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儿童健康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实施;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3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38-02
健康教育是儿童家长获得健康知识且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前的有病治病到预防保健即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妇幼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深入的开展健康教育,使广大被服务对象掌握健康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科学育儿的能力,将是我们儿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保健门诊的自身优势,对广大被服务者进行广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均来自我院保健门诊以及电话咨询人群,即健康咨询者和健康检查者(儿童、其家属以及陪同人员)。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宣传的工具包括宣教室、咨询门诊、儿童保健0-6岁儿童保健软件、电脑、智能筛查工具箱、电视、投影仪和光盘、滚动电子屏幕、宣传图、册、单以及健康教育展板等。
1.2.2健康教育实施方式由专职保健人员轮流坐诊,对前来就诊的儿童及其家属分别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中讲解或进入幼儿园进行专题健康讲座等。
1.2.3实施方法①孕前的优生优育以及孕期的健康教育:以婚前医学检查为契机,对前来进行婚前检查的每一对青年男女进行优生优育方面的健康教育宣传指导,及时解答待孕妇女的卫生保健和心理的困惑,并指导选择受孕的最佳时期,从孕前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到对已确诊怀孕的妇女,要求其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的频次,定期进行产前常规检查,并进行产前筛查,及时发现妊娠期母胎的异常情况,进行必要的治疗。针对不同孕期,运用专业的知识,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电视、滚动电子屏幕、光盘、图片、宣传栏、展板、保健手册等,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宣传,使孕妇自觉接受生理、心理的保健知识,以及母乳喂养和科学的胎教指导。同时,教育孕妇避免接受病毒、放射线及空气污染,避免滥用药物,避免不良刺激对胎儿发育造成危害。②围产期的健康教育: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宝宝课堂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录象等指导孕妇顺利渡过围产期,保障母婴的安全。要做好产妇心理、生理的健康指导,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督促产妇产后半小时开奶,促进母乳喂养。利用生动的语言、为产妇讲解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疾病筛查的重要性以及新生儿日常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并教会产妇哺育新生儿的技巧和方法,示范早期智力开发的技巧,如皮肤触摸、婴儿、沐浴、抚触、俯卧、自动转头、视觉对比等。③婴幼儿期的健康教育:新生儿出院后,利用产后访视的时机,及时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合理喂养、预防感染等知识的强化教育。指导产妇学会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体重、体温、排便及吃奶情况,甄别异常及时寻求指导或治疗。告之家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由儿保门诊大夫建立儿童保健手册,进行4、2、1查体,根据不同年龄,对前来检查咨询儿童家长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指导和健康宣教,如:告知家长要做好小儿生长发育监测,合理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培养小儿良好地生活习惯,适时断奶,并及时进行儿童早期发展教育的指导,甄别异常情况,预防意外伤害地发生。教会家长如何认识小儿常见病及防治措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认真执行。若发现体弱儿,及时建档,专人专案管理,并要求家长配合学会观察体弱儿的症状、体征,以便早发现、早治疗。④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教育:由于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其大脑皮层功能的发育已接近成人,因此,此时的健康教育对象不单纯是家长,对小儿的直接指导亦非常重要。此期儿童大多数在托幼机构,因此,儿童、家长及幼儿园的保教人员都成为健康教育的对象。要针对不同对象给以不同的健康指导,对儿童要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吃零食,少吃甜食,预防龋齿的发生;对家长要从其最关心的儿童智力开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儿童肥胖等方面进行有针对的健康指导及健康宣传;对保教人员告之及时进行健康安全教育、进行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要寓教于游戏之中,合理引导小儿顺利的渡过第一逆反期,又因此期小儿生性好动,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要及时进行健康教育,远离意外伤害,对流动人口及私立幼儿园更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宣传教育,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⑤学龄期及青春期的健康教育:此期小儿进入校园生活,虽然学习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仍然至关重要。要加强口腔保健和眼保健知识的宣传,加强体格锻炼,防止风湿和结核病的发生。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要及时进行青春期性生理、心理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由于此期儿童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人状态之间的矛盾,情绪起伏变化较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要配合老师对青少年正确引导,关心体贴,帮助他他们适应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2结果
通过各种形式健康知识的宣传,使服务人群的健康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既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孕前、孕期、产前、产后科学孕育保健知识,又为儿童的早期健康发展做足了思想准备;既为保障人口素质的提高,保障优生优育奠定了基础,又为妇幼保健工作拓宽了领域,找准了努力的方向。通过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并实施了《母婴保健法》,巩固了爱婴医院的成果,使广大群众对《母婴保健法》的知晓率达94%以上,降低了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传染病的发生,促进了小儿健康发展。通过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使孕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56%以上,辖区内的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4.53%,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达85.6%,体弱儿及高危妊娠管理率达到100%。
3体会
健康教育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教育活动[2]。经过不断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已成为社会共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被推到转变医学模式的首要地位。它不仅仅为临床病人服务,而是从院内的病人扩展到家庭、学校、社会团体的健康人群,并且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3.1对从事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它是人们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第一步,只有做好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才能把我们的服务项目做的更好、更彻底。
3.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我们从事儿童保健人员也提出更新的要求,它强调了卫生服务的整体观,对于我们妇幼保健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拓宽知识面,学习一些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还要善于与人沟通。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前提,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取得被服务者的理解与信任,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在健康教育宣传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即与被服务者交流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端庄大方、热情、和蔼可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图片、宣传画、栩栩如生的模型通俗易懂的讲解、标准的示范,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被服务者对健康知识的要求。在整个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都要本着热情接、细心问、耐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定时访的情感服务模式,让被服务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3.3健康教育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保健工作的全面顺利进行并非单纯依靠儿童保健工作人员[3],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其中,家长和儿童既是参与者又是支持者,健康教育就是树立他们的保健意识,通过自保健能力,而一大部分集聚儿童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宣传,则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3.4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儿童早期发展和心理行为问题越来越受重视,0-3岁这一阶段是儿童心理、智力、行为及个性形成的至关重要时期,而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地发育是心理行为发育的特征,是通过运动、语言、认知社会交往和生活、情感等表现出来[4]。但是仍有部分家长对儿童肥胖缺乏足够的认识,仅知道肥胖是由偏好吃甜食吃肉造成的,但对因肥胖造成儿童自身发育影响与后期危害知晓率很低,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努力。
3.5而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儿童保健工作首先要有一支素质高的儿保队伍业务要全面,责任心要强,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因为来门诊的人群绝大多数是健康的儿童和望子成龙的家长,若只延续过去的仅提供简单的体格测量和筛选疾病型的检查的保健服务,早已不能满足父母们对保健日益增高的养育支援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疾病筛选型的健康诊断和体格测量工作,更应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供给父母足够的健康保健知识,满足新时期儿童家长健康需求,更是今后儿童保健工作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纯艳.社区护理学[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65.
[2]于卫华,李志菊.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2-53.
对学前儿童健康的理解范文
摘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对整个人生性格塑造产生决定性作用,对周围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过程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本文首先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教师在儿童心理教育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婴儿童教育的途径,以期为提高婴儿童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心理;教育行为
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儿童一生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儿童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也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儿童健康教育的主题。关注和研究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父母培养孩子的必备素养,也是儿童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儿童心理教育的研究,有助于为儿童从小树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对其健康成长,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的教育行为重要的影响着儿童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对儿童的教育也更加全面,既要培养孩子学习知识能力,又要培育其情感、能力、态度以及技能等多方面的,必须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而在这些方面当中,儿童的健康教育应该放在第一位。必须高度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教育,保护儿童的生命,同时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儿童教师,则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教育水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能力和素养,从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入手,作为培养好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同时强调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用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武装自己,达到教学相长。
1、教师应该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学习环境是陶冶情操和培养性格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儿童时期的学习环境对儿童的性格塑造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俊丽在对儿童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后,也认为: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这也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关键时期。在儿童的成长当中,与周围人群的接触和交流产生的感受,形成了他们对社会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感触。而这一时期,是培养儿童最佳的时期,如果能够积极的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等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儿童追求正确方向、形成意义的能力的勇气。
相反,如果对孩子形成了不好的教育,不但会使儿童形成信心缺乏、内疚等不良心理,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这在儿童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如果处置不当,没有修正的话,将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决定性作用,使儿童期的不良状态,容易延续到青少年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一生的发展。从小的角度来说影响儿童个人的一生,从群体性角度来看,影响着国家发展后备力量。
2、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会贯通于生活中
我们应该把儿童各项教育融入其生活当中,期待儿童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成长,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同其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生活中有教育,教育贯穿于生活之中,可以在生活中,通过儿童兴趣爱好、特长技能的培养当中,塑造儿童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在性格塑造的同时,完善儿童的心理健康。
而在儿童的知识、技能教育当中,应该更加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的教育以及生活当中,通过与其他儿童或者同伴的相处,形成自我意识的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以及社会化、个性化的协调发展,这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必然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儿童的合群意思对儿童团队协作能力、接触社会的愉悦性等均产生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既不需要挤占其他教育的时间,而是将心理教育有机的融入其他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各环节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并通过教师的实时动态跟踪和观察,有意识的去培养儿童的心理,形成心理教育与其他教育的配合。
二、加强教师对儿童关爱、滋养儿童健康心理
1、教师的关爱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因为关爱,才让生活更加美好,对于儿童的教育更加不能缺少关爱。儿童正处于性格塑造期,老师的关爱会让儿童更愿意与老师、与周围的群体接触,形成外向、乐观的性格。老师的关爱,有利于老师对儿童的了解,同样有利于儿童对老师的兴趣和加强其与老师沟通的偏好,形成老师与儿童之间的友谊桥梁。
教师的关爱会给儿童带来安全、自信、信任感,同时也能够形成儿童对教师的信赖和好感,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对儿童全心全意的关爱,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教师对儿童的了解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沟通了解是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只有真正了解了儿童心理的需求或者欠缺,才能及时的对其更在。但是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却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往往儿童有不良情绪时,他们一般不太愿意正面向他人表露,但大多数孩子会以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大部分儿童是喜欢和老师分享心情,但也有一部分儿童不愿意这样做,当然他们很愿意和同伴分享,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悄悄话”等活动形式,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情去和同伴、老师、家长去分享。通过多种形式,可以通过语言交流、画画卡片等形式表示出来,也可以写信、打电话,多种渠道让孩子们把所想的表达的出来,使其苦闷情绪得到宣泄,这其间对儿童的形成自我认识,情感的表达,与人的交往有很好的发展实现。总之,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去了解儿童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儿童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在儿童成长过程当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家长、老师以及玩伴,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出生之后接触最多的人群,与儿童之间已经形成了亲密的关系,对孩子有了较深的了解,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先天的优势。作为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作用。
而儿童教师必须利用好家长对你孩子了解的优势,多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加深对儿童生活经历、性格习惯的了解,同时加强与家长互动配合,形成合力,在儿童后期发展过程当中,能够及时的掌握儿童的信息,从多角度对孩子的状况进行分析,与家长一起完成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也能充分的得到儿童家长的认可和肯定。
四、总结
儿童心理教育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儿童的培养都发挥着较大的影响,其研究也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首先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教师在儿童心理教育中的作用,最后提出教师应该通过全心的爱、充分沟通交流以及和家长默契的配合等方式提高对儿童心理教育的培养水平。(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参考文献
[1]龚立峰苏霍姆林斯基儿童心理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李妮,李曼沙盘游戏与儿童心理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3]戴浩略论特殊家庭儿童心理教育[J]当学生之友(初中版)上,2011:(11)
对学前儿童健康的理解范文篇3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口腔保健
[中图分类号]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7-204-01
龋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且近年来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10年5~6岁儿童90%无龋的口腔健康目标,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为了解吐鲁番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本市区4158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为吐鲁番市制定儿童口腔保健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4158名2~6岁儿童进行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在自然光线下,采用平面口镜和探针进行口腔检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龋齿检查标准,按年龄分成4组,按民族分成3组,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临床意义。
2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龋病患病率及充填率见表一。
各民族儿童龋病患病率及充填率见表二。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很高,5~6岁组患龋率高达62.70%,但治疗充填率却很低,总充填率只有3.17%,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
3.1与最近这几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膳食结构改变,精制食品过多,及过多摄入糖类食品有关。
3.2与家长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口腔预防保健知识贫乏,忽略乳牙的预防保健,对乳牙龋病治疗重视不足有关。
3.3与儿童没有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及学龄前儿童年龄小,在治疗中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不愿意或拒绝治疗有关。
3.4与幼儿园未开设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课,及未开展群体儿童龋病普防普治有关。
3.5乳牙患龋率在不同民族儿童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民族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有关。
3.6与目前口腔医疗费用过高,我地区居民承受能力较差有一定关系。
4建议
4.1依托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积极开展儿童口腔保健预防工作;
4.1.1依托我院儿保门诊医师,对定期参加儿童体检的家长,进行儿童口腔保健预防知识的宣传,教会家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4.1.2定期对家长开办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讲座,由专业医师讲解儿童乳牙龋病的危害,及预防龋病措施,转变家长错误观念,提高儿童家长口腔保健意识。
4.1.3对幼儿园教师和保健医生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及时传播口腔保健新技术、新理念、新信息,不断提高保教人员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再把口腔保健知识贯穿到教学和入园儿童的生活安排中,积极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2平衡儿童膳食,降低儿童致龋危险因素;
定期到幼儿园进行膳食调查,对儿童膳食进行科学管理,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儿童膳食结构,制定营养平衡的食谱,达到降低儿童致龋危险因素目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4.3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儿童口腔保健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定期对幼儿园开展督查指导,要求幼儿园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对患有龋病儿童管理率要求达到100%;同时检查教师教案与儿童口腔保健相关内容,抽查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查看儿童日常生活安排,抽查儿童口腔卫生(实行儿童一人一杯)落实情况;
4.4在幼儿园开展口腔三级预防保健措施;
4.4.1口腔一级预防保健措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开展群体儿童普防工作,推广适合儿童的简单、安全、经济、防龋效果好的氟化物涂膜技术[2]。
4.4.2口腔二级预防保健措施:定期开展群体儿童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病,早期治疗,及早恢复乳牙功能。
4.4.3口腔三级预防保健措施:对较重龋病进行正规、系统、彻底的治疗,降低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
4.5加强质量管理是儿童口腔保健发展的基本保证;
严格按照吐鲁番市托幼机构管理条例,定期对托幼机构进行质量验收检查评比,对验收合格的托幼机构给予表彰,未达标者限期整改或彻底取缔,同时加强托幼机构人员的卫生保健管理,不断提高我市儿童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