。

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成人,25mg/次(2ml),1次1周,连续注射5次,注入关节腔内或肩关节(肩关节腔、肩峰下滑液囊或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内,5周为1疗程。

观察组: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上常规的西医治疗,并结合熏蒸、电针治疗以及中医手法治疗。

熏蒸:用电脑熏蒸中频治疗机,将患处置于仓内熏蒸,温度控制在38℃-52℃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时间半小时。舒肩熏洗方组成:威灵仙、秦艽、川芎、羌活、桑枝、伸筋草、鸡血藤各30g,制川乌、制草乌各20g。

电针治疗:取肩前、肩贞、肩髑、臂脯、曲池等痛点,针刺得气后,将治疗仪通电,调节耐受量,治疗15分钟,1次/天,1次为1个疗程。

中医手法治疗:患者端位下,首先用掖、揉、按、捏手法放松患肩周围软组织。再一手持患侧前臂,使其患臂按手法需要被动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环转,另一手按肩部软组织不同损伤部施用手法,用拇指或其他指指腹按病损组织,垂直方向弹拔按揉15分钟,然后用理筋手法理顺肌筋,1次/天,10次为1个疗程,同时患者每天做肩关节功能锻炼。

(三)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完全或基本恢复。

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

无效:肩痛肩关节活动无改善或有加重的现象。

(四)统计学检验

对研究结果进行完全统计,用SPSS13forWindows对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转贴于

二结果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月后按照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效果评价(表1),经过统计学检验,两组之间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组的疗效的等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2.63;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两组之间比较,P<0.05

三讨论

肩周炎按病理过程可分为凝结期、冻结期和解冻期。患者一旦进入冻结期,肩周炎除关节囊严重挛缩外,关节周围软组织均受累,退行性病变加剧,滑膜充血、增厚,软组织缺乏弹性,此期以渐进性肩关节活动度降低为特点,其中以肩外旋活动度降低最为明显。

冻结期肩周炎的治疗主要是为了缓解疼痛和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常用的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局部封闭、理疗、按摩及功能训练等方法对疼痛和活动受限较轻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疗程长,对重型患者效果不明显。而西医采用药物注射治疗可以很快缓解症状,但是单纯的西医注射药物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目的是消炎止痛,促进关节活动度,防止粘连,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痛息通为长效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免疫、抗过敏等作用,局部注射可直接作用病损组织,起到止痛、减少炎症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增强肌腱弹性和活动性、提高肌张力的效果;手法治疗可起到舒筋活络、松解粘连、解除肌肉及肌腱痉挛、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的作用;电针治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行气止通的作用。上述方法配合应用,起到了消炎镇痛、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既体现了西医抗炎,快速止痛的长处,又发挥了中药治本的优势,标本兼治,故治疗可靠。

参考文献

[1]董叶凯,黄海燕.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163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11):712-713.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篇3

关键词:肩周炎银质针治疗观察

[Abstract]Objective:Tosilverneedlecombinedwithmanipulation,functionalexerciseinthetreatmentofperiarthritisofshoulderwith.Methods:88casesofperiarthritisofshoulderwithsilverneedlecombinedwithmanipulation,andfunctionalexercisefortreatment,observationcurativeeffect.Results:88caseswereheavy:51caseswerecured,24cases,effectivein13cases,ineffectivein0case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100%.Conclusion:silverneedleacupuncturefortreatmentofperiarthritisofshoulderwithmanipulationfunctions,curativeeffect.

Keywords:periarthritisofshouldersilverneedletreatment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028-02

肩关节周围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简称为肩周炎,主要是指肩部关节囊、肌腱、肌肉慢性或受凉等原因引起的损伤,也可以因其他间接原因,引起周围组织的牵拉或撕脱而造成。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充血、渗出、水肿或局部组织粘连等变化[1]。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病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激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2]。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大约每年每50人之中就有1人患肩周炎,肩周炎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2%~5%。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左侧的发病率似乎较右侧的高一些,发生于双侧的肩周炎约占总发病率的12%。约40%的一侧肩周炎患者还会在5~7年内发生对侧的肩周炎。因此,肩周炎也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肩周炎的发生率正逐年升高。几年来,我们在临床中收治88例典型肩周炎患者,均采用以银质针治疗为主的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88例中,男40例,女48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6岁,平均5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个月,全部病例经临床理化检查均无器质性疾病。

2诊断标准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①40~50岁以上中老年,常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或外伤史。②肩部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③肩关节活动尤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④肩周压痛,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腱沟。⑤肩周肌肉痉挛或肌萎缩。⑥X线及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3治疗方法

3.1银质针针刺疗法

银质针针刺疗法是在“针灸疗法”的基础上,“以针代刀”治疗软组织疼痛的一项创新,全称为“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

3.2银质针治疗的原理

①有效的神经阻滞作用;②抑制疼痛;③软组织的松解;④解除软组织痉挛,改善微循环;⑤消除无菌炎症;⑥恢复了软组织正常生物力学平衡。

3.3操作要求

3.3.1针具:21厘米2号艾球导热银质针20~35根。

3.3.2部位取穴:①肩峰下滑囊、肌腱袖于肱骨大结节附着处;②冈上肌、冈下肌与大小圆肌起于冈上、下窝,肩胛骨腋窝缘附着处;③肱二头肌长腱、短腱分别于肱骨结节间沟处及肩胛喙突附着处;④肩胛提肌止于肩胛骨内上角附着处;⑤菱形肌止于肩胛骨脊柱缘附着处。

3.3.3操作方法:先运用揉按、点压、弹拨、牵抖、扳摇等手法,在肩关节周围进行解冻治疗后,用龙胆紫定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2%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稀释局麻,用2号艾球导热银质针依次刺入,针柄导上1.5厘米艾条,点燃艾条燃烧,燃完为止。

3.3.4操作要领:依次刺入进针,针下不能有落空感;针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胀,并向上肢放射为佳。

3.3.5疗程:一般患者5日操作1次,3~5次一个疗程,一般治疗需1~2个疗程。

3.3.6注意事项:合并有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禁用;严格无菌操作;检查针具质量,以防弯针、断针发生。

4疗效观察

4.1疗效标准

主要以主观症状的改善、肩关节活动情况和疼痛症状判断。痊愈:肩关节活动正常,肩关节无疼痛;显效: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活动时疼痛不明显,能够基本满足日常工作生活需要;有效:活动时肩关节疼痛明显,功能活动有所改善但不明显;无效:肩关节功能活动无明显改善,静止疼痛,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4.2治疗结果

88例重痊愈51例,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5讨论

中医学称肩周炎为“冻结肩”、“五十肩”等,多因年老体虚、肝肾亏损、筋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或肩部外伤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而发,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是在肩关节退变基础上因急慢性损伤诱发而发,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早期炎症水肿,后期软组织的炎性粘连,痉挛缺血[3]。由此可知,肩周炎是一种慢性黏连性无菌性炎症的病理过程,起病隐匿,呈进展性。早期肩周局部有轻微疼痛并未在意,当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形成后疼痛就会加剧,同时肩关节功能受限。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关节粘连形成、功能受限疼痛难忍时才就医,此时,临床上针对此种情况,除了常规止痛治疗外,其核心的治疗目标就是解除肩关节周围的粘连。传统的手法按摩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松解粘连的作用,而银质针相传是从古代“九针”中的针和长针发展而成。肩周炎以粘连为本,以疼痛为主。压痛点是病邪所在处,因此治疗肩周炎以痛为腧,以压痛点作为针灸的穴位,可以直接疏导局部经气,通过治疗可松解粘连、减轻炎症而消除疼痛。银质针善通经气,导热性能好,利于针刺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作用的发挥[4]。手法结合银质针温针疗法治疗肩周炎能较彻底地治疗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因水肿炎症、缺血痉挛粘连等致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症状[5]。而对照组仅采用局部针刺加TDP照射,对局部气血瘀阻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不及治疗组在愈显率效果显著。银质针温针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是一种具有显著疗效的方法。

另外,在采用银质针治疗肩周炎时,配合以患侧肩关节为中心,以人体矢状面为平面做上肢绕肩运动训练,较单纯的银质针治疗作用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也减少了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李敏.推拿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6.

[2]谢文霞.针灸治疗肩周炎180例临床观察[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4,1.

[3]颜东.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近况[J].颈腰痛杂志,2000,2.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篇4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等,临床以患肢肩关节疼痛、夜间尤甚,功能活动障碍为特点,日久患肢肩关节及上肢肌肉可出现废用性萎缩。在治疗肩周炎时,关键在于消除疼痛和解除粘连,[1]临床中常用针灸、推拿、理疗、封闭等方法,对消除疼痛疗效满意,但是对解除患者肩关节的粘连疗效较差。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臂丛麻醉下松解术结合常规手法治疗肩周炎253例,并配合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对于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减轻患者的疼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

1.1临床资料统计253例病例,全部来自我院疼痛科患者,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32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50.15±4.36;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6.32±2.35

月。

1.2诊断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肩周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2.1诊断依据①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②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③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④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肩关节退行性改变等。

1.3纳入及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重度高血压、严重骨质疏松。

2治疗方法

2.1麻醉下松解术操作:患者术前做好相关辅助检查,患者平卧手术台上,由麻醉师按常规行臂丛神经麻醉术。待患者患肢痛觉消失后,医者立于患者患侧,一手握患肢肘关节,另一手扶住患肢肩部,在人体生理活动范围内,分别朝上方、前方和后方作最大限度的扳法,此时可闻及“嗤嗤”如撕布样的声音,表明粘连已经解除,待患肢肩关节活动达到正常范围后停止操作。嘱患者平卧休息至感觉恢复,一般术后患肢疼痛剧烈,可予口服或肌注镇痛药对症治疗。

注意事项:在手术过程中,医者一定要掌握好力度和角度,避免在患者没有知觉的情况下,造成患者骨折或脱位。

2.2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针2ml。

3护理[2]

3.1心理护理病人有时会表现出焦虑、紧张,为疾病预后担忧。应对病人进行卫生知识宣教,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从心理上配合治疗和护理。向病人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因治疗怕疼痛而引起的紧张心理。

3.2生活护理肩部要保暖,不要着凉。予以均衡饮食,增强体质。部分病人由于疼痛出现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应协助其洗脸、刷牙、梳头、进餐等。

3.3功能锻炼,指导病人做医疗体操①肩关节上举活动:爬墙锻炼,让病人用患侧手指在墙上作从低处向高处爬动。②肩关节环绕运动:即病人弯腰,让患肢自然下垂,以顺时针,随后逆时针方向的环绕活动。也可让病员弯腰90°患肢下垂,并用健肢扶挡患肢,使之屈肘90°进行环绕活动。③肩关节内旋及后内旋活动:患侧摸背法是以患侧在健侧的帮助下,逐渐触摸对侧肩胛骨,练习后内旋。还可在滑轮练习器上进行,即病员患肢放背后,并用手握住滑轮练习器上的把柄,用健肢推另一段而向下拉动。④外旋活动联系:病人用患侧的手横过面部去触摸对侧耳朵,以练习肩关节内收、外旋活动。

4疗效观察

4.1疗效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疗效评定:①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②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③未愈:症状无改善。

4.2治疗结果临床治愈:治疗后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计206例,占81.42%;显效:治疗后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功能活动较健侧略差,计47例,占18.6%。总有效率100%。

5体会

肩周炎中医属“痹证”范畴,其病理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日久产生粘连,从而发生疼痛和功能障碍。目前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有很多,早期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所致神经疼痛取得满意疗效,肩周炎多为中老年患病,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功能锻炼时用力不可过猛,需谨慎从事。要把功能锻炼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始终功能锻炼应每日练习2-3次,每次15分钟。在早期,锻炼必须缓慢持久,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有损无益。锻炼难度较大时,要鼓励病人客服困难,坚持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多数病人都是“三分治七分养”本组病例也不例外。实践表明,肩周炎患者施行综合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有效的功能锻炼,身心调护等康复护理是治愈肩周炎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值得大家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宗发.肩周炎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1,(100):163.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篇5

关键词:针灸;颈椎性肩周炎;临床

在人体内全身各关节中肩关节是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肩关节的关节囊相对比较松弛,主要是依靠关节周围的肌肉、滑囊、肌腱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关节的稳定性[1]。肩周炎是临床上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又被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人群主要是是40岁以上的体力劳动者。本文将近年来针灸在颈椎性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进展概述如下。

1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能够使经络气血运行加快,解除紧张或痉挛的肌肉,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情况[2]。彭君华等曾对颈椎性肩周炎患者采用肩三针结合辨证配穴进行治疗,以肩k、肩s、肩贞为主穴,寒湿阻络型颈椎性肩周炎患者以阿是穴、风池、手三里、阳陵为配穴,气虚血痕型颈椎性肩周炎患者以曲池、足三里、外关、合谷为配穴,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7%[3]。张华等对颈椎性肩周炎患者采用针刺足三里进行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针刺肩k、阿是穴、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位,而治疗组患者针刺患侧足三里,则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5%。张氏等将患侧颈椎夹脊穴作为主穴,颈项前俯或后仰时表现为颈项疼痛加剧的患者将天柱、风府、大椎作为配穴,颈项左右活动时表现为颈肩痛的患者将肩井、后溪作为配穴,然后根据辨证增加配穴,研究结果表明40例患者中29例患者痊愈,10例患者显效,1例无效。刘汉利对颈椎性肩周炎患者采用针刺条口穴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后,治疗组患者针刺条口穴,对照组患者对肩k、肩贞、臂、肩宗、曲池、手三里、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则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6.0%,而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2%。

2温针灸治疗

温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是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原则,温针灸所使用的艾条燃烧后生成的抗氧化物质能够附在穴位处的皮肤上,并能够渗透进患者的体内而产生作用[4]。杨瑞春[5]曾对颈椎性肩周炎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治疗组患者选取的主穴为肩k、肩贞、肩前、曲池、外关阳陵泉,然后根据辨证增加配穴,实证采用泻法进行针灸,虚证患者采用补法进行治疗,留针后对肩部主穴进行温针灸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6]。李丽等研究发现采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针刺治疗的对照组。陈振虎对颈椎性肩周炎患者治疗时将第1针选取于肩峰下的凹陷中,第2针于同水平前方2寸处,第3针于同水平后方2寸处,使用温针灸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赵岩对54例颈椎性肩周炎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是选取条口穴为主穴,然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加用配穴,肩臂外侧痛的患者选取谷或肩k为配穴,肩臂内侧痛的患者选取肩内俞或列缺为配穴,经过为期10d的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采用布洛芬治疗的对照组。郭青在对颈椎性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芬必得胶囊,而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是穴滞针手法并加以温针灸,并联合循经远端取穴来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电针治疗

电针治疗颈椎性肩周炎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并且还具有除痹止痛等疗效,主要是对患者体内阿片肽和5-HT的含量进行影响而达到镇痛的效果[7]。周氏等对颈椎性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选取患侧肩k、肩s、肩贞、合谷、曲池、阿是穴、内关为主穴,风寒型肩周炎患者选取外关为配穴,血瘀型肩周炎患者选取血海为配穴,气血虚型肩周炎患者选取足三里为配穴,在针刺得气后,接电针2对于肩k、肩s、肩贞和阿是穴处,进行20min的持续刺激,此次治疗的30例患者中17例患者痊愈,7例患者显效,5例患者好转[8]。

4针灸配合推拿

针灸配合推拿能够显著改善局部的血液流通和新陈代谢,解除粘连,使炎症反应消失,从而增加例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能力并提高肌力,能够使患者的肩关节尽快恢复正常功能[9]。笔者对颈椎性肩周炎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局部分经取穴配下肢经合穴进行针灸,运用奥式手法采用被动生理运动和被动辅助运动进行治疗,则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另外笔者在进行治疗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针刺肩k、肩s、肩贞、肩前、阿是穴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对肩k透极泉、肩s透肩、天宗透肩贞、外关透内关选用透刺法进行针灸,并同时配合提肩弹拨推拿来进行治疗,则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2%和87.7%。刘红玲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温针灸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1.43%;治疗组患者给予患侧肩s、肩k、臂、肩贞、阿是穴、俞、曲池、合谷进行温针灸并采用患侧肩部的手法松解来进行配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黄义泉在对颈椎性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推拿的方式来治疗,对患者患侧阳陵泉、肩前穴、肩k穴、肩贞穴、阿是穴进行温针灸治疗,并用掌根按揉患部及肩脚部,然后用点、按、弹、拨手法对患者患部肌肉筋骨进行充分松解,再选取抖法将患肢被动内旋和外展,最后用搓法由患者患侧肩部到前臂反复搓动[10];而对照组患者单纯针刺侧阳陵泉、肩前穴、肩k穴、肩贞穴、阿是穴,则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67%。

5结语

中医认为肩周炎发病的病中老年人是因为身体各方面的技能到了衰退阶段,免疫力及自身抵抗力开始下降,此时及其容易出现炎症,加之由于患者通常长期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肩关节的活动量比较大,肩关节的肌肉、关节囊和肌腱等组织容易因为过度劳动受到损伤,此时若收到风寒侵袭或外伤,就会造成机体紊乱,发生炎症。作为人体运动量最大的关节,关节囊本身就很松弛,极易发生退行性改变,造成肩周炎[11]。随着对肩周炎发病机制日益深入的研究以及临床中医学实践的大量总结,临床上用于颈椎性肩周炎的针灸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具有疗效好、痛苦少以及无毒副作用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临床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重要中医康复手段之一[12]。对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规律以及于病变局部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临床上治疗颈椎性肩周炎提供更有利的理论依据[13]。

参考文献:

[1]郭松.推拿配合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周炎临床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1(04):194-195.

[2]陈滢如,王亮,高海波,等.基于调查的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关注问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09(08):2475-2478.

[3]刘亨.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3,12(11):80-81.

[4]李惠.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9(13):2393.

[5]赖雪燕,张嘉玲,祁冀,等.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4,11(09):65-68.

[6]陈瑾,刘光谱.针灸治疗肩周炎近10年临床研究现状[J].针灸临床杂志,2000,09(11):50-53.

[7]彭唯娜,毛湄,刘保延,等.针灸治疗肩周炎研究中对照组设立的分析[J].中国针灸,2007,09(06):453-457.

[8]徐星凯,许茜,许金水.针灸治疗肩周炎随机对照试验的刺灸法运用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3,09(11):60-64.

[9]张荣丰.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方法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5,11(02):379-380.

[10]严攀,刘波,刘辉,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创伤性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2,12(09):104-105.

[11]金鲁微,韩云.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09):156-157.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篇6

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本人收治的76例重型肩周炎患者,全部进行小针刀切开剥离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本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为(29.32±2.12)分,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为(14.34±1.34)分。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1.29,P

结论:小针刀切开剥离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针刀切开剥离肩关节手法松解重型肩周炎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94-02

肩周炎全称是肩关节周围炎,为一种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和关节囊出现慢性退行性变化的疾病。临床发病主要人群是50岁左右中老年人,也俗称“五十肩”,是一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本文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本人收治的76例重型肩周炎患者,全部进行小针刀切开剥离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本人收治的76例重型肩周炎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39例;年龄最小的43岁,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为(56.54±2.23)岁;病程最短的4个月,最长的3年;有挫拉伤史13例,骨折史5例。所有本组患者的病情均比较严重,属于重型肩周炎。已经排除存在冈上肌腱炎、肩峰下滑膜炎、颈椎病等疾病以及不适宜进行小针刀切开剥离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的患者。

1.2诊断标准。患者手臂上举小于90度,外展小于45度,前屈小于50度,后伸小于20度,内旋小于20度,外旋小于20度,均不能摸到自己的头枕部以及腰部,患者的肩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自身日常生活。

1.3方法。使用小针刀在患者的喙突处的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冈下、冈上及小圆肌抵止端,进行切开剥离或者疏通剥离,在患者的肩峰下滑囊进行通透剥离。在小针刀切开剥离术后进行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不枕枕头,手术医生站在患者的患侧,和患者面对面,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肩部固定肩关节,另一只手握住患者的患肢肘关节,将患肢外展90度,再将患肢向前、向上举,最后先后压,直到患者的患肢上臂紧贴头部和病床。松解完毕,将患者的上肢放回身体两侧[2]。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单位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1.5临床效果评价。参照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肩关节评分系统主要包括五项内容:疼痛情况10分,肩功能情况10分,向前侧屈曲活动情况5分,前屈曲力量情况5分,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5分,总分35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情况越严重[3]。

2结果

治疗前本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为(29.32±2.12)分,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为(14.34±1.34)分。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1.29,P

3讨论

肩周炎为一种因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和关节囊出现慢性、退行性变化的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会出现肩部某一部位的疼痛,并且和动作、姿势存在明显关系。会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出现疼痛范围的扩大,会逐渐牵涉到患者上臂的中段,并会伴有肩关节活动的受限。患者如果一旦增大活动范围,就会出现剧烈的锐痛发生[4]。本组的重型肩周炎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已经出现梳头、扣腰带、洗面等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人采取小针刀切开剥离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严重肩周炎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使大部分的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小针刀医学是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结合现代医学原理,充分借鉴了外科手术的临床原理并且加以进一步的创新,而形成的一种闭合性临床手术理论。采取小针刀切开剥离方法治疗肩周炎,可以直接、彻底的将骨面肌腱和韧带等粘连部位进行分离,在小针刀治疗手术后,配合肩关节手法松解,更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有效恢复。手法松解可以促进关节液的流动性,有效促进软骨盘和关节软骨的营养,可避免因为活动减少而出现的关节退变。在进行肩关节手法松解时,医生要动作到位,充分体会软组织撕开的感觉,确保治疗效果到位。本组患者治疗前本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为(29.32±2.12)分,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为(14.34±1.34)分。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1.29,P

参考文献

[1]文马力,宋文阁.小针刀剥离配合手法松解治疗重型肩周炎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6(3):251—252

[2]邓德礼,徐辉,等.小刀松解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65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