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范文篇1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知识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HumbleOpiniononSpecializationCrisisofEnglish

TeachersinRuralElementarySchool

DINGZubao

(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ofNanjingSpecialVocationalEducationSchool,Nanjing,Jiangsu210038)

AbstractNewCurriculumStandardContextputforwardhigherrequestonspecializationofteachers.Intermsofcurrentsituation,ruralprimaryEnglishteacherresourceshowsomanyproblems,suchascomplexformation,quantityshortageandlowereducationbackgroundandprofessionaldegreeetc,especially,teachers'qualityisratherfarfromthestandardofprofessional.Thispaperbringsforcequestionsandalsogivesadviceforthecommon"teachers'qualification"ofEnglishcurriculumopenedbyvastruralprimaryschools

Keywordsrural;elementaryEnglish;specialization;knowledgeandskills

1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无论在学历层次、教师数量和质量,还是在编制上都存在着严重问题。

(1)教师构成复杂,学历层次较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多为学科转岗教师(部分转岗教师因为正在进修英语专业而改行教英语);或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培训,专业知识欠缺,教学基本功较差。学历多半是原来的中师毕业,根本就没有英语底子;还有部分民办转正(高中学历)和社会招聘代课教师。虽然不少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等方式取得专科甚至本科学历,但是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全日制毕业的教师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仍然较差。

(2)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大部分村小没有配备英语教师,英语课有的由班主任兼职,有的几所村小配备一名专职英语教师,实行跨校教学,工作量很大,教师质量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

(3)教师缺编,致使学生英语学业两级分化严重。农村小学教师缺口大,新教师的补充多采用聘用代课教师、教师转岗、社会招聘等方式,受编制和财政制约很难找到应届对口专业的大学生。不少学校硬是“赶鸭子上架”,勉强去开设英语课,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致使学生在英语入门阶段就形成了严重的语言固化,给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2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标准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必须具备如下知识和技能条件。

2.1必备的知识条件

小学英语教师除了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要具备必要的功能意念和话题知识,以及语言学习理论;必须具备条件知识,包括教学理论知识即传统的三大门“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具备教学实践知识,包括教学的策略和技巧、任务型教学法和语言学习评价等;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世界知识、文化知识和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知识;必须具备前沿知识,也就是最新发展的知识,包括现代科技知识、社会人文知识和语言发展知识。

2.2必备的能力条件

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1)英语语言技能。指听、说、读、写的技能;(2)教学技能。包括使用教材的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构建模式技能和应用教学技巧的技能;(3)教学实施技能。指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技能、教学实施和课堂管理技能、使用教学手段的技能;(4)教学评价技能。包括教学反思技能、教学评价和案例提炼技能、经验总结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资源开发和利用技能;师生合作技能和创新技能。

从英语教师专业化必备的知识结构看,是需要教师去更新、补充知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上面所列举的知识体系里,功能意念和话题知识、语言学习理论、教学实践知识、相关知识和前沿知识都是目前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是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要要求。从技能方面看,新课标对教师在资源开发和利用、师生合作、创新和教学研究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还是具备自我生成能力,主动提升,追求专业发展的教学、科研“专家”。显然,上面所列举的知识和能力条件只是教师专业化的“静态”形式;其实,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英语教师要通过校本培训、行动研究、参与式研训、反思式教学等途径来通向教师的专业化。

3对农村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的质疑

长期以来,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并没有被认同,甚至被人们所忽视,在农村更是如此,连教师自己也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专业人员。教师自己对职业专业性的认识都很模糊。

其实,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和学习英语时,是对这门课程抱着期待、带着新奇、充满兴趣。他们宛如一张白纸,等待着英语教师去描绘,用什么技法?描绘出什么?这一切全由教师掌控。老师教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熟练的技能;还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英语学科正确的认识;还要给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并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等,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面所概括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现状,比照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和职业要求,我们不禁要问:目前这支教师队伍能承担得起中国广大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学的重任吗?鉴于此,笔者认为一拥而上地去开设英语课程不可取,在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必须降温,在条件严重缺乏的地区必须推延开设时间。

当然,不开设英语课程也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政府、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将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必须统一认识,进行谨慎,深入的探索。同时,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不遗余力地建设教师队伍。采取因时、因地而宜的方法,待时机成熟方能开设,切莫跟风和盲从。中国人民大学的胡明杨先生就说过:“如果小学外语教学的师资问题解决不了,让一些自己的英语都没学好,发音全是中国腔的老师去教小学生,一旦养成习惯,将来再改正比登天还难,还不如不学。”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打算开设英语课程的农村小学,应对本校英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充分论证,然后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递交可行性研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成立专家委员会,确立英语教师专业化评价体系,依据标准进行调研,检查核实,认为确实具备开课资格,发给开设英语课程许可证,然后学校方可正式开设英语课程,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一刀切、一拥而上。从几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也要视情况而定,因为这一切的决定因素都是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的数量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学校转型中的教师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6.

[2]吴欣,杨晓青.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33-335.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范文

中国将英语作为外语应用教学中最主要的交流储备语言进行人才储备建设。小学三年级学生毫无英语基础,简要分析其表现出的各种语言,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教学应对策略。

【关键字】

小学英语;口语输入;输出;障碍因素;策略

加强小学英语的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英语教学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口语输入、输出的问题就是较大的障碍因素。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口语学习中出现的障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其中的各项策略进行对比研究,以求探索出一个更好的改进策略。

一、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障碍因素分析

首先,在进行英语科目的教学时,较容易忽视对英语学科自身的认知。比如,尽管小学英语课程已经成为了人们所认识的现阶段模型(杨辉2011),但是很多家长对课程形式和课程教学还不是十分了解;在进行英语课程的标准化建设上,教师还不能够真正理解教学的真实意义;学生基本不能去国外进行生活学习或者与英语语种人群进行交流,从而导致了这一问题的产生。其次,国内英语教学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俗话说曲不离口”,而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中,这一形态的模型更加明显。在对生活情境的真实应用上,需要在对话中进行知识点的渗透,对课堂形态进行调整。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缺乏必要的交流、没有创设相关的语境,那么学生就不能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就如同曲子离开了口一样,最终导致学生口语能力难以提高。再次,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缺乏信心。缺乏信心会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怕开口,而越怕开口,口语能力就越难提高,长此以往,其口语水平只会越来越低,其信心也就更难建立。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在意这一问题,甚至常常批评那些口语表达不好的学生,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在日后的英语课堂中更难以敞开心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在交际的氛围上,学生的生活环境因素深深影响到了其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教材中所展现的英语交际情景在现实中很少出现,而这也极大地加重了课程表现的难度。传统的课堂教学对语境交流不够重视,导致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最严重的就是学生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上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在口语交际的能力上,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在学习英语技能时容易产生懈怠情绪。

二、提升学生自身英语能力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策略:首先,应当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拥有更多的求知欲望,才能够在应用上促进自身对整体形态结构的把握。教师通过课堂活动进行结构教学,并通过语言的实际交际运用进行初步的交际能力培养。例如,针对三年级的小学生,在进行句型的教学时,应当以组织游戏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其次,创造一个有效的场景,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环境,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英语本身的抽象含义并不复杂,但是一些动作形态往往会增添词汇的应用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教学场景的创建,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英语场景中,进行思维上的提升。例如,通过场景模拟来促进学生对抽象形态的适应度。再次,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环境,导致学生难以在英语课堂以外进行口语的实践应用。因此,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增添口语训练环节,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训练。最后,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信心也很重要。在教学中,小学生对于未知事物都有一定的怯懦心理,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在口语学习中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新的语言表达形态进行整体能力的展示。例如,有的学生在发音上不是十分标准,教师在纠正其发音的同时,还要告诉这名学生,他的发音已经很接近标准发音了,然后让这名学生带动周边的学生一起去学习相关音节的发音。语言性课堂教学是一种注重语言工具性的教学。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让学生对英语课堂产生兴趣,然后自主地融入课堂教学呢?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交流、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等,在交流和应用中更快地建立信心,从而在增强对学习的热情的同时,完成自我认知。对英语学习信心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更好地认识学习目的。以上改进策略能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兴趣,实现语言应用能力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双丰收。在教学中结合语境进行教学,采用有效的课程标记,能让学生在新的课程教学氛围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对不同环境下的语言输入、输出进行分析,明确学习目的,使英语学习更加高效。语言交流源于对社会生活的感悟,而国内的小学生在面对生活的本质问题时,未必能真正地理解国外的教育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环境,在自身的外语认知上还不够完善。因此,教师需要在进行语言输入教学时,通过策略上的改进,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英语语境下的文学美感,从而认识到语言语境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三、对小学优质英语教学的展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标准化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把握。而加强对小学生的英语教学,对其今后接受更高等级的教育有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还可以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优化小学教学形式以后,小学生的学习信心会大大增强,语言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极大地提高。课下交流能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得更好,全面的年龄阶段性认知学习能够使低年龄阶段学生认知对外语交流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出现成绩高而掌握能力差的现象,这实际上反映了科目教学形态中一种错误的成长状态。在精神领悟分析中,小学英语的优质教学模式是对已有的课程样本进行调研和发掘。小学生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时所体现出的个人本能一旦被激发,就会对他们的课程学习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因此,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优良的学习环境,从最基本的教学行为上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结束语

伴随着英语教学的低龄化,我们应当以现代化的教育形式进行高水准的教学改革,以符合现代教学形式的新教育模式进行全面教育,以外语学习的难易程度为基准进行简化教育,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从而真正确保整体现代化教学的有效推进。

作者:刘甜甜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中心小学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范文

1.英语语用能力概述

英语语用能力属于语用学范畴内,随着人们对语用学的深入研究,大力提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语用能力,但是目前仍没有明确的语用学定义,在外国学者看来,语用能力是人们大脑中存在的一种对语言的运用状态和思维能力,属于语言能力中的一部分,通常语用能力能够表示使用语言知识和语法等相关内容实现一定的目的,达成某一标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语用能力不仅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而且包括思维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状态下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就是指进行交流沟通中的人们能够结合环境状态从而理解和传递思维用意的能力。

2.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

在明确英语语用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下面提出四项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

2.1提高学生认识和把握英语语境的能力

语境是指使用英语的环境,语境主要包括认知语境、语言语境和社交语境,其中认知语境就是指人们通过自己掌握到的知识,把正在接触到的内容与自己掌握到的知识相结合,从而产生对某一知识的认识:语言语境就是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到整篇文章或某一句话的应用背景,语言语境反映出了语篇的连贯性:社交语境包含了社交中的对象、社交环境等内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就要保证学生具有很强的认识和把握英语语境的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语言语境,分析英语文章和片段,更要学生提高把握社交语境和认知语境,使其能够实现对英语的利用,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2.2结合学生年龄,为学生普及英语文化知识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提高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对英语语境的认识和把握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限制,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很少的社会知识,且英语文化与传统汉语文化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年龄,为学生普及一些更易于理解且能够扩充英语使用知识面的英语文化知识,使其融合于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到教材知识的同时充实自己,从而提高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例如,在讲授小学英语Unit11Peopleandcountries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完教材中设计到的国家时,还可以为学生普及一些其他国家,像“theUnitedStatesofAmer-ica”、“theUnitedkingdom”等等,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

2.3重视语用知识教学,明确英语语用原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用法的实际含义,例如在“Wouldyoufinishyourworktomorrow?”和“Couldyoupossiblyfinishyourworktomorrow?”两句话中虽然表述的内容大致相同,但是两句话所表示出来的礼貌程度相差很多,教师在教授时,通常只会告诉学生第一种说法的礼貌程度低于第二种,但是不会讲授英语语用原则,这就造成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就应该教授学生英语语用原则,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2.4培养学生语言使用思维转换能力

由于小学生平时使用汉语进行沟通,日常生活中也处于汉语环境中,因此在使用英语时存在着用汉语直接进行翻译的情况,学生不能使用英语思维进行思考,影响学生英语使用的正确性,降低学生语用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学生语言使用思维转换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只是将汉语词汇变成英语单词的现象,使学生能够将英语语法与英语使用习惯融合到英语造句和英语翻译中,在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英语成绩。

例如,在讲授小学英语Unit2Friends课文最后一句“Wearefiendsandclassmatesall.”时,如果用学生汉语思维进行考虑时,就会造出错误语句,因此教师在进行该句教学时,就应该让学生学会思维转换,利用英语造句的思维进行造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