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篇1
意义重大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蔡蔚表示,2013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加速上升,2015年已达到33万辆,占全球销量比例超过50%,并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
他说,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具有多个战略意义:
缓解资源压力。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5%,且进口石油中有70%用于车辆。这不仅消耗了我国大量外汇,而且增加了我国经济的风险。
减少空气污染。近年来,雾霾成为困扰北京等大城市的顽疾,据环保部统计,北京31.5%的细颗粒物PM2.5来自于汽车尾气,因而减少传统燃油车的空气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近年来,传统燃油车市场渐趋饱和,销量增长放缓,但新能源车却异军突起,十分亮眼。此外,新能源车还可以带动燃料电池、充电设备、储能设备、电机等许多相关新产业发展,从而改变现有经济结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也说,从世界潮流看,各个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此产业将成为下一个必争的科技制高点,我国也不能落后;从我国自身国情看,人口众多、资源紧张、污染加剧决定了我国必须限制传统燃油车发展规模,新能源车是唯一出路。因此,内外因素决定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势在必行。
面临多方面瓶颈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瑞青认为,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府扶持政策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距离大规模市场推广还有很长路要走,未来发展还需突破如下诸多障碍:
政策缺乏及时性,标准体系仍需完善。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补贴政策与标准的周期较长,缺乏延续性和及时性。某些地方性政策因不同部门利益纷争出台较为缓慢,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产生一定影响。虽然标准制定进程逐渐加快,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例如电池尺寸标准、电池更换标准、充电桩标准、车载充电机标准等都需要进一步落实,尤其是充电桩标准的统一对加快推进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技术仍需攻关,优质产品依旧缺乏。目前我国新能源技术水平不高,可供市场选择的车型较少。我国新能源汽车多基于传统车型开发,部分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产品成熟度不高。虽然我国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基本趋于成熟,并且进入了世界动力电池制造业的配套体系,但在电池单体大规模制造和电池系统成组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仍需突破。此外,制造工艺水平、质量控制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短板也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性能、品质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基础设施缺乏总体规划,配套设施建设缓慢。基础设施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充电站、充电桩的普及程度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程度。当前我国缺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方案,部分城市盲目建设,造成已建成的充电设施使用率不高,面向广大私人消费者的停车位充电桩也进展缓慢。
技术资源缺乏整合,产业链互动尚未形成。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仍在分头研究、各自为战,未能做到联合攻关、成果共享。这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人力、物力浪费严重。此外,不少车企研发热情不高,推出的新能源车由传统车型衍生而来,创新性不强。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孙立清也认为,新能源汽车目前面临的瓶颈一是续航里程太短,许多消费者担心半路电池没电了,无法处理;二是能源补给不方便,传统燃油车加油只需一分钟,却可以跑五百多公里,而新能源车充满电至少也要数小时,非常不方便;三是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许多新能源车面临无处充电的尴尬,且车与充电设施标准不匹配问题也层出不穷。
重在协同
深圳市民富沃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乐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若想整体发展进步,就不能让各个企业单打独斗,而是要形成合力。为此,2013年10月,沃特玛创新联盟成立,该联盟涵盖了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储能设备、整车制造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以及相关的运营平台、金融服务、高校科研院所等。其核心任务就是利用企业集群优势,在技术研发、配套生产、市场开发、资金运作等方面形成综合竞争力,建立全产业链协作机制,从新材料、新结构、新动力、新工艺、新模式五个方面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白辰表示,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到强的关键,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朝阳时期,未来潜力难以估量,应采取以下措施推动其健康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应加强对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攻关,尽快完成战略技术储备,实现技术升级。同时应走开放创新的道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和产业链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多元化投资。尽快出台国家及地方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建设方案、运行模式、电价等相关细则。完善城市建设规划,明确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预留建设充电设施的条件,现有停车场、高速路服务站、交通枢纽等也应通过改造具备建设充电设施的条件。倡导多元化投资,通过批准特许经营等优惠政策,形成以国家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模式。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之一,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为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结构升级,2012年政府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2)》,规划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了产业化起步阶段的任务,基本建立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示范作用影响巨大。进入“十三五”建设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成本过高、基础配套设施尚未完善、核心技术受限、政策漏洞等问题,我们仍肩负重任,在“十三五”期间不断改良技术、改善现状,推动市场发展,实现汽车产业的成功转化。
1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
1.1财政补贴
2015年重庆市出台《重庆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市级财政补贴实施细则(暂行)》。每辆新能源汽车获得16万元的补贴,共计1000辆,其他新能源汽车按照国家补贴标准1∶1给予补贴,共计2000辆。由于地方政府的补贴力度较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大量补贴,市面一度出现“骗补现象”。以重庆力帆为例,其申报2015年度新能源补贴中,有1353辆车电池芯数量小于公告数量,1328辆电池单体生产企业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2017年2月工信部在官网上公布了因骗补而对7家车企的行政处罚书,7家车企因骗补上“黑榜”,其中重庆有2家。
1.2个人购车优惠
就个人而言,凡购买属于我市新能源汽车优惠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不仅能享受国家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优惠,而且能优先获得货车通行证,相关部门将依据载货汽车限行管理规定,对应用在物流运输等行业的新能源车辆优先核发相应货车通行证。这项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吸引从事快递运输及邮政的相关人员前来购买新能源汽车。
1.3企业购车优惠
对企业而言,我市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均可享受两大优惠政策――减免增值税和减征企业所得税。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和生产关键零部件的企业提供技术转让、开发、咨询及相关服务的,免征增值税;经认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据重庆统计局统计,截止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在全市范围内的应用总量达到3025辆,包括客车1208辆、物流车1063辆、乘用车754辆。其中,公交车的“快速充电,定线运输”模式成为重庆首创,并被推广应用到全国近20余座城市,新能源公交车销量占全国1/3,位居榜首。2016年6月,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庆)有限公司与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携手成立重庆两江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重庆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现在,重庆两江新区已经达到了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平台的基本目标,主要由纯电动、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三大部分构成,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并且拥有了评价和测试新能源汽车的能力。这对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尽管如此,即便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结合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消费者的未来供需,要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1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需要建立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截至2016年12月底,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完成充电终端项目立项269个,充电终端共4088个,其中已经建成终端1336个。在投用的充电终端中,都使用了特来电首创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该系统具有“无桩充电、无电插头、群管群控、模块结构、主动防护、柔性充电”等特点,放在世界充电技术中,也处于领先水平。
2.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尚不成熟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尚未形成,核心零部件还需要大量进口,因此,新围绕新能源概念的相关产业链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重庆市依托强大的传统汽车产能,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但还存在产品整体档次偏低、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不强的问题。
2.3研发投入全国领先,但国际水平落后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尽管在全国领先,但相比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以动力电池为例,中、日、韩三国的供应量在全球占90%以上。但我国的动力电池供应量仅仅占三国总量的20%不到,问题根源在于产业分散,研发投入不够集中。
3促进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3.1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创造良好投融资环境
立足于《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发挥重庆市汽车工业城市的优势,制定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借助政策优势拉拢各类汽车企业和投资商进驻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生产、销售等环节。
3.2迅速建立行业标准和技术战略平台
政府应成立专门负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部门,不断推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以及改进工作,重点保护以研发技术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并且需要在整车制造和零件制造方面制定严格标准,成立专项组根据此标进行检验,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3.3加快形成新能源汽产业链
成立专业化的汽车工业设计产业园,对本市独立自主研发的零部件企业投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鼓励企业尽量采购本地汽车的零部件产品,以便促进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培育和改善重庆市本土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和商业模式
调查收费不合理现象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取消不必要的购买审批手续,简化购买流程;联合财政局出台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吸引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规范整车和零部件销售市场秩序,打击为牟取非法收益而造成的骗补现象,最大限度地保护新能源汽车产品和知识产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布局的新形势下,政府有关部门需要通过合理引导,实现产业质与量的相对平衡,在推进传统汽车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效推进全市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参考文献
[1]向丹.重庆市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6(13):119-120+135.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篇3
北京西杰优盛管理咨询公司认为,技术+市场是当前合作的主流。合作上,多数是具有一定实力的整车厂或者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他们通过与外资企业、上下游企业合作,整合自身产业链,扩大市场。
整体来看,目前新能源企业合作的模式分为以下五类情况。
1.收购中小型整车厂获取电动汽车生产资质
特点:收购方为外资企业或没有生产资质的中国企业,收购对象多为中国的中小型整车厂,收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电动汽车生产资质。
案例:美国电动车企业ZAP拟收购中国永源汽车。2010年7月8日,美国电动车企业ZAP称计划收购浙江永源汽车有限公司多数股权,ZAP称将以2900万美元现金,收购永源汽车的51%股权,两者将成立合资企业。永源集团将取得3150万股ZAP股份,ZAP则取得合资企业电动车的独家国际经销权,以及汽油动力车的非独家经销权。
2.强强联手进入电动汽车领域
特点:合作主体多为掌握核心技术的整车企业,通过与其它企业或单位合作,形成资金、技术、市场方面的互补,从而进入电动汽车研发、生产、销售领域。
案例:曙光股份、常州麦科卡电动车和长江龙城科技合资组建电动汽车公司,南方电网、中信国安盟固利、北汽福田与中山市政府合作建立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中信国安盟固利投资150亿元,建设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单体电池、系统集成项目,形成年产20亿安时锂离子电池的能力。北汽福田投资12亿元建设新能源车及其零部件生产项目,建成后将形成1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和2万辆环卫、邮政运输等专用车的产能。广东省发改委将大力支持中山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示范推广应用,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南方电网将在省内积极推进新能源车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探索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
此次项目开创了一个由政府推动,整车厂、核心零部件、电力公司共同参与的“强强联合”局面,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相信此类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3.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合作整合价值链
特点:整车厂与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的企业合作进行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研发、生产,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实现双方共同发展。
案例:2010年8月份,奇瑞汽车与明基友达集团签署协议,合资成立的达尼特材料科技(芜湖)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合作研发、生产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的隔离膜材料。目前已经开建工厂,预计2012年可以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产品将服务于整个动力电池领域,客户包括奇瑞汽车及其他电池厂客户。
当前,整车厂为了实现对核心零部件技术的掌握,完善自身产业链,往往会通过收购零部件企业或零部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整车企业与整车企业合作优势互补
特点:多为外资汽车巨头与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外方提供先进技术,通过联合研发、生产开拓中国市场。
案例:2011年3月1日比亚迪股份日前与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签署谅解备忘录,主要内容有:设立一家新技术合资公司,为中国市场设计、研究和开发新能源电动车、电力传动系统、车用动力电池和电动车的相关零部件。双方将在中国共同设计一个技术中心,共同开发、设计和测试电动汽车。这意味着,比亚迪将向戴姆勒开放其部分电池和电动车技术,这在比亚迪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此外,双方将为共同开发的电动车开创一个新品牌,该品牌将由两家公司共同注册及拥有,不同于戴勒姆旗下的品牌也不同于比亚迪品牌。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衰退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会更加关注中国的汽车市场。而与国内的大型整车厂合作,通过联合研发和生产来开拓中国市场成了主要途径。
5.电动汽车企业与下游企业合作开拓市场
特点:通过对下游的整合,实现对市场销售环节的控制。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篇4
欧阳明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清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至少三大挑战,但是我们也找到了三个出路,第一个是汽车产业由大到强转型的挑战,第二,排气污染治理的挑战和汽车能源安全的挑战。去年在上汽考察的时候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定了一个国家战略的调子,就是汽车强国战略,就是新能源汽车战略。中国从“十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十一五”接着确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重大项目,布局依然是“三纵三横”,“十一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从打基础进入示范考核阶段。“十二五”还是继续坚持在这个技术体系,同时增加了三大技术平台,就是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和测试评价,“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从示范考核到产业化的阶段,在2014年,中央密集的出台了很多政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也是去年成立,来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这是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进程。
去年我们认为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的元年,今年上半年已经接近于去年全年的产量,所以我们今年下半年按照去年下半年的增速,应该比上半年还会更好一点,按照历史规律,所以总体看,我们2014年是进入家庭元年,从去年的结果看,新能源客车产业化规模世界第一位,遥遥领先。我们形成了总体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新能源轿车产业化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型电动产业优势。2015年,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我们估计今年有望产业规模全方位达到世界第一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补贴政策、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由此我们再看看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有三大技术变革:
第一,当然是动力电气化技术变革,应该说在深入的发展。各类电动动力系统的技术已经全面开始商业化,包括我们认为很难的燃料电池汽车也进入市场,所以应该说今年我们可以认为电动汽车的技术真正是可以产业化的,而且是全方位产业化已经开始。
我们首先看一下这中间的三大技术:
第一个,动力电池与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动力电池的综合性能总体趋势在今后10年比能量还会有大幅度增长,成本也将会随着比能量的提升大幅下降,但是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问题会进一步凸显。大家可以看,这中间我们电池的单体在2025年,也就是10年,我这里说的是锂离子不是其他的电池,我们现在用的电池,到2025年单体比能量会达到350瓦时/公斤,体积比能量会提升1千瓦时,这是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极限。我们电池系统会达到200―250瓦时/公斤,性能比现在提高近一倍,成本降低50%,达到每瓦时1块钱左右,应该说我们电池技术还是非常看好的。除了锂离子电池我们还有其他的非锂离子电池技术,也在研发之中,这是我们认为比较有产业化比较靠谱的一种估计。
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在不断进步。比如说我们最为关注的燃料电池的波载量,已经从每千瓦1克下降到目前像丰田轿车到0.3克以下,实验室已经到0.1克,在未来会接近于现在燃油汽车催化剂的波载量,而且燃料电池发动机大家可以看逐步在成熟。
另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的机电混合装置也已经成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比亚迪秦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插电式车型之一,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在商用车方面,中国特色的深度混合动力系统,节油率达到35%以上,产业规模全球第一。
这是第一个技术变革。
第二个技术变革,是结构轻量化技术变革。就是我们的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应该说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更需要轻量化,更能够平衡轻量化材料导致的成本上升,更能够带动轻量化的规模应用。轻量化与车身电池相结合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可以看出碳纤维车身和铝镁合金已经开始应用,同时车身上会逐步增加太阳能薄膜的电池,我们的转化效率已经达到30%,成本还偏高,10年之内产业化应该会非常看好。
我们典型的电动汽车,特斯拉电动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制造方面有重大的变革,而传统的全承载式车身已经不见了,我们又重新出现了以前最早汽车发展中间曾经有过底盘和车架,中间是没有了的,现在又回来了,因为我们要放电池,所以形成了真正的电池车量的底盘。而车身不再是完全的承载式车身,承载除了这个车身之外还有底盘的框架,而且全采用了铝合金。
另外我们可以看宝马i3的轻量化技术,也是这样,采用一个独立的底盘平台,车身全部采用碳纤维,这导致汽车整个的生产工艺全部发生革命性变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未来轻量化材料和新型车型结构将会导致汽车设计制造体系的重大变革,这种在10年之内也会由在目前的高档车中间应用逐步的向中级轿车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理想的事情,从用户的角度,那就是独立的底盘平台,然后可以装不同的车身,我们可以买一个底盘,可以形成SUV、MPV、轿车,而且可以在前头开、后头开都可以这样的局面。
第三个,车辆智能化技术变革。我们车辆智能化技术变革包含了三个方面、三个阶段,第一,我们目前是以驾驶员为中心的主动安全辅助系统,中间我们会有网络为中心的网联汽车的阶段,再到车辆为中心的自动驾驶汽车,这是美国SAE国际汽车工程学会制定的智能化水平SAE一级,我们的辅助驾驶,二级集成式循环空驶,三级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汽车设计,目前是信息化水平。
今天讨论最终的主题是车、网和整个的融合。我们认为以电动汽车为储能终端的能源互联网、汽车物联网、信息互联网将会相互融合,就是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能源、信息、物质这三个基本元素全部连起来,这也要靠电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跟智能电网的互动是双向的,既可以储能作为分布式的能源,也可以往电网回馈电,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核心支柱。
总结一下,在刚才的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基础上我们看到,我国以动力电器化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化取得重大进步。但仍有部分整车和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品成本和技术性能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要求,社会配套体系和政策不够完善,发展依然受到诸多的制约。以电动汽车智能化和轻量化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发展迅猛,新一轮技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必须加快新能源汽车持续创新,推进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升级,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所以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十三五”的实施方案,这是“十三五”《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目标。这是我们目前通过国家科技专家组的总体战略规划布局,我们分为四个层次,基础科学、系统集成、共性核心技术和集成开发与示范,这是我们的核心系统集成还是“三纵”,燃料电池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系统。这是“三横”,共性核心技术、动力电池和电子管理,我们将对300瓦时/公斤的单体机系统将是我们的重点。第二,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我们将以新一代宽进代半导体为核心,攻克下一代技术,我们要抓住下一轮的技术变革技术。第三,电子控制与智能技术,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智能汽车,我们在汽车电子方面已经有多年的研发技术。另外,在基础科学方面,包括基础部件的材料学等。最后是三大支撑平台。
这是我们在总体布局下的六条创新链,38个重点任务,其中有10个是重中之重的重点任务。
下面我想结合今天的主题挑其中的一些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国际汽车智能化技术现状与国内差距。应该说国际上智能汽车发展迅猛,主要的汽车厂商大概都会在2022年前后自动驾驶的技术将会基本就绪,与之相比中国的差距比较大,无论在技术水平、在基础设施的规划、在整个的政策和测试规范等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开发,将尽快实现我国自主的智能驾驶汽车平台技术,应对国际上汽车技术的新一轮竞争。我们建立起完善的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和标准法规体系,促进智能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我们将以纯电动汽车为平台,在整个专项中将会是电池、纯电动汽车、智能化三个联合研发。
首先,我们进行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研发,我们2022年的目标是轿车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达到300瓦时/公斤,寿命达到1500次,成本要达到0.8元,比现在降低50%,系统比能量要大于200瓦时/公斤,比现在提高大约1倍,当然这中间在动力电池与电动车管理中间我们将会特别的关注动力电池的系统技术,尤其是安全管理技术。
这是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2022年目标,我们百公里电耗降低20%,A级车达到12度每百公里,产业化后续时200―250公里的小型纯电动汽车,取消补贴也可以跟燃油车竞争,这是我们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现在我们补贴还偏高,所以必须要到2022年使它达到跟传统车竞争,这个传统车竞争不是初次的购买成本,而是包含了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因为从目前来看使用成本电动车燃油省很多。我现在开的就是电动汽车,一年节约大概5000块钱,并且电动汽车在城里操控性非常好,第二,充电非常便宜,所以我个人充满信心在2022年应该可以跟燃油车竞争。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篇5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市汽车工业起步于*世纪*年代初,目前已形成包括重型载货汽车、专用车、客车、电动车、摩托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等门类较齐全的产业体系。20*年,全市共有80家汽车生产企业,其中整车生产企业5家(包括重汽子公司),专用车生产企业13家,电动车生产企业1家,摩托车生产企业5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56家。20*年,*市汽车生产企业共有职工5万余人,总资产665亿元,生产汽车10.6万辆、专用车2万辆、摩托车118.1万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7.5亿元,利税45.5亿元,利润28.9亿元,增加值83.3亿元,出口创汇7.3亿美元。
*市重型汽车、专用车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优势地位突出。一是重型汽车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目前,重汽集团已形成九大系列1700多个车型,产品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跃居全国重卡行业之首并进入世界重卡企业前5位。二是专用车具有相对优势。产品品种繁多,主要有自卸车、牵引车、特种车、大中轻型客车及半挂、全挂车、集装箱运输车、城市环卫车、冷藏保温车、罐式车、水泥搅拌车等几十个品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三是部分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市场占有率具有一定的优势。以沃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明水汽车配件和鲁得贝车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汽配企业,已成为国内重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和国外部分汽车企业的配件供应商。四是汽车产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汽车生产企业5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2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11家企业建有国家、省、市技术中心或研究院(所),拥有“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各1个,“山东名牌”8个,“山东驰名商标”2个。重汽集团在部级技术中心基础上,新创建了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中心。
*市汽车工业虽然具备了一定基础和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结构性问题:一是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及整体协调发展。产业布局还比较分散、生产规模小、集中度较低,产业拉动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重型车发展较快,而市场需求潜力大、增长速度快的轿车和客车才刚刚起步;代表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新能源、节能型、环保型汽车比重不高;专用车产品工艺、车型存在趋同化,自主开发新产品能力不强。三是零部件配套能力滞后于整车发展。零部件生产企业在配套技术、质量、成本等方面实力不强,普通配件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少,本地配套率偏低,跟不上整车发展需要。
(二)面临的形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市汽车行业产品订单减少、经济效益下滑、产品出口增速放缓等问题逐步显现。总体来看,*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汽车市场正处在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面对当前形势,*市汽车产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整合资源,促进汽车产业由速度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汽车企业为依托,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为主线,以国际化、市场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重卡、轿车和摩托车,大力推进零部件配套协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市汽车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现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拓、培育汽车消费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2.科学调整原则。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拉长汽车产业链,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产业新格局。集中力量优先扶持骨干企业、重点产品,形成规模优势,推进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3.技术创新原则。坚持技术创新,强化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核心技术保护,自主创新研发汽车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规划目标。
1.规模总量。到2011年,全市实现重型车和轿车整车年生产能力35万辆,专用车6万辆,摩托车260万辆,汽车零部件150万辆的配套能力。其中,重型汽车15万辆,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在新车中所占比重达到5%。全市汽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1%以上;出口创汇11亿美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年均增长22%。
2.产业布局。引导汽车产业向东部工业区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东部建成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产业园及孙村片区、临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高新开发区建成吉利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青年汽车生产基地和宝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专用车、摩托车生产向东部集聚,建成轻骑摩托车工业园。各类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集中度争取达到70%以上。
3.骨干企业。优先培育重汽、吉利、青年、轻骑、中集、宝雅6家具有较强竞争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2011年,力争重汽、吉利、青年、轻骑、宝雅、中集6家企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亿元、100亿元、70亿元、60亿元、20亿元和15亿元,形成以重点骨干企业集团为核心,具有产业拉动作用的汽车工业园区及产业链条。4.产品结构。建成国内驱动形式和吨位覆盖齐全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产品水平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高端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推进高端及小排量轿车生产,重点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规模化。注重开发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汽车、摩托车产品,加快形成重型车、轿车、新能源汽车、摩托车、专用车多品种同步发展的汽车产业格局。5.技术进步。形成与国际接轨并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工业创新体系,新建4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新增2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4个以上山东名牌产品,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型车、轿车、专用车、摩托车、电动车自主品牌,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三、调整振兴的重点任务
围绕建设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生产基地,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坚持整车发展与零部件配套并举,着力构建协作配套体系,实现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
(一)重型车。加快发展中高档重型汽车。以重汽集团为龙头,充分发挥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中心的优势,加大科技攻关,提升大功率大吨位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节能环保性和舒适性。积极开发应用重型汽车悬架系统、汽车驱动桥、盘式制动器系统等先进总成技术;做好12万吨锻造能力的提升改造;确保配套引进的汽车水箱、汽车仪表盘生产线的投产运营;扩大具有自主产权的EGR国Ⅲ大功率发动机生产规模,加快国Ⅳ发动机的研制。全面提升重型车的技术水平,提高商用车的节能环保水平,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平均降低15%以上。
(二)轿车与客车。加快发展轿车,不断提高轿车自主创新和技术含量,提升机电一体化水平。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技术、车载电子装置及汽车电子元器件。加快高端轿车和1.6L排气量以下经济型轿车的开发生产。坚持走合资合作的道路,加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加快吉利、青年轿车整车及配套项目建设,形成轿车规模化生产能力。
加快发展大中型豪华客车,开发生产混合动力、超级电容及天然气客车。积极开发智能底盘系统,提升底盘匹配技术,提高汽车安全性、环保性和舒适性。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专用车。鼓励专用车企业联合、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产品结构向“专、精、特、新”转变,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快专用车企业技术改造,推广专用车轻量化技术,提升机、电、气、液一体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专用车行业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新跨越。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宽和完善产品系列。重点发展高等级公路运输车辆,提高集装箱运输车、厢式冷藏运输车、公路维护车的产品规模;开发具有高附加值、满足不同需求的城市环卫车、市政作业车、机场和油田用车、医疗卫生用车、军用车等特种车和专用车,形成生产集中、特色突出、技术先进、用途广泛的改装车产业。重点支持中集车辆、重汽专用车、鲁泉机械、普天通信、萨博特种汽车等企业的改造提升。
(四)摩托车。以高可靠性、低排放、低油耗为目标,研究开发新型发动机,生产满足绿色环保要求的摩托车。扩大出口,大力发展宽领域多系列规模化的摩托车产品,实现摩托车产业的振兴。重点支持兵装集团整合现有资源,建成*轻骑摩托车工业园。
(五)发动机及零部件。围绕整车配套,搞好发动机的升级换代。加快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发动机,使重汽成为国内外重型汽车发动机的重要生产基地。发挥重型汽车技术领先优势,支持拥有自主产权的“中国重汽”EGR欧III发动机扩大规模和国IV发动机的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吉利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骨干企业建设,并形成与轿车同步的关键零部件网络。鼓励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的同步发展,提高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强化行业协作,增强龙头企业对上下游和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按照国际化标准组织生产,提高汽车零部件系统化配套、模块化供货能力,提高零部件行业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标准,提高零部件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汽车电子产品,推动零部件产品结构优化和实现快速升级。
重点支持电动车再生发电、电子制动、双轮毂电机驱动及电子差速等技术的研发突破,支持研发汽车发动机系统EMS、电子随动灯光系统及LED车灯系统、轮胎监测系统、电子稳定系统ESP等系统和总成。
(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抓住*市列入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之一的有利时机,鼓励具备条件的轿车、客车企业引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突破关键技术,争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打造具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使之成为带动*市产业升级、提升综合实力的新增长点。
加快培育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宝雅新能源汽车在出口加工区建立生产中心,形成年产5万辆外销电动汽车的规模;在高新区建成集研发、生产、配套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园区,形成年产10万辆、配套能力15万辆的规模。积极推动宝雅公司已开发拥有的小型化新能源、环保、低速电动汽车尽快打开国内市场。
四、政策措施
(一)强化政策导向。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优惠等各项政策措施,做好财政专项资金和扶持资金的使用。认真执行国家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推动实施汽车摩托车下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完善二手车管理制度,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调整汽车产品品种结构,在发展重型汽车同时注重扶持其它产品的发展。以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为主攻方向,大力扶持重型汽车、轿车、新能源汽车、摩托车、专用车发展壮大,优化提升产品结构。鼓励重汽集团进行区域化重组,争取新组建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落户*。严格执行国家公告管理制度,实行生产一致性管理。加大对汽车行业生产经营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产品合格证发放管理制度,坚决取缔不合法生产行为,维护车辆生产经营秩序。
(二)优化布局结构。加快重点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园区建设,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进园区发展创造条件。加大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项目。重点引进先进汽车生产技术和具有节能、环保型的汽车项目、零部件及零部件总成生产企业和技术,不断提高汽车的整体生产水平。以中国重汽、吉利汽车为龙头,形成重型车、轿车、专用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产品为骨干的汽车产业集群。围绕整车带动配套零部件和原材料等行业同步发展,并向周边城市延伸,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建成从整车设计、生产、零部件配套及销售一体化的汽车产业体系。
(三)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列入省、市汽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加大财税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银企沟通,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在信贷资金和担保上给予重点支持。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从发展规划、项目投资、人才技术、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多方面提供支持,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四)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积极支持企业建设部级、省级和市级技术中心。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提高新产品开发资金占销售额的比重,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所得税前抵扣力度,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对重大科研成果、国内首创技术给予奖励。支持重点企业突破瓶颈及关键技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汽车及配件技术开发水平,建立较强的新产品自主研发和创新体系。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五)积极开拓汽车消费市场。支持举办各种汽车展销会,活跃汽车消费市场,引导理性科学消费。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力争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比例逐年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在性能、配置和价格满足需要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列入政府目录的自主创新汽车产品。充分利用在国内外已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完善汽车品牌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篇6
我国能源供需状况及特点:
(一)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但消费增长较快,对外依存度高,是能源安全的突出问题
我国水能和煤炭较为丰富,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1和第3位,而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目前仅列世界第13和第17位。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其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一般在30%?40%左右,其中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20%左右。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接近70%,天然气消费量仅占5.4%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1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13%,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由本世纪初的32%上升到58%。不仅石油、天然气、铀资源为净进口,从2009年起煤炭也由净出口变成为净进口。
(二)我国汽车燃料消耗情况
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消费总量跃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0%,10年来我国累计消费增量占世界总增量的53%,年均增速为世界的3倍。特别是石油的消费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进口量逐年增加,2012年净进口达到2.7亿吨,今年将达约3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60%,这其中与汽车的快速增长有一定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尽管有人对在中国是否应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曾有过异议,但汽车还是逐步普及,已成为重要的个人交通工具,以其便捷、舒适吸引着人们,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同时由于汽车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资源,汽车保有量增加带来的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至2012年底,我国不包括农用车在内的汽车保有量已达1.1亿辆,消耗汽、柴油1.6亿吨,平均每辆车每年油耗1.45吨。2012年我国汽车产量1928万辆,今年产量预计突破2000万辆,仅此一项一年新增汽柴油消耗就达2900万吨,需新增原油3500万吨左右,对我国的原油供应造成很大压力。如果说化石燃料的应用催生了汽车产业,那么车用能源的革命关系到汽车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为解决车用能源问题,全世界都在研发新能源汽车,倡导与鼓励发展新型动力系统及替代燃料汽车,并辅助以多种相关政策和措施,降低对石油资源的消耗乃至最终替代石油。一方面是“节流”,就是积极鼓励并大力推广节油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是研发新能源汽车,以降低石油资源的消耗量。
(三)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在世人瞩目的雾霾中,汽车尾气和燃煤是两个最主要的污染源。因此可以说今后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能源供应和环保的双重压力。
二、汽车能源革命的努力方向
汽车行业在汽车产品方面所做的努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传统燃油汽车节能技术进步与应用,有效降低单车燃料消耗量。
目前我国汽车单车油耗水平比欧洲、日本高20%,我国传统汽车节能潜力较大。首先我们应优化汽车产品结构,重点发展节能的小排量汽车,提高小型车市场份额;其次加大汽车节能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加强高效动力总成、车身轻量化等节能技术研发及应用,进一步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三是发展清洁柴油乘用车技术,降低单车油耗水平;四是加快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尽快推进混合动力公交车普及。到2015年,国内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汽车关键技术争取达到国际水平,为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加快培育和发展以纯电驱动为战略导向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节能效果十分明显。传统汽车的能源转化效率只有17%,考虑燃煤发电的效率损失后,纯电动汽车总效率大于30%,约为传统汽车的两倍,并可视为无尾气排放,具有节能环保、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大幅度减少石油消耗,甚至不使用石油。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降低对石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对我国能源安全有现实意义。并且近10年来油价持续上涨,2003年,WTI和布伦特原油全年平均期货价格分别为每桶31美元和28.5美元,截至9月3日,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为每桶108.5美元和115.7美元,分别上涨了约250%和306%。这对消费者构成巨大压力,今后价格走势的总趋势还会上涨,发展新能源汽车从使用经济性考虑也有着现实意义,电动汽车的运行成本要低于燃油汽车,今后这一趋势可能更加明显。电动汽车使用煤炭、水电、核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也能够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向“以电代油”的转变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简而言之,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实现能源产业与汽车产业协调发展意义深远,不仅能解决石化资源短缺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能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应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但是纯电动汽车受电池技术的制约,现在还远未普及,人们还在探索其他的汽车能源的解决途径。
三是发展替代燃料汽车。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明显优于汽柴油燃料;而乙醇(非粮)、生物柴油等燃料可以替代部分汽柴油,是重要的车用替代燃料。因此在发展纯电动汽车的过渡期内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替代燃料汽车,天然气现在比汽柴油有经济优势和环保优势,鼓励天然气(包括压缩天然气)、生物燃料替代燃料汽车的发展,促进车用能源多元化也是当前一条现实的路子。
如果技术能得以突破,发展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是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的根本举措。
三、美国电动汽车研发的最新动向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最近Tesla公司的ModelS型纯电动车风头正劲,2013年一季度实现盈利,并成为同期北美电动汽车销量冠军,最近有消息说已打入香港市场,获得300辆订单,股票价格也一路飙升(最高时达每股118美元)。今年6月13日,我利用途径旧金山转机的机会参观了Tesla电动汽车工厂,并会见了它的经营者马斯克。
在发展战略上,Tesla提出“三步走”战略,即先生产面向小众的高端产品,再以中端中等价位使更多顾客可以接受,最后生产大众化的产品。2008年推出的纯电动跑车Roadster,定位高端,价格极贵,但其凭借着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3.7秒的优越性能成为全世界汽车行业的热点。2012年推出的ModelS定位中端,售价较Roadster明显降低,销量也成倍提高。他们的目标是实现电池技术突破并大幅度降低成本后,第三代产品售价降至30000美金的平民价格。明年将推出SUV电动汽车。
同时,与传统车的经销商网络不同,Tesla采用苹果式的体验店销售模式,这些体验店由Tesla直接管理,与经销商无关,在Tesla的体验店内,顾客只要缴纳5000美元订金,Tesla就会将汽车送货上门。
其次,Tesla提供多种充电方案,其中包括家庭充电,充电速度由充电电压决定,ModelS支持240伏和110伏两个电压充电。Tesla还为ModelS开发了比单枪充电快一倍的双枪充电技术,充电1小时可行驶99公里。为满足用户长途出行时的充电困扰,Tesla推出了超级充电站(Supercharger)计划。Tesla在它的超级充电站为车主提供了两种可选方案,第一种是免费充电,第二种是有偿更换电池。Tesla承诺,超级充电站针对Tesla的电动汽车用户提供终身免费的充电服务。Tesla的超级充电站能在半小时内为ModelS补充足够行驶240公里所需的电量。Tesla计划在2015年前建成100座超级充电站覆盖全美,使用户能够驾驶Tesla电动汽车周游全美。如果充电基础设施实现了全覆盖,犹如无线通讯的基站实现全覆盖一样重要,消费者才能放心地使用。
最后,根据加州规定,所有在该州销售的大车企都要满足一定比例的零排放车额度,用分数计算。不达标的车企或者选择交纳罚款,或者从其它车企购买分数,否则就会被逐出加州市场。Tesla每售出一辆电动汽车就能获得零排放车额度,并且作为销量小的车企,自身无需满足额度要求,因此成为零排放车额度的卖家。一季度,Tesla在加州出售零排放车额度,收入约6800万美元。
四、加快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结合美国电动汽车研发的经验,我国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
1.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
这几年,我国众多车企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但尚没有革命性的技术和有市场冲击力的车型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新能源汽车尽管也被赋予了交通工具的属性,但它与传统汽车有着很大的区别。需要站在新的视角上来思考和观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Tesla从高端车型切入市场,这在传统能源汽车领域略显冒险,但这样做降低了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中的比重,使高昂的新增成本在良好的产品性能面前变得能为一部分消费者坦然接受,而购买其产品的精英人群也起到了很好的社会宣传效应。我们应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争取早日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包括研发合适的产品、确定目标客户以及采取新的市场推广模式等。
2.汽车行业应集中优势资源,联合行业内外的技术力量攻克技术瓶颈,提供优质的电动汽车产品
以企业为依托,组建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创新联盟,集中行业内的优势资源,联合攻克技术瓶颈,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和整车性能,生产出高性能的整车产品,为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打好产品基础。
3.创新商业运营模式,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
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同等重要,并与技术创新相互融合,互为促进。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式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推广新能源汽车不能照搬传统整车的商业模式,在电池技术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必须重视商业模式创新。要从新能源汽车产品特点出发,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缓解由于续驶里程短、购置成本高、充电时间长等因素导致的使用不便,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竞争力,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推动包括基础设施、零部件、整车以及相关服务等环节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
4.汽车行业要与能源行业加强合作,推动智能电网与充电网络建设,为纯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完善的使用环境
完善的充换电设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作为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先决条件,充换电设施的建设一定要先于并且快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速度,才能更好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服务。
要推动智能电网与充电网络建设,鼓励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相结合,探索新的普及形态。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城市发展的融合互动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因此,应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住宅紧密结合,提高新能源汽车和基础设施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探索形成新的新能源汽车普及形态,以加速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