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关键词:微创技术;关节镜;骨科手术;外科操作

微创外科指的是用最小的生理干扰和侵袭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的一种全新的外科治疗技术,相对目前标准使用的外科手术来说,它具有手术切口小、恢复时间短、全身反应轻、瘢痕愈合少、内环境稳定状态佳、心理效应好等诸多优点。关节镜技术作为骨科手术中使用最广泛的微创技术,已从最初的膝关节疾病治疗渐渐应用到肩、肘、腕以及髋、踝等关节,甚至在小关节上都有应用关节镜技术。随着人们不断深入地认识组织修复的过程和机理,微创技术逐步发展、丰富起来,在不久的将来微创治疗技术必将成为外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2年1月共有41例需要进行关节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15~60岁,平均35岁。患者术前均未出现神经、血管系统的损伤。其中膝关节创伤32例,肩关节创伤7例,髋关节损伤2例。

1.2手术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事先准备好止血带。先取前外侧切口,无菌操作,镜子暂时不放入,仅将镜鞘留出,向其中注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直到流出液清亮为止。然后取前内侧切口,将镜子放入其中同时进行观察,通过动力系统处理滑膜、凝血块等会影响视野的物质。待视野清晰后,检查前后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核实软骨是否卡压或损伤,将小的游离体清除,并将被绞索卡压的半月板复位。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Merchant的评分标准。优:患者术后患处基本不痛,活动正常,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良:患者术后患处偶尔存在疼痛,有基本正常的活动范围,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可:患者术后患处存在疼痛,有一定限制的活动范围,正常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2结果

本组患者都是经过回访随访,时间9个月~1年,除1例平台塌陷约1mm外,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按Merchant评分手术效果优32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

3讨论

3.1微创技术应用于骨科手术的优点:我院微创技术应用于骨科手术优32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远远高于常规骨科手术的优良率。主要原因是微创技术创伤小,术后粘连减少;视野清晰,不存在盲区,能更全面地对关节内的结构进行检查。与现行的标准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切口小、恢复时间短、全身反应轻、瘢痕愈合少、内环境稳定状态佳、心理效应好等诸多优点。

3.2关节镜微创技术:伴随着关节镜性能的不断提高、关节镜下手术器械不断改善以及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其临床应用范围迅速拓展。目前不仅可以诊断检查从膝关节至全身各处关节,而且镜下的手术治疗也能顺利进行。关节镜手术是经过非常小的皮肤切口,在不发生组织侵袭或轻微侵袭下进行,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和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治疗时间,将医疗费用降到了最低。所以,近几年以来,在临床上应用的发展速度惊人,成为骨科领域微创外科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成功实现诸多骨科手术的微创治疗。

3.3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疾病的应用:目前最为成熟的技术是关节镜在膝关节疾病和创伤中的运用,其相应的临床研究与基础也十分充分,镜下操作可大大减少手术创伤,方便简单[2]。膝关节镜下前后十字韧带的重建、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已成为常规定型手术,关节软骨病灶在镜下的打磨、清理、微骨折的治疗等,还有关节粘连松解、滑膜切除、胫骨平台与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复位等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3.4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肩关节疾病的应用:肩关节镜发展速度非常快,它的应用使肩关节疾病诊断的正确率大大提高,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肩关节损伤、肩关节病的组织活检与诊断,同时还可进行软骨面修整、滑膜刨削、异物及游离体摘除、肩峰成形、肩袖损伤的小切口以及盂唇修复关节完全于关节镜下修补或镜下手术。

3.5关节镜微创技术在髋关节疾病的应用:髋关节镜作为当前髋关节疾病诊疗的全新手段,是一种微侵袭性技术,能够对不明原因的髋关节疼痛、盂唇病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韧带损伤、髋关节游离体、化脓性关节炎的诊疗及滑膜病变清理等诸多髋关节疾病有极高价值。随着操作技术的提高及髋关节镜性能的改进,其适应范围不断扩大,已逐渐由诊断向治疗方向发展[3]。

4参考文献

[1]裴国献,任高宏.微创骨科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趋势[J].武警医学,2008,29(1):33.

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这是一位妇科医生对自己从医生涯的感慨,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流露出了对医学的挚爱。一字一句从她口中娓娓道来,平和又不乏对医学的激情,执着且充满了对医学的坚定。她就是华克勤教授。

医学路漫漫,理念技术齐提升

在二十余载的从医生涯中,华克勤教授兢兢业业地专研于妇科肿瘤的内分泌治疗。在谈及近些年来临床妇科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治疗进展时,华克勤教授举例说道:“宫颈癌是近些年来患病率明显上升的一种疾病,患者的患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与其有多名及性生活开始得尚早有关。”对于这部分患者,以前大多选择广泛全子宫切除手术,包括子宫和宫颈、卵巢和输卵管、宫旁组织以及部分阴道组织的切除。术后,患者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不再有生育功能、夫妻性生活受到影响、内分泌功能受到波及,以及子宫根治手术中因影响到支配膀胱的神经,术后放置导尿管的时间会相对较长,有的甚至是半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患者健康理念的改变以及对疾病恢复状况期望值的提高,在过去患者对疾病治疗只要求复发率低、生存时间延长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现在对于此类患者,只切除肿瘤部位,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内分泌功能、膀胱排尿功能及提高性生活满意度,成为了当今医学面临的关键问题。

微创路修远,多年求索结硕果

作为医院微创技术的“领头人”,华克勤教授在谈及微创技术的发展时提到,“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疤痕小、手术视野暴露清晰、患者对疾病预后的期望提高等因素促使了更为先进的微创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微创技术,是妇科疾病治疗手段进步的方向,也是患者的又一新选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微创技术就已问世。而事物的发展必然有一个艰辛的过程,更何况是这项有别于传统手术方式的现代微创技术。华克勤教授回忆到,“每一个新技术的起步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包括患者、医生、社会对其的认同。如何找好一个平衡点,是将微创技术开展下去的关键。比如,想要患者认同微创技术能为自身的疾病治疗带来更大的收益,就需要医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熟悉和掌握微创手术的基本技能并逐级提高,这需要大量的宣传和引导让更多的患者群、健康人群了解和接受微创技术的存在等。”华克勤教授笑言:“在开展微创技术初期,患者都会很疑惑‘不开腹,能切得干净吗?’面对这样的疑问,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沟通,让患者了解微创技术与开腹手术的区别,微创技术的优势所在,并引导患者接受。对医生而言,则要认识到微创技术的发展必然是传统开腹方式的一次‘革命’。这一路,虽然不乏艰辛和阻力,但必须要承担起推进技术进步的责任才能有发展。这就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在医院决策层的大力扶植之下,在改变自身观念的同时,我们让更多的医生有机会去触碰这种新技术,让他们逐步地具备微创技术的基本技能,并通过阶梯式的培训,逐步扩大了医院采用微创手术进行诊疗的范围。”通过近10年的持续性培养,目前该医院掌握微创手术技术的医生占90%,其中具有四级微创手术(妇科微创手术中难度最大、级别最高的顶级手术)资质的医生近20名。过去,医院妇科微创手术只占30%,2012年,其占全部手术总量的85%,成为了上海市能24小时开展妇科微创手术的妇产科专科医院。

“有很多患者初次就诊就告诉我:‘华医生,我们找您就是为了做微创手术啊!’”华克勤教授爽朗一笑说道。现在很多患者都对微创手术非常认可。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疤痕小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相对禁忌证。比如瘤体太大的患者,就需要使用一些药物使瘤体缩小了才可以进行手术;有疝气的患者,由于腹壁结构薄弱等缺陷不能承受气腹压力,不宜选择微创的方式;还有一些心肺功能不好以及不适于微创技术的头低脚高的患者均不能选择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

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篇3

关键词:政府支持;集群联盟;微型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灵魂,而国家的创新则主要地由企业等基本的市场主体完成。目前,小微企业在各国均占到绝大部分比重,在发达国家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更是超过了99.5%,小微企业的创新也必然是企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白热化的全球竞争中,创新逐渐成为国家和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表征,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欧盟科研委员波托斯尼克指出,小微企业是欧洲经济的DNA,是欧洲未来增长和繁荣的基础。然而,目前关于企业创新的关注主要焦点集中在大中型成熟企业,对微型企业创新的研究难觅其踪。在复杂多变、高度不确定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微型企业同样面临着通过创新来谋求发展的问题,因为市场从不同情弱者。如何进行创新战略选择,对微型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出推动经济繁荣和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至关重要。

普遍的观点认为,只有大中型企业或垄断实力较强的企业才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带动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固有的弱点,如规模小、资源少、抗风险能力弱等,应该沿着现有企业的技术发展轨迹,采取维持性的跟随和模仿式创新战略。所谓维持性创新是指对现有主流市场上的产品的性能进行改进的创新,其实质是在竞争对手所擅长的领域和对手进行竞争,通过模仿跟随实现赶超的创新战略。吴佳音等通过对多维因素联动创新的复杂性创新机理的分析认为,中小企业需立足自身的实际,选择性地优先发展强势资源,在短时间内形成具有相对竞争力的资源创新优势,继而有的放矢地寻求体现资源优势的最优创新路径,通过自身资源的整合和系统化集成的创新平台的建设,做到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有限的可用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目标。

前一种思路无论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不符合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的实际,而后一种思路只分析了中小企业复杂性创新的路径向题,没有对创新的模式与战略进行分析。微型企业在创新的实力、对创新的认识和对创新机会的把握方面都处于劣势,要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唯有“内外兼修”才是正道。一方面,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引导与扶持;另一方面,微型企业之间基于共同的利益进行“组团创新”,形成集群创新联盟和创新网络,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

田红云等根据破坏性创新的非竞争性和对产业竞争规则的破坏性等特点,指出中小企业进行破坏性创新的一般模式主要有技术模式的破坏性创新与商业模式的破坏性创新;王翔以25家民营小企业为样本,研究指出小企业主/经理的工作经验、研发开支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和机器设备的改进能力对小企业的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周游等认为,科技型小企业具有4种创新启动模式,包括自主创新模式、外部购买模式、专业孵化模式和贸易积累模式,旺盛的企业家精神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对市场和技术变化的快速反应和普遍的群体参与是小型企业创新成功的3项内在要素。张军以浙江省为例,指出小企业创新面临如下问题: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且分配不平衡;政府对小企业创新政策的制定具有“普惠”的特点,难以基于行业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政策设计与执行评估;创新活跃,但创新成果层次偏低,缺乏对核心能力的专注。陈勇江对长三角地区的436家小微企业及相关的政府部门、科技服务机构进行调查指出,微型企业在创新方面存在着严重缺乏内源创新因子,产出状况不佳(包括偏小的专利数量与低层次的创新水平、偏倚的创新获取方式与创新模式),创新合作关系层面低的问题。陈莞等通过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指出,小企业的合作创新活动比较频繁,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小企业更多地选择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则比较少。

综上可见,目前关于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模式的研究中只有少量研究针对特定行业的小型企业,而很少有涉及到微型企业创新模式的范畴。对微型企业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不仅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的完善,对政府支持微型企业创新及微型企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1政府支持微型企业创新的理论与现实

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主要通过创新政策实现。对创新政策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三大学派。其中新古典学派将创新看作是经济增长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认为政府干预创新的合理性主要是因为创新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失灵”。在很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不能充分保证全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即市场机制对一些产业或企业的调节效果不好甚至是失败的,这就需要政府的力量来进行干预,以保证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新古典学派认为,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出面通过对创新的方向、规模及速度进行干预,从而使之朝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并平衡社会收益率与私人收益率之间的差距,这就是技术创新政策的主要功能。国家创新系统学派认为现代国家的创新系统相当复杂,它们既包括各种制度因素以及技术行为因素,也包括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弗里德曼将国家创新体系定义为“公私部门机构组成的网络,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成、改进和扩散了各种新技术”。他特别强调了政府的作用,包括政策的作用、企业及研究开发努力的作用、教育和培训作用及产业结构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