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重点范文篇1

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技术,而本节内容正是信息管理的重点,因此采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的方式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入学习,并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常用方法以及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是相当有益的,而且也能为以后学习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作好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次课占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关系;了解Access中数据库表、记录、字段的概念;学会使用Access浏览、修改、添加、删除记录,了解字段数据类型的选择。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线注册,实践体验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作用,能根据实际情况获取数据库中的数据,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对我们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科学管理、使用信息资源的意识,体验网络数据库的优势。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数据库系统的几个概念间的关系,数据表记录的添加、修改、删除操作。

教学难点:数据库系统的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字段数据类型的确定。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如Word、PowerPoint和Excel,这些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是新课程改革后加进来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我们经常会上网注册一些信息,今天请大家一起到老师自建的网站上来注册信息。请大家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上输入地址192.168.1.10,进入“数据库系统学习平台”,完成注册。

学生登录网站,进行注册,并登录到主页。主页设计如图1所示。

师:好了,现在请大家点击主页左边的“显示已有用户”图标,看看我们班同学的注册信息。

学生看到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注册信息都显示在了网页上,如图2所示,觉得很好奇,课堂气氛活跃。

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大家注册的信息为什么会显示在网页上?

学生纷纷议论。

生:肯定是我们注册的信息保存到教师机上了。

师:对了,很好。但是具体又是保存到了什么文件里了呢?

学生思考片刻,但没人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数据库系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数据库系统学习平台”注册自己的信息。通过注册、登录和显示已有注册用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由此引入新课。

2.讲述新课

(1)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四个概念。

结合书本内容,组织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①数据库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②我们通常用什么来建立和管理数据库?

③刚才的网上体验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是数据库应用系统?

④数据库系统包含了什么?

(2)四个概念间的关系。

教师展示PPT,并结合刚才的网上注册来理清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设计意图:由于概念比较抽象,设计时先让学生自学概念,再结合网上注册的例子以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3)体验网上数据查询。

师:现在就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据库?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点击主页左边的“查询成绩”图标,输入自己的考号来查询一下本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吧。

学生尝试根据考号来查询自己的成绩,真正感受到数据库高效检索的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感受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体验数据库的应用。

(4)数据库中表、字段的概念及字段的数据类型。

师:现在请大家考虑本节课一开始的问题:大家刚才注册的信息保存到了哪里?

生:保存到教师机的数据库文件里。

师:对了。平时大家到互联网上注册的信息其实就是保存到相关网站对应的数据库文件里。在网上查询资料其实也是到相应服务器的数据库文件里查找。

教师用Access打开刚才学生们注册保存的数据库文件(userinfo.mdb),打开后让学生讨论Access和Excel的异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再介绍Access中数据表,记录、字段的概念。

(5)记录的修改、添加、删除。

打开桌面上“student.mdb”文件,完成以下操作:

第一步,将表中的姓名“赵丽雅”改为“赵雅丽”。

第二步,在表的最后添加一条记录,内容为“100406010900”、“胡杨林”、“1”、“85”、“85”、“85”。

第三步,删除刚才添加的这条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当管理员的角色,知道如何在Access中添加、修改、删除记录,并且趁机引导学生要对数据库文件做好安全工作,树立科学管理、使用信息资源的意识。

(6)字段的修改、添加和删除。

教师打开注册信息表(info),并对这张数据表需要用到哪些字段、各个字段分别选择什么数据类型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完成以下问题的思考:

①如何修改字段名?

②如何在字段的后面添加另外字段?

③同一个字段内的值可以任意填写吗?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让学生明白如何设计字段。

3.随堂测试

点击主页上的“随堂测试”图标,完成课堂测试并当堂批改。

4.自我评价

学生点击主页上的“自我评价”图标,完成自我评价。

5.课后作业

以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图书借阅系统的数据库,要求包括用户信息表、图书信息表和借书记录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数据库相关概念、记录操作和字段类型选择。概念理论的知识点很多,动手操作内容比较少,很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这点顾虑,我在引入阶段设计了学生上网注册信息这个过程,一方面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为下面数据库的讲解提供了实例。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重点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ERP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16.06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16-0098-03

0引言

工业工程本科专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一般会开设有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ERP三个方面的课程。在不同的学校,对这三门课程的叫法会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数据库类课程,有的称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有的称为“数据库设计与应用”;ERP类课程,有的学校称为“ERP原理与应用”,有的称为“ERP应用与实施”等。不管叫法如何,课程的内涵都是一致的,因此,在本文中舍去其叫法上的差别,将其简称为“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ERP”。

之所以将这三门课程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一方面是因为这三门课是紧密相关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数据库的应用,ERP是一个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因此,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这三门课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门课;另一方面,在工业工程这个专业,存在三门课程知识点的划分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相关知识点的重叠。

本论文基于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方向,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对这三门课程的内容和课程实践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设计。

1工业工程专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要求

目前,工业工程分有经典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经典工业工程主要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和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因此,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技术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数据库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的众多应用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在企业管理领域,数据库的作用更加重要。成为企业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必不可少的支持工具。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此,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技术。这里的相关技术是指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即如何使用数据库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重点包括3个方面:数据的存储、处理和查询。

管理信息系统是数据库的典型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是通过数据库来存储管理的。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对工业工程的专业人才来说,既要掌握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又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与管理相结合的运用方法。但是工业工程人员不同于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不需要对系统的开发技术有深入的掌握,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结合企业实际管理的需要,担任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规划的角色,指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以符合企业的管理实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对于工业工程人员来说,必须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特点和难点、开发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当前主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运作原理以及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应用的领域和层次,可以划分出很多种类。其中,ERP是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应用中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企业已经实现了ERP的管理模式。从软件技术角度来看,ERP的技术就是数据库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综合运用,但是,ERP不仅仅是一种软件,更重要的是ERP代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的管理思想。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因此,ERP知识的掌握也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

2教学内容设计

2.1培养目标设计

基于以上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分别对三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拟定如下。

2.1.1数据库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应用数据库进行信息存储、处理的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的步骤与方法以及数据库的操纵与管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基于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数据表的规范化设计方法以及各种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处理技术,为后继管理信息系统和ERP原理课程的学习铺垫基础。

2.1.2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到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实现技术方法、步骤及过程,能够利用信息化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承担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协调和建设工作。

2.1.3ERP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ERP市场和当前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了解ERP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特征,掌握ERP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培养其从事ERP系统操作、管理、应用与实施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2教学知识点设计

三门课程在内容上是相互衔接的关系,其关系如图1所示。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是ERP的基础。在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还有其他的相关应用和系统,在此不做赘述。因为这三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导致相互间的边界不是太清晰,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知识点划分不合理,相互间出现知识点重叠,从而造成整体知识结构的混乱。比如在数据库课程中就过度强调信息系统的开发,反而导致学生对数据库本身掌握不够透彻。

2.2.1数据库知识点设计

在数据库课程中,重点是数据库本身,是要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练掌握SQL语言和数据库软件的使用,因为数据库软件种类比较多,不可能一一讲解,因此,选择较为常用,而且容易入门的数据库软件SQLServer。SQLServer掌握后,学习其他的数据库软件也会非常容易。

(1)在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方面,需要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程,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通过这几个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对数据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是关系的概念、关系的键和关系的完整性;掌握函数依赖、关系模式分解、范式和规范化的概念。这几大知识点是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是进行数据库的建库、建表的必备知识。

(3)在SQL语言方面,需要熟练掌握数据定义语言(DataDefineLanguage,DDL)和数据操纵语言(DataManipulationLanguage,DML),尤其是数据操作语言中的Select语句,是以上语言中,使用频度最多,变化最大,难度最高的语句,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在掌握以上语言的基础上,再学习掌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概念,能够编写简单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4)在数据库软件使用方面,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操作SQLServer软件,能够利用该软件进行建库、建表、定义约束、编写SQL语句、编写简单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执行数据的备份、还原和数据的导入导出。

其他未提到的知识点,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扩充,以了解认识为主,比如:关系代数、关系演算的概念,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不用花费太多课时。

2.2.2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在数据库课程基础之上的后续课程。因此,在该课程中将不涉及“数据库本身”的知识点,而是基于数据库课程中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其他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点将聚焦于“技术”层面,即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而与管理相关的知识将在ERP课程中展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建设方法概述;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测试、运行与维护。因为本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很有可能会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当中来,所以整个知识点的划分,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展开。

(1)在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建设方法方面,目的是要学生能够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该部分的讲解中,可以给学生展示多种不同的、在企业中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比如:ERP系统、OA(Office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系统、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HR(Human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在进行这些实例系统展示时,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仅是展示,不需要详细讲解。因为,此过程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感性认识。

(2)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测试、运行、维护方面,这些知识的安排完全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展开的。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能够安排一个设计实例,比如常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规划的知识点讲解完后,即以该实例系统的规划为演示,加深学生对系统规划的理解。系统分析部分的知识点讲解完后,以该实例的分析为演示,以下各阶段类似。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讲授,能够让学生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较好的认识,从而帮助其在工作当中更好地应对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

2.2.3ERP知识点设计

ERP课程是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后继课程。ERP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实例,因此,ERP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的方法,就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所讲授的系统设计开发方法,所以,这些技术层面的知识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已经包含,而ERP课程将聚焦于“ERP管理”和“ERP应用”方面。不同行业的ERP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工业工程专业主要是面向制造行业,因此,选择制造行业的ERP模型做讲解。

ERP管理方面主要针对ERP本身的相关概念、理论、思想以及在企业中的选型和实施的讲解。主要知识点有ERP的发展历程、作用、管理思想;ERP的相关概念;ERP的销售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车间作业管理、成本管理以及ERP选型和实施等方面。因为这些知识点比较理论化,因此,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最好有一套实例系统配合展示,比如金蝶或用友的ERP软件,或者自行开发的ERP系统。

ERP应用方面是指使用ERP软件的技能,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实践课程来完成,通过该部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加深对ERP管理理念的理解,并能够掌握ERP软件的使用方法。该部分的组织需要一套实例系统作为实践平台,比如上面提到的金蝶或用友的ERP软件,或者自行开发的ERP系统。实践过程可以分成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单人实验,每个学生独立实验,完成ERP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练习,该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对ERP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第二阶段为综合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企业,小组成员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同完成,该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有全局意识,从整体上理解ERP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3实验平台设计

这三门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配套的实践环节。三门课程的实验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

在数据库课程中,上面提到数据库的软件选择SQLServer,因此实验平台也选择SQLServer,该软件也是后继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的实验软件之一。SQLServer目前也有多个版本,比如:2000、2005和2008。其中2000版本和2005、2008版本的界面差别比较大,但使用模式还是一致的。因为这些版本在企业中都有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时,要根据实验室的配置情况,以一个版本为主,其他版本给学生做辅助介绍即可。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领域,目前主流的开发平台有Java平台和.net平台,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Java平台的难度较大。因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或大二会学习VisualBasic课程,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选择目前较为流行的.net平台,该平台支持VB语言。在.net平台上选择和两个实验环境作对比,因为这两个环境代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两种架构模式C/S模式和B/S模式。目前,这两种模式企业应用中都存在,其中B/S模式越来越成为开发的主流。因此在实验中,可以略偏重于B/S模式。在数据管理层面,采用SQLServer数据库。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所在单位,主持了一项教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研究》,在该项目中,设计了一套可重构信息系统开发套件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平台之一。

该平台的目标:①能够提供多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展示,拓宽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认识的广度;②能够提供快速的系统开发环境,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过程。摆脱枯燥的代码编写,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全面、深刻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标,该平台需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基于该平台可以构建目前企业普遍使用的常规管理信息系统,如:ERP、CRM、OA、HR等,以及其他小型的管理系统,如工资管理、图书管理、学生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等。从而保证有足够的管理信息系统实例为学生做演示性实验。

(2)该平台要具备快速的系统开发环境,突破从底层代码开发的模式。使得系统的开发不再是枯燥的代码编写,而是具有快速参数化的配置功能,通过参数化的配置,即可设计出不同功能的管理模块,既提高了模块开发的速度,也提高开发的趣味性。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上,而不是局限于代码的编写。

(3)该平台不仅可以做为实验课用,同时还可以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工作平台,可以让学生基于该平台开发各种管理系统或完善已有的管理系统,从而可以为该平台丰富更多的管理信息系统实例,为后继教学提供更好的素材。

在ERP课程中,实验平台可以选择国内较为著名的金蝶或用友ERP软件。本人所在学院购买的是金蝶ERP软件,单一的实验软件不利于学生对ERP的全面认识,有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所有的ERP软件都是这个模式的错误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续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综合实验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够提供其他模式的ERP,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ERP。

4结论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从整体上对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ERP三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实验模式进行分析设计,划分三门课程知识点的界限,使得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从而有利于整体课程教学的组织。因此,在各门课程的教学细节上,本文没有做详细探讨。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可以应用于工业工程专业,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相关专业提供借鉴。对于该课程体系,本人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作进一步的持续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志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第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闪四清.管理信息系统教程[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平,赵丽华,马丽.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重点范文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句子加工/课文加工/模块理论/压抑机制

1引言

心理语言学是在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结合点上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迄今仅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其初期的研究主要受行为主义思想的支配,大多从刺激—反应的观点来探讨人类的语言行为,认为语言行为无非是一套习惯,通过刺激、反应和强化而逐渐形成。本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N.Chomsky)提出了生成转换语法理论及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概念。此后致力于证明乔姆斯基句法理论的心理现实性的研究,成为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主流。

到70年代,在继续研究句子的句法结构怎样认知加工的同时,开始注意研究句子的意义。研究问题也逐渐由单个句子发展到段落或课文的认知加工。“句子加工”和“课文加工”构成心理语言学两个最大、最主要的子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句子加工中的“概率”和“约束”问题

2.1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大多数关于句子加工研究的指导思想是:句子的句法加工先于并独立于其语义加工。用各种句法结构类型来进行的研究,一般都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句子加工的影响。当时,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句子的句法表征如何形成?其目的是研究一种能产生句子句法结构的模型。

2.290年代出现了新的观点,认为对句法结构的计算过程利用了各种信息的“约束”,包括语义信息和有关句法结构在实际语言中出现的频率的信息[1]。这种“约束”模型假定,心理词典的每个词条中具有下述信息:(1)某个词的可能有的参数,即可以与该词相联结的特定成份;(2)可能的句法结构类型,如及物与不及物;(3)某参数和句法结构在实际语言行为中发生的频率。例如,“吃”这个词,可能有一个施事角色即谁吃和一个主题角色即吃什么;同时有两种可能的句法结构,即及物和不及物两种用法;频率则是与每一参数或每一句法结构相联系的,如“吃”常用于及物结构,较少用于不及物结构。

对于句法加工的这种基于约束的模型来说,句法结构出现的频率是重要的理论依据。某种结构在语言中愈经常出现,那么它就愈易于加工。但是,它实际上是怎样工作的,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2.3语言加工中的概率和约束问题引发了学者们对语言理论问题的思考。30多年来,关于语言的实质和理论,始终受乔姆斯基的思想所支配。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假设认为,人们具有的语言知识就是语法。这种知识往往是内隐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内隐的语言知识称之为“语言能力”。这种观点排除了影响语言活动的其他因素,如知觉系统的性质、记忆能力、推理能力的作用;也排除了语言的统计概率方面的信息在语言认知加工中的作用。

该假设还认为,语言的获得必须通过儿童怎样获取这种语言能力来说明。儿童为什么能那么快地学得语言,儿童为什么能说出他从未听过的话,这是因为语法知识本质上是先天的,后天经验的作用仅是使儿童掌握词汇和设置特定的参数。

神经网络的出现促进了对语言统计概率的研究,神经网络强调从相对杂乱的输入数据中抽取出结构规律性,把权重看作是对先前经验的概率约束的编码,它决定网络的活动模式。该特性实际上与儿童在自然条件下怎样获得语言是有联系的。统计途径在言语识别和机器翻译等应用领域中的使用,也促进了人们对语言的统计概率方面的注意。心理语言学家也日益重视对统计概率信息与语言获得、语言理解的关系的研究。例如,句子歧义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而歧义往往是通过快速利用各种概率约束来解决的,而这种概率是从先前的语言经验中得到的。例如,“Theplaneleftfortheeastcoast”中,plane和left均各有多重意义,但两者结合在一起,前者是“飞机”的可能性最大,后者则是leave的过去式。

于是,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它否定把理想化的能力语法作为语言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强调要用语言是怎样获得、使用和在脑中怎样表征的事实来解释语言的实质[2]。这种观点认为:儿童是学习和使用语言,而不是对那种先天性的能力语法进行识别和认同;儿童对周围人的言语的统计特征自动地进行编码;多重概率约束的机制在儿童掌握语言中起关键作用。

这种观点意味着又回到经验主义,但是,它并不否认儿童出生时具有一定的使语言学习成为可能的条件。如脑组织及其功能对语言的获得具有约束作用,但不是语法知识本身。

3课文表征与记忆

3.170年代和80年代,大多数关于课文加工的研究涉及某种推理在阅读时是否得到编码。例如:在阅读“青蛙坐在木板上,鱼在木板下面游。”之后问“鱼在青蛙下面游吗?”这样的推理性问题。但这里存在一个方法学问题,即不能区分推理是在阅读时进行的还是在推理测验时进行的。

3.2为保证推理发生在阅读过程中,研究者需设计新的实验程序,为此,从记忆研究中借鉴了两个观点:(1)Tulving的依赖于线索的回忆,即线索直接地、有选择地激活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3];(2)Posner所区分的快速、自动的认知过程与慢速、策略的认知过程[4]。

由此,人们采用快速的单个词的再认程序来检验推理过程。其典型的实验情境是:在被试阅读一个句子后,呈现一个测试词,要求他尽快地确定测试词是否在句中出现过。例如,句子“清洁工在教室里扫地”的测试词为“扫帚”,若清洁工是用扫帚来扫地的推理得到编码,那么就会产生一个快速的正的反应。这种过程没有给被试特定目的去编码特定类型的信息,不在策略控制之下。因此,这种反应反映了阅读期间编码的信息,而不是在测试时由慢速策略过程所生成的推理。这种推理的进行是以记忆中的信息能快速、并行、自动地得到激活为基础的。

90年代课文加工研究的特点,是把迅速、被动地生成的推理与需要读者策略加工的推理区分开来。

3.3“谐振”(resonance)这个术语本是用来描述Tulving的依赖于线索的提取这一观点的,Meyers等人[5]借用它来描述一个词或词的组合以什么方式从一般知识(词汇知识、世界知识)中激活有关信息。

事实上,词不仅激活自身的含义,而且也激活它们与其他概念之关系的信息。例如,“塞满”表示不能再塞入其他东西了,而“塞进”却未包含这层意思。有一些隐含因果性的动词,如“惹恼”和“羡慕”,前者暗示动词“主体”为“惹恼”的原因,后者暗含动词的“对象”为引起“羡慕”的原因。最近的研究表明,这种因果性动词可快速、自动地激活可能作为其原因的那个参数的词汇信息[6]。

3.4Kintsch提出的语境整合模型[7]是这种思想的一个具体例子。该模型认为,课文中的词激活记忆中与它们有联系的概念,激活在这些概念间来回循环;课文的和记忆中的概念若具有多重强的联系,就会高度激活;若只有弱而少的联系,就不被激活或激活衰退。结果,课文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以一种快速、自动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课文的意义表征。所以,这是一种基于记忆的理解过程。

4模块理论与语言加工

4.1Fodor等人提出的模块理论[8],与物理符号理论、人工神经网络、心理的生态学理论一样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认知模块被定义为一种快速的、强制的和封闭的信息过程。认知模块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其信息过程的封闭性,即模块的活动与输出不受其他信息的影响。

在认知模块理论看来,语言加工系统是由一系列在功能上彼此独立的模块组成的;每个模块是独立的加工单位;加工是自动的、强制的;这个过程不受其他模块的影响。例如,词汇加工或句法加工作为独立的模块,其加工不受句子语境等高层次因素的影响。

4.2模块理论的主要依据来自于语言认知过程的模块性。例如,缺乏非动物性效应,可以作为句法分析是一种认知模块过程的例子[9]:

(1)Theevidenceexaminedbythelawyer…….

(2)Thedefendantexaminedbythelawyer…….

这两个复合句包含压缩了的关系从句。句中主要名词的动物性或非动物性可隐指其是否可作为随后动词的主体。在句(1)中,如果非动物性信息参与句法分析过程,读者会很容易地确定随后的动词并非是句子的主要动词,而是压缩从句的动词,所以,后面“by”短语的出现是很自然的,不会发生理解上的困难。但有关实验表明,读者阅读该句“by”短语所用的时间与阅读句(2)中“by”短语的时间一样,说明主要名词的非动物性并未进入动词的句法分析过程。当然,对此不是没有争议的。另外,神经语言学观察到的特异性语言损伤现象,也为模块理论提供了证据。

4.3认知模块理论比较容易把心理学与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联系起来,把某种认知过程与特定的脑结构和功能过程联系起来,但它忽视了与环境、上下文的相互影响。

心理的模块性对理解认知与大脑的关系来说,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认知的计算性与认知的模块性在理论和事实两方面的关系,是一个有赖于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研究来回答的问题。心理语言学在这一点上有可能作出重要贡献。

5语言理解中的压抑机制:

5.1Gernsbacher提出的结构建造框架(StructureBuildingFramework,简称SBF)是一个较著名的语言理解模型[10],该理论认为,理解的目的是构造一个连贯的心理表征或结构,表征的建构材料是记忆细胞。这一建造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奠基(Layingafoundation),即根据最初输入的信息形成一个基础结构;映射(Mapping),即当新输入的信息与先前信息一致时,就映射到这个基础上去,从而发展原来的结构;转移(Shifting),即当新输入的信息与先前信息不一致时,就开始构建一个新的子结构。因此,大多数心理结构都是由若干分支的子结构组成的。

在结构建造过程中,有两种机制控制记忆细胞的激活水平:增强(Enhancement),即与正在建构的结构一致的信息的激活水平的提高:压抑(Suppression),即与正在建构的结构不一致的信息的激活水平的主动下降。

该理论强调,压抑不适当信息和干扰信息是有效理解的基础,压抑机制的效率可能是语言理解能力中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5.2有关的研究初步表明,压抑机制在大脑两半球内是存在差异的。对不适当信息的压抑,可能主要发生在左半球。左半球可能主导整合过程,根据上下文压抑不适当的意义,选择适当意义,以实现与先前信息的整合。右半球则以保持多种信息的激活状态为职责,以供左半球选择适当意义[11]。

这样,大脑两半球可能有相对独立的语义系统。若是这样,现有的一些语言理解模型都需加以修正,但目前证据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6小结与启示

以上几个当代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目前还存在不少争议。近来,有些学者倡导“大规模语料”(LargeCorpora)的研究,主张从大规模语料所提供的经验数据来检验各种理论思想;强调语言结构发生频率及概念组合的发生频率在语言加工中的重要性;强调尽可能地保证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的自然性[12]。这也是心理语言学研究发展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TrueswellJC,TanenhausMK,GarnseySM.Semanticinfluencesonparsing:UseofThematicroleinformationinsyntacticdisambiguation.JournalofMemoryandLanguage,1994;33:285—318

2SeidenbergMS.LanguageacquisitionandUse:Learningandapplyingprobabilisticconstraints.Science,1997;275:1599—1603

3TulvingE.Cuedependentforgetting.Americanscience,1974;62:74—82

4PosnerMI.Chronometricexplorationsofmind.Hillsdale,NJ:Erlbuum

5MyersJL,O''''BrienEJ.AlbrechtJE,MasonRA.Maintainingglobalcoherenceduringreading.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1994;20:876—886

6GreeneSB,MckoonG.Tellingsomethingwecan''''tknow:experimentalapproachestoVerbsexhibitingimplicitcausality.Psychologicalscience,1995;6:262—270

7KintschW.Theroleofknowledgeindiscoursecomprehension:aconstruction-integrationmodel.PsychologicalReview,1988;95:163—182

8FodorJA.Onmodularityinsyntacticprocessing.JournalofPsycholinguisticResearch,1988;17:125—168

9FerreiraF,CliftonCJr.Theindependenceofsyntacticprocessing.JournalofMemoryandlanguage,1986;25:348—368

10GernsbacherMA.Languagecomprehensionasstructurebuilding.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Inc.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