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篇1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复方甲氧那明;苯丙哌林;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8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10-79-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绝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该病无季节性、无年龄段划分,通常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遭遇受寒、淋雨等情况使得病毒生长繁殖导致感染[1]。患上此病后大约一半的患者伴有咽喉炎、鼻窦炎、中耳炎、急性会厌炎等症状,但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较久。本研究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提出了3种方案,分析其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1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均为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经严格检查和诊断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平均年龄(23±2)岁。入选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2]:(1)发病初期有咳嗽、打喷嚏、咽喉痛、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2)经检查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X线胸片检查均无异常;(3)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激发试验呈阴性;(4)感染急性期症状消退后,仍有咳嗽症状,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带痰咳且时间持续在3周以上。病例排除标准:(1)怀孕及哺乳期妇女;(2)对药物过敏者或1个月内服用过上述药物者;(3)其咳嗽病因不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4)有较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入选合格的病例者按患者在医院就诊的不同时间段及治疗方法分为A、B、C3组,每组病例依次为54例、55例、55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的病情方面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A组患者治疗用药:复方甲氧那明与苯丙哌林;B组患者治疗用药:复方甲氧那明、苯丙哌林及抗生素;C组患者用药:抗生素。各组患者疗程约为2周。用药剂量:(1)复方

甲氧那明胶囊(长兴制药有限公司,H20020393),每次2粒,3次/d;(2)苯丙哌林(湖北华中药业有限公司,H42022604)每次20mg,3次/d。(3)抗生素(头孢菌素类17例、大环内酯类20例、喹诺酮类18例),用药剂量需遵照药品说明书。

1.3检测指标

在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均对其进行咳嗽与咳痰症状评分并记录,并辅助患者每日早晨填写日记卡(项目包含咳嗽、咳痰症状分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咳嗽、咳痰症状评分参考文献方法进行[3],详细方法如下述:(1)昼夜咳嗽分值:0分(无咳嗽症状发生);1分(对工作与生活无影响的间接性咳嗽);2分(咳嗽发生较平常,身体略感不适但对工作及生活无影响);3分(昼夜频繁出现并伴有剧烈阵咳,无法正常工作与及生活)。(2)昼夜咳痰分值:0分(无咳痰症状);1分(11mL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均使用SPSS13.0及DPS7.0进行分析,其中对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2结果

2.1各组患者咳嗽与咳痰症状分值比较

A、B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咳嗽与咳痰症状分值较C组具有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各组患者在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下:头晕分别为25例(46%)、27例(49%)、15例(27%),便秘分别为21例(39%)、23例(42%)、12例(22%),腹泻分别为5例(9%)、7例(13%)、6例(11%),嗜睡分别为15例(28%)、18例(33%)、6例(11%),头痛分别为8例(15%)、10例(18%)、7例(13%)。研究结果表明,A、B组患者的头晕、便秘、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使用抗生素频率较高、数量较多。因此,抗生素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合理应用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与A、B组比较,患者咳嗽及咳痰症状并未出现好转,表明其致病原因可能与细菌感染无关,而是由病毒所致,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明显优势。而临床上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进行治疗时,不少医务人员往往大量使用抗生素,如此现状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而且造成了大量医药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和临床常见的细菌耐药性也可能与这些抗生素的滥用有关。通常情况下机体遭遇病毒对机体进行侵袭后通常会导致气道上皮组织损伤而引起感觉神经末梢暴露,在局部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同时也会导致炎性介质,例如IL-1、IL-6的过度释放,从而引起支气管痉挛。气道高反应也会随上述病理改变而发生,所有大多数患者患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会出现持久的咳嗽症状[4-5]。复方甲氧那明(含甲氧那明、那可丁、氨茶碱、氯苯那敏4种药物)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能减轻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症状[6]。苯丙哌林为非成瘾性镇咳药,是中枢性和末梢性双重作用的强效镇咳药,其镇咳作用比可待因强,且无成瘾性。因此,复方甲氧那明与苯丙哌林的联合使用能很好的对咳嗽症状进行克制。

综上所述,复方甲氧那明与苯丙哌林联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同时,在对未发生细菌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另外,抗生素的合理性应用也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韩宝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3):234-236.

[2]李靖,罗炜,杨灵,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合理用药-附183例分析[J].新医学,2007,38(3):161-163.

[3]吴生灵,钱慧平,杨建民.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右美沙芬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5):13-14.

[4]方鹤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4):110-111.

[5]刘素霞.抗生素在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使用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1):45-46.

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讨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对该院在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接诊并确诊的重症支气管哮喘3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采取吸氧、气道解痉、补液及机械通气等积极治疗手段,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成功率。结果入组患者死亡率为12.9%,抢救成功患者在入院后6h与接诊时的心率情况及呼吸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一旦确诊,立即对患者实施氧疗补液,解除气道痉挛状态,对极危重型患者,要进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纠正呼吸衰竭,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糖皮质激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c)-0076-02

[作者简介]张羽镝(1981-),男,黑龙江大庆人,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急重症医学,邮箱:zhangyudi0452@126.com。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危急重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一旦出现哮喘急性发作,往往不能自行控制,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1]、心功能不全等严重的并发症。该病在临床上为患者首先突然产生严重气道阻塞,迅速出现昏迷和呼吸衰竭,严重者出现窒息,多数患者在3h内死亡,病死率极高。所以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提高对重症哮喘的抢救疗效,至关重要。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探讨急救措施,该研究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期间就治的31例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病例资料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出诊急救的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48.21±12.57)岁,哮喘病史7~3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要求,所有患者均为重度水平,在数分钟内病情迅速恶化,无任何前驱症状,突然发病者11例,30min内发展为呼吸衰竭15例,其中昏迷1例两肺呼吸音极低,呼吸34次/min;诱因中,空气异味18例,感染6例,过敏性食物3例,用力活动后3例,不明原因1例,所有入组观察患者均在第一时间接诊后迅速采取规范治疗。

1.2诊断标准

休息时气短;端坐呼吸;单字讲话或不能讲话;焦虑、烦躁或嗜睡、意识模糊;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min;常有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哮鸣音响亮、弥漫或者减弱、消失;脉率>120次/min;常有奇脉,>25mmHg;最初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PEF占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60%或<100L/min或作用持续时间<2h;PaO2<60mmHg;PaCO2>45mmHg;SaO2≤90%。只要符合某些指标,而不需满足全部指标,即可提示为该级别的急性发作[2]。

1.3急救过程

电话接诊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均采取以下救护措施。①吸氧,均予面罩持续吸氧,浓度为2~4L/min;②气道解痉,使用0.5mL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或给予生理盐水50mL添加氨茶碱0.25g快速静脉滴注;或使用甲基泼尼松龙80m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600mg/d静脉滴注,逐渐减量,1~5d以后停药;第三:补液,每日补充液体量为1500~2600mL,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第四:机械通气,患者经过上述措施仍无效后,如果病情继续恶化,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低于8kPa,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增加超过6.7kPa[3],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1.4评价标准

显效: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等症状消除或明显缓解,肺部哮鸣音消失,未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恢复至95%以上[4]。

1.5统计方法

应用SAS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患者在入院后有2例抢救无效死亡,均出现在发病之后30min;2例在来院途中由于病情恶化,而导致呼吸停止死亡,死亡率为12.9%。余下27例在入院后经过以上积极抢救措施而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其中11例在入院48h内症状改善,余下患者均在离院时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所有患者中行机械通气13例,均于48h内症状改善、拔管。在患者入院后6h与接诊时患者的心率情况及呼吸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主要是由于寒冷刺激或者接触致敏原所致,重症支气管哮喘在急性发作时,严重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已经具有明确的阐述,属于气道高反应性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治疗药物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抑制体内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参与免疫应答反应,起到抗炎以及抗免疫作用。同时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能够提高气道和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敏感性,能够使平滑肌松弛,进而降低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最终改善哮喘症状。重症支气管哮喘在急性发作时,患者的气道平滑肌处于严重的痉挛状态,影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吸入,因此限制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因此针对重症患者的急救时[5],多采用静脉途径,给予起效迅速的激素类药物,氨茶碱、甲基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等药物均属于起效迅速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其中甲基泼尼松龙的抗炎、抗免疫作用最为强大,甲基强的松龙与激素类受体的亲和力更强,同时组织渗透能力强,在肺组织中能够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起效迅速,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肺水肿状态。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通过采用吸氧、气道解痉、补液及机械通气,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入组患者死亡率为12.9%,死亡的4例患者均为具有20年病史的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在短时间内并发呼吸衰竭,同时经过对比分析患者入院后6h与接诊时患者的心率情况(t=-4.573,P=0.000)及呼吸情况(t=-5.28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说明经过积极的抢救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急诊科医师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对本病的识别认识,一旦确诊,立即对患者实施氧疗补液,解除气道痉挛状态,对极危重型患者,要进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纠正呼吸衰竭,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卓衍华,白玉仙,肖莉,等.濒死性哮喘院前抢救措施探讨[J].医学综述,2013,19(1):176-177.

[2]杨云峰.甲基强的松龙在重症哮喘急性发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119.

[3]潘茂才.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8(8):25,27.

[4]黄建平.通宣理肺丸与酮替芬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27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20(4):251.

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关键词: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簦??婪置谖镌龆嗍保?椒魏粑?舸植诨蚩晌偶案墒??簦?人浴⒖忍岛罂上?В?奁渌?⒎⒅ⅰ1静≈⒐睾吞逭魅缜ㄑ硬挥?勺???灾??苎住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3.护理目标通过护理要使病人能够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4.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

[1][2]

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体位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健康教育

()嘱患者及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对吸烟者,指导忌烟。

()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