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规划与设计范文

1.1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过渡空间

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的过渡空间包括:建筑外部的停车场、出租车的上下站、项目入口广场、地铁轻轨的出入口和与城市人行道相连接的天桥、连廊等等。如果要想有效的避免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车流、人流的混乱,保持外部环境秩序美,同时创造出静谧的休息和购物空间,使城市环境和建筑外部环境和谐的相处,设计者就必须要慎重并且合理的对交通过渡空间进行规划,城市综合体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如图1。

1.2商业综合体外部商业空间

商业综合体不仅是商业与城市复杂的关系,在当展脉络中的一个节点,而且将人们在处理商业与城市的关系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了复合。我们在考虑商业综合体外部商业空间时,必须注意到同时它也是城市公共生活重要的承载空间。在今天,伴随商业化的发展,消费渐渐已经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体验城市公共生活的方式。对商业综合体商业空间的设计,一般都继承了大型购物中心与传统商业街的特点,同时还尝试将适宜的商业空间的尺度与夸张的商业空间的大尺度相结合,这样可以在原来的经验基础之上,创造出新的复合型的商业空间。

2设计要点及设计原则

2.1交通便利性

2.1.1交通空间的设计上文已提到过,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的过渡空间包括:建筑外部的停车场、出租车的上下站、项目入口广场、地铁轻轨的出入口和与城市人行道相连接的天桥、连廊等等。事实上,商业综合体的交通便利性与这些设施的组织和规划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必须设计好商业综合体的外部交通环境,以达到交通畅通无阻,同时还要维护秩序,将商业综合体的其它功能和交通活动互相干扰降到最低的目的。2.1.2导视系统的设计导视系统,其建立在空间规划的布局之中,它由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的感受出发,在空间的内部营造这样一种体感,目的是给使用者带来一种舒适、亲切的整体空间意向。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的商业综合体外部环境,它的导视系统不但要求完整,而且必须系统,其中又可分为:文化休闲、办公交通、商业场所导视系统等等。对北京华贸中心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横向百叶窗元素因其富有现代感而被提炼了出来,经过抽象和归纳,用现代的手段、方法在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得到了体现,不仅发挥了自身功能,同时还很好的与项目整体设计元素相配合,也体现了这一区域的特色,北京华茂中心导视设施如图2。

2.2商业价值性

在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的综合效益中,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的前提就是商业氛围。想要达到良好的商业氛围效果,必须考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消费的舒适度、景观的艺术形象、环境要素控制、休息娱乐等活动便利情况等等。营造商业氛围,既要运用传统建筑设计的方法,还要与现代科学的方法相结合,比如: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现代信息的处理方法等等。2.2.1典型商业空间的设计商业综合体的室内部分一般为室内步行街,采用的是天光顶,由于受到建筑形态的限制,无法对整个商业区大空间形象集中的展示与宣传。而由于室外广场本身具有外向性,再加上强烈的空间感、较大的规模,自然而然的担负起项目总体的商业形象对外的展示与宣传的功能。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LOGO塔的设计,沿街设施的布局等。在设计广场时,广场空间应该分成一些亚空间来加以使用。亚空间在划分上必须清楚和微妙,大小应以人为本,不可太小,否则人们会觉得自己处于一个私密的房间,并且对已经在那儿的人造成了侵犯;也不能太大,人们会觉得孤独和疏远。而星巴克室外空间咖啡座的布置非常合理,如图3。2.2.2贯穿环境的商业空间的处理我们对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商业空间的考虑时,要想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应该从空间角度进行梳理,处理的主要手法包括:空间动态化的处理、空间组织通透的处理与共享空间这三种。例如,香港太古广场,亚洲地区混合用途的发展物业最成功的之一。其下层与香港地铁的金钟车站相连接,这使它成为了交通枢纽中心,以地上一层做为基面,通过商场的屋顶花园、地下超市与酒店公寓的底层架空等,使之达到了立体空间的通透效果,香港太古广场的鸟瞰如图4。

2.3空间艺术性

2.3.1建筑形体组合秩序建筑形体组合秩序包括:轴线关系、围合关系、中心关系、线性关系;混合关系等。2.3.2建筑与城市周边的整合建筑与城市周边的整合包括:类比调和、对比调和、渐变调和、谦让保护等方式。2.3.3自然景观设计自然景观设计有绿化、水体。其中绿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要具有景观效应,并且还能够改善人们所在的物理环境;水体的塑造在多数情况下以各种喷泉、水池、小瀑布、溢水并配以多种雕塑和小品,来组成以水体为中心的水体景观。2.3.4功能完备性对一个商业综合体的室外环境衡量的标准,不仅仅要看它是否交通便利、是否组合美观、是否景观优美,还应该看它的辅助功能设施,是否经过精心的设计,是否使用便利,是否齐备,是否能够烘托商业氛围,是否强化了项目的主题,甚至还要看这些设施,是否与当地文脉一致,是否独具一格。从城市的角度出发考虑,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功能完备的程度,直接对所在城市区域的整体环境的质量等级有重大影响。

2.4设计原则

2.4.1人性化原则设计,是人的设计,人是设计活动的使用者与实施者,设计的标尺和目的是人,没有一个设计活动不是以人为中心,否则,就不能将之称为设计。因为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使用的需要,所以在设计师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必须时刻关注人的使用功能和审美要求,把握住审美风潮的动向、社会心理的需求,以人在使用中的体验作为最高指导,这就使人性化原则。2.4.2划一性原则从功能方面来讲,划一性是安排城市功能和项目功能的准则;从视觉方面来讲,划一性也是与设计的美学特性相关的重要原则。商业综合体和城市之间将要构成什么关系,这不仅仅是城市规划者要关注的问题,也是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单体建筑,到建筑的外部空间,再到城市的环境,商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在商业综合体和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和建筑、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和城市环境,它们之间的划一性都是建筑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3结语

商业空间规划与设计范文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于城市商业街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人们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城市商业街的建筑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商业街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中集商业、休闲、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聚集地,本文就对现代城市商业街建筑设计的构想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城市;商业街;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构想

1前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与繁荣,近年来繁荣的经济使得商业步行街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人们探讨的话题。与一般的建筑不同,商业步行街的设计独具特色,商业步行街的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人文环境、生态因素、传统文化体现等诸多方面,作为商业步行街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商业步行街建筑可以很好地彰显出城市的生命力与活力,设计师在进行商业街建筑的设计时,应不断摸索与综合考虑,将商业街建筑设计做到至善至美。

2城市商业街规划设计理念

2.1注重“人本”思想

城市的商业街建设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在进行商业街的设计规划上,人本理念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刻遵循人们身心规律,注重人的本性、特性与共性,满足人们在身体与心理上的不同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对象与消费的年龄阶层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商业街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性别、年龄、背景的市民消费群体,以消费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功能区的合理划分与设置,进而配置相关的先进基础设施与高质量的管理服务人才保障商业街的长效运作。

2.2体现城市文化内涵

商业步行街的建筑是商业步行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与商业步行街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是城市最宝贵的遗产。它代表着城市的历史文脉,象征着城市的文化品格,展现着城市的环境特色,承载了城市无限的精神魅力和价值。居住商业休闲区不仅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

2.3注重生态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商业街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空间布局的丰富多样,还要构建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环境景观,使人们在更舒适的商业街中进行消费与娱乐休闲。良好的生态环境与鲜明的景观布局,是商业街功能设计的又一出发点。在商业街中进行绿色景观的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商业街的小环境,还能为市民在消费娱乐之余有一休憩的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享受。注重生态因素的商业街设计,会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强烈记忆,促使更加“和谐、绿色、自然”的商业街建设。

3商业步行街建筑的组成和设计

商业步行街建筑设计目的是为了吸引人群进行消费,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点,也是设计的关键部分。内部空间设计是否合理、舒适,会对商业建筑的使用价值产生极大的影响。商业建筑设计要注重商铺、辅助用房、库房三方面的设计。商铺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体验,也要考虑到租赁商铺的商家的需求。合理设计商铺的开间、进深、层高、面积及门面,能有效提高商铺的价值及未来吸引的人流。如商铺的出入门,起着吞吐客流的作用,位置非常关键,为保证顾客流入流出的顺畅,可以在不同位置开设大小不一的出入门,面积较大的商铺或人流密集处还应当在入口处预留足够的缓冲地带。辅助房一般用于顾客的临时停留、事物的咨询、工作人员的办公、或者陈列设备。因此,辅助用房的位置不能占用建筑主要经营用途的位置,而应该处于较偏或者角落位置。结构也应当尽量紧凑,但同时要考虑到辅助房的便捷性,两者要同时兼顾。库房的作用是用于货物的周转,因此,库房的设计可以放置于地下或者更加偏远一些的地方,因为一些商品如食品需要仓库的通风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用途设计不同功能的仓库,便于商家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商业步行街建筑的内部设计要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进行变动,甚至可以设置一些可活动的空间,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变动。也要根据需要进行内部特殊设计,以显示建筑的特色。

4商业步行街建筑空间的艺术化处理

商业步行街建筑在满足其基本用途之后,还需要进行空间的艺术化处理,可以使商业步行街建筑的空间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多样化,艺术化的空间处理也会给顾客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商业步行街建筑的空间包括其内部空间,也包括外部空间,两者对建筑物的作用都非常重要,不可忽视。商业步行街建筑的外部空间首先要考虑即是建筑的周围空间。美化建筑周围空间可以使用绿色植物,或者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抽象品进行装点,既能够彰显建筑物本身的深刻文化,也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其次,建筑物的外部空间还包括建筑的屋顶、天台、露台等室外空间。这部分空间可以进行美化或者功能性设计,使其具有实用性,比如可以成为人们聊天、休息的场所或者协调建筑与城市环境、步行街环境的过渡。合理巧妙的设计可使外部空间成为商业经营和顾客活动的延伸,大大增加商业氛围。建筑的内部空间则可以设计成生态空间,让人们在建筑物内部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比如假山、流水,利用声、光、色、空气等自然元素丰富人们的视觉、听觉和空间及环境气氛。生态空间也可以给建筑物带来生机和活力。商业步行街建筑的空间艺术化可以让整个商业氛围画龙点睛,给人们“眼前一亮”的感觉,也让冷冰冰的建筑变得更具人文气息、更具亲民性。设计师多研究建筑的艺术化形式对于设计大有脾益。

5总结

作为一个城市的缩影,步行商业街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它是一个城市财富的聚集之所,通过给人们提供购物、交往的环境,吸引这四面八方的来客。在规划设计步行商业街时,规划设计布局合理必不能少,但同时我们也应应勇于创新,用新颖的造型,建造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能寓购物于玩赏的新型步行商业街。

参考文献:

[1]费菲,陈永生.商业步行街景观建筑设计初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49-54.

[2]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75-381.

商业空间规划与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商业建筑;地铁;设计;规划

引言

现代商业建筑有自己的建设理念,与家庭住宅建筑截然不同,地铁附近的商业建筑设计不但可以改善地铁交通状况,而且可以让地铁站点周边的商业建筑不断增值。地铁公司利用地铁沿线的土地使用权协助地方政府开发形式多样的商业建筑,包括商业公寓、购物中心、货仓、商业店铺和商业写字楼。

1地铁与商业建筑的对接形式

地铁根据城市整体规划和地铁交通规划在商业区设置地铁站台,其内部空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按照不同方式与商业建筑进行对接。

1.1直接相连的地铁站台

地铁站台有内外之分,地铁站台内部面积比较小,只能设立微型的商业网点,主要出售即时性的消费商品,如饮料、口香糖之类。地铁站台外部面向地铁站出入口的巨大人流,主要出售便利性商品和流行性商品,还可以给予乘客便捷的服务。

1.2间接相连的地铁通道

地铁通道比较狭窄,只能在通道转角处比较宽敞的部位,设置一些流动性比较强的摊点,为了不妨碍乘客的出行,在人流量过高的时候,可以暂时撤销摊点,主要出售的是实用性的商品。

1.3相对独立的地铁商城

规模最大的是地铁商城,设置一些小而全的店面,目标消费人群可以确定为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出售的商品注重流行性,特别是装饰性比较强的服饰和皮具,还可以出售文化性商品,如报刊、音像和畅销图书。

2地铁对商业建筑设计的影响

2.1促进区域商业发展

地铁开发规划必须根据区域性商业的实际情况,考察商业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群体购买力水平,确定地铁线路的具体走向,设定地铁站点的整体布局,以地铁站台为网点,向外进行合理辐射,地铁商业建筑的规划要统筹安排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和档次,从长远发展原则实现区域性商业整体发展。

2.2调整商业结构

在地铁商业建筑开发规划建设中,应当注重不同商业建筑的互补,从时间上看考虑到新建与改造的商业建筑的互补,从空间上看考虑到集中与分散的商业建筑的互补。根据地铁站台连接商业区域的不同特点,考虑到商业建筑的建筑特色,确定商业网点是综合经营还是专业经营,根据商业网点的类型、数量和规模的不同来调整商业结构。

2.3结合城市区域规划

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地铁商业建筑开发规划,在整个地铁商业发展计划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城市地铁的重要商业功能就完全体现于地铁商业活动方面,城市规划确定公共设施建设的时候,要整体性地纳入地铁商业建筑开发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地铁站点一定要紧靠城市中心区的传统商业街、旅游景区和人流密集的新兴商业中心区,充分发挥地铁站台的枢纽作用,发挥商业建筑的巨大经济作用。

3发挥地铁商业建筑的空间优势

3.1规划地铁站台的多层次空间

地铁建设会形成多层次的地下空间,特别在地铁站台的空间层次特别丰富,精心规划的地铁商业建筑能够合理利用地铁沿线的空间,有助于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缓解地铁投入成本巨大和回收周期长带来的资金压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地铁出入口和地铁通道的有效空间。有效的利用地铁商业建筑的立体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乘坐地铁的出行的需求,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同时又能获得客观的商业利润,从而有效地将地铁与商业建筑结合起来,实现地铁和商业建筑的多重商业利益。

3.2拓展地铁连线优势

地铁站台内不仅可以开设规模大小不等的商城,而且还可以和地面的商业建筑进行有序对接,通过地铁出入口双方的商业网点实现有机结合,共同营造独特的商业氛围。地铁站台与地铁附近商业建筑不仅可以直接发生关联,展现复合化空间,更重要的是为往来中高档商场的客流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地铁交通带来巨大客流,拓展地铁连线优势,带动地铁进出口和周边商业建筑的共同发展。

3.3协助疏导地铁人流

地铁线路往往把城市中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串联起来,每天将有大量旅客通过地铁出行,地铁带来巨大的人流量。地铁可以借助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容纳大量旅客,带来巨大的商机,因为一部分旅客选择在地铁内部进行购物餐饮等商业活动,在候车的间隙,旅客也会滞留于地铁附近的商业建筑进行即时性地消费,对旅客进行分流,减轻了地铁在满足旅客出行过程中的压力,因此必须保持地铁与商业建筑的交通通畅,方便旅客出行。地铁管理部门在保证客流出入的顺畅的同时,必须重视完善消防设施配置,在设计火灾报告装置和自动喷淋装置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这些装置报警的灵敏性,还要考虑到巨大人流的疏散过程中存在的照明和通风问题,商业建筑也要和地铁的防灾装置进行配套设计,不能各行其是,缓解地铁救灾压力。

综上所述,建筑师在设计商业建筑的时候,必须根据地铁线路和地铁站台的宏观布局,充分了解本地城市商业文化的最具特色的特征,设计出充满文化内涵和地方人文景观的商业建筑,商业建筑要与地铁进行有效对接。商业建筑不仅是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成果,更是融合区域经济价值实现的目标,建筑师要把商业建筑与地铁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布局严整,不仅能够发挥地铁交通便利的特点,更能充分实现商业建筑的商业价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成功。

参考文献:

[1]王保勇,束显,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