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教学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4-9767-02

FinanceMajorsComputerBasicCourseTeachingReform

TANGHui

(InformationEngineeringCollege,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Nanjing210046,China)

Abstract:Withthewideapplicationofcomputertechnologyandtherapidsocio-economicdevelopment,communitycollegesandstudentfinancialrequirementsofthecomputerknowledgeisgraduallyincreased.IfocusonschoolasatraininginstitutionFinancialTalents,inordertomeetthesocialdevelopmentandneedsofbasiccomputereducationhasbeenplacedinanimportantposition.FinanceandEconomicsProfessionalbasiccomputereducationcourses,mainlyin"ComputerCulture"and"VFPdatabaseandprogramdesign"or"ACCESSdatabaseapplication",themain,someprofessionalfollow-uptosetupanumberofrelatedcomputercourses.Theformerfocusesonsoftwareapplications,whichfocusontheteachingofbasicknowledge.Accordingtomyschoolreality,thispaperexplorestypesofprofessionalcomputer-basedcurriculumreform.

Keywords:financeandeconomicsprofession;thecomputer-basedcurriculum;teachingreform

1财经类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要求与定位

1.1财经类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要求

财经类专业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统计、财税等,是近几年来人才市场上的热门专业。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财经类各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都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在大学生人数激增,面临就业困难的今天,财经类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很多专业来说依然比较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中的市场营销、财会、管理一直处于领先。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财经类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针对财经类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就要求学生不仅有财经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学会应用财经类软件、办公自动化等计算机工具处理财务工作的能力。

1.2财经类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定位

为办好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应该明确我校财经类专业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财经类特色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在此背景下,我校研究了国际上关于计算机课程体系的IEEE/ACMCC2005系列规范,研究了MIT等美国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实地考察了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具有财经背景的大学,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定位是基础,特色是突破口,知识领域和全程教学计划是重点,实践能力培养是保证。

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2.1围绕着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为目标的体系的利弊

我校财经类专业大多开设一年两学期的计算机课程,主要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与“VFP数据库及程序设计”或“Access数据库应用”为主,有些专业开设一些相关的计算机后续课程。目前财经类专业中的有些专业的教学计划在计算机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需要更加紧密地和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一个衡量指标,有利有弊,我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设备资源也比较紧张。个别系的某些专业开设的有关计算机课程,要么与专业关联度不大,要么理论性太强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2.2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由于目前的大学生在校学生多,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不能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完成,造成整个教学计划不能完成。这几年来本人常感觉到,到了后期总是在赶计划,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其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不能保证,目前大多数财经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上是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4节课,实际教学周数为每学期17~18周左右,实际总课时为64节左右。而有些班级劳动与实习要花去2~3周,那么该班实际周数为12~13周,课时总数减少。

2.3教学内容滞后、实际应用少

很多学生和老师也感觉的,在学校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在校外的实践中难以得到应用,突出表现在:

1)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版本速度的更新及相应新技术的出现,所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与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不相匹配。“软件技术基础”内容的设置和财经类院校专业覆盖面广的特点不匹配。

2)和中学时代的计算机教育衔接不紧密,出现重复知识的学习,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就给教师传授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

2.4实验授课方式欠妥当,理论与实训课比例不合理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本校的授课方式采用:理论课堂讲解实验课堂练习的实验授课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可取性,但在某些知识点上,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上机的过程中往往就记不得理论的内容,从而无法体会其中的奥秘,造成在实验的过程中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无从下手。按照大学课程设置要求,一般理论与实验课课时为1:1或1:2都是应该的,但有些财经类专业开设的有关计算机的课程,按照该课程的性质、内容及教学要求,也按1:1开设,实训课课时过多,学生上机时无事可做,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浪费了机房资源。

3财经类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中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3.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与改进

1)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应采用以应用为向导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体现在知识内容的灵活和新颖。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不断了解和掌握最新计算机的发展动向,将其渗透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不仅止于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有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即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由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中学阶段甚至小学阶段某些地区均已经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导致在部分学生的眼中都觉着这部分知识重复针对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来分阶段授课,个别学校可以考虑根据成绩分班进行教学,或者制订细化的、针对不同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内容,并选择专用教材上课。

3)不定期开展一些计算机方面的讲座及计算机技术最新发展的学术报告;开展各式各样的计算机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3.2实验授课方式方面的改革与改进

1)应以应用为向导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授课方式上。

根据不同应用能力的需求选择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验课是整个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在次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师提出与专业对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为主导的启发式模式。适当结合我校目前的网络平台。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相关部门正在筹划双向网络教学平台、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2)开设计算机专用教室,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合二为一,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操作的案例、多媒体教学系统,即演示案例、讲解分析、实践操作,做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面,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将教学实施大纲与计算机有关证书考试大纲相结合

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员工除掌握本身专业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用人单位开始更多地从这个角度来考察员工能否胜任本职工作。各种计算机证书,是学生求职一块有力的敲门砖。结合我校的实际来确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围绕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相应调整;把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将证书考试大纲与教学实施大纲相衔接,制定一个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又能适合学生学习提高操作技能的计算机实施大纲。本人认为,对各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开设,除特殊专业外,应该按照现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两学期开设,这样也能真正按照各专业计划的要求达到计算机等级二级的培养目标。具体安排可分为:第一学期所有专业都开“计算机文化基础”,每周4节,达到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要求;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按专业进行分类分别开设,如财经与管理类专业开设“VFP”或“ACCESS”、理工类开设“C语言”或“VB程序设计”,每周6节,达到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要求;同时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对上机操作要有具体的目标,如第一学期要求打字达到英文100~130字符/分钟、中文30~40字/分钟的及格标准,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高新考试汇编每单元考核评分,第二学期按等级考试仿真题要求加以练习考核评分。在后续课程中,减掉一些与本专业无关的计算机课程或与第二学期类似的课程,开设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应用软件等课程,如CAD、网页制作、商务软件等,确保课程的持续性,可以使学生所学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以适应毕业后的专业工作需要。

3.4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培训相结合

第一,网络化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校园计算机网络,开发建立我院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学生的课后自学作业练习疑问解答等,这样既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直接向在线教师进行提问,也可以让同学们在网上进行互相讨论和交流、网上作业布置和网上批改等。第二,课外培训班拓展教学内容。开展计算机专项课题学习班,使有余力又想多学计算机知识的同学能够有学习去处。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

3.5将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考核相结合

作为财经类院校,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的技能,取消传统的笔试理论考试,对知识性、理论性强的课程内容,改为无纸化的计算机考试;加强学生技能的考试考核,对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进行网上考试、计算机自动评卷等考试模式。

4结束语

总之,财经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既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在这几年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和管理中感觉到:改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抓好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是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德民,孟万化.财经类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2):44-45.

[2]丽娜.计算机基础教育之我见―案例/启发式的巧合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7(8).

[3]丽娜,康振华,杜枚芳.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创新导刊,2008(6).

[4]王利,将文科.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推向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4(9):16-17.

[5]骆正华.财经类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思路探讨[J].计算机教育,第24期.

[6]方向.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计算机教育,2007,04.

计算机专业教学总结范文

计算机基础学习的内容不是很难,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虽然计算机应用已较为普及,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还是受到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都集中在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娱乐方面,对于Word、Excel等软件的应用毫无兴趣,即使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也会偷着摸着干自己喜欢的事,将老师的教学搁置一边。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参与的现状,教学改革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和启发学生进入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应用方面。首先,在教学课堂教学上应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及应用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阐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其专业课联系,使学生明白计算机基础课学习的重要性,使其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其次,注重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知识的应用途径与应用方法,采用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再次,注重教学的温故知新,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学就有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知识框架,将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联系利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第四,结合学生对上网的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兴趣引导学生逐渐的进入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重视医学专业的渗透

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明确计算机教学目的,突出计算机教学的专业参与性,多与学生交流本专业的知识,探讨计算机知识在医学专业中的应用。目的性明确,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使其学习更有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教学的方向,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更好的发挥了师生在教学中的配合效果。其次,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医学专业计算机的应用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的、正确的应用到专业实践中。例如,Excel表格软件的应用类型特别多,除制表外,还可以进行求和、统计、筛选等等操作,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于医学院学生的专业有侧重点的讲授Excel表格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很有帮助。再次,医学院计算机基础课为公共课,各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是有所差异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也应区别对待。例如,临床专业学生应侧重点讲授常用软件的应用和实践练习,生物医学应引导学生注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开发等,总之,因材施教,顺应专业需求才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硬道理。

三、注重教学的创新性

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应具有适用性、创新性。第一,注重创新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实际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和启发学生将学习与实践结合、将知识的理解与知识的应用结合。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计算机教学,不能只将它当成传统的“黑板”来用,要充分发挥其图、文、声、像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课件新颖、别致,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第二,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当前,还有许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都是XP系统,可是Win7系统崛起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结合教学设计教好XP系统外,应适当的给学生扩充知识,使学生能对当前流行的一些系统有所了解。此外,应注重软件应用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提高学生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学习了Office2003,当遇到Office2011、OfficeWord怎么办,一样要能用、要会用,在教学中注重知识框架的建立,使学生能够通过一种软件的学习进而掌握其他版本软件的应用。第三,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例如,将分组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结合起来,以组为单位提高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分析能力、完成能力。又如,问题教学法与实践教学法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认知能力。总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拓宽计算机教学的角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四、结语

计算机专业教学总结范文

1.教学实践性不足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和制约,我国高职校计算机教学没有完全摆脱掉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仍然普遍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加上机练习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与本专业实践关联应用不强。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企业对计算机的实践需求和实践价值,这样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大大下降,影响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与专业应用的结合不够

高职校计算机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专业应用的培养。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具体内容过于理论化、通用化,而对于现实社会和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需要重视不够,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与各专业实际工作之间呈现严重偏离的状态。还有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创新性,采用一些通用化的教材,内容陈旧落后,没有任何专业实例、案例,没有计算机与专业应用相结合实践练习,这样教学内容显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没有认真考虑教学内容是否实用,是否适合企业需求,而现实情况却是计算机领域的各种软件更新升级,企业各种应用软件发展和创新非常快。这都导致了教学内容与不断更新发展的计算机应用领域之间的不协调,从而使得很多学生毕业以后仍然要重新进行培训才能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去,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同时又给用人单位增加了用人成本,使教学偏离了工作需要。

3.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规划

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是办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然也是高职校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优化的落脚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缺乏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结构,在知识分层和专业分类教学方面体现专业应用需求的导向不够明确。无法真正与社会实际需求实现有效衔接。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需要设置一定的课程结构,它是所有学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并没有十分重视学科与社会的结合、学科与学习者的结合、学科与学科的结合,仅仅重视的是计算机学科内的结构完整性,使得计算机课程结构过于单调,人才培养方式过于僵化封闭。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情况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应以提高基本素质为主线,培养综合职业应用能力为重点。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学科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规划,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科技应用含量,突出创新意识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4.教学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完善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采取的教学模式过于统一僵化,教学课程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距离,一些院校课程设置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然而,现实生活中,计算机已经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普及,一些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难度和深度,从而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接受学校提供的计算机课程之前就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些现状显然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同时,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考核体系还不够科学完善,大多数高职院校考核标准仍然是以自编卷面理论课成绩为主,导致学生更多的是死记硬背,重理论知识轻实践应用,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兴趣,脱离了计算机实践性的特点,教学考核不能有效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使得整个计算机教学考核结果不准确不科学。还有部分高职院校采用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的统考,该考试实行统一的应用能力全机试标准,实践性强,采用计算机自动评分系统,不涉及人为因素,公平、公正”,比较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的成绩考核,这对高职院的成绩评定是一个进步。但是等级考试通用性强,专业性不强,无法结合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不能体现各专业应用能力的学习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也需要改进。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路及发展方向

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应该要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期实现不断学习促发展、课堂实践促发展、教师培训促发展、交流合作促发展、案例剖析促发展、教学研究促发展、项目实践促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1.充分体现职业”和专业”的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计算机课程设置

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要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基础、适当延伸、侧重应用,服务于专业,建立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式教学模式,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培养和市场人才需求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应该立足于计算机学科知识结构和企业的应用需求,遵循计算机科学内的本质规律,根据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融合多学科知识,满足企业的应用需求,让课程设置结构能够有效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使得计算机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特征。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计算机应用的学习,要对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授课方法、成绩评定等教学环节做相关的改进和置换,使专业知识融入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使计算机知识更加贴近专业的应用。有条件、课时多和一些特殊的专业还可考虑增加数据库等其他课程的开设,增强和扩展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管理能力。

2.根据开设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过于通用化,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和潮流,全国高职院校涵盖各行各业,涉及的专业千千万万,计算机教学内容不能也不可能统一。高职院校可以采取灵活性的教学措施,根据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有专业针对性来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补充性教学。从企业的专业应用出发,选取一部分典型专业案例和专业实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要根据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应用要求,因材施教,对课程内容、授课方法、成绩评定等教学环节进行调整,精选、增补,优化适合本专业应用的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实训环节来进行教学。改进、优化考核方式,为了实现考教分离,公平公正,长远的看,计算机考试应该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统考,但是等级考试通用性强,专业性不强,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基本能力的考核,占学生总评成绩的一定百分比例,同时增加专业案例应用考试,按一定百分比例计入总评成绩。正确处理好基础性教学与专业应用性教学的关系,调整二个方面的比例,各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3.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专业应用操作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科学,必然是重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着绝对的主体性地位,发挥着关键的实践性作用。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以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全部在机房施行和完成,理论知识概念融入到实践操作和专业应用知识中不断学习和认识,要结合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和实践应用学习,补充的专业实例和专业案例要可操作性强,实践性强。要充分利用好计算机校园网络平台,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课余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采用专业案例和专业实例教学,必须有胜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要求高职院校一定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教师应该树立自己的创新意识,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设计教学方案,丰富教学手段;善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经常与企业进行交流,深入到相关企业学习、调研,了解企业的需要和需求,把专业知识融入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并能提炼、创建实用的专业案例和实例应用于教学中。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5.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改革和发展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职业教育以德国和台湾比较成熟和先进,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密切联系,产教结合,实用有效。从计算机基础教育来看,今后学生计算机基础不断提高,许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高中阶段就已经完成,而且未来他们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会越来越好。在这一前提下,高职院校应努力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改革和完善计算机基础职业教育,倡导、实施产教结合的办学理念,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实行专业模块化、智能化软件的教学方法。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法,就是要根据各专业应用方向,将一些计算机软件应用融入授课内容,例如:建筑工程专业,增加工程网络计划及工程管理软件使用等方面内容;给水排水专业,增加给水排水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给水管网平差计算,程序设计在水处理科研中的应用、排水管网计算优化选择程序设计等方面内容。也可以将一些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有条件移植到课程中进行学习,加强学生实践素养,实现产教结合的目标。

智能化软件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根据各专业应用的核心课程,制作出智能化的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并提供给学生课余自主学习,而不是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PPT幻灯片教学课件授课。该教学方法可以流畅地展示出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实践过程,形象生动,可操作性强,也适合学生课余自主学习,融会贯通。例如:建筑装饰、安装专业,智能化软件的教学,把整个装饰工程(如玻璃幕墙安装)各个工序的安装过程,通过计算机屏幕清晰、完整的模拟出来,步骤明确,方法清楚,事半功倍,教学效果极佳。

三、总结