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的一般安全守则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高校;对策

实验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大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联系的纽带[1]。目前高校中的实验室普遍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方式,这为学生的实验、实践带来很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问题被暴露出来。作者从事自动化相关实验管理多年,本文通过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对策。

1自动化实验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动化实验中心由电力电子、电机拖动、电力工程、电气控制、自控原理、工控网络、plc、过程控制等实验室构成,这些实验室为自动化专业的基础实验室。随着新设备的购入,虽然存在问题但维修后仍能使用的老设备仍会被淘汰,这些被淘汰旧的设备由于没有地方存放而占用实验室空间成为学院的负担。实验设备中大型设备利用率相对较低效益不明显,一般设备在教学实验中损坏率也一直偏高,特别是在实验中可能会因操作不当损坏的器件实验后一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另一个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实验室所配备的实验工具损毁丢失情况时有发生,实验耗材消耗速度异常。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了实验室发展阻碍。

2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按照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和完善[2]。

2.1旧设备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现今的科技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作为工科院校技能教育要紧随社会科技发展的潮流就必然会定期更新设备,然而这些淘汰下来的设备是国有资产学院无权直接处理并渐渐成为学院的负担。一方面为防止其丢失要定点存放,这占用学院的实验教学空间;另一方面这些旧设备还有可利用空间,但不能另作它用形成浪费。针对这一问题学院里能否做出变通,笔者作如下设想:旧设备提供给学生,作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另一途径。现如今高等院校的可以动手实际操作的对角并不多,学生所作的实验大多是按照实验指导书按步就班进行,无法深入了设备的内部构造。生产实习也大多是走流程,工厂更不可能把设备解剖给学生看[3]。如果能把这些废旧设备作为学生动手的对象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一矛盾。学生如果可以申请带走这些废旧设备去尝试维修,学院相应的实验室空间就可以节省下来,而对学院来讲只是增加了登记的工作量而已,另一方面学生拿走这些旧设备去研究增加了动手的机会,并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共赢。

2.2在用设备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用设备主要分为:一般教学设备和大型教研教学设备两大类。一般教学设备设备有:设备台套多、使用率高,价值低的特点[4]。这就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1)设备台套数多实验教师在实验中难以顾全,管理难度也会随之变大。(2)学生因对设备好奇而在没有掌握设备结构的情况下拆卸设备非常容易造成设备人为损坏。(3)设备的价值低也难免就会对设备的重视程度相应的降低。这几点问题再加上高的设备的使用率也就成了一般设备损坏率偏高的重要原因。结合我校的实验室管理的经验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1)建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逐步科学化、标准化,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的前题,但这些规章如果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我院实验中心所有实验室都做到规章上墙,但学生进入实验室却很少会有学生主动阅读相关实验守则。注意到这一情况后从2013年起我院实施初进实验室学生首先学习实验规章,虽然所花费的时间少但效果却很明显,不遵守实验守则的学生明显减少因违规操作而致设备损坏的事故率也随之大幅下降。(2)加大实验室相关教育宣传的力度。由学院组织在学院师生范围内招开专门实验教学会议,引起广大师对实验教与学的重视;由学生会强化宣传力度开展实验安全周活动,周末组织相关的签名活动,在学校范围内营造重视实验教学,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设备良好氛围。(3)实验员增强服务意识,制定工作计划。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实验室管理的责任人,实验设备维护的负责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人。实验员在实验课开展前做好实验相关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参与教学管理、讲解设备使用规范并记录设备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束后及时维护实验设备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师生共同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员负起实验室管理责任是实验室高水平运转的前题和保障。

相对来说大型教研教学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利用率不高,设备效益低下。这也一直是实验室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我院结合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以下有关大型教研设备管理的一些经验:(1)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平台使用效益。学院在学校的主页上把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作为共享资源放在平台上实现开放式的资源共享。通过参与“淮安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协作网理事会”实现学院的大型设备的高效利用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2)细化设备管理办法,实现规范管理。我院实行大型设备按所属专业分类,专人管理维护,使用情况详细纪录在学校专用的大型精密实验设备记录本上,实现设备使用有据可查从而使设备的保养也能做到有的放矢。(3)建立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体系由:设备管理、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与功能开发、完好率”七部分组成,作为后期经费划拨和调整仪器设备的根据。通过不断的努力学院的大型设备运转良好,通过参与共享实现了设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2.3实验设备配件和实验耗材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以往实验设备配件工具及耗材一般都集中存放在讲台处,学生使用比较随意,实验工具及耗材的使用难以做到有效的监管,实验室的工具经常丢失一般耗材消耗量大。注意到这一问题后我院的做法是:把实验工具进行分类,做到每个实验装备备齐一套并编号,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签到并记录所选设备编号领取相应耗材。从电气控制实验室执行新管理方法后的情况看:实验工具除正常损耗外没有出现丢失现象,导线消耗下降了近五成。结合实践情况来看:对零配件进行编号管理并对使用情况作记录,耗材实行统一分配是解决工具丢失耗材消耗异常的有效办法。

3结束语

总之,自动化设备实验室有其自身的特点,设备价值高稍有不慎又易于损坏,管理起来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随着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还会面临许多管理上新问题,这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工作多做研究和实践,管理上要勇于创新,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开创适合高校改革和发展的管理体制,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艳丽,赵亮云.关于完善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

[2]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

化学实验室的一般安全守则范文篇2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对计算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日常化,善于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手段进行学习、工作、解决专业问题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不仅是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用计算机思维方式解决专业问题、成为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基础性教育。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面对思维、改革转变的形势下,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已成为高职院校办校基本条件之首。如何保证实验实训室的教学日志和机器设备正常运行,如何更好地对实验实训室进行管理和维护显得特别重要。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中心实训室在教学日常的使用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1.1硬件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发展更新比较快,我们计算机中心有大部分机器购置比较早,使用时间长,配置比较低,外加需要安装多种软件来满足教学需要,从而使得机器运行速度慢,影响学生操作效果。高职院校教学中,我们的计算机中心实训室承担着全校各年级各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实训课程,每天上课学生流动量大,机器使用频繁率高,这就给计算机硬件设备积累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超负荷的运行下故障率高。

1.2软件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软件更新快,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实践操作软件升级换代也相比较快,计算机漏洞多,导致软件必须随时更新。一方面故障产生主要有两点:一、学生对计算机操作不规范,有意或者无意间会使计算机系统里的一些文件、软件等被删除,是的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然而又有些学生自认为能力较强,就动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方法不得当也会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二、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满足教师教学需求每个实验实训室都是有开外网,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能直接或者间接打开一些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的网站,会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造成破坏甚至瘫痪到崩溃,也有学生会私自将硬盘、U盘、MP3、光盘等等带入实训室内,将私人的文件大量拷贝到硬盘和服务器上,导致机器运行速度偏慢,同时有些私人文件或感染病毒也是会被传到计算机内,对其计算机进行破坏而无法正常运行。

1.3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管理存在问题

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中机器运行CPU风扇转动会将悬浮在空间中的灰尘颗粒吸入机箱并停留积累在主板上,若没有及时清理,灰尘将越积越多,甚至有些电路板的绝缘性能受到影响,引起短路、接触不良等一系列问题。实验实训室是承担全院各系正常教学外,考证、培训,学生活动等等,我们计算机一直在运行态使用频繁,每个机器散发一点点热量,整个实验实训室的热量增加几十倍乃至百倍,机器散热出来的能量全存在仅有的空间,空气浑浊度高,这会对计算机元件造成损坏,也加快了其老化速度。同时进入实验实训室操作的学生人流量过大,有极少些学生会私自把视频饮料带入内,学生遗留下的生活垃圾,空气不流通使得实验实训室里的环境更差了。

2针对上述问题作改善性的措施

2.1常见硬件方面问题处理

计算机硬件部件如显示器、键盘、磁盘驱动、鼠标等产生故障,也会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给上机操作师生带来不便。计算机的硬件设备防范两个方面因素,一环境因素;对于环境温湿度、灰尘、电源温度性能都极其敏感,即我们要保持实验实训室里有个良好的环境,好的环境是延迟硬件寿命有效手段。日常的维护中我们要定期打开机箱检查内部情况,内存条,显卡是否积有灰尘,是否松动,以便造成接触不良故障,要对机箱里定期进行除尘,擦干净使其能更好地使用,定期检查时特别注意开机CPU风扇运转情况,风扇运转有异常会直接导致CPU温度过高而烧毁,一经发现要及时更换。督促好上机操作学生正常的开关电脑,避免在打开总电源瞬间电流产生会对计算机内部元件冲击,在拆装计算机内部硬盘时要尽可能地避免振动,防止硬盘受损。

同时,平常我们要防范人为的破坏设备,计算机外部连接线被上机操作学生拔出,或者错误的连接,计算机内部件松脱,拔出偷走等情况,我们要严格对学生上机进行巡查,督促上机师生严格遵守实训室里相关管理规定,老师上课时确保学生纪律,确保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实训室学生守则》,要对相应的守则作出相对应的应急处理方案。目前我们计算机中心每个实验实训室里面都装有无死角不间断监控,要经常留意每个实验实训室里情况一经发现异常状况紧急处理,上报各级主管领导。

2.2常见软件方面问题处理

在新学期正式开始使用前,我们会对每个实验实训室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重装,文件备份,以防学生在正常上机操作过程中会误删了文件,影响教师正常授课,事先把系统备份好,使用还原卡把C盘设置重启还原功能,不管如何操作在重新启动电脑后系统恢复最原始状态,也就是说无论是病毒、修改、删除等等破坏性操作都不会对硬盘起任何作用,轻松还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实行资源共享,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每个实训室的电脑都安装了多个操作系统,在每个系统运行状态下有不同的课程软件,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上课前做好相对专业的实训课程。常言道人怕生病而计算机是最怕病毒,病毒像瘟疫一样传播性强,传播性广,能通过网络攻击计算机,只要有带病毒文件传播或隐藏入计算机里也会蔓延浸入怎么个实验实训室的计算机。因此,在实验实训室上机操作过程中禁止任何人私自将U盘、光盘等物品连接电脑,确实因教学需要使用自带的,需要事先向管理员说明,并将所带物品进行杀毒后方可使用,我们既要安装设置防火墙来抵挡部分恶意病毒入侵,同时也需要安装正版杀毒软件来预防、控制病毒的传播,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

2.3常见管理和维护方面问题处理

计算机若想使用寿命更长,不仅仅需是要有过硬的硬件设备和优秀快速的软件,更是需要有严谨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我们实验实训室的计算机能够常态下运行。首先,新学期开始我们要了解整个学期每个实验实训室的课程安排,根据班级人数、课程内容等统一安排上机实训的时间地点。计划之后的课外培训、技能考试、课外辅导、学生活动等需要提出书面申请,经过批准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保证既教学又满足课外安排。统一管理既要保障完成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又要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共享,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每个实验实训室开出项目数以及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

在计算机实验室实训室里要尽量避免灰尘,防止静电,实训室中的湿度和温度都不能太高,要经常开窗换气,利用实验室空闲时,彻底打扫卫生,键盘、鼠标定期用无水酒精消毒,以防止病菌在实验室内传播,影响上机人员身体健康。一般计算机应工作在20-25℃环境下,过高温度会使计算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缩短了机器的使用寿命。环境的湿度也不能过高,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特别是在南方开春之后开始梅雨季节或者是返潮,使得实验实训室里很潮湿,这对实验实训室里的设备有很大的危害,我们要注意防潮,抽湿。负责做好实验实训室的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安全预防,每个实验实训室里有明显消防工具标示,每层楼道消防柜,给上课教师培训消防演习,能熟练应用工具。目前我们计算机中心每个实验实训室的门都是模仿酒店式门禁,只有刷相对应的磁卡才能打开,实验员也可以远程控制开门以及关门,保证实验实训室的财产安全。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更新制定细则,每个实验实训室里都制定有《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室卫生安全制度》、《实验实训室使用制度》、《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实验实训室学生守则》等等,在日常的工作中实验员以这些规定为依证,进行检查和监督,有力地督促上课教师严格遵守实训室操作规程,爱护设备,珍惜教学资源。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教师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实训室,及时发现和指出学生在操作错误,维持课堂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实训习惯,严禁学生带食品等入内,每个实验实训室里都配备有储物柜,水杯放置处,教师要严格要求物品摆放到位,教学完成后督促学生整理实验实训室设备,安排值日生打扫实训室卫生,以减少日常室内的灰尘。教师认真填写《实验实训室使用记录》真实记录教学过程以及出现问题,如若有计算机出现故障记录故障机号,故障问题等方便有针对性的维修。实验实训室有部分设备购置年限长、更新、修复等问题,除进行日常的检修外,还应实验对实训室设备存在的缺陷、设备老化等问题进行定期检修,更换或完善。坚持每学期定期对实训室整修一次,进行总结经验,完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

化学实验室的一般安全守则范文

试验标准是实验室组织生产的重要依据和技术基础,是联接技术服务市场,促进贸易和技术交流的纽带。国际标准和主要发达国家标准的标龄平均为3~5年,而我国标准标龄平均达10.2年,标龄老化,造成部分标准适用性差[4],需要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从标准的定义可知,标准与图书和一般技术文件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本文结合标准化工作相关基础标准和实验室认可有关规定,探讨了试验标准的编制和使用方法。

1试验标准的编制

1.1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

标准的编制应遵守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等基本原则。编制标准时,标准的文体和术语应保持一致,并遵守现行基础标准的有关要求,尤其是标准化原理和方法、标准化术语、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统计方法、测量的不确定度、安全、环境条件等。标准编制除了遵守GB/T1.1的规则外,还应遵守GB/T16733-1997(GB/T1.2准备)的标准编制程序。此外,试验标准的编制还应遵守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中相应部分的规定,涉及安全方面还应遵守GB/T20000.4-2003的规定。采标是标准编制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缩短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差距的捷径。如果有相应的国际文件,标准应以其为基础并尽可能保持与国际文件相一致。采标要结合我国现有的仪器设备、物资材料等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采标。

1.2标准的结构

GB/T1.1规定了标准的要素包括资料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标准中的要素应有适当的标题和顺序,其可能具有的层次包括部分、章、条、段、列项、附录等。试验标准参考GB/T20001.4的编写规则,一般按下列顺序编排要素:封面、目次、前言、引言、标准名称、警告、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理、反应式、试剂与材料、仪器、采样(取样)、分析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质量保证和控制、特殊情况、试验报告、附录、参考文献。编写过程中不需要的章可以省略,这依据试验标准的实际情况而定。

1.3标准的要素及表述

1.3.1资料性要素

资料性概述要素包括封面、目次、前言、引言等。封面为必备要素,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应给出征集标准是否涉及专利信息的表述。目次为可选要素。前言为必备要素,引言为可选要素,两者都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要包含标准范围的内容。例如:“本标准规定了……”、“本标准主要涉及……”等,该内容应在“范围”中陈述。编制任何一项标准都有其目的,不要将编制目的、起草过程等纳入前言,一般在标准的编制说明中陈述。如果标准的编制目的很重要,可在引言中给出。特别说明的是,采标是指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不含国内标准),“等同”、“修改”、“非等效”专指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国内标准之间相互借鉴用“一致”、“相当”、“参考”等表述较好。

资料性补充要素包括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索引等,都为可选要素。资料性附录可以包含可选要求,如一个可选的试验方法。

1.3.2规范性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包括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等。标准名称为必备要素,应简练并明确表示出标准的主题。范围为必备要素,应明确界定标准化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由此指明标准或其特定部分的适用界限,必要时,可指出标准不适用的界限。规范性引用文件为可选要素,注意不能将标准编制过程参考过的文件和资料性引用文件列入引用文件清单,清单中出现的所有文件在标准的正文中都应提及,并按照标准类别和标准号排序,而不是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排序。引用文件一般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但其他正式出版的文件,只要经过相关标准的归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该标准的审查会议确认符合相关条件的则可以引用,包括广泛可接受性、权威性、公开易获得、版权者同意等条件。引用文件或本标准中内容时,应明确引用的具体条目,而不应使用页码,避免引用废止的标准。

规范性技术要素包括术语和定义、符号、代号和缩略语、要求、规范性附录等。术语和定义为可选要素,如果在其他标准中已经为该概念建立了术语和定义,宜直接引用;如果没有建立,则只应定义标准中所使用的并且是属于标准的范围所覆盖的概念。技术要素的选择应遵循目的性原则、性能原则和可证实性原则,标准中的要求应定量表述,不应仅适用定性的表述,如“适当的体积”。试剂与材料、仪器、采样(取样)、分析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及试验报告等都是试验标准中常见的技术要素。

1.3.3要素的表述方式

GB/T1.1对标准要素的表述方式有详细规定,包括对注、示例、脚注、图、表、公式、公差、量、单位、符号及编排格式的表述都有具体要求,本文不一一阐述。试验标准中往往有涉及人身安全或健康的内容,一般在“范围”之前以“重要提示”或“警告”开头进行特别说明,以引起使用者注意。化学试剂应给出产品的正确名称或描述,不应给出产品的商品名。企业标准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补充,编制企业标准除了遵守前述标准的相关要求之外,还要参照GB/T15496、GB/T15497、GB/T15498规定的原理和要求。由于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使用,在前言中不需要说明专利识别情况。1.4标准编制的程序

标准制定程序分为正常程序和快速程序。正常程序主要包括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和批准阶段(图1)。快速程序是指在正常程序的基础上直接将标准草案作为征求意见稿或送审稿的简化程序。

1.4.1立项阶段重“调研”

标准立项阶段包括组建项目组、识别对象范围、对既有工作的分析、编写标准草案和建议书或任务书等几个环节。每一项标准编制都应作为一个项目看待,项目组成员包括技术人员、协调人员和标准化人员,制定项目运行方案,包括标准提纲、调研计划、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内容,形成运行计划表。在立项申报前开展前期调研,掌握现有标准的工作程度,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来制定标准。要广泛调研,不仅是管理和技术人员,对于试验标准要重点向实验人员进行调研。调研收集生产统计资料、技术数据,标准化对象科技成果,国家、行业基础标准及相关标准,相关制度和文件等[10]。

1.4.2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重“协商”

从标准的定义可知制定标准的方法是“协商一致”。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一项标准研究需要几个单位联合协作才能完成。由于不能直接管理协作单位人员,具体任务难落实,工作条件有差异,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等等,这些都影响标准编制的速度和质量[11]。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写组要多开会讨论,避免一个人写标准。征求意见的范围包括标委会委员、标准的使用单位和相关科研单位。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到其它使用该标准的单位充分调研,多征求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经研究验证再决定是否采纳,并修改完善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如果在标准编写中与其它使用单位沟通少,未与同类标准的适宜性进行分析,容易造成标准在同专业的单位不适用,重复使用性差。

1.4.3审查和批准阶段重“意见”

审查会主要是对技术指标先进合理性,有无技术差错,结构内容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标准名称、范围和适用领域的确切性,对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与现行标准体系中主要配套使用标准的协调一致性,采标是否符合规定,编写格式等内容进行审查。审查强调资料的完整性,并重点审查征求意见汇总情况及处理结果、存在争论的问题、争论依据及协调意见。审查后,由标准编写人按照审查意见对送审稿修改形成报批稿。报批稿一般采用专家预审和委员函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审查。

1.5标准的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是标准编制过程的完整表述,通常与标准文本同步起草和完善。编制说明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任务来源及工作简要过程,编制原则,采标情况,主要试验验证情况和预期达到的效果,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废止现行标准的建议,重要内容的解释和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参考文献等。编制说明的核心是试验验证情况,即说明技术要素确定的依据,如果是修订标准,还应说明与原标准的差异。标准编写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工作日志、讨论和审查的会议纪要,作为编写编制说明的依据。

2试验标准的使用

2.1试验标准的选择

实验室等标准使用单位应积极主动收集试验标准,优先选择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的方法[13]。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是对外合作的桥梁,如API、ISO、DNV、ABS、ASME、IEC、ASTM等系列标准[5]。收集到的试验标准一般由技术管理层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资料管理员登记编号存档控制使用。实验室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查新,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以保证试验的有效性,除非该版本不适宜或不可能使用。

2.2试验标准的确认

试验标准在实施前应进行方法确认,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等是否符合试验标准的要求。通常采用的确认方法有: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与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的评审;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一般不出现方法的偏离,对检测方法的偏离,仅应在该偏离已被文件规定、经技术判断、授权和客户接受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生。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实验室应记录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的确认程序以及该方法是否适合预期用途的声明。

2.3试验标准的实施

标准实施是一项系统性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宣贯、考核、制订实施成员职责、编制作业指导书、现场指导监督、存在问题记录及效果评价等[14]。如新标准较旧标准对检测资源配置和技术要求有较大变化时,也要组织对新标准进行宣贯。GB/T1.1明确指出规范性引用文件是标准应用时必不可少的文件,CNAS―CL01也要求实验室所使用的标准、手册和参考资料应保持现行有效并易于员工取阅,包括重要的引用文件。实验室应事先收集整理好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相关资料,全文引用的要进行全文学习,章节引用的要开展相应章节的学习。避免出现使用者完全知道并理解标准内容,但试验过程中按自己的需要和习惯改动标准。标准主要对最重要、最基本和具有共性的原则作出规定,而不太可能规定细节、特殊性。所用标准存在理解、操作等困难时,应编写实施细则,以保证对标准实施的一致性。

3结论与建议

(1)试验标准的编制应遵守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等基本原则,以及GB/T20001.4-2001的规定,涉及安全方面还应遵守GB/T20000.4-2003的规定。试验标准的编制正常程序主要包括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和批准阶段,立项阶段着重调研,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做到协商一致,审查和批准阶段落实各类修改意见。

(2)编制说明是标准编制过程的完整表述,通常与标准文本同步起草和完善。试验标准编制说明的核心是试验验证情况,重点说明技术要素确定的依据。

(3)试验标准应优先选择以国际标准、区域标准或国家标准的方法,其次是行业标准。试验标准应存档控制使用,实验室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查新,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试验标准在实施前应进行方法确认,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等是否符合试验标准的要求。所用标准存在理解、操作等困难时,应编写实施细则,以保证对标准实施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