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安全措施范文
【关键词】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目前普遍开展的是500Kv以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如今,投入运行了750kv输电线路,并且1000kv输电线路也开始动工,那么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就有着更高的电压登记。因为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会直接受到带电作业中安全防护的影响,那么就需要深入研究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1影响带电作业人员安全的因素
一是强电场对人体的影响:交流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会有工频电场产生,电压等级越高,就会产生越大的电场强度,越长的导线距离,就会逐渐减小。在强电场中,会有风吹、异声以及针刺感等产生于人体。通过相关的试验研究表明,当人体进入电场中,会有较大的电厂畸变产生。在具体的作业中,因为作业人员所处的位置与输电线十分靠近,那么相较于地面场强,有着较高的电场强度;这样就会影响到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电流对人体的影响: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暂态和稳态电击所引起的电流也会伤害到人体,如果人处于地电位,与强电场中与地绝缘的导体相接触,那么在接触瞬间,就会向大地释放导体上的电荷,这样就会对人产生暂态电击。导电体通过人体的放电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就需要充分重视带电导体的对地电容和电位。稳态电击是强电场的导体由耦合电容形成的工频电流,通常利用电流来直接衡量电击结果。
三是静电感应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可以用静电场来看待工频交流电场,因为其变化较为缓慢,因此,就有静电感应问题存在于工频电场中。静电感应也会促使人体遭受到电击,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首先是人体对地绝缘处于强电场中时,对接地体发生接触,导致电击的产生;另一种则是人体处于地电位,而去与处于强电场中对地绝缘的导体进行接触,有电击产生。这些都属于暂态电击,会直接受到放电能量的影响,如果达到了相关的标准,人们就会感受到一种刺痛感,对工作人员的带电作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2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用具
一是屏蔽服:屏蔽服的材料包括金属纤维和棉纤维,并且有网眼,网眼是利用经纬线来编制的,通过网眼空隙,外界电场的电场线中的一部分会进入到屏蔽服中。有着越小的穿透量,就说明有着越好的屏蔽效果。通常在对屏蔽效果进行衡量时,利用的是屏蔽效率;屏蔽效率指的是屏蔽前后接收极上的电压比值分贝值,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二是静电防护服:和屏蔽服相比,静电防护服在原理和功能方面是类似的,但是静电防护服没有较高的技术指标要求,一般在塔上地电位作业以及地面巡视作业中会使用静电防护服。
3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
一是进入等电位人员体表场强规律: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如果作业人员在塔上的位置是不同的,或者是进入等电位的过程中,会有较大的差异存在于体表场强以及周围电场中;一般情况下,规律是这样的,在登塔的过程中,攀登高度越来越大,逐渐接近于带电体,那么就会逐渐升高体表场强,与导线如果有同样的高度,那么就会有最大的体表场强出现。绝缘子悬挂点的横担端部作业处有着加高的体表场强值;在进入到带电体等电位的过程中,因为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那么就会不断增大体表场强。作业人员从塔体接近带电体,如果沿着水平方向,那么就可以用U型来看待身体各个部位的体表场强,头顶和脚尖有着较高的场强,而胸腹部有着较低的场强。
二是对强电场的防护:在屏蔽服穿戴方面,在输电线路作业过程中,屏蔽服需要包括上衣、裤子、帽子、手套、鞋子以及连接线等诸多方面,需要将百分之九十九的外部场强给屏蔽掉。对于屏蔽服来讲,各个最远端点间的电阻值要在20欧以下,在带电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作业服内体表场强不大于每米15kv,流经人体的电流应该在50毫安以下,人体外露部位的体表局部场强需要保证在每米240kv以下。在试验整套屏蔽服的通流容量时,要保证屏蔽服任何部位的温升不大于50摄氏度。
三是对电流的防护:因为有一定的电位差存在于人体等电位作业前后和带电体之前,外加高压会直接影响到电位差的大小,因此作业人员与带电体十分接近时,就会有火花放电现象出现,进而有脉冲电流产生,作业人员会有一阵刺痛感产生。为了促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证,在转移电位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屏蔽服旁路电流,同时,要保证产生火花放电的距离小于人体在外面的面部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
四是对静电感应的防护: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在静电感应的作用,有电击产生,主要包括两种情况;首先是作业人员穿着绝缘鞋,但是在线路杆塔窗口,因为十分接近于带电导线,有着较多的人体感应电荷,如果用手直接与塔身触摸,就会有放电刺痛感产生。对于悬空吊起的大件金具或者停电设备上的金属部件,在强电场中,地面作业人员直接触摸,在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就会有点击产生。防护措施是这样的,对于作业人员,需要对全套屏蔽服或静电防护服进行良好穿戴,要保证没有问题存在于屏蔽的各个连接点的接触中。输电线路如果是允许的,作业人员需要登塔,那么绝缘鞋是不允许穿戴的,特别是需要注意的是,身穿了屏蔽服或者静电防护服,更不能够穿戴绝缘鞋,塔上作业人员如果需要与传送绳上较长的金属物体进行接触,那么接地是必须要保证的。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会对系统的整体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因为电力系统的特殊性,会严重危害到人体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做好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严格依据相关的要求,来做好安全措施,才可以保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人身安全。本文简要分析了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胡毅,王丽农,刘凯.特高压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与措施[J].高电压技术,2007(11).
[2]林根成.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与安全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4).
[3]陈光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策略分析[J].华中电力,2014(2).
防静电安全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实体安全;计算机;计算机机房;安全;安全管理技术;防护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5-1412-03
HardwareProtectionTechnologyandPhysicalSecurity
CHENFei,LIUJing-yun
(ChinaTelecom,Zhuhai519000,China)
Abstract:1)Learnthedefinitionofphysicalsecurity,purposeandcontent;2)mastercomputerroomspaceenvironmentsafetyrequirements.Includingarchitecturalandstructuralrequirementsoftheengineroom,three-timerequirements,anti-staticmeasures,thepowersupplyrequirements,groundingandlightningprotection,fire,waterandothertechnology,methodsandmeasures;3)masterthecontentsecuritymanagementtechniquesandmethods;4)understandingoftheelectromagneticProtectionandhardwareprotectionofthebasicmethod.
Keywords:physicalsecurity;computer;computerroom;safety;securitymanagementtechnology;protection
1安全技术概述
1.1实体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计算机网络实体安全的主要因素如下:
1)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的脆弱性因素。
2)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的安全问题。
3)由于人为的错误操作及各种计算机犯罪导致的安全问题。
1.2安全的内容
1)环境安全,环境安全是个大的环境,是设备赖以生存的一个平台,只有环境安全了,才能保障设备的安全。
2)设备安全,有了好的环境后,设备安全至关重要,设备安全了才能正常运行。
3)存储媒体安全,如果存储媒体受到了破坏,将无法得到数据,严重的还将丢失无法恢复的数据。
4)硬件防护,硬件是所有设备能够运行的有力保障。
2计算机房场地环境的安全防护
2.1机房场地的安全要求
机房建筑和结构从安全的角度,还应该考虑:
1)电梯和楼梯不能直接进入机房。
2)建筑物周围应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设施和防止非法进入的设施。
3)外部容易接近的进出口,而周边应有物理屏障和监视报警系统,窗口应采取防范措施,必要时安装自动报警设备。
4)机房进出口须设置应急电话。
5)机房供电系统应将动力照明用电与计算机系统供电线路分开,机房及疏散通道应配备应急照明装置。
6)计算机中心周围100m内不能有危险建筑物。
7)进出机房时要更衣、换鞋,机房的门窗在建造时应考虑封闭性能。
8)照明应达到规定标准。
2.2防盗
早期的防盗,采取增加质量和胶粘的方法,即将设备长久固定或粘接在一个地点。视频监视系统是一种更为可靠的防护设备,能对系统运行的环境、操作环境实施监控(视)。对重要的机房,还应采取特别的防盗措施,如值班守卫,出入口安装金属防护装置保护安全门、窗户。
2.3机房的三度要求
1)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设备的变化;(2)湿度。机房中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或者时间长了以后将会损坏设备;(3)洁净度。机房中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带电体,会吸引一些灰尘之类的,这样会对设备造成损害,例如,会减少散热等。
2.4防静电措施
静电是由物体间的相互磨擦、接触而产生的。静电产生后,由于它不能泄放而保留在物体内,产生很高的电位(能量不大),而静电放电时发生火花,造成火灾或损坏芯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个关键电路,诸如CPU、ROM、RAM等大都采用MOS工艺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对静电极为敏感,容易因静电而损坏。这种损坏可能是不知不觉造成的。
机房内一般应采用乙烯材料装修,避免使用挂毯、地毯等吸尘、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5电源
1)电源线干扰。有六类电源线干扰:中断、异常中断、电压瞬变、冲击、噪声、突然失效事件。
2)保护装置。电源保护装置有金属氧化物可变电阻(MOV)、硅雪崩二极管(SAZD)、气体放电管(GDT)、滤波器、电压调整变压器(VRT)和不间断电源(UPS)等。
3)紧急情况供电。重要的计算机房应配置御防电压不足(电源下跌)的设备,这种设备有两种:UPS;应急电源。
4)调整电压和紧急开关。电源电压波动超过设备安全操作允许的范围时,需要进行电压调整。允许波动的范围通常在±5%的范围内。
2.6接地与防雷
2.6.1地线种类
1)保护地
2)直流地
3)屏蔽地
4)静电地
5)雷击地
2.6.2接地系统
计算机房的接地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本身和场地的各种接地的设计和具体实施。
1)各自独立的接地系统
2)交、直流分开的接地系统
3)共地接地系统
4)直流地、保护地共用地线系统
5)建筑物内共地系统
2.6.3接地体
1)地桩
2)水平栅网
3)金属接地板
4)建筑物基础钢筋
2.6.4防雷措施
机房的外部防雷应使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吸引雷电流,并为其泄放提供一条低阻值通道。
机器设备应有专用地线,机房本身有避雷设施,设备(包括通信设备和电源设备)有防雷击的技术设施,机房的内部防雷主要采取屏蔽、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或防闪器、过电压保护等技术措施以及拦截、屏蔽、均压、分流、接地等方法,达到防雷的目的。机房的设备本身也应有避雷装置和设施。
3计算机场地的防火、防水措施
为避免火灾、水灾,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隔离;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设施;管理措施;安全管理。
3.1硬件资源的安全管理
1)硬件设备的使用管理
2)常用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2信息资源的安全与管理
1)信息存储的安全管理
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信息)要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常用的媒体有:磁盘、磁带、打印纸、光盘。信息存储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存放有信息的具体媒体的管理。
防静电安全措施范文
[关键词]油品静电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D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油品在运输、储存、加注过程中由静电引发的事故,西方国家早在1930年就有记载。据统计,美国1960—1973年发生静电引起的油罐火灾事故116起,原西德1962—1973年发生静电引起的油罐火灾事故22起,中石化销售系统在近20年间,共发生静电引起的油罐火灾20多起。占事故总数的10%以上,由此可见,油品静电事故是油品储运中安全技术的重要问题。
1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1静电的产生机理
静电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过程,与许多因素有关。目前还没有统一解释静电的理论,只有一些假说。这些假说的共同之处是双电层的形成。在所有的情况下,双电层是发生静电的直接原因。物质接触起电是最流行的假说。按照这种假说,静电是由于原子力和分子力在两种不同物质接触表面上的不平衡性而发生的,伴随而来的是物质电子或离子的重新分配,并形成符号相反的双电层。实验证明,正电荷聚集在两种接触(摩擦)物质中介电常数较大的那一种的表面上。如果接触物质介电常数相同,则不产生正负电荷。
物质接触起电是在不同金属、金属与半导体或电介质,以及非金属物体接触的情况下产生的。接触电位差的值差异很大,这个值取决于接触表面的电气性能、表面状态、它们之间的压力,也取决于环境湿度和温度。表面分离时,每个表面保留自身的电荷。因此,在物质变形、分裂(喷射)时,在两层处在接触中的物体、液体层或粉体物料相对位移时,以及在物质剧裂搅拌、结晶、蒸发时,均会产生静电荷。
另外,冲击和断裂现象、含有电偶极子的中性分子表面取向、摩擦时的压电现象、接触面上电解液的形成以及其他过程也会产生静电。
同理,油品在流动、冲击、飞溅等情况下,与设备发频繁的接触和分离,从而产生静电。电位越高,放电的可能性就越大,危险性也就越大。
1.2油品静电产生的影响因素
①、油品粘度。粘度越大,油品内部摩擦力越大,产生的静电电位越高。
②、油品对管壁、储油容器的冲击力和管口喷射的速度越大,静电电位越高。
③、油品的流速。流速越大,产生的静电电位越高。
④、管路的摩擦阻力。管路的摩擦阻力越大,管路越长,越细,越粗糙,产生的静电电位越高。
⑤、管路设备数量。管路的设备(如过滤器,阀门等〕越多,产生的摩擦阻力越大,产生的静电电位越高。
⑥、空气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越小,空气越干燥,静电电位越高。
⑦、绝缘性越好的油品,静电电位越高。
2油品静电事故原因分析
静电事故的发生一般要具备四个条件:
①、是有足够的静电荷产生(包括感应电荷);
②、是产生的静电荷积聚并放电;
③、是有足够的火花能量;
④、是在放电火花间隙中存在浓度极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在油品储运过程中,上述条件同时存在的机会很多,所以静电放电是发生火灾和爆炸的重要原因。
油品在储存、输转过程中,由于摩擦总是存在,静电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静电的积聚是可以避免的。引发静电事故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油库设计、施工、设备的操作以及人员的思想松懈等方面。人员如果责任心不强,而且对静电的产生机理,危害和预防措施以及安全规程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油品的特性了解较少,以致人员对静电危害认识不够,警惕性不强,为油库安全埋下隐患,以致发生静电事故。下面通过一些具体静电事故的案例分析其原因。
2.1静电接地装置不合理
静电接地装置存在问题,或是根本未设该装置,会使油品在储存、输转过程中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荷,以致发生事故。
2.2防静电设施维护不善
防静电设施能防止静电的积聚,是消除静电的重要设施,但如果防静电设施维护不善,反而更容易引发事故。如管路连接法兰处跨接铜线断裂、过度腐蚀生锈、导静电接地线电阻过大等,都将使静电无法泄漏,积聚到一定程度后放电,引发静电事故。
2.3人体静电引发事故
在静电事故中,人体静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人体与衣服等物品摩擦产生静电,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将放电,引燃爆炸危险场所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炸,故在作业现场作业人员严禁穿脱衣物应正确穿戴防静电工作服。
2.4工作人员思想松懈,违反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人们在漫长的探索中总结的经验,是经过惨痛的教训总结而来,是进行正常安全作业的保障。违反操作规程,将引起事故的发生。
3油品静电事故预防措施
在油品进行输转和装卸作业过程中,油品静电的产生、积聚、作业场所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是客观存在的,目前难以彻底消除。因此,油品静电事故预防实际上只能采取措施抑制静电荷的产生、积聚,具体措施如下:
3.1掌握静电产生和积聚的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油品在以下情况下易产生和积聚静电:一是向油罐收油时,油品与油罐车、鹤管、油泵、过滤器、管线、阀门等设备摩产生的静电荷,随着油品流入油罐中,油品积聚的静电荷很多,而且油罐中存在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易发生静电事故。二是向加油车、油罐车灌装油料时,装油开始1-2分钟,油品易发生飞溅和冲击,产生大量的静电,易发生静电事故;油品装到3/4容积以后(铁路油罐车6-7分钟),积聚的静电达到很高的电位,易产生静电事故。三是采用明流发油时,油蒸汽不断溢出,使管口周围始终存在爆炸极限和燃烧范围内的油蒸汽,且油品与管壁、阀门和过滤器、流量表等产生的大量静电荷积聚在发油管口,易产生油品静电事故。
3.2严格遵守防静电安全规程进行油库设计
设计时应严格遵守《石油库设计规范》,尽可能避免油品在输转、装卸过程中静电荷的大量产生和积聚。
3.2.1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在危险场所设置人体静电手握体;合理布置设施设备和管线,尽量减少易产生静电荷的设备(如过滤器、阀门等)的数量;管线布设时应尽量减少拐弯和变径的次数;选用设备时,尽量选用粗糙度小,内壁光滑的设备,减小管线、油泵、阀门、以及油罐内壁的粗糙度,减小油品与设备的摩擦;在过滤器、鹤管、油泵、油罐等易产生静电荷的设备附近安装静电缓和器,减小静电荷的产生。
3.2.2防止静电荷的积聚
设施设备均应做防静电接地。如输油管线、油泵房、加油站、自动检测计量装置等工艺设备、铁路装卸油设施设备、码头装卸油设施设备、法兰处应做好跨接。要按照《石油库设计规范》要求,选定接地电阻值。只作静电接地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0欧母,与防感应雷接地装置共同设置时,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母,材料应选用镀锌防腐材料。还有在气候干燥区域,设置自动喷水装置,喷水可以降低接地体的电阻和升高空气的湿度,防止静电的积聚。
3.3积极做好静电接地装置、静电消除装置的检测和维护管理按照要求
一般每半年对静电接地装置和接地电阻、消除静电设施等测试一次,主要检查连接螺栓是否齐全牢固,接地线有无损伤、碰断和腐蚀现象,接地线同接地网的连接处是否接触良好,有无松动、脱落、跨接部位是否完好有效。同时还要经常观察接地体周围的环境情况,看接地线是否完好无损。在设施设备维修或改造后,应组织专家进行检测消除隐患,确保设施设备的完好率。
3.4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在事故成因的各要素中,人是主要因素。这是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有安全意识和行为的人去控制,因此油品储运防静电事故应以人为本,加强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3.4.1加强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工作人员应进行经常性防静电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主要包括油品静电产生的机理、危害、影响因素、放电规律、预防措施、操作规程及安全规范等内容。使油库工作人员从感性上和理性上认识油品静电事故的危害,牢记每条制度和操作规程及安全规范,使工作人员随时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安全要求提高隐患意识。
3.4.2加强人员的管理
确保安全规程的落实在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各负责人应到各岗位检查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人员。
3.4.3引入多种激励机制
加强安全工作效果人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单纯用制度来管理人员,有时效果并不明显,也容易引起人员的反感,所以,应把握人员的心理活动,根据其心理活动引导。引入激励机制是对制度管理的重要补充。如把安全制度的落实好坏同晋职、奖金挂钩;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各项工作分配到个人,明确责任。
4结束语
总之,油品储运中静电的产生及其消除和预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安全课题,涉及到油品储运中的方方面面,而且突发因素很多,特别是人的因素,应加强对油品静电事故中人为因素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理论和实际措施,以建立可靠的静电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GB16994-1997油码头安全技术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