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1
[关键词]保洁员培训;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7(a)-0167-02
Thetrainingoftheoperatingroomcleanersandthehospitalinfectioncontrolandmanagement
GUOFenghuaZHONGXiaohongYANLingYANGZhiling
Operatingroom,Tumor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zhouMedicalCollege(CancerResearchCenterofGuangzhouMedicalCollege),Guangzhou510095,China
[Abstract]Thetrainningoftheoperatingroomcleanersisanveryimportantmeasurefortheinfectioncontrolofthehospital.Themethodswearetakingisteachingthecleanersbeforeworkandinthejob,tomakesurethatallcleanerscangraspoftheauthenticmethodsandthenotescomprehensively,andachievethegoalstopreventandcontrolthenosocomicalinfectionintheoperatingrooms.
[Keywords]CleanersTrainning;Thehospitalinfection;Control;Management
医院感染目前已成为评价医院综合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1]。而手术室是一个消毒隔离管理要求非常严格的区域,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其保洁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
医院管理人员往往强调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监管,而忽略了对保洁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3],保洁人员文化水平一般较低,很少接受过专业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人群[4]。保洁员素质的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工作的成败[5],对于整个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和医疗安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提高手术室的保洁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防止医院内感染,本院重点对保洁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现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本院保洁员现况
本科共有保洁员10名,年龄为35~49岁,工作年限1个月~5年,其中,女性9名,男性1名,学历包括初中学历6名,小学学历3名,文盲1名。本科共有洁净手术间12间及配套辅助间,其中2名保洁员负责复苏室卫生及患者的接送,1名负责外勤,1名负责办公区的卫生及洗手衣裤、口罩帽子的发放,6名负责手术间卫生。
保洁员入手术室前由保洁公司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简单培训。入手术室前3d,由手术室院感人员或护士长亲自讲解、带教、示范,内容通俗易懂,让其明白和理解有关院感知识,培训完毕,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培训内容
2.1洗手的培训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包括保洁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出现症状的感染[6]。洗手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也是最简便、最经济、最基本、最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本院采用七步洗手法进行培训。培训完毕,对洗手步骤进行考核,保证人人过关。执行手卫生制度,加强保洁员规范洗手的培训和监督及洗手效果的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7]。与此同时重点强调在进行医疗废物处置后、清理手术间卫生工作前后、受污染后必须进行正确的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
2.2卫生清扫及卫生用具使用的培训
空气洁净程度是以含尘度来衡量的,含尘度越低,洁净程度越高。因此,认真清扫手术间的卫生,是感染控制的关键。首先制定各班次清洁卫生的工作时间、范围、标准及要求。早班每天早晨七点上班,在手术开始前,对各手术间的物体表面用消毒液认真擦拭、地面不留死角,术后应立即清除手术间的垃圾,按要求分类放置。物体表面、地面彻底清洁。卫生用具培训时应告知分区使用,不能混用,并保持干燥,如手术间清洁用的毛巾及拖把,标识好手术间,用后统一挂在专用位置晾干,如是感染手术间,用红色胶带做好标识,以便区分。
2.3消毒剂配制的培训
由专职护士反复示范清洁过程中含氯消毒剂配制比例、使用方法,讲解其注意事项,如一般手术与感染手术术毕使用含氯消毒剂配制比例的不同。将需用的水量及消毒片总量做成明显标识,贴在桶外面,以一目了然。
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2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29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53-01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但不包括病人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是客观存在的,对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人群的身体健康都会构成极大危害,引起了各级各类医院的高度重视。医院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活动中,也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如何抓好此项工作,粗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1建立管理组织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织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础。
为了切实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即医院、职能科室和科室三级管理体系。一级管理体系为医院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为主任,成员由感控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后勤、供应室、手术室及临床各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和突发医院感染事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二级管理系感染管理控制科,由两名专职人员组成,负责全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医院感染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监督指导落实,对严重违反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据医院规章制度进行处罚;三级管理系指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医师、护士组成,科室主任为医院感染控制科室第一责任人。科室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监控、检查和指导工作。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各级网络组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同时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无缝衔接,共同抓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
2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关键。年初要制定医院感染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和内容分期、分层次进行培训。
2.1师资培训。对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以师资的形式,派出去参加高层次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班进行培训,增长管理人员的见识,让他们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新动向,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学习回来后再对医院各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院整体管理水平。
2.2全员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可采取自学、医院组织培训、科室集中学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院讲课,让医务人员了解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的参与能力和自我遵守意识。另外要重点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要做好培训,让他们在没有上岗就深深打上医院感染控制的烙印,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会在他们以后的工作中受益非浅。
3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完善各项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保障。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卫生部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规范也相继出台,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程》等。作为医院感染控制执行者医院也应依据这些规章和规范制定本院的相关制度。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项工作才能得以落实。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季度要召开例会一次,遇有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召开,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与科室人员的绩效或奖金挂钩。感染管理科每月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一次考核,每周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每季度将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汇总、分析、评分、反馈给分管业务副院长和相关科室。使医院感染工作能达到持续改进,并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4抓好核心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4.1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监测: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要重点对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儿科、产科、内镜室、口腔科等存在感染因素多的科室进行重点监测加强管理。对手术室重点监督医务人员的洗手规范化、室内消毒、无菌操作执行情况等;对供应室重点监督器械的清洗与消毒保存等;内镜室重点监测对器械的清洗消毒与保存等。做到抓重点,控环节,有的放矢,做好重点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4.2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如儿科是一个特殊人群,机体抵抗力比较低,属于易感人群,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对空气消毒,减少陪护人员,对新入院的儿童和入院时间长病情得到控制要痊愈的儿童分开病房治疗,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4.3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消毒药械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建立档案,采取责任追究制,杜绝不合格一次性医疗用品流入到临床科室。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认真检查产品质量和相关信息,对有问题的用品严禁使用。在使用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做好登记,上报有关部门,并配合调查取证。
4.4加强对医疗废物、污水的管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的有关规定,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污水处理制度。投入资金建立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与县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在城建和环保部门的参与下共建一所医疗废物处理场,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存放,并由专人负责本院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输,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保障了医院的安全,减少了医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3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分类》、《医疗废物回收管理办法》、《医疗废物暂存间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紧急事件处理预案》、《工作人员安全卫生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制度》等,制定各级各类医护人员在医疗废物管理中应遵循的规则及卫生员的工作要求等,使全院各级各类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责任分明。使全院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很快步入规范化管理,形成一条规范合理、符合要求、环保卫生、可操作性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在接受省市卫生部门检查中,达到卫生部要求标准,多次受到表扬。
2强化培训提高认识
2.1加强对全院医护人员的培训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反复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院有关医疗废物管理及处置办法,明确医疗废物的概念,了解医疗废物的危害,让大家明白:如果医疗废物管理不好,流失到社会,将会造成疾病传播、环境污染、对人民健康带来损害,给社会造成危害,从而将医疗废物的管理变成自觉行为,有效地处置医疗废物。让全院医护人员具备如何处理、分类、收集、转运医疗废物的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做好自我保护。定期选派有关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培训班,做到人人自觉履行在医疗废物管理中医护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2.2定期对全院卫生员和处置医疗废物专职人员进行培训由于卫生员和专职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医疗卫生知识和院感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够,不明白规范管理、正确处置医疗废物的重要性,经常发生生活垃圾里混有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用黑色生活垃圾包装袋包装、刺伤皮肤等情况。针对这种现象,加大对卫生员的培训和考核监管力度,除组织他们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院有关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外,专门制定适合卫生员的培训资料,重点强调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求卫生员熟练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收集、转运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熟记不同颜色包装袋的使用。对负责处置医疗废物的专职人员,增加培训次数和内容,强调按线路密闭转运医疗废物和走污物通道(专用电梯)的重要性,掌握转运车辆、暂存间的清洁和消毒方法,熟记医疗废物在暂存间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8h,强化真实、详细填写各种转运登记、签名和保存资料的必要性,重点掌握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或泄漏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定期组织专职人员和卫生员对可能发生的医疗废物处置不当的紧急情况进行预演,确保真正掌握应急处理措施,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杜绝因医疗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
3规范处置正确使用医疗废物专用通道
3.1严格分类科学布局按《医疗废物分类》要求,医院规定所有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物品一律视为医疗废物,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引流袋、换药碗、镊、尿管、手套、换药敷料、棉签、一次性中单等;未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品,如一次性无菌物品外包装袋、药品包装袋、治疗室产生空药瓶、未被污染的一次性用物等,经毁形后视同生活垃圾处置。全院各科室按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设有专门处置室,统一配置有明显警示标识的医疗废物专用袋、专用容器收集医疗废物,并做好严格分类。
3.2正确使用不同颜色专用袋医院规定:黑色为生活垃圾专用袋,黄色为医疗废物专用袋,利器盒放置损伤性医疗废物。所有卫生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医院的规定,正确使用不同颜色的专用袋,两种不同颜色的专用袋禁止混用、乱用。卫生员要及时更换专用袋,因为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均不能装满,每袋容量不超过3/4,以保证封扎牢固。卫生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杜绝生活垃圾里混有医疗废物。
3.3专职人员正确使用专用通道规范转运医疗废物医院配有专职人员2人,每人各配一辆专用密闭车辆,负责收集、转运全院医疗废物工作。每次转运时,专职人员使用专用密闭车辆乘专用电梯从上至下,到各科室处置室收集医疗废物,封口密闭,称完重量后在专用袋外注明科室、重量、时间,直接送往专用电梯内专用密闭车辆上。车辆装满后,直接转运到暂存间存放于周转箱内,将车辆清洗、消毒后再乘专用电梯到其他科室完成转运工作。要求专职人员每日两次按工作流程、回收线路和时间到各科室转运医疗废物,个别科室做到随满随收,特殊情况随叫随收。转运途中医疗废物不能落地,专职人员必须直接从收集箱内拎起送往专用车辆上,不能拎着医疗废物到其他清洁区域,更不能将在本科收集的疗废物带往其他科室,也不能通过其他电梯、通道转运医疗废物,以免污染其他环境和电梯,造成交叉感染或院内感染。每天转运结束后,对专用电梯进行清洁、消毒,并有记录。
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4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专用包装袋(容器)、交接记录、集中处置和签订处置协议方面均符合要求,社区服务站和个体医疗机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医疗废物外包装中文标签方面所有的医疗机构均不符合要求;在运送工具和运送工具的清洗消毒发那个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均不符合要求(表2)。
2医疗废物暂存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废物暂存点的选址、存储设施、有门上锁、警示标识方面均符合要求,不符合的主要问题为:医疗废物暂存间内混有生活垃圾,无门无锁无警示标识,可开启门窗未装纱门纱窗,无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等安全措施;废物暂存间设在工作区域,无警示标识,内有大量工作人员个人物品混放;检查时医疗废物暂存场所无人,但医疗废物暂存间并未上锁;医疗废物暂存间内有生活垃圾混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及个体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时长平均符合率较低,调查显示最长暂存时间达到15天(表3)。
3问题分析
3.1主要存在问题
此次调查发现,丹阳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及个体医疗机构,存在法律意识不强、医废管理人员相关知识欠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工作不够规范、处置人员未开展健康体检,整体队伍水平不高、无专用转运工具、运送工具未清洗消毒、暂存间及卫生设施不符合要求、登记交接记录不完备,医疗废物暂存时间偏长等问题。
3.2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意识淡漠。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缺少法律意识,对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对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培训不够;部分个体诊所负责人只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认为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没什么区别,只顾着日常的诊疗,而对医疗废物缺少相应的认识和管理。(2)硬件限制、先天不足。小型医疗卫生单位场地规模较小,没有空间设立独立隔离的医疗废物暂存点[5],有的是医疗废物暂存点设置的位置不符合要求,没能远离医疗人员活动区,有的和生活垃圾存放处混在一起。(3)处置垄断、能力不够。环保部门规定,每个地市级原则上只设一家工业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所占业务比例远远少于工业废物,因此处置中心对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视程度不够。作为本市唯一的一家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来说,在做好市区大医院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同时,要按时做好所管辖县(市、区)及乡镇的其他小型医疗内的医疗废物转送工作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即便与处置中心签订了合同,处置中心也无法及时运送医疗废物[6]。
4对策
4.1专长结合科学监管
规范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是医疗机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对医疗废物的监管除了专项监督检查,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长效管理机制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的长效机制。完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防护措施和应急保障制度,做好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医学观察及预防性用药等,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免疫接种[7],才能有效提升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效果,规范管理行为。
4.2细化法规强化服务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如何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定,但只是原则性的条款,例如“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日常监督检查时也发现,部分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常常对该建立哪些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知晓,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些制度应付检查。因此在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应加强指导服务,帮助医疗机构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例如“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可以帮助医疗机构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周期,用细化的指南指导医疗机构组织培训。同时应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指南,认真执行。
4.3严格执法加大处罚
本次检查,我们对16家医疗卫生单位实施了行政处罚,并提出整改期限和要求,在整改复查环节,这16家医疗卫生单位对存在问题均进行了整改,医疗废物管理和硬件设施配备上了一个台阶。可见,在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对医疗卫生单位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法律条款的行为,采取行政处罚手段,对今后医疗卫生单位重复类似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不断规范其守法行为。
4.4普及宣传实施公益
检查中发现,不仅是有些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知识不了解,甚至不清楚哪些是属于医疗废物,而且几乎没有医护人员会告知患者哪些物品属于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该如何处置,因此,加强对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的社会化普及化宣传尤为重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在新闻媒体上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医疗废物及其危害的认识,增强公众法制观念和污染预防的意识。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有利于环境保护,防止疾病传播,具有明确的社会效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应当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增加医疗废物处置的专项资金投入,引入市场机制,在县级市增加设立相应规模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确保农村基础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安全集中处置。
4.5强化协调全程管理
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5
在院领导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院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消毒供应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2、加强消毒灭菌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院感管理员每月不定期下科室检查指导,在消毒隔离工作、手卫生、无菌操作、环境卫生和保洁卫生工作质量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进行整改。
3、全院综合性监测,上半年未发生医院感染。并且努力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上半年工作人员共发生锐器伤等暴露未发生感染的隐患。
4、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5、院感培训及考核,进行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及新进员工,共90人次。培训内容为:手卫生知识培训,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培训。
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部分科室使用快速手消毒液量不足,表明手卫生执行率不够。门诊科室手卫生依从性执行率不够,临床、医技部分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接触病人及周围物品后和接触治疗车等公共物品前未严格执行手卫生。
2、院感管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仍有隐患,如、消毒供应中心等。
xxx医院
2018年6月18日
2018年医院感染下半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手卫生工作,特别需要科主任、护士长大力倡导、带头执行和督促全科室人员认真执行手卫生,努力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院感质控人员(包括医院专职管理人员)加强手卫生督查,督促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努力推进全院手卫生工作。
2、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严格床边隔离,努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院感科经常检查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努力消除交叉感染隐患;感染科每一位工作人员要严格消毒隔离,努力做好手卫生,努力避免交叉感染。
3、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特别针刺伤的预防和针刺伤发生后的规范处理;加强对使用后的针头管理,努力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在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后,院感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对针刺伤提出预防感染意见,协调相关专家帮助受伤者做好预防、治疗等相关事宜,尽最大努力降低因针刺伤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篇6
【摘要】2009年12月对某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发现存在组织管理不力;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基础实施落后;消毒剂应用不合理;紫外线消毒灯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购进管理不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混乱;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差等问题,提示应重视医院感染工作。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7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48-02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12月笔者奉上级委派对某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进行督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督查对象:某县级一所人民医院。
1.2督查方法:按《山西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进行现场调查。内容涉及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情况,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的管理等。
2.存在问题
2.1组织管理不力,领导不重视。该医院核定床位200张,有独立的院内感染管理科,但专职人员配备不合理,仅有两名护理专职人员,其中一人无执业资格。医院感染委员会形同虚设,未按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及开展相应工作,有的委员离退,但仍在册挂名。医院管理相关制度照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与实际脱节;未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未开展感染病例的调查,总结,分析及反馈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管理力量很薄弱。
2.2监测数据可信度差。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未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管理及业务知识欠缺,导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低。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不实际操作,填报数据可信度差。仅进行回顾性调查监测到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过低,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2.3医务人员认识不足,相关知识欠缺。医务人员未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其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薄,“标准预防”的概念和目的模糊不清;“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流行及暴发”的概念仅有5%的医务人员能基本回答完全且知晓报告程序。
2.4基础实施落后,安全隐患重重。医院领导认为医院感染工作只投入无效益,所以不予重视。供应室建筑破旧,布局不合理,墙壁,天花板不光滑,有裂隙,地面不光滑;预热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B-D试验未达到每天灭菌前进行;灭菌包内无生物指示卡;包布不清洁,甚至破烂,器械清洗不彻底血迹斑斑;使用普通饭盒消毒物品;贮槽关闭不严;敷料灭菌以大包装为主。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物流,工作人员,病人一通道;涮手衣均由手术医生各自保管;空气仍用甲醛消毒。检验科细菌培养室不用转,微生物监测只停留于填报数据,无法得知医院感染情况。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不能满足需要,易发生职业暴露危害。不能高温高压灭菌的器械,管道,仍用甲醛熏箱所谓的“灭菌”。产房隔离待产室,手术室无隔离手术间。
2.5消毒剂应用不合理甚至滥用。未按要求使用消毒剂及灭菌剂。对消毒剂的稳定性,影响消毒剂的因素不了解,配制方法不正确。如“84”消毒剂的配制不现配先用,且放置时间过长,经现场测试全医院“84”消毒液浓度均不合格。使用中的戊二醛浓度不监测,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每日或使用前不进行监测且灭菌时间达不到10h。眼科手术器械用酒精浸泡,达不到高水平消毒。这种盲目滥用的做法令人不安。
2.6紫外线消毒灯管使用及监测不规范。紫外线灯管未做到及时清洗。灯管安装过高,物体表面的消毒作用未按标准安装在桌面上方1m处[1]。紫外线灯管空气消毒,灯管支数的使用不按标准配备。监测记录也不规范,未掌握化学指示卡照射强度及剂量的监测方法,所以不能按监测的结果指导日常工作,监测与日常工作完全脱钩。
2.7一次性医疗用品购进管理不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购进不经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采购人员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需的证件了解不全面,出现索证不全,不能保证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质量;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存放杂乱,未达到放置在距地面20-25cm、距离墙壁5cm、距离天花板50cm的柜内或贮物架上的标准[2],且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合理安排供应的要求。
2.8废物管理混乱。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混装,感染性废物与损伤性废物混装;病区、门诊走廊可见使用后的标签,带血纱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集中处理管理不严,致使有的保洁员作为生活垃圾卖给商贩,造成有医源性疾病传播的可能。
2.9手卫生意识差。在引起医院感染的诸多原因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环节[3]。医院手卫生实施简陋,有的科室无流动水洗手实施;医院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差,考查的8名医务人员仅有2人知晓正确的方法及洗手,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概念。
3.对策
3.1强化医院感染意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领导应重视医院感染的管理,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中;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院内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认真履行好职责;加大医院感染管理投资力度;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设备;确保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充足。
3.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按照《山西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开展分层次,分岗位培训,如派专(兼)职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知识培训,持证上岗;鼓励个人撰写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科研及论文;调入和进修人员的岗前培训、临床医生与护士培训、卫生员的培训等。感染科专(兼)职人员应根据医院各类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水平,职能性质,灵活地应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在全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组织系统学习,使大家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为全方位防范医院感染奠定的基础。
3.3从实际出发,严格管理。
3.3.1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医院感染科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需进行审核把关,严格查证制度,索证齐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使用要求,杜绝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在临床使用,给医疗安全埋下隐患。
3.3.2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切不可泄漏,流失造成对社会的危害。
3.3.3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专职人员经常深入科室,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督导,避免不合格的消毒,灭菌物品投入临床使用,对医院感染监测督查应全方位进行,监测资料做到日汇总,季分析,年总结,严防因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力而引发医院感染纠纷,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胡必杰,郭燕红,刘荣辉.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SIFIC常见问题释疑[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