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范文

摘要在举国体制的作用下,我们国家在综合性运动会中的成绩几乎逐步达到了巅峰。但是,在辉煌的奖牌数之后,我国体育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却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发展的差距,是一个与人民大众最切身相关的问题。本文试从媒体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才能让竞技体育的蓬勃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媒体竞技体育群众体育

竞技体育本身具有极大的魅力,它的激烈性和戏剧性能使热爱它的人受到深刻的感染。而且竞技体育项目上的丰富性,也使得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去。当然,并不是每一项竞技运动都适合成为群众体育的项目,但是由竞技体育带来的运动热情却能使大众养成一种健康和具有活力的生活方式。

一、媒体是连接大众与竞技体育的重要纽带

总的来说,能亲临比赛现场观看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所以称媒体是连接大众与竞技体育最重要的纽带是不为过的。大众不仅能通过媒体观看竞技体育比赛本身,还能了解到比赛之前之后的各种信息。虽然媒体的报道是基于比赛的客观事实,但是媒体的报道角度以及选材也充分体现了其主观性。所以,媒体的报道实际上为大众营造了一个感受竞技体育的环境。新媒体的交互性虽然让受众在查阅竞技体育新闻、观看竞技体育比赛时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性,但新闻和转播比赛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媒体手中。

二、媒体应运用“议程设置功能”,“培养”受众参与群众体育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播学效果研究归纳出的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里,有“议程设置功能”和“培养”两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指的是传媒通过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来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培养”理论指的是大众传播通过象征性事物的选择、加工、记录和传达活动,向人们提供关于外部世界及其变化的信息,用以作为社会成员认识、判断和行动的基础。

根据以上理论,媒体在选择报道竞技体育的议题时,涉及的面应该更广泛一些。不应该过分关注和渲染比赛成绩、最终冠军等功利性的部分。当前我国体育媒体在报道竞技体育比赛时,经常只介绍获得奖牌的几名运动员,却常常忽视其他运动员的风采;仅仅报道竞技体育比赛最后的成绩以及反复的地计算我国所获金牌数、奖牌数、排名,而忽视比赛在竞技层面、人文层面和艺术层面的丰富内涵。这样的报道很难使大众真正体会到每项运动本身的魅力,只能让他们在观看比赛时不断地想喜欢的运动员怎样才能赢,却没有享受到比赛过程的美好。

在我国媒体对所有竞技体育项目的报道中,对国际足球的报道是做得比较全面和层次丰富的。在各媒体对国际足球的报道中,数据、排名、比分往往不是最醒目的,赛场内外的故事以及足球文化才是媒体更加花功夫去做的部分。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天下足球》栏目,经常会用戏说的方式,总结国际足坛一周或一年的大事。也会经常制作关于一支球队或一名球员的专题纪录片。这样的制作经常被球迷很珍惜地收藏。体坛周报社主办的《足球周刊》杂志上,总会刊登体现不同国家或者俱乐部足球文化的文章。这种议题设置方式使得喜欢足球的大众充分体验到了足球运动各方面的魅力。比赛的胜负虽然能影响到球迷们的心情,但不会影响到他们对足球的热爱程度。再看看群众运动中的足球,虽然足球这项运动受到场地和人员等多方面的限制,但我们身边那些热爱足球的人却总能兴致勃勃地组织起来。如果能在场地上给他们提供更大的便利,我相信群众体育中的足球运动将会发展得更加蓬勃。

借鉴国际足球报道的经验,媒体对其它竞技运动的报道,也可以根据这些项目的特色进行。就如乒乓球,作为我们国家最有优势的王牌项目,我们对于乒乓球队员的了解却很少,甚至在有的情况下出现了误解。大众只喜欢那些从来不丢掉一块金牌的选手,这样不仅让人难以真正爱上乒乓球这项运动,还间接地给了运动员巨大的压力。网球运动的报道在这几年有了非常好的进步,运动员的个人魅力以及这项运动本身的魅力更好的展现在了大众面前。人们不一定能守在电视机前看完冗长的网球比赛,但却能记住各网球运动员的击球特点和精彩瞬间,从而怀着极大的热情来到网球场上实践。报道的内容可以不局限于比赛,报道的形式也可以更加多样化。比如说多运用音乐的渲染力,在每一则新闻或报道的制作上更追求优质。

当媒体给大众营造的竞技体育环境非常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时,大众会对运动本身产生美好的情绪,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当有参与运动的契机时,他们会主动的参与进去,并且从亲身实践中得到更大的乐趣。于是,在这样的循环下,竞技体育对于群众体育的带动将会得到实现。当然,在这个循环中,除了媒体,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因素,如群众体育设施的建设、群众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然而媒体将从主观能动性这个方面起到最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媒体能将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反馈给群众体育管理者

不仅是对于大众,媒体的反馈功能也能让中国体育事业的管理者了解到群众对于体育的态度。从而注意到群众体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以改变管理的措施,更好的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无论是体育大国还是体育强国,仅仅有综合性运动会上金牌数的领先是绝对不够的。体育应该是群众的体育,它最终的目的也是让人们在体育的精神下生活得更加美好。作为媒体,应该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那一份贡献。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范文篇2

论文摘要:从三方面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对运动训练学的影响。从概念卜对社会学、体育科学、体育社会学进行了比较。体育社会学对竞技体育的冲击力主要从竞技体育的功能、竞技体育异化来体观。重点论述了体育社会学在运动训练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竞技体育是通过运动训练和比赛表现出来的,正确处理好体育社会学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是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对社会、对人,对社会和人的关系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的学科。顾名思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说。

社会学的创始人法国的孔德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则的实证研究”,因此他认为社会学就是社会的百科全书。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科学”。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将社会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它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加深人们对体育的理解,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它又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体育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必将增加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学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2、体育社会学与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世界竞技体育主宰了体育运动发展的命运,成为当代体育运动的主体。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和困扰。

2.1竞技体育的功能

体育运动的政治功能一直是我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体育社会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课题。这个间题集中表现为对金牌效应的认识上。我国民众对体育比赛具有较高的倾向性,他们从体育比赛中分享着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悲哀。民众对体育运动的价值观,是娱乐性强于竞争性,民众对体育是获胜高于参与,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结果。每一次体育比赛的胜利似乎象征着战场上的胜利,满足了人们在历史上积淤下来的民族复仇心理。人们关注体育比赛的结果,而不重视比赛中运动员的技艺,自己也不亲身参与,这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特点。还有的学者对第2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取胜和第24届的失利所造成的民众社会心理的落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发现民众十分重视金牌的政治价值。金牌对群众体育的普及有促进作用,但对人们的体育行为无大影响,不直接改善人民的体质状况。

2.2竞技体育异化

对竞技体育的异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体育社会学学者的注意,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骚乱是主要发生在西欧国家的一种社会顽症、在我国也时有发生。产生球迷越轨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比赛自身的吸引力可能造成观众难以抑制的情绪激动,当“个人意识消退”现象出现,观众因罪恶感、害怕、差耻而构成的自我控制失灵时,就激发了球迷的越轨行为。某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也可以使球迷借机生事。球迷的越轨行为常给社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和造成不安定的社会气氛。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2.2.2体育的商业化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随着大批以商业牟利为目的职业运动员、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出现和发展,各种运动会上出现的大量的商业活动,如广告、出让电视转播权、出售纪念品、运动会指定产品等,伴随着体育的商业化趋势,出现的就是运动员的高价转让、体育、运动员之间的明争暗斗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体育的商业化发展确能给当今世界的竞技体育比赛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支持了体育比赛活动的群众化和大规模化,因此体育的商业化问题逐渐公开化和合法化,而体育的商业化造成的社会后果是体育工作者十分优郁的。

3、体育社会学与运动训练

竞技体育是由运动训练和比赛表现出来的。其中运动训练对运动成绩的获得起决定性的作用。运动竞赛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已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运动训练学的领域中需要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的有以下方面:

3.1运动训练的社会背景

竞技体育的社会需求是运动训练存在的基本前提

经济实力是运动训练赖以生存的基础。现在管理者、教练员开始重视运动训练的“效益”了,把经费和运动成绩联系在一起。有了“投人”和“产出”的比较,有了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和竞争意识。

经济体制也对运动训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把运动员职业化、竟技体育商业化当成资本主义体育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动训练的体制取决于市场的结构。项目运动协会、俱乐部将逐渐成为正常的运作形态,中国足球面貌的改观就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

3.2运动训练的社会环境

3.2.1运动训练与学校教育

运动训练含有教育的成份,运动训练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训前教育、训中教育、训后教育,都会影响训练的质量和前途。高水平竞技体育必须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使体育事业得到全面扎实的发展。

3.2.2运动训练与家庭

家长对竞技体育的基本态度,决定了青少年儿童对运动训练的参与程度和积极程度。家庭对运动训练的基本态度取决于运动员最终在社会上的地位,而运动员的出路取决于运动成绩和在训练期间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较高的淘汰率和较低的文化程度使家长望而却步。当前中国大多数家长对子女成为运动员采取不支持的态度。这是中国运动训练急需调整的一种外部环境。

3.2.3运动训练与大众传播媒介

当今世界体育的发展是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支持的。竞技体育更以大众传播媒介为生存的一个支撑点,因此体育社会学把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作为一个研究内容。体育新闻的激烈竞争性、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国际性和紧迫的时间性使体育新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当前我国非体育报刊的体育宣传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对竞技体育报道大量增加的同时,对社会体育的宣传也有所发展。转贴于运动员营造着看台文化,又必须得到看台文化的支持。当今世界看台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看台文化对运动训练的反作用也越来越强烈。社会对运动员的褒贬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影响着运动训练。如何正确地、有效地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推动训练工作,已经成为教练员必须研究的问题。

3.3运动员的社会角色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是竞技文化的创造者。他们与教练员构成了运动训练的一对矛盾,又与观众之间构成运动竞赛的一对矛盾。运动员在当今世界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角色。因此,他是体育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运动员具有较同龄人为强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性。他们的社会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他们的追求的功利有国家的社会的,也有家庭的个人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他们具有创造意识、挑战意识和攻击意识,心理指向比较积极。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但生活阅历和经验较同龄人丰富。运动员是一种社会榜样,社会常常把他们作为一种民族英雄、青年楷模来塑造和宣传的。他们是社会忠诚的形象代表,他们要倾其全力忠诚他们所属的国家和团体。

3.4运动训练中的社会关系

3.4.1运动员群体

运动员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体育界的一个标志性的群体,对这个群体的研究是体育社会学的重要任务。运动员群体,是以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并以取胜为目的体育群体。在竞技体育群体中有较为严格的群体规范和角色分工,这是由竞技体育群体具有强烈的对外竞争性决定的。群体的规范包括纪律、章程、职责、权利义务、体育道德等约束力。竞技体育群体也是所有体育群体中对外排斥和对内凝聚力最强的一种群体。一般来讲,凝聚力越强,该群体的竟技运动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两者互为因果。影响竟技体育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内部环境因素是:目标认同、教练工作方式、成员在满足需求上对群体的依赖感等。群体凝聚力综合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队员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队员的人员互动类型,队员的内心状态,队内气氛,教练威信等。

3.4.2运动员与教练员

运动员和教练的关系是运动训练的基本社会关系。大量事实证明,运动训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运动员和教练之间是否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我国有的专家认为运动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有的专家持否定态度。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少,要加大这方面研究的力度。

3.5运动训练中的社会问题

3.5.1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

运动员还是一种需要继续社会化的社会角色,社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全面负责。他们自己应正确理解自己的处境,做好继续社会化的准备。我国运动员由于专业化年龄偏小,特别是体操、游泳、乓乒球等项目,一部分运动员不能得到较完整的文化教育,同时又受到某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扰、整个体育队伍忽视文化教育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不仅给运动员的选拔、退役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给管理、训练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使运动员队伍违纪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3.5.2滥用违禁药物

滥用违禁药物和一切负面文化一样,具有对正面文化的背叛性它不仅是对运动员誓言的背版,对奥林匹克宪章的违逆,而且是对体育精神的公然践踏以及对竞技体育文化的粗暴蹂跪。

3.5.3关于体育人才外流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范文

一、当代体育运动的主体工作内容及任务

体育事业的主要业务和工作内容包括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属于体育的两个不同层面。

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其各自拥有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都在发展和变化。从学者们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研究出来的结果和其显现的事实来看,大众性、民族性的群众体育与职业性的国际性竞技体育并列存在,当代体育开始从内部开始分化。虽然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共同点,但是不同的特点和走向已经出现,基本趋势、规律与特点开始出现两极分化。“普及与提高”、“塔基与塔尖”这种最基本的关系已在发展的长河中消失不见。

群众性体育失去了长期的系统化训练和科学选材,竞技体育人才就不可能从中选拔。“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口号已不能适应当代体育的思想,“更高、更快、更强”成为当代体育的目标。“普及与提高”既不能阐释现实发展成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新关系,又不能贴合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实际情形。当代群众体育的特点为大众化、民族化以及广泛参与性;竞技体育的基本趋势为国际化、职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在奥运会高水准的竞技体育中,更能体现国际化、职业化,群众体育更多的显现民族化和大众化。竞技体育要求遵照国际竞技的规则和法制并按照国际的行事方式进行,群众体育更加注重锻炼形式,手法。想要精准的用科学化方法实行体育实践,就要认识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已经向平行线发展。将各自的优势体现,融合当代体育运动的现状,才能归纳出一条新出路。

二、当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规律与特点

奥运会是最典型的当代体育发展产物,新时期的奥运会不只是体育运动的竞技场,还是超大型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新形态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肯定,经历历史的晕染和润色,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形态。

1.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

竞技体育是运用个人和集体力量,在竞赛规则严苛的约束下,将竞赛锦标作为目的的体育运动。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部分: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前者是后者的延伸,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当代竞技体育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化

要保证竞技运动员的系统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是所有的基本条件,而竞技运动员需要两种社会条件支撑。一种是国家会在各方面的保证中给予一定的补助;另一种就是在经济条件较低的国家,确保运动员依靠国家投资,有接受长年系统化训练的条件。竞技体育系统化保证了运动员的出色成绩,成为国际竞技体育的主要措施和必要规律的同时也加强对运动员的要求。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员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才能训练成一位杰出的运动员,需要更多技巧的运动则需更长时间的训练,而球类和需要耐力、力量的运动要晚一些。总地来说,运动员要把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投入到运动事业中,科学系统化的训练则是他们获得、保持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利器。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会根据训练阶段和应达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营养套餐”,使运动员在磨练中积累经验。

(2)科学化

随着科学化在当代训练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多种科学技术被普遍应用到运动训练当中。各种关于力学的物理知识被广泛应用到训练中,电脑以及摄像机成为训练进行的重要工具,整个过程都会随时有医学伴随来保证突发的运动伤害可以快速得到处理,最大程度将运动员的损害降到最低。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各种运动装备的更新,这些高科技开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比赛结果。现代化信息由人造卫星和各种现代化通讯技术传入,这些通讯方式成就了高质量的国际竞技体育。

(3)商业化

竞技体育利用层出不穷的比赛方式来达到其商业效果,从而加大其对观众和赞助商的吸引力,使更多企业投资体育竞赛。如系列赛、分站赛。为了便于商业运作和保持系列赛、分站赛的高竞技水准,一些世界单项运动协会将比赛成绩作为“积分”,以此当作奥运会的敲门砖。这使得许多优秀的国家运动员与奥运会失之交臂,转而投进各种系列赛、大奖赛中,根据这些来判定你是否可以参加一些运动竞赛和调整运动计划。体育竞赛进行方法的改变是高水准体育商业化的产物,它改变了旧时的比赛规则和比赛节奏,使经济在竞技体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国的运动员想要在奥运会和其他重要的国际竞技体育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训练手段,做出新的训练和竞赛计划。商业化的竞技体育解决了传统训练手段具有周期性这一特点,高强度、高密度和多样化的竞技体育成为体育训练的主导趋势。

2.竞技体育的规律与特点

要想在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实践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以一般规律和特点为前提,融合各个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实行本项目的训练和竞技。所以竞技体育的普遍性原则就是其一般规律与特点。

(1)竞技体育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客观社会条件已经成为竞技体育这门行业的必要保证,专业的竞技体育管理队伍,高科技的器材设备,体育竞赛的运作经费,能够确保平时的训练和比赛正常运行。而该房子就需要一个坚实的地基,也就是一个适应国家基本经济国情的竞技体育体制。将有天赋的运动人才选,加以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这所有的元素成就出来的人才就有可能在国际竞技体育中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所以竞技体育的一般规律与特点首先就是要反映这所有方面要具备的一般社会条件。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要从人、财、物等基本条件来研究当代竞技体育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另外,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思想政治的工作优势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

当代体育竞技是社会多种因素作用,并且是青少年运动员在极其差的条件下“以人为本”的活动,必会接收到社会上的各种思想。要想高效进行系统化运动训练,使运动员始终保持饱满的激情,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2)竞技体育的特殊规律与特点

不同的竞技项目都有竞技体育特殊规律与特点的分布。乒乓球就凭靠快、准、狠、变、转的特别技术,成就了一条适用于中国乒乓球队的战术,中国乒乓球在乒坛上无人能出其右。而闻名世界的中国女排则把握“全、高、快、变”四项制胜因素将当代女子对排球的特殊理解发挥的淋漓尽致。女子体操“难、新、美、稳”的基本致胜因素将女子体操所要达到的目标诠释的通透有致。另外,花样滑冰的主体联系由跳跃、旋转、步伐、舞蹈、音乐和表演等部分组成,比赛的胜负则由动作难度、艺术表现能力以及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来评定。球类项目中也都有其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和特点。例如篮球和排球,一种是无屏障对抗,一种是隔网对抗,训练手法不同,不同的特点也逐渐显现。大道速滑与短道速滑也有其各自特点,一个比的是运动员之间的绝对速度,另一个比的是相对速度。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众多运动项目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每一个运动项目都对应一个运动规律和特点。

三、当代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规律与特点

1.大众化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和身体上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人们根据自己的所求自愿参加各种不同的体育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②为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政府主管体育的部门举办了各式各样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在丰富市民日常生活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交流感情的目的。体育活动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使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中显现出其作用和意义的重要性。

2.科学化

在现代,人们都自觉运用科学的方式来辅导自身的体育活动,人们会评估自身的条件制定科学的方法将科学化进行到底。现在,我国开始向西方学习,运动处方这个新新名词进入人们的视线,医师会因不同的身体机制制定不同的体育康复形式。依据年龄和身体健康的不同来安排体育运动也表现了体育科学化。当代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就是运用体育的科学化使群众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得到最好的锻炼。

四、结束语

要想做好体育工作,就要做好探究掌握和钻研体育运动发展的基础走向,基本规律以及发展特点。从体育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看,其随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是必然趋势。我们要保留发展体育中固有的那些东西,保持体育本身的相对稳定的规律和特点。实际中正确采用,理论上尽力掌握,用它们的真正效用服务于体育事业,使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大做强,在世界体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转型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科版),2003,25(5):62—73

[2]王雅林.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2(2):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