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护理论文篇1
【关键词】适应模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美国预计每年将有23万多女性患乳腺癌,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30%,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显示乳腺癌同样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3]。随着普查及卫生宣教的广泛开展,早期病例的发现增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之广泛开展,其治疗效果等同于根治术,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渐渐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徐文通等[4]研究指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生理状况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罗伊适应模式认为人是一个具有复杂适应能力的系统,能够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也与其它系统一样,是通过输入、控制、输出和反馈来完成的[5]。因此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视为一个整体适应系统,将治疗护理过程视为患者对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适应过程,促进和维持患者的健康。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9月按照罗伊适应模式干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颁布的乳腺癌指南中国版,选择2011年1月-2012年9月本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并相应把病房分为干预组病房和对照组病房,减少同时接受治疗时不同组患者的相互影响。干预组平均年龄为(52.21±8.1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1.16±7.64)岁,干预组有2例改良根治术患者因不配合数据资料收集自愿中途退出,对照组有1例改良根治术患者因中途出院退出,终止数据收集。两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干预组:根据罗伊适应模式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召开组员内部会议,明确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剩余刺激。并对患者生理调节、认知调节进行分析。在患者生理/物理功能、自我概念/群体身份方式、角色功能、相互依赖四个方面开展护理措施实施干预[6]。对照组:按日常护理工作计划执行,即不特定开展小组会议并分析,由当日值班护理人员按照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开展护理;护理评估、计划、措施、实施、评价不做统一规定。
1.3评价指标评定实施罗伊适应模式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变,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该量表是在1988年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outcomesstudy-shortfrom,MOSSF)的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发展而来。199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翻译了中文版的SF-36。患者出院2个月后有护理干预小组通过邮寄并电话确认寄出该量表并收回。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后效果的比较见表1。干预组患者在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角色、心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得分高于对照组。
3讨论
罗伊适应模式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应模式认为刺激是患者和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合点,能激发患者的任何信息、能量和物质单位均为刺激的来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主要刺激包括,患者对疾病的紧张和恐惧、对手术预后的焦虑、对术后生活影响的负面心理、皮下积液等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术后切口及患侧上肢的疼痛、切除造成的形象改变[7-9]。护理人员根据罗伊适应模式对患者生理调节、认知两方面调节进行分析,并在生理/物理功能、自我概念/群体身份方式、角色功能、相互依赖四个方面开展护理措施[10-11]。包括:(1)生理、物理功能,护理人员术前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上肢功能锻炼方法,爬墙运动、旋绳运动等。术后早期为患者患肢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和关节挛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轻患者肢体水肿等。(2)自我概念/群体身份方式,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帮助患者坦然面对缺如,鼓励家庭支持,给患者康复信心。恢复其心理、精神的完整状态,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人性照护指导。(3)角色功能,帮助患者恢复自己原先的社会角色和认识自己现在所处的角色,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举办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沙龙,鼓励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4)相互依赖,强调患者与密切关系者或支持系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互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丈夫进行知识普及,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共同促进患者的健康。但罗伊适应模式也是一个动态的护理过程,随着不同的康复阶段,患者的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剩余刺激也在不断的变化,患者的内外环境之间也在持续变化,随之各种护理措施也会根据各种刺激的程度也在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陈锦坚,李春梅,刘莉萍,等.乳腺癌两种术式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3):365-367.
[2]杨振方.手术刀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33-34.
[3]戚发田.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41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13-114.
[4]徐文通,李君,李荣.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横断面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8):32-33.
[5]WeilandSA.Integratingspiritualityintocriticalcare:anAPNperspectiveusingRoy’sadaptationmodel[J].CritCareNursQ,2010,33(3):282.
[6]CallistaRoy,MarthaV.WhetsellandKevilleFrederickson,etal.TheRoyAdaptationModelandResearch:GlobalPerspective[J].NursingScienceQuarterly,2009,22(3):209-211.
[7]陈莹,赵曙,孔德娟,等.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8,22(4):346-355.
[8]张娜.乳腔镜下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8):48-49.
[9]岑延增,张嘉越,邓超明,等.隐匿性乳腺癌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107-109.
[10]韩建军,郭梅艳,李菊梅,等.医护患和谐健康教育对乳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21-122.
乳腺护理论文篇2
【关键词】乳腺癌病人;心理特征;护理干预;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34-01
当前,国内大部分医院都是采用切除手术来治疗乳腺癌病人,由于切除手术导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乳腺缺损、胸部外形破坏等,致使病人的生存品质有所下降,并且承受了非常沉重的心理压力[1]。文中针对乳腺癌病人术后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病人的心理提出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癌病人,全部为女性病人,年龄在36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岁。病人的文化程度为:小学10例,初中25例,高中44例,大学及大学以上11例;职业:家庭主妇16例,农民15例,工人34例,干部13例,其他22例;癌症分期:33例二期,42例三期,25例四期。
1.2研究方法充分运用癌症病人生存品质调查表,并且实施必要的修改制定,为预防主观评定误差的情况,必须依靠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来调查。运用访谈与观察的模式,根据测评表来进行填写,针对乳腺癌病人应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来实施心理评价、统计学处理,并且要实施统一研究归纳;具体调查内容包含:疲劳、食欲、睡眠、性生活、日常生活情况、面部表情、社交活动、朋友的理解与配合、爱人的理解与支持、自己对于疾病的认知、自己对于治疗的态度以及各类精神指标等。当中,疲劳、食欲、睡眠、性生活、社交活动、日常生活情况以及面部表情等是生理与躯体因素指标,其余的均为心理因素指标。将每项指标都划分成为五个等级,得分根据等级1至5分,比如食欲项目,1分的标准为基本不进食、2分的标准为为食量较低于正常食量的一半、3分的标准为食量大约为正常的一半,4分的标准为食量只是轻微降低,5分的标准则为正常进食[2]。全部得分12分则为最低分,60分为最高得分。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医院聘请专家来对结果实施评估,并由专业的护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之后再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
1.3研究数据全部利用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加以表示,应用t检验。
2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特征
2.1恐惧、焦虑乳腺癌手术对于病人的身体产生巨大的破坏。病人感到自身丧失了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担心自身丧失了吸引力,并且担心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夫妻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心理恐惧、社交障碍、失眠以及抑郁的情绪。患者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衰减、食欲不振的状态。
2.2猜疑、自卑或嫉妒病人自我认为存在生理方面的缺陷,从而出现自我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自卑、易发怒、易激动,并且非常容易曲解他人的好意。
2.3期待、依赖心理一些乳腺癌患者无法正确面对这次手术,在手术完成以后,一直在观望医护人员、丈夫以及家属的一言一行,以及他们对于自身的态度,乱发脾气的情况时候发生,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重视与关爱。
3护理干预措施
3.1评估患者状况收集的资料应当包含乳腺癌病人的情绪、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情况以及家庭状况,评估病人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对于病人的支持程度。从而对病人有一个细致的了解,方便制定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策略。
3.2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患者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必须要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必须要注重患者的形象与尊严,通常可以指导患者一些类似于衣着打扮方面的知识,指引病人怎么没遮挡自身形体的缺陷,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重视健康一侧的检查,培养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再为病人配备合理的饮食,正确规律的作息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情况[3]。
3.3社会支持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理人员要积极调动乳腺癌病人的家属、同事以及朋友对于病人的支持与理解,从而让病人在精神层面获得对应的支持,进而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术后的治疗与生活,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应当主动鼓励病人尽量完成自身可以完成的活动,从而尽快去适应社会生活,并且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角色[4]。
3.4心理支持在手术以后,病人的自信心遭受了严重的损害,态度十分悲观,并且因为女性特征出现变化,导致其预后的生活品质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病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给予病人积极的鼓励,让病人发泄不良情绪的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①信心行为确认。要给予病人足够的信心,让其明白疾病是可以康复的,让病人可以保持乐观的态度以及开朗的心态,从而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此外,还应该根据病人的经济条件与自身需要,要向病人提供一些能够弥补缺陷的措施,例如重建或者佩戴特制乳罩等。②心理认知。向病人宣教关于乳腺方面的疾病常识、治疗措施以及康复措施等,让病人对于乳腺癌有一个充足的认识,从而采用理性的态度去接受现实。
4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5讨论
乳腺癌属于女性疾病当中非常常见的恶性毒瘤,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全球每年大约新增110多万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并且约有40万以上的女性因为乳腺癌死亡。科学在不断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临床中可以运用中医、重要、手术、化疗、放疗等许多治疗方式来治疗乳腺癌病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病人手术以后,医院通常护士了针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导致病人术后的生活品质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借助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诸多不良心理因素加以改变,目的是为了促使乳腺癌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与面对现实,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其睡眠、食欲,且得到其同事、家庭以及配偶的配合与理解。本研究证明,实施心理干预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状态良好,不仅对乳腺癌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手术治疗的态度积极,更重要的是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郑日嫒,卢梅,洪霞凤,罗荣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0(02).
[2]杨晓莹,许瑞华,张代英,刘兴凤.30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分析及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0(05).
乳腺护理论文篇3
手术开展前,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对患者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体征特点等,并引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深呼吸,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咳嗽、咳痰,避免引起术后肺部感染。同时引导患者进行握拳练习,并教会患者掌握肩、肘、腕关节的练习,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的训练。在进行手术的1d护理专业人员就必须将患者的侧腋毛进行清理,并对其胸部和同侧腋下皮肤进行清洗。护理专业人员还必须叮嘱患者有足够的睡眠休息。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全面掌握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方面的变化,并全面了解患者的是否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还需要对患者的弹力绷带的包扎情况进行了解,避免出现过紧、过松的情况,并保证敷料没有渗血等情况。在对患者伤处包扎的这段时间内,护理人员必须注意观察患者双上肢动脉的肢体感觉、搏动情况,若发现患者绷带出现了移位情况,则必须及时对其进行重新包扎。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必须注意叮嘱患者保持切口的干燥清洁,避免切口出现感染或出血等并况,并定期对切口进行检查,掌握切口愈合情况[2]。(2)防止术侧肢体水肿和功能障碍。在完成手术后的3d内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将患者的侧上肢制动并将其适当的太高,防止出现术侧肢体上行静脉穿刺。手术后的第四天护理专业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上肢活动,首先从肘部开始活动并逐渐延伸到肩部。鼓励患者自行进食、洗脸等简单的活动,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
3结果
79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仅有1例在手术完成后切口内有血液出现,但通过及时的止血处理后,有效控制了出血,另78例均顺利恢复健康出院。
乳腺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落实率;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13.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3-0093-02
品管圈是指在相同或相近工作场所人们自发组成团队,经集思广益和团队合作,遵循一定活动流程,用品管手法和科学统计工具解决工作问题的一种方法,其在临床中也被广泛应用。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多需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可能存在上肢活动受限等症状,因而,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对加速患者肢体活动恢复至关重要,但多数患者因对功能锻炼意义认识不清,存在功能锻炼落实率低的现象[1]。有研究显示,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进行管理,可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2]。本研究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乳腺癌患者83例。根据管理方法的差异将83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落实率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1月乳腺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具有正常沟通能力、听力;文化水平均在小学及以上。排除标准:除外不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合并严重机体疾病的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文盲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42例,年龄26~72岁,平均(46.34±6.13)岁;文化水平:小学10例,中学19例,大学13例。对照组患者41例,年龄26~71岁,平均(46.17±6.29)岁;文化水平:小学10例,中学19例,大学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发挥圈员智慧,完成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工作,具体如下。(1)组圈。先由相关人员组成圈员,并定出圈长1名,负责统一协调安排活动。(2)确定主题。圈员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现状的讨论,确定主题-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落实率的提高。(3)制定计划和明确目标。确定本次的管理目标为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落实率,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4)计划落实。第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其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沟通能力,以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第二,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乳腺癌发病知识的认知,并意识到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术后肢体活动恢复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加强家属对患者的支持和监督作用,以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和依从性。第三,对肢体功能锻炼进行量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功能锻炼计划,每日量化训练,督促患者落实[3-4]。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结果和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落实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落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乳腺癌疾病知识掌握度、术后功能锻炼重要性认知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乳腺癌疾病知识掌握度、术后功能炼重要性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乳腺癌术后可出现上肢静脉回流受阻,发生上肢水肿消退、积液、积血,甚至皮瓣坏死,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对改善上肢功能意义重大,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可有效促进术后上肢静脉回流,可加速上肢水肿消退,减少积液、积血,降低皮瓣坏死和上肢严重水肿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和患者自理能力的提高[5-6]。但多数患者受疼痛影响或对术后功能锻炼认知不高,容易存在锻炼依从性低下的情况,亟需一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
品管圈活动具有见效快、操作简单、可持续等优势,有助于充分继发圈员潜能和士气,提高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发挥圈员集体智慧,提高调查沟通、文献查阅和数据统计能力,明确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低下的原因,并促进团队凝聚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制定更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干预计划并落到实处,可更好维护护患关系,获得患者、家属理解和信任,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落实率,加速上肢功能康复[7-9]。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训练,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综合发挥了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多重监督作用,其对训练目标进行量化,可更好提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落实率、乳腺癌疾病知识掌握度、术后功能锻炼重要性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落实率的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乳腺癌疾病知识和术后功能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并提高遵医行为,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丁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乳腺癌患肢功能锻炼缺陷率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6):2003-2006.
[2]张双,赵立影,陈雪,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评价[J].吉林医学,2016,37(4):1012-1013.
[3]刘莉,周峥,薛永凤,等.品管圈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4(6):164-166.
[4]贾丽华,蔡绿花,卢彩萍,等.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888-889.
[5]金艾香,章小飞,沈利凤,等.品管圈活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4(3):51-54.
[6]粟英,刘延锦,韩娜,等.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遵循率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31-133.
[7]李恬秋.品管圈活动在产妇产后乳腺疏通中的作用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2):25-26.
[8]吴友凤,罗凤.应用品管圈提高乳腺癌患者对性生活的正确认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308-3309.
乳腺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功能;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12―02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与威胁女性生命的疾病,每年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目前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乳腺癌术后患者可出现疼痛、上肢水肿、肌力减退以及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等症状。做好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是实现患者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护理目标。
1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患侧上肢功能障碍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患肢水肿为最常见,其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肢体乏力等上肢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做家务与日常生活,会降低业余活动,甚至会产生负面的心理反应。有研究表明,乳腺癌手术后两年内17%-32%的患者会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而因肩关节活动受限导致搬东西、梳头发、拉衣服链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另外,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不论在自身形象变化引起的自我尊重感降低和自我形象紊乱以外,对乳腺癌的复发危险也感到不安、焦虑及恐惧而导致疾病的压力增加。
2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康复护理
2.1早期实施患肢功能锻炼:侯晓晖等[2]研究证明乳腺癌术后24小时患者早期应用运动处方对减少并发症、减轻上肢功能障碍、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有显著效果。
2.2有效地实施上肢功能锻炼:乳腺癌术后有计划的、规范化的、系统的实施康复锻炼对恢复患者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3]。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太极拳等运动可以使肩关节活动度明显的增加。针对乳腺癌切除术后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进行职能治疗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可以使肩关节活动度有明显的改善,患者主观的上肢障碍也明显降低,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张细銮等[4]对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阶段性康复操、健康宣教、康复讲座以及咨询等措施后,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患者的上肢功能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冯伟等[5]对乳腺癌手术后患者进行规范、系统、循序渐进的抗阻力机械及康复操训练,明显减少了活动功能障碍。王变丽等[6]针对乳腺癌手术后患者进行自制的肢体功能康复操后提高了肌力与关节活动度,也促进了肢体功能康复以及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良好的效果。
2.3心理支持与社会支持并重:对女性来说是一个成熟女性的表现,是展现母性和性魅力的象征性部位。但是乳腺癌患者经过切除术或根治术合并连续的化疗及放疗,除了会产生自我形象紊乱、自尊感降低、对疾病复发的焦虑、死亡的恐惧以及生命的威胁等负面心理应,也会对婚姻、家庭和社会角色有部分缺失。因此,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身体形象、自尊感降低、疾病再发的恐惧等负性心理因素应优先考虑。乳腺癌患病重点在于患者与家属战胜与克服躯体、精神以及社会的挑战。面对乳腺癌患者的一系列心理反应,与患者接触时间较长的医护人员以及家属应早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积极地进行沟通,通过关心、支持和鼓励患者,使其尽可能消除或降低负面心理,增强患者的积极面对治疗与日常生活的信心。同时需要指导患者家属在患者出现负面心理变化时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3小结
综上所述,针对乳腺癌手术后的患者在身-心-社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应早期实施有效地上肢功能锻炼及早预防上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外,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及时发现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沟通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并找出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针对性的支持,可对患者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4~191.
[2]侯晓晖,王坤.运动处方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62.
[3]何铁春,杨莉,金文刚,etal.乳腺癌术后综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患侧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730.
[4]张细銮,王湘郴,余贺杲(2008).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111-112.
乳腺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年轻乳腺肿瘤人性化护理焦虑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275
近年来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同时这些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造成了乳腺肿瘤患者生命质量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对乳腺肿瘤的治疗应当强调整体治疗,不可忽视护理,同时护理支持应贯穿于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这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价人性化护理,对改善乳腺肿瘤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效果,为制定出适合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整体康复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乳腺肿瘤患者60例,其中乳腺癌25例,直肠癌20例,肺癌7例,结肠癌8例。入选标准:个体知晓病情,能理解并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年龄30~60岁;研究对象精神正常,神志清醒;无严重并发疾病。入选患者年龄32~58岁,平均36.5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5例,初中10例,高中中专15例,大专以上30例。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为无护理流程、计划随意的护理模式。治疗组入院后除常规接受医院的正常治疗和护理外,还接受本研究者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每次和患者交流30分钟左右,护理过程中对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强调语言通俗易懂,并于患者一起讨论,每次护理前,用提问的方式帮助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具体做法如下:入院1~3天: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医生的医嘱,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制定护理内容,每项护理内容都要与患者进行沟通。手术前1~3天:介绍病区环境及住院有关管理制度,讲解有关治疗的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沟通。手术后1~2天:指导术后、活动程度及饮食;术后用药的护理;伤口、阴道流血处理情况;缓解焦虑,伤口疼痛的方法;适当活动,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嘱患者心情愉快,加强营养。
调查指标:①焦虑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是一种分析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测评工具,能反映出焦虑症的主观感受,分数越低,焦虑情况越少。②满意度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参照三甲医院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及护理服务消费者满意度问卷,分为三个效果等级:满意,一般,不满意。
统计学处理:焦虑自评得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0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焦虑得分:两组治疗前焦虑自评得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后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O.05)。具体情况,见表1。
满意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讨论
乳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当前已经成为了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列。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乳腺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且与年轻化趋势;乳腺肿瘤的威胁、身体形象的改变及心理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女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人性化护理模式能使乳腺肿瘤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维持和促进患者健康。其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同时整体护理模式的扩展和延伸,转变受乳腺肿瘤患者的态度,使乳腺肿瘤患者在面临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加强自我管理,也可以使自身更有利于配合护理工作,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同时知道,焦虑伴随着乳腺肿瘤手术患者始终,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是异常重要的。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焦虑自评得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后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同时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文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年轻肿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能缓解焦虑程度,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116.
2黄燕芳.妇科病人术前健康教育实施与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0(14):206-207.
3黄伟华,涂聪梅,梁曦,等.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9,10(7):67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