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分析范文1篇1

关键词:北京郊区;公路绿化;现状;节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03703

1引言

京郊公路成为北京市出城旅游的主要通道,公路绿化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初见成效\[1\]。但是,随着北京市公路网建设逐渐成熟,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2\],对公路绿化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要发挥路域生态效益,改善环境,同时也得提高绿化管养的水平,做到公路绿化、主体建设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景观和谐统一、行车安全舒适的路域系统\[3\]。因此,研究郊区公路的绿化现状和相应的生态绿化对策,对首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调查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研究区域为北京郊区的10个区县,平原区主要有大兴、通州、顺义、昌平等,约占调查总里长的52%;山区主要包括怀柔、密云、延庆、平谷、房山、门头沟等,约占调查总里长的48%。

主要调查公路绿化的植物类型、植被生长状况、路面宽度和长度、沿线地貌类型等情况,收集设计原始资料等,结合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归纳,分析了北京市郊区公路绿化的存在问题、成因及发展趋势,针对问题提出公路生态绿化措施与绿化技术。

本研究共调查了10个郊区县的4条国道、45条市道、4条县道,调查道路的情况如表1所示。

3研究成果与分析

根据对10个郊区县的公路绿化现状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了京郊公路绿化的一般现状,如表2、表3所示。

根据不同情况分析如下。

平原区普通路段:平原区公路总体绿量不足,土地利用不完善,现象较多,路肩、路堤边坡、外平台大部分未进行绿化;行道树配植不合理,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不科学,死株、缺株、树龄老化现象严重;引入外来物种,没有合理利用乡土物种,强调景观效果,沿线绿化模式、色彩搭配单调,忽略道路绿化的生态与工程安全功能。

平原区特殊路段:在过河、渠等特殊路段,过村庄路段,缺少相应的绿化隔离带,汽车尾气、丢弃垃圾对水质造成不利影响,影响道路生态环境,缺乏合理的植物配植,景观单一。

平原区重要节点:立交区、边沟、平台外等重要节点绿化技术单一、植物配植不当,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尤其是交叉路口和转弯处,植物过于茂盛且高度过高,影响驾驶视线,存在安全隐患,不能做到充分借用自然景观。

根据不同情况分析如下。

山区普通路段:总体上绿化范围不全面,植物种单一,边沟、路肩绿化不够,行道树老龄化、死株、缺株现象严重。没有与周边山区景观相协调,缺少绿化引导功能。

山区特殊路段:喷施农药对村庄、河流水质造成污染;沿线挡土墙等砌体工程未进行绿化;在转弯内侧,茂密植物严重影响安全视线;过村镇路段绿化空间大,垃圾堆放杂乱,影响路域环境。

山区重要节点:在过水库路段,尤其是密关路和环南路紧邻密云水库,需要从生态、景观、环保等方面进行绿化设计。缺少停车、休憩的场所,并且已有的观景平台绿化力度不足,特点不突出,没有结合特殊节点的生态环境特点。部分高边坡没有进行生态防护,存在安全和生态隐患,尤其在边沟和挡土墙顶平台都有生态绿化的空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绿化。

综上所述,目前公路绿化断面模式单调,物种单一,绿量低偏,生态与景观效益差,绿化管养力度不够等是北京市郊区公路绿化的主要问题,应该采用合理的配植模式、色彩搭配、线条变化、生态治理等措施,注重生态防噪、防尘、防眩、安全引导等技术,提高管养水平,逐渐实现公路的生态绿化功能。

为了改善郊区公路的绿化现状,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增加公路绿色生物量,维持公路绿化群落平衡,形成浓郁的地方传统特色景观\[3,4\],就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景观学、生物学、树木学等对现存绿化问题施行有针对性的绿化措施,具体如下。

(1)行道树。结合树木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子,选用地域特色明显、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注重乔、灌、花、草的有机配置,以抗旱耐瘠、抗污吸尘、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为主;合理搭配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保持行道树的周期性更替;以村镇、构造物等为节点变换树种,营造行道树韵律变化景观;根据不同的重要节点,采取“透、封、露”的植物配植模式来处理公路与周边环境关系。对树形不整齐、病虫害严重、树龄老化、倒伏以及影响安全的行道树进行更新,对生长不良的行道树实施土壤改良、复壮措施\[5,6\]。

(2)分隔带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要以栽植常绿灌木防眩为主,因地制宜,选择抗逆性强(抗旱能力、滞尘能力、抗硫能力)、管理粗放、花期长、花色艳丽的灌草。

(3)路肩绿化。在保证路肩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的基础上,有自然植被覆盖的路肩,保留原有野生植被;原有植被长势差或路肩时,需补植或替代种植抗逆性强的本地草灌植物,应进行乔灌草配植。

(4)边坡、挡土墙绿化。为了保持路基安全,防止水土流失,以恢复野生地被为首选,根据地域生态和景观需要对各类边坡、挡土墙等节点进行乔、灌、草组合绿化。常用绿化技术有:①挖沟植草+三维网植草+液压喷播(或撒插);②土工格室+三维网+液压喷播绿化;③混凝土骨架+土工格栅+液压喷播绿化;④混凝土骨架+六棱空心砖植草绿化;⑤喷混绿化;⑥厚层基材喷射绿化等\[7\]。

(5)边沟绿化。对于流量较大的边沟,采用工程护砌、适当栽植灌草进行植被覆盖;排水量较小的土质边沟,采取人工撒播固土草种、铺设植被带等,建设生态型边沟。

(6)外平台绿化。平原公路外平台立地条件较好,可乔灌草结合,要与行道树树型、质地、色彩、季相相近或互补。山区路段尽量利用路侧空闲荒地,配植灌木、草本,与周边植被相呼应、衔接。

(7)村镇段绿化。村镇路段绿化应以改善环境条件、净化空气、降尘减噪为目的,选择体现地域特点、遮荫好、滞尘、吸尘、降噪能力强的植物,体现村镇特色景观。

(8)近河路段绿化。近河段应采用以原生态植被恢复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绿化技术,注重景观透视作用,增加绿量,增强尾气与灰尘的拦截功能,以及良好的道路排水措施。

(9)互通区、环岛绿化。互通区、环岛绿化要满足视线引导、视距安全要求,采用自群落模式、斑块景观模式,增加垂直绿化。植物的颜色、形状应避免与交通标志的颜色、形状产生视觉混淆。

(10)平面交叉口绿化。平面交叉口绿化要满足安全视距、交通引导和警示作用,在停车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宜采用低矮绿篱、地被花卉、草皮等,建立通透、明丽的绿地、微地形。

(11)弯道绿化。在弯道内侧及回头曲线内避免种植影响视线的高大、茂密的植物,在弯道外侧种植变化树种,体现路线和警示线形变化。

(12)停车平台绿化。停车平台具有停驻休憩和观赏景观的作用,充分利用路侧堆料场、取弃渣场等地,结合沿途风景、历史、人文资源进行设立。停车平台的绿化应与外平台绿化相结合,配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

5结语

提高京郊公路生态绿化,有利于改善路域生态环境,提高行驶舒适度,对于构建京郊区域生态屏障,发挥路网生态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公路生态绿化需要结合不同公路等级、交通结构、交通量、地貌特征、历史文化等因素,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绿化节点的需求,进行生态绿化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永军.关于公路建设工程绿化设计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1~5.

[2]张虎威,郭小平.公路生态绿化用地类型分类[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55~256.

[3]程小琴,赵方莹,李林英.延庆县山区公路生态绿化乡土植物评价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0(6):134~138.

[4]马欣欣,田佳.京郊公路绿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7(34):85~87.

[5]陈晓然,宗鹏飞.北京市行道树的选择[J].市政技术,2012,30(3):41~43.

道路绿化分析范文篇2

【关键词】绿地;AHP;规划

引言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势在必行,城市绿地规划分析首要条件。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沙旦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的方法,它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更为实用。本文将昆明市区按土地类型分为五类用地,根据不同类型用地对绿地的不同功能的需求,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不同类型用地所需三维绿地的权重,对比现有三维绿地,评价昆明市城市森林生态效益。

一、研究方法

本文即将昆明市区按标准分成五类用地,即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对外交通用地。然后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类型用地理想三维绿地的权重,即三维绿地对于各个分区的重要程度。各种不同类型的用地,对绿地的需求是不同的,而对绿地的功能要求也不同,对于不同类型用地可根据如下标准反映绿地的功能不同:人口密度、污染程度、森林对居民的休养功能、各类型用地的经济效益以及城市热岛效应。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由AHP法可计算出各类型用地对三维绿地的需求权重。分配矩阵权重系数中:目标层为昆明城市森林最优规划:指层中:人口密度权重0.523,污染程度权重0.329,经济因素权重0.105,休养功能权重0.031,热岛效应权重0.012:用地类型层中:公共设施用地权重0.536,居民用地权重0.062,工业用地权重0.215,道路用地权重0.534,对外交通用地权重0.521,公共设施用地权重0.206,居民用地权重0.051,工业用地权重0.611,道路用地权重0.071,对外交通用地权重0.234,公共设施用地权重0.175,居民用地权重0,363,工业用地权重0.101,道路用地权重0.033,对外交通用地权重0.041,公共设施用地权重0.064,居民用地权重0.412,工业用地权重0.033,道路用地权重0.294,对外交通用地权重0.151,公共设施用地权重0.019,居民用地权重0.114,工业用地权重0.072,道路用地权重0.068,对外交通用地权重0.044。

最终权重系数中:公共设施用地0.401,居民用地0.183,工业用地0.211,道路用地0.202,对外交通用地0.03。

由此可知,在昆明市,公共设施区需要绿地最多,这是由于其人口密度比^大,污染程度比较高并且大部分位于城市中心:道路用地、居民用地与工业用地所需的绿地大致相等:而对外交通用地所需绿地比较少。

通过ARCGIS将绿地进行圈划,利用数字化方法计算出各类型用地绿地面积及总面积和单位绿地面积:公共设施用地405040488O,单位绿地面积0.247O:居住用地202222232O,单位绿地面积0.105O:道路用地20222044O,单位绿地面积0,107O;工业用地303780366O,单位绿地面积0.298O;对外交通用地102260122O,单位绿地面积0.058O。

在昆明,工业用地比较少,污染程度不高,绿地面积还算合理。由上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面积最大,工业用地绿地面积次之,虽然工业用地比较少,但其大部分在郊区,森林面积比较多。故而绿地面积仅次于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绿地面积最少,因为车站多为大面积建筑,且自身区域面积比较少,所以绿地面积最少。居住用地和道路用地均为中等绿地分布区域。

由统计结果可知,昆明绿地面积符合城市绿地规划标准。但昆明市内绿地大多集中在植物园、野生动物园、森林公园等地方,并且绿地生态效应的辐射距离是有限的,通常在50m以内最佳,因而集中分布的绿地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并不能覆盖整个市区。

但由AHP计算的昆明城市森林最优绿地规划权重系数可知,昆明市内最优绿地分布应该在公共设施区分布最多,其次是道路用地,再次应该是居民用地和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最少。然而,从单位绿地面积值可以看出昆明市区内单位绿地面积值AHP计算值并不一致,故昆明市区内的绿地规划并不合理,不能最优的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

道路绿化分析范文1篇3

【关键词】生态建设;道路改造;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0前言

城市滨河道路的空间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城市滨河道路是指现代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道路,由于有自然景观的优势,道路沿岸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景观空间。

1、案例分析―以丰收路一期为例

1.1丰收路一期现状

南闸街位于处江阴南郊,地处美丽富饶的太湖平原,南闸街道是一个生态宜居的花园。

南闸街道丰收路现状:

(1)丰收路南侧,滨河绿带,宽16-18M,长420M,面积7140M2;

(2)道路路缘绿化退化,泥土;

(3)道路入口节点无景可观;

滨海绿化“脏、乱、差”,设施残破,环境恶劣,多处地段已成垃圾场。

1.2丰收路一期设计目标

设计的总体目标为:安全性、协调性、服务性、生态性;沿用丰收路东段的整体思路,并根据现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设计特色为:一条人行路贯穿绿化带中,原有的绿化灌木得到保留,整体采用流线型与直线型相结合的模式,营造出一种和谐之美。在设计中,注重两岸的水系景观,保持视线通透,同时注重活动场地的私密性与安全性;活动场地设置小组团以观花、芳香植物为主。品种主要为:黄山栾树、乌桕、桂花、杨梅、山茶、樱花、紫薇、垂丝海棠、红叶李、碧桃、红枫、梅花等。为了与原有风格相匹配,建议使用塑木栏杆,塑木栏杆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它具有木材的自然外观、质感,比木材尺寸稳定性好;免维护、使用时间长。

1.3丰收路一期设计的独特点

(1)平面布局:设计根据周边道路和用地情况,以草坪为基调,春夏秋开花的宿根花卉和整形灌木为主调,形成开阔的视觉空间。同时,结合小乔木和树姿优美的大乔木树木组合,有规律的变化,点缀在开阔的视觉中,形成标识性的、富有含义的景观视觉点。通过景观视觉点的交替组合,形成丰富的层次变化,减少因道路枯燥乏味的景观,造成视觉疲劳的现象。

(2)里面布局:沿边界外侧种植大乔木中间为小乔木和花灌木,前景为草坪和宿根花卉。

(3)空间布局:根据植被开花和变叶时间和色彩特点,精心配置植物,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其中,春季开花为景观主调,秋季变叶为景观主调,冬季有绿为景观主调。

2、案例分析―以丰收路二期为例

1.1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丰收路二期滨河绿化景观位于丰收路一期东侧,总面积约为5000M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主要有一下几点:

水质:河道浑浊,水质变差,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原有河道绿化工程已经被废弃;建议梳理河道,清理垃圾,提升水质,修复河道绿化。

景墙:原有景墙设计复杂,与现有环境不符,在整个滨河绿带中比较突兀;建议直接拆除。

广场:现有广场地面、墙面的面层破损严重且修复困难;建议改造重建。

亲水平台:分布散、面积小,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拆除整合。

张拉膜广场:广场面积较大,地砖破损严重,难以修复;建议更换广场面层,张拉膜清晰修复。

景石:景石数量不够,可再利用,增加景观效果,丰富层次效果。

廊架:原有廊架缺少沟通园路,体量较小;建议重新设计。

绿化:现状杂草丛生,树木枯萎,垃圾堆砌;建议重新设计,整理地形,植树中华。

庭院灯:种类较多且损坏严重;建议沿用一期庭院灯。

1.2丰收路二期设计目标

丰收路的滨河景观在逐步发展,二期的目标就是将滨河景观带继续延伸,并根据道路现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提升,营造出一种生态美、视觉美、心境美的画面,为生态宜居的南闸添上灿烂的一笔。

1.3丰收路二期设计的独特点

依然延续一期景观的铺地风格,园路以荷兰砖为主,广场充分运用花岗岩的色彩、肌理,设计丰富的形态图案,统一于对比相结合,产生明快的韵律感。不同材质的块石,道路质感的对比,给行人鲜明的节奏感。在区域划分上,主要分为绿荫休闲区、活动健身区、悠然自乐区三大区域模块,迎合了不同群众的需求。

3、从丰收路改造分析景观区域功能划分

3.1有关功能分区的定义:

滨江景观带功能分区,就是将各功能部分的特性与其他部分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合理有效的布局。对于功能分区,往往是依据动静、公共与私密、开放与封闭三个原则来进行分区。换句话说,就是利用大的景观环境条件,去完整的了解其环境范围内对于人产生的相互作用的特定区域,这也是人和环境协调的一个焦点。由此,滨河景观的功能分区是充满无尽的生动性与灵活性,还存在无尽的不确定因素也。功能的分区意味着人和环境的一个契合性的焦点,它还是一个景观组成中重要的设计环节。

3.2现代滨河景观设计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社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得到逐步的提高,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对于滨河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过有些滨河景观的改造是在盲目的状态和片面的视觉效应下进行的,未考虑周边环境的适应性和适用对象的选择性。即使有的找到了适用对象,但是还是缺乏功能划分的认识,功能多样性没有得到体现;对于使用对象上,也没有认真的分清各个年龄阶段层次的不同需求;对于活动区域内来说,难以分辨高层次与普通使用、高科技与普通设施上的运用。最后造成了景点与景点的脱节,与人的活动行为不一致,景观不协调,造成最后的整个景观的不合理性。

3.3以“人”的角度分析滨河景观功能分区:

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城市的居住者是景观的观赏者,基于滨河景观用人的理性角度进行功能合理的分区,作为一个完美的设计人员,目的就是给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休闲、游玩的场所,在设计过程中间,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功能分区的动静、公私、开闭原则进行切合实际的对景区进行分区,将人与环境的尺度与比例调节到最佳的状态,利用小空间将将滨河景观划分,这样就可以让景观出现一种大众的、客观的性质,而且又不失压抑与混沌。所以,滨河景观的触发角度就是使用者,也就是从人的角度去划分功能区域的。

5、结论

城市滨河区域越来越多的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在这样的大环境趋势下,城市滨河空间的建设和利用对于城市的再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景观再生不是单纯的重建,而是在不同城市的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展开的,根植于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设计的重要前提。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设计还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让设计回归本源,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02

道路绿化分析范文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一、城市道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城市道路在设计活动中,往往出现诸多问题,具体来说,包括设计理念、交通分析、道路平面设计、绿化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

1.设计理念的问题

城市道路设计理念的问题是当前影响城市道路正常规划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设计理念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在最初的城市道路设计活动中,相关的设计人员没有对城市道路的具体路网进行合理规划。不合理的设计理念所造成的后果在于,在城市道路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建设活动忽略了对于支路特别是贯通性支路的建设活动,将立交和十字道路建设地位和作用进行不必要的放大。长此以往,不仅降低了城市道路的基本通行能力,而且还容易发生各种交通意外事故,给市民带来不必要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1]。

2.交通分析的问题

交通分析问题是城市道路在设计时常常出现的又一问题。一般来说,交通分析需求对目前交通区域的周边路网、车辆组成、车流量、车速等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量,针对交通分析的这一要求,有关部门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就应当做好必要的现场调研工作,依据具体道路的等级、规模等进行交通分析。然而,在实际的交通分析过程中,大多数城市在设计城市道路时,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交通分析,最后形成的城市道路规划方案也就不具备太大的说服力,导致在实际施工活动中漏洞百出,增加了工程建设活动中的不必要成本。

3.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

在城市道路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也不断受到诸多关注与重视。当前在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人员将道路设计与道路绿化分离开来,没有重视到道路绿化对城市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更有甚者,道路绿化只是所谓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绿化带与绿化植物并未发挥应有的吸尘除尘、降噪防噪的作用,绿化工作也就随之进入了设计发展的死胡同。

二、城市道路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1.积极树立科学合理设计理念,摒除落后观念

针对当前在城市道路建设活动中初心的设计理念问题,相关部门在进行道路规划设计之前,应当着力树立起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对于一些传统、落后的观念要予以大胆地排除。例如,针对某些强调道路宽度设计而忽略不同等级道路结构、密度考量的设计理念,在进行道路规划是,设计人员应当在做好现场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对目标地区是否存在不同等级道路进行必要性评估。倘若该地段的不同等级道路较多,那么在进行设计时不能单单考虑道路的宽度,同时还要根据道路的交通运输能力和其他建设要求进行道路结构与密度的规划设计[2]。而针对一些忽视支路线路而一味放大交叉复杂道路的地位和作用的设计理念,设计者应当充分探讨支路对于目标中心区域的交通分流与压力缓解的重要意义,不断地增加必要的支路建设。对于一些行人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相混杂的商业地区,设计部门要不失时机地进行中心地段的改革建设,将行人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鲜明地区分开来,以保证不同出行人群的出行需求。

2.做好全面系统的交通分析工作

针对当前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出现的交通分析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设计单位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活动之前,必须对交通分析进行必要的落实。这就需要道路建设的相关部分应当高度重视交通分析这一问题,积极给予设计单位以必要的工作支持。另一方面,设计单位通过采用专业技术人员,对目标区域进行现场勘查研究,及时而准确地记录到该路段的具体车流量、车辆书目、车流向、堵车高发时间段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必要的综合整理之后,做出具有可信度的交通分析报告。接着,设计单位根据已做出的交通报告,在进行道路规划设计时,提出相应的可供参考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成本预估、工程施工难度等进行综合评定。设计单位只有将交通分析工作落到了实处,将道路规划设计的前期工作都细致地做好,才能确保设计方案的含金量与实用性。

3.坚持城市道路建设与道路绿化工作同步进行

针对当前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绿化工作问题,设计单位要将道路建设发展与道路绿化工作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将道路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起来。在进行道路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道路的基本使用功能,同时还要结合道路使用者的心理观赏特点,进行相关的绿化设计。所设计的绿化带及绿化植物需求具备必要的遮荫、覆低、防尘、装饰、降噪防噪等功能;其次,要充分发挥出绿化带的车辆诱导作用,切实提高行车安全性。例如,通过在在凸形竖曲线道路两侧以及道路弯道的外侧种植较为高大的树木和树种,能够确保良好的视线诱导效果[3]。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设计理念、交通分析、道路绿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单位在开展相应建设工作时,只有不断地积极树立科学合理设计理念,摒除落后观念、做好全面系统的交通分析工作、坚持城市道路建设与道路绿化工作同步进行,才能切实提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水平,才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革新能力,为市民的优质生活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杜宁,高海燕.对城市道路设计中常见问题的简要总结[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25):65-66.

道路绿化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园林设计

1、前言

城市道路承载着城市的发展。无论是商业运输还是生活出行,都离不开城市道路的支撑,而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道路的辅助设施,不仅能够满足城市的基本绿化需求,同时也能够为城市的整体园林建设工作提供相应的辅助和陪衬,因此,为了全面的提高我国城市质量和道路建设水平,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现状

2.1功能不健全

城市道路建设施工主要集中于道路质量的提高,单一的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职能,进而忽略了相应的辅助设施建设,使得目前的城市道路出现了严重的功能不健全现象。

2.2环境质量差

城市道路的卫生清洁工作不全面,垃圾较多;城市的绿化工作不健全,破损的绿化带修补和维护不及时;路面和路面相应设施没有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等等,都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

2.3街道建设缺乏个性

街道建设工作通常是小型城市照搬中型模式,中型城市照搬大型城市模式,因此全国范围内的街道建设大同小异,没有属于城市内部的独特个性,缺乏创新性思维。

2.4规划意识淡薄

城市道路建设是随着城市出行需要而逐步建设起来的,局域性发展壮大,缺乏整体的设计规划,导致整体道路交通不畅,而毁坏绿地园林建设,重建绿地园林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园林建设工作主要是为满足城市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进行的一项工作,为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工作要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有利于市民的身心发展。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生活区域的市民职业、消费水平、生活领域等进行具体的设计,满足不同性质人群的不同需求。

3.2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

城市的发展历史是逐渐形成的,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所以在道路景观园林设计工作中,必须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必要的推崇和继承,具体到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位置、色彩协调、建筑模式等都需要适当的结合城市的文化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市民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并形成一定的历史认同。当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的结合现实环境进行相应的取舍,遗留的历史糟粕可以摒弃,而重点弘扬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

3.3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建设工作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出发,以体现城市的整体个性和城市的基本职能为核心,设计人员需要全面考虑城市的过去历史、现在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从宏观上进行整体设计。

3.4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发展需要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首先要保证道路建设工作能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其次,要保证道路景观园林化设计能够为市民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4、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4.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景观的设置需要借助一定的绿化植物,尤其是景观园林化设计理念,对于绿化植物的依赖性更高,因此,如何正确的选择绿化植物成为工作中的重点,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1乔木的选择

乔木是城市道路景观必不可少的一项植物,而乔木的品种比较多,属性也存在差异,施工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当地的道路实际情况,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乔木枝干庞大,树叶密集,一方面可以在夏季为人们提供遮阴避暑功能,同时也能增强城市的整体美观,另一方面健硕的枝干可以在冬季供人们进行欣赏。

(2)绿色植物具有高强度的生命力,能够适应移植载重的土壤水分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耐旱、防虫等特性,且对人体没有危害性。

(3)南方地区适宜栽种四季常青的树木,北方地区应该选择发芽早,枯萎晚的树木,延长树木的观赏时间,同时道路两侧的景观树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抗烟性和吸收性,以便于吸收汽车尾气和灰尘等。

4.1.2灌木的选择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树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粟等。

4.1.3地被植物的选择

地被植物的选择比较简单,主要是综合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水文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地被植物即可,以减少管理的费用。

4.1.4草本花卉的选择

花卉主要是凸显整体的景观颜色,因此不需要过多选用,以适度为基本准则,同时由于花卉的管理程序比较复杂,成本高,这也要求要限量选用草本花卉。

4.2道路的植物配置

4.2.1整齐式园林行道树此种类型,植物配置形式有:

(l)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

(2)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

4.2.2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尤其是居民分布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5、结语

总之,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街道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街道景观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作为设计者,必须对街道景观进行多方面考虑,力求科学完美,当然这也需要领导者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J].中国园林,2012.4(13--16).

道路绿化分析范文篇6

关键词:城市建设;道路景观;设计;施工

Abstract:asanimportantpartofurbanroads,roadlandscapeconstructionofcomfortandsafetyresidentshasanimportantsafeguardfunction,mustgetfullattentionandspecifications,thedevelopmentofscience.Thispaper,fromtheurbanroadlandscapeonthemainfunction,combiningwiththeworkingexperience,ofurbanroadgreeningoflandscapedesignandconstructionpointsareanalyzedinordertoenhancetheeffectivecontroloflandscapeconstructionprojects,andpromotetheprogressofurbanization,environmentalbenefitsandecologicalvaluerealization.

Keywords:thecityconstruction;Roadlandscape;Design;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工程概述

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是指利用植物及辅助材料进行合理设计和科学规划,在城市道路两侧、立交桥周边等位置创建的各种生态景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口增加导致的环境恶化、交通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道路绿化建设对居民生活舒适度和安全性的保障作用。在这一背景下,道路绿化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道路绿化景观在改善城市面貌的同时,也提高了道路建设的环境效益和生态价值。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作用主要包括:(1)净化空气、隔音降温。在交通污染严重的城市道路环境下,植物可以发挥其吸收SO2、NOX等有毒气体的功能,使附近环境得到有效净化。而阔叶乔木、灌木绿带等也都是极优质的防尘材料,能通过降低风速,将道路上的铅尘、粉尘等截留在叶面上以减少污染的扩散,对于城市的卫生防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城市交通运输产生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干扰强烈,设置合理宽度的绿带则可大大降低噪音的影响,保证了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在降低夏季阳光直射与路面温度,保持道路空间湿度等方面,植物也都真正体现出了绿色、节能的气候调节功能。(2)保护路面,疏导交通。夏季阳光的直射常会使城市道路路面温度高于气温10℃以上,高温对路面结构的影响较大,绿地内的遮阴效果使光照度降低,气温下降,有利于道路的养护管理。而绿化分隔带、安全岛绿化景观的设置,也有利于减少车流间的相互干扰,并能达到引导驾驶员视线、缓解驾驶疲劳等作用,具有一定的交通组织功能。(3)反映城市风貌。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城市的个性和品位,景观可通过植物的色彩搭配与季相变化调节周边环境氛围,丰富城市艺术形象,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

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要点分析

2.1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原则

首先,道路绿化必须与交通系统相适应,规划时应根据道路的级别、性质、用地情况、以及市政工程设施的不同要求等因素确定绿化的布局形式。其次,应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合理配置植物,选择以本地树种为主的植物群落,并确保气温、水分、日照等条件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配置中还应综合考虑绿化与地下管道等其他市政设施的关系。再次,景观应与道路空间尺度及城市历史文化背景相协调,在色彩、布局、节奏等创意上提升城市的审美品位。此外,还应立足于环境的和谐,保护好建设范围内的古树名木。

2.2设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规划前应对绿化区域内的地形特点、气候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和科学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周边绿化现状,土壤的理化性质,空中、地下管线的位置及走向等,为道路绿化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植物的优选与配置是设计阶段的关键环节,设计中用针对不同的干道类型进行规划。如干道两侧密集分布着高层建筑的道路多面临着噪音及有害气体的污染问题,应选择雪松、桂花、夹竹桃等滞尘降噪功能显著的植物,并由乔木向灌木草坪过渡;对高速道路的绿化,则应重视中央隔离带的建设,中央隔离带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避免干扰司机视线。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内树种选择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对立交桥周边的景观应运用平面、坡面与垂直绿化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通过复层混交的形式增加绿量;而针对主要用于游憩的道路,则应以林荫带的形式进行规划,突出植物群落的自然性,运用高大的女贞、香樟等乔木配以各色花草灌木,体现步道的观赏功能。

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要点分析

3.1施工准备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前,应充分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资料;认真设置消火栓,确保水电、道路、通信的通畅;并做好场地清理工作,清理中不但要将杂物清除干净,还应进行场地的平整和杂草的去除,现场土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还必须针对设计图中的植物类型进行土壤理化性能的改良。

3.2苗木的运输与栽植管理

对于常绿树种,移栽时必须带土球。土球直径为树径的8~10倍左右,土球完好、平整,用蒲包或麻绳捆绑紧。运苗时,高大苗木应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放置。为防止下部枝干折伤,应在运输车上做好支架。栽植时,栽植深度应略高于原地坪,以防止积水烂根。带土球苗木剪断草绳,取出蒲包或麻袋片,边埋土边夯实。裸根树木栽植时,要求根系舒展,不得窝根,当填土至坑的1/2时,将苗木轻轻提几下,再填土、夯实。树木栽好后,做好三角支架或铅丝吊桩,支柱与树干相接部分要垫上蒲包片,以防磨伤树皮。

3.3绿地的透气铺装

城市道路两侧由于埋设有多种市政管线,因此给道路绿化留下的营养面积较小。因此,地面铺装应采用透气、渗水材质的铺装材料、嵌草铺装材料或增大树池的面积。如树池略低于路面,可建设略高于路面的池墙,以避免行人践踏对绿化造成的损害。

3.4苗木的定向培育和新品种的引进

道路绿化施工中往往需求苗木数量、苗木规格偏大、品种较多。若使用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植物,又会影响到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景观效果。因此,应鼓励科研人员有计划地开发新品种,培养多品种大规格的苗木;并使用新方法搞好苗木储存,保证反季节施工,作到四季植树。同时做好新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使新品种尽快适应城市道路绿化的新环境。

4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不但反映出现代城市的品位和风貌,其工程设计施工中赋予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也体现着城市整体的综合建设水平。为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应遵循城市道路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并安排好各阶段的施工工作,使绿化工程与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养护管理等工作相互配合,为市民营造和谐、健康、人性化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华小明.浅谈道路绿化设计与施工中的若干问题[J].科技资讯,2008,(15).

[2]陈波,汪莉莉.新时期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6,(02).

[3]曹群,滕凯敏,朱勇.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选择原则及配置形式[J].现代园艺,2012,(09).

道路绿化分析范文篇7

关键词:游园;龙口路;城市景观

1城市游园的意义

城市游园景观空间能更好地装点街景,美化市容,也是构建特色地域城市的重要节点。现行城市规划系统中,城市游园绿地也是生态城市的重要环节,统筹合理规划设计城市游园绿地是提升城市特色的必要建设内容。城市游园绿地能够充分发挥游园绿地的生态效益,亦能改善城市,所以提高游园绿地的设计建设,要把分隔绿带以及街道树带连成一片,从而起到一个扩大绿化面积的作用,以便更为有效地吸收和阻隔尘埃和废气等有害物质。城市游园绿地能充分发挥的休闲憩息功能,给城市游园绿地周边的使用者带来方便与休闲空间。

1.1龙口路游园概况

1.1.1区位分析。龙口路游园位于信号山公园入口的西南方向处,进入公园的两侧均有2个三角形的小广场,在东北侧的广场作为临时停车的小广场,而东南侧的小广场为1条较为宽敞的道路,在此三角地的北侧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个分部门诊,游园的北侧为酒店与居民楼,游园的南侧主要为居民楼。龙口路游园周边的道路较为狭窄,由于靠近医院与公园,交通较为拥挤。龙口路游园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游客较多,有在这休息的路人,有周边散步的居民,有在此治疗的休息的病人等,人流量较大,但由于特殊的景观处理,整个游园营造了一个较为舒适的游园绿地景观。

1.1.2气候概况。青岛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同时因海洋上的东南季风、海流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又呈现出海洋性气候的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有利于多种类型的植物的生长,植物的不同形态可以使市区的绿化层次更加丰富,视觉景观效果更加优美。

1.2游园整体分析

龙口路游园的景观种类较多,植物在围合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的景观组合。(如图1)

1.2.1游园主要景观节点分析。图示清楚地体现,信号山游园是由2棵体型较大且年代久远的雪松以及一片景观组合域形成的3个景观主要的景观节点,3个景观节点由沙地柏、月季等植物连接,形成整个游园的主要景观带,丰富了游客的景观观赏点。从图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游园是呈从向内部合拢的形状而成,形成一个内聚空间,为整个保留一份“自私”。

1.2.2游园交通流线及主要活动区分析。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信号山游园有2个出入口,分别位于2棵雪松景观带附近。整个游园是有环绕型动线,游客身处其中可以简单舒适的尽享园中美景。信号山游园有4个主要活动区域,分别由长廊、体育活动器械、雪松奇观、游客休闲长凳构成。游园在为游客提供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便利的休闲场所。

1.2.3信号山植物剖面分析。图示为信号山游园主要景观剖切带带,从右至左可以清楚看到居民楼,7m的道路,1.6m高差的台阶进入游园,1棵雪松,小花园带,游园奇观(年代已久的雪松),几棵冬青,小花园带,休憩场所,1.5m高差的隔断,12m的道路,3m高差的隔断,居民楼。

道路绿化分析范文篇8

【关键词】杭州城市现状;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内容;方法形式

0.引言

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翼、亚热带北缘的杭州,其具备典型亚热带的季风气候,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著名风景旅游城市[1]。具有城市骨架意义的城市道路在杭州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城市道路绿地规划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是杭州走向国际大都市前进道路上必不可缺的重点建设工程。本文基于杭州城市特色、城市道路绿地规划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必须注意的设计内容、设计形式及设计方法。

1.杭州城市特色概况

1.1杭州城市气候条件

杭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湿润温暖且雨量充沛,每年的八月和九月多发生台风和热带风暴。平均城市温度在15℃至17℃之间,最高气温曾达到42.1℃,最低气温有过-10.5℃,平均每年1899小时日照时长,平均每年1399mm降水量[1]。每年时有发生干旱、台风、洪涝和冰冻等自然灾害,严重损害着城市道路绿地建设,给规划设计工作提出挑战。

1.2杭州城市地形地貌

杭州呈现自西南至东北方向的倾斜地形,西南地区山峦起伏,属于丘陵地带,海拔低于500m,东北部城区则地形平坦,河网交叉密布,连接着杭嘉湖平原。杭州城市南北宽为36km,东西长为40km,山峦起伏、湖塘交错、河流纵横,纷繁复杂的地形地貌特点决定其城市道路绿地规划必须因地适宜,综合考虑效益。

1.3杭州城市土层土壤

土壤土层是植被生存的基础,进行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实地取样分析,清晰了解具体土壤分布情况。杭州市市区呈典型地带性土壤分布,主要属于红壤、棕黄或者棕红,有着深厚的土层,质地从轻粘至粘,pH值在4.3至5.3之间,部分地段黄壤则呈现非地带性特征,残存石砾和砖块较多,较为影响城市道路绿化的效果。

2.特色鲜明的杭州城市道路绿地规划

杭州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其城区道路绿地规划具有丰富的人文地理特色,众多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同城市道路绿地的结合使得杭州城市风貌极具特色。滨河路和风景区道路是杭州城市山水园林特征的骨架,两条道路上的绿地建设也成为杭州绿地建设代表性工程。西湖风景区的道路整体上呈现“中”字型的整体格局结构,教工路、西山路和虎跑路等构成中轴道路,灵隐路、满觉陇路和龙竺隧道组成西环线路,东环线路有南山路、湖滨路及北山路等组成。杭州各道路的绿地规划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湖滨路、西山路、南山路和北山路自东、西、南及北对西湖呈三面环抱态势,又具有统一绿地规划风格以雄伟树姿和枝繁叶茂以成就宏大的规模气势。杭州城市人界地灵,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雅士所留下的名人故居等也融入到了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之中体现出了这座城市外在的良好形象和内在历史底蕴等特征。

3.现存杭州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鲜明的道路绿地规划特色下仍旧存在着众多城市道路绿地规划问题,这些难题一方面关乎到城市的环境和形象,另一方面影响着城市投资的环境建设,必须从城市道路绿地规划的设计细节方法着手加以改良。首先,规划中未能充分考虑多样性建设,很多交通性的道路绿地规划设计雷同,景观没有形成特色。限于城市道路绿地空间原因,道路绿地只能占据很小比重的城市绿地,继而缺乏绿化形式和绿带宽度上的变化,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拓宽改建的同时只保留很小规模进行绿化设置,只能满足道路绿化的最低限度要求。其次,道路绿地中植物的配制缺乏艺术构思,植物间组合缺乏层次和颜色上的合理搭配,不能实现城市四季常青的道路绿地规划效果。再次,城市道路各个区段缺少特色,出现整体道路景观较为单调的情形,很多路段上人行道和车道绿带植物的配置没有变化,只是一个模式化规划设计,这些简单无特色的零乱景观只会影响城市道路美观性和整齐性。还有道路绿地规划中未考虑绿化树种选择,很多路段缺乏常绿树种类,以落叶树居多,必须加大常绿、宿根花卉和相关乔木灌木的设计添加力度。最后,道路绿地规划未明确区分不同道路绿化走向,限于线性的道路空间局势,绿地规划线路也主要呈现带状,方向性明显,但是不同走向道路为形成立体上的配置特色,破坏城市光照雨水充分利用的同时,影响着城市形象建设。

4.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细节方法

鉴于城市道路绿地规划在杭州园林绿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必须以网状或者线状形式分布道路绿地于城市之中,以点至面组成完整的城市道路绿地系统。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遵循符合城市道路功能和性质的原则、分区合理的原则、满足用路者视觉和行为规律特性的原则、整体性的原则、个性化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公众参与的原则。

4.1城市道路绿地断面的布置形式

考虑到杭州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土层土壤特点,结合已有的城市道路绿地特色和出现的规划设计不足,城市道路横断面主要采取四种比较适宜的形式。第一种,一板二带式为一条车行道同两条行道绿带组合形式,不单独划出车绿带,较为适合路幅较窄且车流量不大的路段。第二种,二板三带式为在中间设置车绿带隔开车行道成为单向行车车道的形式,较为适合车辆众多特别是夜间交通量较大的道路。第三种,三板四带式为通过两侧的车绿带划分车行道成为三条,以中间作为机动车道,两侧用作非机动车道的形式,这样就形成了四条道路绿地带,较为适宜较宽的路幅,因其安全、交通方便和绿化遮阴效果良好等特点,在杭州城区多处道路皆可应用。第四种,四板五带式为通过三条分车绿带划分行车道成为四条,形成五条绿地带,在城市交通主干道非常适宜。

4.2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要点

进行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交通性道路绿地特点,把握重要的设计注意点,科学合理操作。首先,要尽量充分利用道路两侧较大体型的公共建筑空间,避免硬质的铺装,提高绿化用地面积,通过路侧绿带面积的增加形成同建筑前的绿化相统一相结合的效果。其次,充分考虑当地的植被特色,以细节的树木花卉种类搭配形成整体的城市道路绿地规划效果,图1即为某道路成功搭配效果图,左半边为利用水杉和香樟树形的不同来丰富一板二带式的道路立体效果,同时其上部搭接可形成城市绿色隧道,右半边是通过相同树种交错式的布置,同样可以避免城市绿色隧道缺乏地景,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城市形象。再次,把握城市规划模式中规则式、密林式、自然式、滨河式和简易式之间的优势及不足,单独合理利用的同时可以适当结合。此外,对于较窄车道的城市道路,在两侧设置成排树冠形成相互搭接乔木的效果往往阻塞空气的对流,不利于废气的扩散,设计中可以通过修改成矮篱式绿地规划,或者通过不同乔木交错规划方式进行设计。最后,对于交通性和生活性的道路不可以统一化规划设计,必须充分把握各自的属性,了解具体情况,加以特色化处理。

5.结语

结合对杭州调查分析的实际资料,本文全面总结了杭州城市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土壤土层特色,介绍城市道路绿地规划特色的同时,更归纳了其中多项不足,继而从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布置形式和设计要点角度分析了道路绿地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形式及方法,能够有力的克服大量的规划设计不足,为城市长期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华.杭州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杭州:浙江大学,2005:10-25.

道路绿化分析范文篇9

关键词:牡丹江;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

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配置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愉快的美感,同时也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1牡丹江概况

牡丹江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28°02′~131°18′、北纬43°24′~45°59′,北部和西部与哈尔滨市相连,南邻吉林省的敦化市和汪清县,东部与俄罗斯接壤。

1.1气候气象特征牡丹江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5℃,无霜期在115~152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mm之间,年日照时数2339.8小时,平均相对湿度64%。

1.2植被特征牡丹江市地带性植被属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树以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冷杉等为主,硬阔叶树以水曲柳、胡桃楸、黄檗、蒙古栎为主,软阔叶树木以椴树、白桦、杨树、柳树为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黑龙江有12种,牡丹江有10种,主要是红松、水曲柳、黄檗、紫椴、蒙古栎、山槐、红皮云杉、胡桃楸、红豆杉、钻天柳。

2牡丹江市道路绿化植物应用特点

2.1模纹、造型植物的应用牡丹江市模纹图案、各具特色造型的植物配置形式在近些年应用的越来越多,形成了牡丹江市植物景观的独特风格。常用的模纹、造型植物有:水蜡、春榆、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珍珠绣线菊、紫叶风箱果、茶条槭、金叶榆、丹东桧柏、红皮云杉等,多以灌木类为主,乔木类为辅。常用的修剪形式有:圆球形、多球形、椭圆形、单层方块形、多层方块形、尖塔形、螺旋形、海浪形、飘带形、不规则形等10种。植物修剪的形式并不是孤立的,它也传递着一种信息。如:圆球形的水蜡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修剪成螺旋式上升的桧柏,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修剪成流水图案的植物,给人以水浪之感,衬托出牡丹江这座因镜泊湖、牡丹江而闻名的滨水城市的性格特点。模纹、造型植物传达各种信息的同时,也起到了美化城市道路景观的作用,它令道路美观整洁而富有变化,且令行人心情舒畅。

2.2市树、市花的应用市树、市花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树木和花卉,而是一个城市识别系统的标志,是城市品牌建设的组成部分,彰显浓郁的地方特色。牡丹江市的市树为云杉,有坚毅挺拔的性格,一年四季苍绿不衰,体现出了牡丹江人的精神品格。市花牡丹被称为“花中皇后”,雍容华贵,虽然花期较短但花朵较大,花色艳丽。云杉和牡丹都有着较强的抗性,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较为适合牡丹江市气候条件。应大量使用市树、市花体现牡丹江植物特色。

2.3道路绿化中的色彩构成色彩展现了人类的文化,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一方面,它被用以改善自我与环境,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它被用以传达情感。道路的色彩体系可分作:道路指示引导色彩体系、路面色彩体系、构造物色彩体系、绿化色彩体系。植物是绿化色彩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植物的色彩是随着气候、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成为道路沿线色彩变化的关键因素,也是体现时间变化的很好元素。

牡丹江市道路绿化常用彩色叶植物:金叶榆、金叶糖槭、紫叶李、紫叶稠李、紫叶风箱果、五角械、茶条械、火炬树等。从总体来说,牡丹江市道路绿地整体色彩不够浓重,还是以绿色为主,色彩变化欠丰富,色彩丰富的群落多以植物色块形式进行造景。但是对于决大多数街道来说,还是采用传统的茶条槭、红皮云杉的配置方式,形式单调无个性,景观相似性较高。为了改善较为单调的彩色叶植物配置模式,近年来,牡丹江市相关部门引种驯化了一些新品种,如欧洲花楸、紫叶小檗等用于城市道路绿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引种驯化,部分新品种已在牡丹江市道路绿地投入使用,成为道路色彩设计的新主力军。但由于这些品种并没有在各类街道得到广泛的应用,导致彩色叶新品种总量还略显不足,没构成整体效果的改变。

3牡丹江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

3.1乔木层平面构成形式(l)同种乔木种类行列式种植,固定的株行距;(2)同种乔木种类丛植,与中层自然式流动模纹形式相互融合;(3)不同种类乔木植物自然配置,片植或丛植,作为整体植物群落的背景;(4)观赏性高的乔木种类孤植,点缀中层的灌木种类或下层的草本花卉,作为植物群落的重要景观节点。

3.2灌木层平面构成形式(1)同种灌木种类行列式种植,固定的株行距;(2)同种或不同种灌木种类丛植,非均匀状分布,与模纹植物或草本花卉组合,形成灌一草配置形式的景观特点;(3)同种灌木种类与同种乔木种类交叉种植,行列式均匀分布;(4)同种或不同种灌木种类非均匀分布,斑块式种植,与观赏乔木层相呼应,形成乔一灌自然复层植物层次;(5)不同灌木种类丛植或点缀,与下层草本花卉相互渗透、融合,形成若即若离的富有变化的植物景观效果。

3.3模纹植物构成形式

(1)同种模纹种类,流动纹样种植形式,点缀花灌木,曲线自然流动:(2)不同种类模纹植物斑块状组合,色彩变化丰富,平面构成上均衡、呼应;(3)模纹植物与高大乔木植物组合,模纹形式自然流动或斑块状组合,高大乔木作为群落的背景,均匀或不均匀分布;(4)同种或不同种类模纹植物与模纹式草本花卉相结合,形成各自斑块形式。

3.4草本层植物平面构成形式(1)作为植物群落的前景,自然流动式种植或斑块状种植;(2)不同种类草本植物斑块状组合,呈花镜状;(3)同种或不同种草本植物种类与模纹植物种类斑块状组合,在平面形式上风格统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4)同种草本植物自然形式种植,与中层的灌木层以及上层的乔木层平面上相互融合渗透,自然富于变化。

(收稿:2013-01-0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1998,3.

[2]刘承珊,曹洪虎,黄建.城市街道绿化规划设计探讨[J].江西科学,2005,23(3):247-252.

[3]崔红莲,左贵彬.牡丹江市城区街路行道树现状分析及树种选择[J].中国林副特产,2010(6):108-109.

道路绿化分析范文

【关键词】Project2007;动态跟踪控制;城市道路绿化工程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种植工程施工项目众多、量大、工期紧,道路绿化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Project2007在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案例的实际运用中,体现出了较好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从而使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与控制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园林施工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研究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进度的合理控制,提高目前园林施工企业的进度管理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

1、道路绿化工程项目特点

道路绿化施工技术含量不高但是涉及学科多,具有规模小、分项多、工程量分散和不便监督管理等缺点,同时施工对象多,且受到季节人文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施工缺陷。主要是由于植物的生命性,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形状姿态,人工整形与修剪形式均不同,导致所营造出来的景观也不同,因此施工技术养护要求以及工程营造均有所不同,在施工时要求不严格会出现观赏效果的瑕疵,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施工进度也是我们施工管理人员要关注的地方。

2、进度控制软件介绍

MicrosoftProject2007软件操作简单,操作界面跟Word、Excel相似,容易掌握,工程项目进度在其上可以形象、直观的图标表示,进度控制显得更加及时、科学,再加上大型园林建设工程在施工工艺方面与其它大型建设工程相比相对简单些,在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案例的实际运用中,体现出了较好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从而使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与控制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作者认为运用MicrosoftProject2007软件对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进行进度管理完全能满足要求。

3、工程概况

宁波市鄞州区自2010年开始打造城市森林生态文化——“森林鄞州”建设,两年来共开展植树造林活动1200余次、新栽树木200余万株,募集绿色碳基金7600多万元,营造碳汇林3600亩。宁波市鄞州区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是“森林鄞州”建设内容之一,全长约9100米,施工内容为苗木种植、养护、种植土回填、砌筑排水沟等。其中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总工程量约1900万元,施工工期80日历天,工程量大,工期紧。因此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特别严,2012年11月20日必须完工,所以如期完成工程对于我公司压力极大。

4、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进度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工期目标顺利实现,必须靠一流的施工策划与运作、一流的管理与协调、一流的技术与工艺、一流的设备与材料、一流的承包商与劳动力素质等来实现一流的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达到工程精品,满足业主对工期、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对本工程拟订保证措施如下:

4.1施工组织保障措施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其工程量一般都比较大,内容庞杂,技术复杂,其工程内容涉及地形改造,叠山理水,植物种植,灯光照明,建亭筑榭,地面铺装等。为了保证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顺利完成,调集组织公司各生产要素,做好施工前的所有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着手一切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劳务分包的选择、机械设备的投入、施工安排、市场的调研、施工组织和技术方案和优选等,组织人员前往工地现场,并着手开始进行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的进场、各种施工证件的办理、施工进度的安排等。

4.2工程进度计划编制

本项目实行工程计划控制,制定阶段性工期目标,对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工期进行动态管理,确定阶段目标得以完成。公司管理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图纸自审、会审,确认无误后,根据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施工图对建立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进行工程结构分解,做出施工任务清单,根据施工顺序,做出紧前和紧后施工工序,并做出施工图预算,并计算出每道工序的工期。

根据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施工图任务清单、施工顺序及确定的工期,运用Project2007软件做出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甘特图,并将画好的甘特图设置为比较基准,根据施工中出现的影响工期的关键因素,以便与实际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解决办法,并及时将计划进行调整,再按照调整后进度计划组织实施,始终能够对工期进行纠正及控制。

4.3沟通协调方面

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采取的沟通方式和方法主要有:面对面的,电话交谈的,会议形式的,报告、报表形式的,电子邮件形式的。施工期间,加强各施工工种、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力争为工程施工创造条件。为尽量避免装修与园林其他专业相互交叉的影响。

一切从大局出发,互谅互让,密切配合,装修要为各园林、机电专业创造条件,各专业要注意对成品及半成品的保护。合理安排各专业施工,作好园林、机电专业与装修和园林、机电工程能密切配合,为竣工赢得时间。

4.4材料采购

本标段中包括大量的土建工程、装修装饰、园林材料,认真作好本工程中材料预订、预制、预拼工作。精确、精美排版,提前订货。严格执行公司物资管理程序,杜绝因材料物资问题对工期造成不良影响。

4.5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

2012年9月31日,对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进行例行检查。利用Project2007提供的进度跟踪功能,得到2012年10月20日的实际施工进度如图:

图中红色的折线为当前进度线,根据进度线与检查日期的相对位置可知,9月31日监测发现: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分部中的银杏C(嫁接)和夹竹桃比计划进度分别提前了3天、4天,D300砼涵管及窨井工程比计划进度分别提前了6天、4天。10月20日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分部中的银杏B(实生)比计划进度落后了3天,绿化种植分部中的矮生美人蕉、大滨卉种植和红枫灌木种植与原计划进度相比滞后了3天。

4.6纠偏

经现场了解及开会分析,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进度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工人人数不足导致的,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项目管理部及时派管理人员与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施工队长沟通,要求其尽快解决内部矛盾,否则将根据分包合同对其进行处罚,临时抽调其部分工人加入到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把落后的进度追赶过来。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建立了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施工进度计划,利用Project2007软件以及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部,对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动态跟踪,加强各施工工种、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优化进度管理,分析进度执行情况,力争为工程施工创造条件,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施工在经常变化的资源投入及不可见因素的动态影响下,始终能够对工期进行纠正及控制。

参考文献:

[1]马宗胜.关于工程进度控制的探讨.煤矿现代化,2004

道路绿化分析范文篇11

关键词:交通工程;道路绿化;行道树

中图分类号:S73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214-01

一、对某市市区道路绿化建设的建议

城市市区道路的绿化应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一)整体规划。为了使改造后市区道路的绿化具有连贯性、完整性形成靓丽的风景线,对于每条道路及相交道路要做好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尤其是路侧绿带,在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同时,还要注意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濒临江、河、湖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我市的滨江大道、沿江大道等道路绿化做得很不错,与赣江相呼应,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了透景线,使道路上视线良好,随着道路可以沿途欣赏沿江及对岸的景色。

(二)人行道园林绿化。1、选好行道树绿化树种。城市道路行道树选择的标准和要求为:常绿乔木,树种统一;冠幅树形要好,达到整齐、快长;分枝高,树干通直;其优点是护荫能力强,造价低廉,管理方便。而且要注意不长板根,不破坏人行道板和地下管线,但是一般形式较为单调。因此,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可以有计划的种植一些有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能代表各个地区特色的树木。例如,厦门、福州等在街道两旁种植了桂圆树,既有行道树冠大荫浓的特点,且美观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另外,《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上明确说明:“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所以,行道树尤其是人行道上靠车行道一侧主干道上的行道树的选择应最好选栽树龄在15年以上的乔木,株距6―8米。如果选栽的为幼年的树木,为了保证初建时绿化不显得过于疏松,后期不过于密集,可将其株距减半栽种,待逐渐长成以后,每隔一株移去一株。2、根据实际尽量保留一部分绿化树。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原有绿化树的保护。由于施工的需要。在市区道路改造中,一些道路因机动车道或人行道拓宽,原有行道树已影响道路改造路线,无法维持原状,必须进行移植;对一些名木风景树更应尽量给予保留及保护。

(三)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增加绿化空间,突出景观效果。针对路侧绿带设计来说,在道路边缘、边角、边线以及弯角地带要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必要时进行拆迁,以增加绿化景观面积。同时,路侧的绿化设计应结合相邻用地的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并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效果。较宽绿化带种植品种的选配应较为自由,可种植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花草树木,乔灌花草,使之有机自然结合,形成有高有低、有疏有密、错落有致、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例如洪都北大道道路护坡绿化,就结合了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并在整条线型上利用色彩拼出连贯性的图案。当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的地方,道路路侧绿化带应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或与毗邻的其他绿地、市内湖等一起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或辟为街旁游园。

(四)分车带绿化设计。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中间分车绿带应有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眩光的作用,因此其高度应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的分隔带上,以免阻碍视线,不宜种植灌木丛而种植草皮或高大乔木。在某市夏日日晒时间较长,且在机动车道不是很宽的一部分“三块板”横断的道路路段,多宜采用高大乔木种植。这样一方面整体性强,造价低廉,管理方便,且护荫能力强,可以很好的保护路面,增加路面的使用年限,同时保证了良好的通视情况。但要注意的是,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或保证其在道路界限之外。

(五)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1、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某市市内很大一部分是对原有旧路的改造。原有道路地下管线太多,地下空间狭窄,新增的电缆和电信管敷设不下去,要新开挖电缆沟和电信管道,还有部分道路要增设雨水渠、污水渠;而有些道路部分路段原有绿化树的位置正好位于新增设的沟渠上面,因此有时需要进行迁移。部分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规划红线宽度的道路,其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宜符合要求(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的规定;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2、道路绿化与架空线。在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对于架空线路,各地应根据条件,陆续转入地下。必须设置时,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以减少它们之间的矛盾。首先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因此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形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经常加以修剪,而不选用高大乔木树种。乔木和架空线的杆柱最好不要同行布置,以免树木枝叶和架空线互相妨碍。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绿化不应遮挡路灯照明,应及时对遮挡路灯照明的树木枝叶给予合理修剪。同时,在距交通信号灯及交通标志牌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停车视距范围内,也不应有树木枝叶遮挡。具体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相关(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的规定。

道路绿化分析范文篇12

关键词: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全寿命周期经济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EconomicEvaluationofRoadLandscapeBasedontheFullLifeCycle

inModernFarmCity

TianWeifengGuXiaoxuWeiWei

(1.ShaanxiProvinceXixianNewAreaJingheNewCityAdministration,Shaanxi,Xianyang,710000;2.Xi'anRailwayBureau,Shaanxi,Xi'an,710054;)

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designlifeofthelife-cyclecosts,thedesignlifeofroadlandscape,eachstageoflandscapeprojrct,andmainmethods;establishafulllife-cyclecostmodelbasedontheurbanroadlandscape;And,wechooesaroadinXiXianNewAreaasexperimentalverification.Accrodingtoaeconomicassessmentoflifecycle,itprovidesreliablescientificreferencefortheministries.

Keywords:farmcity;road;landscape;lifecycle;economicevaluation;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绿化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且设计效果达到较高标准。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理念,提出道路景观绿化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指导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有效减轻政府后期养护负担。

1、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及成本分析主要方法

1.1、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道路景观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是以经济分析原理为基础,用于评价方案的长期经济效益情况,考虑了方案的初始设计费、建设费、监理费、后期养护管理费用等。

全寿命周期成本费用分析范围包括决策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运营养护阶段及改造回收阶段。

1.2、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年限

设计年限是分析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比道路设计年限,道路景观项目设计年限将参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道设计年限为20年;次干道为15年;支路为10~15年。”因为,随着城市道路的发展,道路景观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当一条道路重新修建时,作为配套的景观工程也将根据最新理念进行重建。因此,本文研究认为道路景观绿化回收期与设计年限相同。

1.3、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用于公路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主要是从追求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出发,因此,道路景观绿化项目也是采用该方法的。首先是确定寿命周期成本的各阶段要素,对比分析各要素;其次,评估直接服务价值和间接服务价值

,进行综合对比;第三,再从寿命周期成本和各价值评估的关系这个角度进行研究。

根据道路景观寿命周期成本特点,现对决策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运营养护阶段及改造回收阶段进行研究。成本分析法通常有现值法和年值法。本文采用现值法,选取计算期和折现率,将方案寿命周期成本折算一个现值。分析如下:

(1)决策设计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编制和评估费、可行性研究编制和评估费、勘测费、设计费、施工图预算编制费、环境影响评价咨询费、招标费、图纸审查费等。根据各标准及各地实例,折算为比例系数。

(2)项目施工阶段:建安费、建设监理费、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劳动安全卫生评审费、工程保险费、水土保持费等。根据各标准及各地实例,折算为比例系数。

(3)运营养护阶段: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各年投入实际苗木养护费用。根据各标准及各地实例,折算为每平米单价。

(4)改造回收阶段:使用年限期末部分苗木树形较好,仍可利用于本道路的改造和其它道路景观绿化工程。

2基于城市道路景观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建立分析

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具备景观价值、交通价值、游憩价值、服务价值、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功能,因此建成后各种价值将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效益,提升城市魅力。

2.1直接效益经济分析

1、城市道路景观成本

城市道路景观的直接投入成本,包括决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各种费用,如设计费、建设费、运营设施费、监理费、水土保持费等,即为。

2、运营期间的养护费用

据实地调查,运营期间绿地的养护费用为3元/平米,人工费800元/月,=(S×3+R×800×12)×N

——运营养护期间的直接成本费

S——道路景观绿化面积

R——雇佣养护工人数量

N——年限

3、运营设施租赁费用

道路景观绿化不以生产性为主,即便是栽植果树类植物,也已观赏性为主。然而,如果在城市道路景观范围内布设运营设施产生的,如咖啡厅、酒吧、餐饮店。

房屋租赁费:据调查,西安市路侧小型餐饮吧租赁费约3500元/月。

=G×3500×N

——运营设施回收费用

G——运营设施数量

N——年限

4、苗木回收效益

综合考虑,在20年使用期末,大乔木的价格会增加,但也会存在部分苗木死亡。另外,可用苗木移栽时也存在损失费率,所以,研究中各道路绿化期末残值设定为初始费用的70%,即;景观工程期末残值设定为初始费用的20%,;

根据以上分析,城市道路景观的直接效益为:

=++--

2.2间接效益经济分析

道路景观绿化的间接效益通常无法进入价值量化,无法计入道路回收成本中,尚属不合理之处。本文根据各方调查数据资料,对各类间接效益进行了价值估算,促进了全寿命周期分析法的合理性、科学性

1、吸收二氧化碳估算模型

据调查,通过光合作用,每公顷树木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48t,放出氧气36t;通过呼吸作用下,每公顷树木平均每年释放二氧化碳16t,吸收氧气24t。每株植物一年可吸收250kg的CO。通过折减,每公顷树木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32t,释放氧气12t。

另外,根据Wibe(1990)提出纳碳率为碳税的为价格影子0.15美元/kg(c),每立方米为43英镑,折合人民币约为0.95元/kg(c)。因道路景观绿化疏密相间,不同种栽植方案与林地的效果差距较大,所以,经研究提出纳碳调整系数为C1(碳),吸收二氧化碳估算模型:

=×0.95××N

——纳碳估算价值;

——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

——调整系数

N——年限

2、释放氧气估算值

根据树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氧气的量,分析可得,树木每年每公顷释放氧气为12t。根据绿地植物栽植方式及覆盖率,提出调整系数;参考工业制氧成本,600元/t,则提出氧气估算模型为

=×600××N

——释氧估算价值;

——释放氧气的总量;

——调整系数

N——年限

3、吸收有害气体估算模型

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污染,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丙芘及固体颗粒物等,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道路树木还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根据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达斯教授研究一棵长了50年的大树,按每年平均释放1吨氧气计,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达62500美元。按此方法估算,折合人民币为,1个树木1年,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达0.8万元。

=×0.8××N

——吸收有害气体的估算价值;

——释放氧气的总量;

——调整系数

N——年限

4、其他相关价值

根据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达斯教授研究一棵长了50年的大树,按每年平均释放1吨氧气计。50年生产氧气的价值约为31250美元。为牲畜遮风挡雨和提供鸟类筑巢、栖息,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所产生的价值约为31250美元;同时创造动物蛋白的价值约2500美元。防止水土流失水及增加土壤肥力,所产生的价值为68750美元。对比分析可知:一棵树木一年平均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产生的价值等于为氧气做创造的价值,即=;在创造动物蛋白的价值是氧气做创造的价值的0.08倍,即=0.08;在防止水土流失及增加土壤肥力方面所产生的价值为氧气做创造的价值的2.2倍,即=2.2。

根据以上分析,间接效益模型为:

=+++++

2.3基于城市道路景观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建立

根据上述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分析,建立基于城市道路景观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C=+

C=++--++++++

3实例分析

本文以西咸新区某路景观设计为例,分两种方案,从直接效益、间接效益进行详细分析。该路红线宽60米,道路两侧绿带各20米,双向八车道。

图1某路横断面图

方案一:按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计算。景观绿化积范围:两侧侧分带各5米,行人道各1.5米,以及红线外的20米绿带,以及景观节点、产业化运营设施。

方案二:按常规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绿化计算。绿化积范围:两侧侧分带各5米,行人道各1.5米,不设红线外的20米绿带,绿化面积13.65公顷。按照全寿命成本模型分析两种方案,综合考虑景观效果,具体见下表1:

表1方案对比分析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方案一优于方案二。原因有两方面:一、方案一可估量的价值优于方案二;二、方案一的景观效果和人性化服务优于方案二,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生活。

4结论

根据本文经济分析对比,综合考虑景观效果和人性化的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改善公路行车环境、增强城市道路景观的复合功能、提高了道路安全性、服务性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工程经济效益分析对我国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庆瑞.加强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J].建筑技术,2009年第5期:464-466.

[2]黄庆瑞.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初探[J].建筑,2007年21期.

[3]Guxiaoxu,StudyonHighwayLandscapeinMountainArea[D],Chang'anUniversity,2008

[4]Guxiaoxu,Lizhulong,Dengyongyu,Wangyanhua,ImprovementResearchonLargeLongitudinalSlopeofHighwayLandcapeSaftyinMountainArea[J],TransportDevelopmentandManagement,pp.61-64

[5]谷晓旭.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研究[D].长安大学.2008.07

[6]谷晓旭,王选仓等,基于纬地软件的公路景观设计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28(26):23-25.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